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武汉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武汉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武汉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武汉大学考研难吗]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大学排名] [武汉大学考研群] [武汉大学研究生学费] [武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简介

 师资力量
  工程管理系现有教职工12人,其中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师资博士后1人。教师研究方向涵盖可持续城镇化、绿色建筑、数字建造、房地产管理、项目管理和造价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开设课程
  工程管理系主要承担土木工程本科工程管理类基础和专业课程,包括《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工程概预算》和《建设法规》等,还开设了《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国际工程承包》、《国际贸易》、《项目风险管理》和《国际工程英语写作》等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工程管理方向必修和选修课程,并指导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工程管理系拥有工程管理二级硕士学科点,同时承担工程管理硕士(MEM)、项目管理和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等非全日制硕士指导工作,开设硕士课程包括《工程经济学》、《项目计划与控制》、《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建设法规》、《项目融资与风险管理》、《现代施工技术》等建设管理和房地产有关的专业课程。
  工程管理系承担了大量社会教育课程教学工作,是湖北省住建厅“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师”等注册执业资格继续教育指定培训机构。近年来本学科方向与中建三局、中建钢构、中国十五冶等我省国有大型骨干施工企业和地市(州)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产学研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合作,培养了大量具有技术和管理综合知识体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我省建筑工程管理业界具有良好的声誉。
  教学及科研成果
  工程管理系在可持续城市与房地产、绿色建筑与施工理论、数字建造与建设管理决策等领域取得研究进展,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建部建设科技计划、原电力部重点科技计划等重要科技研发项目;主持完成的成果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取得国内外发明专利2项,发表SCI/EI论文三十余篇,在国内该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
  工程管理系在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模式,并取得了一批教学科研成果。近年来,出版教材5余部,其中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其他4部被列为21世纪高等学校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类系列教材;同时,我系开设的《工程项目管理》采用双语教学授课方式,形成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数不多的专业双语教学特色;由我系牵头筹建的BIM实验室,综合运用无人机、热成像和监测检测器材,将传统工程管理与大数据时代紧密连接起来,推动我系在数字建造与绿色施工及可持续城市化的研究方面走向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合作交流
  工程管理系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近年来每年均派出教师出国进修或开展合作研究。
  就业方向
  本科毕业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可在房地产企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管理单位和其他单位从事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简介

市政工程系是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下的专业建设单位之一,负责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办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88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89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88~2002年专业名称为给水排水工程;2003~2006年专业名称改为水务工程;2007年至今,根据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神,更名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199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7年获得市政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9年本专业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育评估;2014年通过第二次评估。
我系坚持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培养高水平年轻教师。现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1人为国家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特聘研究员1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师资博士后1人。实验室管理人员3人。现有博导6人,硕导4人,香江学者1人。12人具有国外学习、工作或进修经历。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批教学科研成果。2014年以来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参与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4项。获得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2014年以来发表科研/教学论文120余篇,其中中文21篇,SCI收录超过100篇。
近30年来,本专业为国家土木工程建设和管理输送了1500余名毕业本科生和300余名毕业研究生,他们中大多成为本行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
 

人才培养

1、本科生培养
专业名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取水工程、防洪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分析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经过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科学和环境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对水的开发、净化、输送、回收与应用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接受工程师训练和初步的科研方法训练,具有较好地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给水排水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规划给水排水系统、进行给水排水工程的工艺设计、施工、管理和简单的结构设计的能力并掌握水资源控制与保护、节水等相关知识。
2、硕士研究生培养
专业名称:市政工程(三年制,科学学位)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城市供水安全、安全饮用水控制技术、城市给水排水管网优化、污水综合控制及水环境修复技术、污水处理及回用;建筑消防理论及工程应用、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防洪。
建筑与土木工程(二年制,市政工程方向专业学位)
同市政工程专业研究生研究内容。
3、博士研究生培养
专业名称:市政工程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水工艺与工程理论与技术、城市雨水、污水排水系统及建筑给排水与消防技术。
专业名称: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给排水系统安全、建筑消防理论与技术、结构抗风理论、实验与工程应用、工程结构抗震、地质灾害的防治理论与技术、工程结构振动控制、工程灾害监测与防治。
4、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市政方向)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解决和研究给排水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为实现这一重要阶段的培养目标,我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具体的工程设计或相应的科研实验研究,包括完成开题报告、绘制规定数量的图纸、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计算书或撰写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文件编制与资料积累
本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及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一般由实际工程提炼加工,平均比例约占总量的70~80%。毕业论文一般来源于教师科研和大学生科研项目,分别占20%和5%。各类题目均为指导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内容、精心设计。毕业设计文本由学校统一要求和印制,存档内容包含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或设计计算说明书、相关图纸或软件以及毕业答辩记录等。
毕业设计(论文)安排与指导程序
毕业设计(论文)一人一题,采取提前选题、自主准备、精细指导、独立完成的教学模式。本专业要求学生在第7学期即开始选题,随即与相关教师联系、接受指导。这种方式不仅延长了实际毕业设计教学时间,而且缓解了一人一题教学要求下教师时间资源紧张的情况;其次,学生提前明确研究方向后,可根据选题需要,进行自主再学习,全面了解课题所需工程背景,扩充并深化相关理论知识和软件知识,以满足第8学期毕业设计教学要求,最大程度地保证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
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毕业设计(论文)由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指导,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一般不超过5名,要求每周有至少三个单元时间在指定地点辅导答疑。每位学生均须独立、按进度完成任务书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并对学生进行考勤,旷课1/3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答辩。
毕业设计过程中,聘请兼职指导教师不定期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进行检查,兼职指导教师均来自本专业相关设计院,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的相关专业设计经验。
为了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每届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实行中期检查。在此期间,市政工程系组织指导教师进行自查,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要对毕业设计质量和进度进行随机抽查。学校制定了《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武汉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评选办法》、《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创新的实施办法》等文件。
毕业答辩完成后进行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工作。
 

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技术支持装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给水排水工程实验室现有实验场地800m2,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约1000万元,各类实验设施配备齐全。
常规仪器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浊度仪、BOD测定仪、COD测定仪、多参数水质分析系统、DO测定仪、酸度计、生物显微镜、电导率仪、微电泳仪、全自动高压灭菌锅、生物/化学发光检测仪、低温恒温槽、冷冻干燥箱、颗粒粒度仪、风量仪、雨量计、流量计、GPS定位仪、恒稳摇床、球磨仪、高压水热反应釜、石英管炉、马弗炉、真空干燥箱等。大型分析仪器包括:离子色谱仪(IC)、总有机碳分析仪(TOC),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GC-MS)、PCR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分子荧光光度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纳米粒度-zeta电位仪、锥形量热仪等。
专业基础课实验室归口校内相关院系管理,包括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电工电子学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水处理微生物学实验室等。学校拥有物理、化学、生物学、水利水电以及电工电子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仪器设备齐全,实验条件良好,为本专业的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关实验中心的基本情况见下表。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简介

师资力量
建筑工程系现有教职工25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1人。师资力量是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最为雄厚的系之一,教师研究方向分布涵盖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防震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以建筑工程系为主要依托的结构工程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开设课程
建筑工程系的发展历史悠久,培养方案系统、完善。为本科生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土木工程概论》、《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水工混凝土结构》等专业基础课外,还开设《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土木工程结构试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程序设计》等专业课。并指导本科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学成果
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办学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批教学科研成果。
近年来,获5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出版教材10余部,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武汉大学“十一五”规划教材5部;我系开设的《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是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数不多的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入选为2009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2012年入选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要由我系教师组成的土木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于2007年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由我系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获2项三等奖(2005);在第二届(2008)、第四届(2010年)、第五届(2011年)和第六届(2012年)“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分别获一等奖;本科生毕业论文“钢筋混凝土T形柱受压全过程分析”和“预应力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先后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大学生科学研究项目 “高层建筑结构坍塌破坏的实验研究”获第四届自强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研究竞赛三等奖(2003);
合作交流
建筑工程系一贯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近年来每年均派出教师出国进修或开展合作研究。
就业方向
本科毕业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可在科研单位、设计单位、施工管理单位和其他单位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工作。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岩土与道桥工程系简介

师资力量

   岩土与道桥工程系现有教职工 26 人,其中教授 8 人(博士生导师 8 人),副教授 13 人,讲师 5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 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研究方向分布涵盖土力学、隧道工程、边坡工程、地下结构、桥梁结构、岩石力学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
开设课程
   岩土与道桥工程系的发展历史悠久,培养方案系统、完善。为本科生开设的主要课程有: “ 土力学” 、 “ 基础工程 ” 、 “ 地基处理 ” 、 “ 桩基工程 ” 、 “ 工程地质 ” 、 “ 道路勘测设计 ” 、“ 路基路面工程 ” 、 “ 桥梁结构 ” 、 “ 交通工程学 ” 、 “ 路桥试验及检测 ” 、 “ 道路与桥梁施工 ” 、 “ 岩石力学与工程 ” 、 “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 ” 、 “ 深基坑工程 ” 、 “ 隧道工程 ” 、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 、 “ 地下工程施工 ” 、 “ 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 ” 、 “ 岩土工程勘察 ” 等专业课基础课和专业课。并指导本科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学及科研成果
   近年来,建成湖北省精品课程《土力学》,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 1 个。依托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国家 973 、 863 和基金重点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 5 项,纵向项目 34 项,纵向总经费 2000多万元;横向项目 13 个,横向总经费 1800 多万元。在 “ 深部岩体强卸荷大变形演化与致灾机理 ” 、“ 深部地下工程围岩稳定与安全控制 ” 、 “ 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陡边坡岩体失稳机制与稳定性分析方法” 、 “ 大流量预应力渡槽设计和施工技术研究 ” 、 “ 重复加载环境下不规则外形颗粒材料的累积变形规律研究 ” 、 “ 三维裂隙网络水 - 力耦合演化机制与数值模拟 ” 等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 1 项、省部级一等奖 2 项、省部级二等奖 1 项、省部级三等奖 1 项,发表 SCI 、 EI 、 ISTP 多篇高水平文章,获得多项发明专利,申请多项软件登记。获2012 年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 2010 年武汉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1 项。
就业方向
本科毕业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可在高校、科研单位、设计单位、施工管理单位和其他单位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科研、教学、监理工作。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简介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于2000年8月新武汉大学组建后,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的相关学科组建而成。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源于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工学院的土木系。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土木系从武汉大学调整到中南土建学院,其中土力学、建筑力学、钢筋混凝土等教研室并入武汉大学水利学院,1954年成建制并入武汉水利学院水利土壤改良系和水利施工系;1984年6月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成立建筑工程系;1996年建筑工程系更名为建筑工程学院;1998年土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四个教研室调整到建筑工程学院,并更名为土木与建筑学院。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984年成立工业与民用建筑筹建办公室,挂靠工程测量系;1990年成立建筑工程系,与工程测量系合署办公;1992年建筑工程系从工程测量系分离出来,独立建制运行;1993年建筑工程系与城市规划中心(1985年成立)合并,组建城市建设学院。
学院下设岩土与道桥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工程力学系、实验中心。学院拥有武汉大学-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拥有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城市综合防灾与消防救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大型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控制研究产业技术创新基地5个省部级研究基地;拥有武汉大学工程检测中心、武汉大学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重大工程安全与技术研究院3个校级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16人,其中教授33人,特聘研究员1人,副教授51人,特聘副研究员11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创新项目入选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团队、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团队各1个。
学院拥有土木工程、力学2个一级学科,其中,土木工程为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作为“水利与土木矿业工程学科群”重要组成部分加入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行列,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土木水利专业学位工程博士授权点,涵盖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市政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力学为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拥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固体力学、工程力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学院拥有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999年、2004年、2009年分别以5年、5年、8年有效期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2017年以6年有效期在国内首批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2009年、2014年均以5年有效期通过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2019年以6年有效期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实验室总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包括岩土工程试验大厅、土木结构试验大厅、风洞实验室、复杂介质多尺度力学实验中心等,拥有以微纳米力学测试系统为主的国际最先进设备、大型岩体工程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岩体结构物理模型3D打印系统、三轴压缩-直剪复合试验机、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SHPB)、粗粒土大三轴试验机、土动三轴试验机、土真三轴试验机、30000KN结构压剪试验系统、MTS 311.41混凝土构件试验系统、结构试验反力墙、振动台、拟静(动)力实验设备、疲劳试验机等仪器设备、核磁共振波谱仪、隧道超前预报系统、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等。
学院近年来取得了一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土力学》、《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湖北省精品课程《理论力学》;《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获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出版教材79部;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武汉大学-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和武汉大学-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作为依托单位承担国家“973”、“863”和基金重点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特等奖和一等奖1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共40项。
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互派学者专家访问、讲学,开展合作研究。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诺丁汉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与英国邓迪大学联合实施“3+1+1”本硕连读项目、“2+2”联合培养项目和“4+1”攻读硕士学位项目,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每年支持博士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
学院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践行“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90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460余人。
新时代学院师生凝心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奋发有为,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

 

2020年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专业点之一,拥有土木工程和力学2个一级学科,其中,土木工程为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具有能源与环保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博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市政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力学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固体力学、工程力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学院8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领域;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

  一、招生计划和学制

  (一)招生计划:6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统一标准录取,实际录取人数根据报考情况及初试情况可适当调整。

  (二)学制:以2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二、招生专业

  (一)土木工程(专业代码0859)

  1、培养目标

  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较为扎实和系统的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及其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应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运用先进技术方法解决在相应工程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的问题;具有独立担负相应工程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2、开设课程

  ??自然辩证法、英语、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弹塑性力学、水质控制原理、流体力学、土木工程经济分析原理、路基路面设计理论、城市规划设计、现代施工技术、高等钢结构学、钢筋砼新理论与新技术、土工试验、高等桥梁结构理论、建筑消防理论、给排水专题讲座等。课程设置以本领域现行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为基本依据,必修课程的设置与在学工程硕士的基本一致,总学分数与在学专业学位硕士大体相当,所有课程均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研究生导师主讲。

  ??注:以上课程设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年学院规定的培养方案为准。

  3、研究方向

  1.结构工程理论与应用

  2.岩土工程理论与应用

  3.市政工程理论与应用(给水排水工程方向)

  4.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5.桥梁与隧道工程理论与应用

  6.土木工程建造新技术

  7.施工组织与管理

  8.理论与应用力学

  4、报考条件

  报考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武汉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

  2.原则上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二)工程管理(专业代码125601,简称MEM)

  1、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工业企业、建设部门、行政管理等领域,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方法,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能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2、开设课程

  ??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英语、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息检索、知识产权、工程经济、管理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建设项目法律法规、工程安全与环境管理、工程风险管理、专业英语;

  选修课:工程管理发展前沿讲座、现代施工技术、国际工程承包、价值链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项目融资、管理经济学、现代管理技术、安全设备与信息工程、核电站建设与管理、火电站建设与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新能源电站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工程、信息资源规划、供应链管理、IT项目管理、系统分析与仿真、设备管理工程等。

  注:以上课程设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年学院规定的培养方案为准。

  3、研究方向

  1.可持续建设管理

  2.城市经济与房地产管理

  3.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

  4.数字建造技术与管理

  5.施工安全与环境管理

  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4、报考条件

  报考MEM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符合《武汉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3.原则上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三、报名、考试及录取

  (一)报名

  1.考生报名前请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上述要求,报考资格审查将在报名和复试阶段进行。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报名具体规定及安排详见《武汉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二)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1.初试:初试时间在2019年12月,考试具体时间和地点见《准考证》(12月从研招网下载)。

  ⑴建筑与土木工程:初试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100分)、英语二(100分)、数学二(150分)、材料力学或给水排水水力学(两门专业课任选其一,150分)。

  ⑵工程管理:初试科目为英语二(100分)、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分)。

  2.复试:复试时间在2019年3-4月,复试内容:⑴外语听力口语测试、⑵以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等形式对考生的学科背景、基本素质、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

  复试具体时间和内容、形式以学院通知为准。

  (三)录取原则

  依据招生计划,根据报考生源和初试成绩,同专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统一划定复试分数线,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

  依据招生计划,根据初试、复试成绩,全面衡量,公平竞争,择优录取。考生还须通过资格审查、政审、体检等环节方能录取。

  四、学制及学费标准

  学制:

  学费标准:建筑与土木工程1班和MEM1班为3万元/年.人;MEM2班为4.95万元/年.人;MEM3班为4.5万元/年.人;MEM4班为4.5万元/年.人,最终以省物价部门核准的学费标准为准。

  五、学习地点及学习形式

  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在职学习。

  1、建筑与土木工程1班学习地点为武汉大学,采取周末学习形式;

  2、MEM1班学习地点为武汉大学,采取周末学习形式;MEM2班主要课程教学活动在武汉大学完成,实践教学活动在广东研究院进行,采取周末学习形式;MEM3班主要课程教学活动在武汉大学完成,实践教学活动在北京研究院进行,采取周末学习形式;MEM4班主要课程教学活动在武汉大学完成,实践教学活动在苏州研究院进行,采取周末学习形式。

  六、毕业待遇

  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答辩,符合条件者,可获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注明非全日制,其学历学位证书与全日制研究生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七、其他说明

  未尽事宜详见《武汉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若教育部政策有变化,以教育部政策为准。

  八、咨询方式

  1、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网址:http://civ.whu.edu.cn/

  电话:027-68776173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8号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4315室

  邮编:430072

  2、武汉大学广东研究院

  网址:Http://www.whunf.com4

  电话:0755-26588384、26712960、86581796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南区科苑南路武汉大学深圳产学研大楼A102室

  邮箱:whunf@126.com

  3.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

  网址:www.whudfr.com

  电话:010-63342935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礼士胡同54号

  4.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

  电话:0512-68669088

  地址:苏州独墅湖高教区雪堂街公共学院5号楼906B室电话

  QQ:10523071

  微信:wy10523071

  邮箱:whusuzhou@163.com

  5.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网址:http://www.gs.whu.edu.cn

  电话(传真):027-68754125(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当代楼A312室

  邮编:4300722

越考考研:武汉大学2015年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考研复试结果公示

想要了解更多武汉大学考研信息,请多关注越考考研吧
根据武汉大学关于2015年硕士生招生工作的相关要求和硕士研究生初复试综合成绩的结果,我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果及拟录取名单公示如附件。
  公示期10个工作日,如有异议可于4月15日前通过书面形式或通过电子邮件向武汉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工作处或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教学工作办公室(011007室)反映,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以便调查核实。
  研究生院招生工作处联系电话(传真):027-68754125
  Email:wdyzjc@whu.edu.cn
  土建学院研究生教学工作办公室电话:027-68772229
  Email:summerking@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