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山西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山西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山西师范大学考研群]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山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戏剧与影视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研究生招生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硕士研究生应具有扎实的文献学理论基础,较好地掌握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能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文献整理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独立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外文文献,并能与国际同行开展学术交流。
3.获得本学科硕士学位的毕业生能够胜任在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文史文献研究
2、目录版本校勘学
3、中国学术史
4、戏曲、俗文学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四年。
四、培养方式
l.硕士生入学之后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要注重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做到因材施教。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学院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研究生和导师定期见面的制度,要求研究生至少每两周与导师见面一次,汇报学习心得和所遇到的问题,力求及时解决。时机成熟时,导师要指导硕士生学会科研选题和撰写论文的方法,以切实提高其自学能力和专业素质。鼓励学生与导师合作科研,发表学术论文。
3.建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提倡研究生课堂教学改革,尽可能地避免填鸭式教学和全堂灌的教学模式,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和自我操作式的多重方式,将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课外读书有机结合起来。大胆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培养理念和教学方式,鼓励采用双语教学,紧扣国际学术发展前沿,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发扬本学院长期坚持的走出课堂、注重田野调查的优良传统,引导硕士生切实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治学方法,训练其田野作业之技能,使之学会将文物资料、民俗资料和文献资料结合起来一并研究问题的路数,提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5.根据专业和培养计划需要,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授课,在必要情况下,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院系或到国内著名高校学习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6.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三年期间应参加校级及以上学术交流活动不少于2次。阅读有关专业文献并完成一定数量的读书报告和论文。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研究生须修读34-36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7学分,专业基础课9学分,方向课12-14学分,选修课4-6学分,实践课为2学分。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详见附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六、中期考核
1.考核时间
第二学年,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考核。
2.考核合格标准
(1)政治思想表现好;
(2)修够课程总学分,公共学位课中的外国语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且合格,鼓励通过国家外语6级考试;
(3)学会使用电脑,具有通过INTERNET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并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
(4)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合格。具言之,学生要具有独立搜集和综合分析资料的基本能力,选题合理,对与选题有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基本掌握,思路清晰,研究方案切实可行。
七、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主要由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两个部分组成。第三学期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和撰写计划,并在学院组织下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以公开方式进行,选文题目题一经确立,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中期检查在论文开始半年后进行,由研究生向检查小组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并获得指导与帮助。学位论文计划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院学位委员会负责人审批后,送校研究生学院备案。
学位论文作为硕士研究生获得学位的标志性成果,主要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应阐述戏剧与影视学理论或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可以是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工作。在毕业当年3月30日前定稿。
八、毕业和学位授予
硕士学位论文至少请两位校外专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人组成。按照《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基本要求》(晋师校字[2014]4号),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我校认定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方可进行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后,校学位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学院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备一定的专业研究水平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外文文献,并能与国际同行开展学术交流。
3.获得本学科硕士学位者可以在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媒介机构、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影视节目制作、编剧、宣传、策划、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
1、戏剧戏曲学
2、戏剧影视文学
3、广播电视艺术学
4、电影学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四年。
四、培养方式
l.硕士生入学之后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要注重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做到因材施教。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学院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研究生和导师定期见面的制度,要求研究生至少每两周与导师见面一次,汇报学习心得和所遇到的问题,力求及时解决。时机成熟时,导师要指导硕士生学会科研选题和撰写论文的方法,以切实提高其自学能力和专业素质。鼓励学生与导师合作科研,发表学术论文。
3.建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提倡研究生课堂教学改革,尽可能地避免填鸭式教学和全堂灌的教学模式,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和自我操作式的多重方式,将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课外读书有机结合起来。大胆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培养理念和教学方式,鼓励采用双语教学,紧扣国际学术发展前沿,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发扬本学院长期坚持的走出课堂、注重田野调查的优良传统,引导硕士生切实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治学方法,训练其田野作业之技能,使之学会将文物资料、民俗资料和文献资料结合起来一并研究问题的路数,提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5.根据专业和培养计划需要,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授课,在必要情况下,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院系或到国内著名高校学习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6.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三年期间应参加校级及以上学术交流活动不少于2次。阅读有关专业文献并完成一定数量的读书报告和论文。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研究生须修读34-36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7学分,专业基础课9学分,方向课12-14学分,选修课4-6学分,实践课为2学分。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详见附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六、中期考核
1.考核时间
第二学年,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考核。
2.考核合格标准
(1)政治思想表现好;
(2)修够课程总学分,公共学位课中的外国语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且合格,鼓励通过国家外语6级考试;
(3)学会使用电脑,具有通过INTERNET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并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
(4)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合格。具言之,学生要具有独立搜集和综合分析资料的基本能力,选题合理,对与选题有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基本掌握,思路清晰,研究方案切实可行。
七、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主要由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两个部分组成。第三学期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和撰写计划,并在学院组织下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以公开方式进行,选文题目题一经确立,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中期检查在论文开始半年后进行,由研究生向检查小组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并获得指导与帮助。学位论文计划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院学位委员会负责人审批后,送校研究生学院备案。
学位论文作为硕士研究生获得学位的标志性成果,主要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应阐述戏剧与影视学理论或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可以是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工作。在毕业当年3月30日前定稿。
八、毕业和学位授予
硕士学位论文至少请两位校外专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人组成。按照《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基本要求》(晋师校字[2014]4号),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我校认定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方可进行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后,校学位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学院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的师资力量

所内现有教职工45名,其中专职教师3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27名,在读博士6名。现有博士生导师8名,教授6名,副教授15名。   近十年来,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4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6项,发表论文600余篇。   
出版主要著作有:《宋金元戏曲文物图论》;黄竹三、冯俊杰主编《六十种曲评注》;黄竹三、延保全《中国戏曲文物通论》;车文明《20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中国神庙剧场》《中国古戏台调查研究》《中国戏曲文物志》(8册);冯俊杰《戏剧与考古》《山西神庙剧场考》《古剧场与神系·神庙研究》《山西戏曲碑刻辑考》;王星荣《地方戏集锦》《蒲剧散论》;曹飞著《敬畏与喧闹——神庙剧场及其演剧研究》;吕文丽著《诸宫调与中国戏曲形成》;姚春敏《清代华北乡村庙宇与社会组织》;郝成文《<昭代箫韶>研究》、王志峰《祭祀·仪礼·戏剧:中国民间祭祀戏剧研究》;张勇风《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禁忌”现象研究》、甄洪永《明代经学学术编年·中国经学学术编年》(第七卷全三册)、陈美青《质野流芳:山西民间小戏研究》、朱瑶《敦煌汉文文献题记整理与研究》、刘于锋《杨恩寿戏曲研究》、王潞伟《上党神庙剧场研究》等。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的联系方式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的联系方式
电话:0357-2051160   传真:0357-2051264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的介绍

戏剧与影视学院于2014年4月在戏曲文物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戏曲文物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荣获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模范集体”称号,2009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非物质遗产文化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4年被批准为山西省首批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007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学科。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被批准设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成功申报为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博士点。2010年被授予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2012年省教育厅授予我所“2012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2012年入选山西省十大文化品牌。2016年获批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学科群。2018年获批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西梆子戏”传承基地。现任党委书记李志荣,院长延保全,党委副书记杨谨瑜,副院长王志峰,副院长孙俊士,副院长王潞伟。历任所长有黄竹三、冯俊杰、车文明等。所内现有教职工45名,其中专职教师3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27名,在读博士6名。现有博士生导师8名,教授6名,副教授15名。   
学院一直坚持田野调查,善于把文物资料、民俗资料与文献资料三者结合起来一并研究,形成了科研、教学、文物展馆和大型学术辑刊四位一体的学科机制,取得了显著成就。   
学院下设:院行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资料室、戏曲博物馆和《中华戏曲》编辑部。   
戏曲博物馆建筑面积430平米,展面1300平米,拥有碑刻拓片近3000张,图片50000余幅,数码照片300多GB,戏曲砖雕100余方,神庙舞台和民俗录像达400多个小时,傩戏面具和旧戏班道具、服饰、乐器及纱阁戏人、民间影戏、木偶戏器具、年画雕印木板等120多件,锣鼓杂戏、秧歌戏、道情戏、耍孩儿、小花戏脚本及赛社抄本、家谱等300余种。博物馆设古代戏台、戏曲雕塑与绘画、戏曲碑刻、傩戏、戏曲剧种、黄河民俗六个展室。此外,还有两座晋南金代砖雕墓葬整体移入校园保护。   
学术辑刊《中华戏曲》与中国戏曲学会合办,已出版53辑,主要发表戏曲文物、戏曲民俗、宗教仪式剧、少数民族戏剧和较高层次的戏曲理论文章,素以资料翔实、学风严谨著称,从2007年以来一直入选CSSCI来源集刊,是海内外戏剧戏曲学核心辑刊之一。   
近十年来,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4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6项,发表论文600余篇。   
出版主要著作有:《宋金元戏曲文物图论》;黄竹三、冯俊杰主编《六十种曲评注》;黄竹三、延保全《中国戏曲文物通论》;车文明《20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中国神庙剧场》《中国古戏台调查研究》《中国戏曲文物志》(8册);冯俊杰《戏剧与考古》《山西神庙剧场考》《古剧场与神系·神庙研究》《山西戏曲碑刻辑考》;王星荣《地方戏集锦》《蒲剧散论》;曹飞著《敬畏与喧闹——神庙剧场及其演剧研究》;吕文丽著《诸宫调与中国戏曲形成》;姚春敏《清代华北乡村庙宇与社会组织》;郝成文《<昭代箫韶>研究》、王志峰《祭祀·仪礼·戏剧:中国民间祭祀戏剧研究》;张勇风《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禁忌”现象研究》、甄洪永《明代经学学术编年·中国经学学术编年》(第七卷全三册)、陈美青《质野流芳:山西民间小戏研究》、朱瑶《敦煌汉文文献题记整理与研究》、刘于锋《杨恩寿戏曲研究》、王潞伟《上党神庙剧场研究》等。   
近年来获奖的论著有:车文明教授《二十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获教育部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冯俊杰教授《山西神庙剧场考》获教育部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车文明《中国古戏台调查研究》获教育部第七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黄竹三、延保全《中国戏曲文物通论》获教育部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车文明总主编《中国戏曲文物志》获教育部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王潞伟《上党神庙剧场研究》获教育部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青年奖。冯俊杰《山西戏曲碑刻辑考》《山西神庙剧场考》《古剧场与神系神庙研究》分别获山西省第四、五、九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黄竹三、延保全《中国戏曲文物通论》获山西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车文明《中国古戏台调查研究》获山西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车文明总主编《中国戏曲文物志》获山西省第十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王志峰《祭祀·仪礼·戏剧:中国民间祭祀戏剧研究》获山西省第十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王潞伟《上党神庙剧场研究》获山西省第十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获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著作有:2015年车文明总主编《中国戏曲文物志》(8册)获批,三晋出版社出版;2016年冯俊杰、王潞伟总主编《中国民间小剧种抢救与研究》(8册)获批,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前,我院已与北美表演协会、大洋洲戏剧学会、日本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台湾世新大学中文系、韩国汉阳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等海外研究机构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双方约定在学术以及管理方面进行短期研究人员派遣,建立以研究培养交流为前提的短期研究生实习互派项目,实行二者共同关心的社会性及文化性项目,以及在收集资料、交换资料方面的项目协作。   
学院以其阵容整齐的师资队伍,完善合理的学科机制,丰富高质的研究成果和珍贵的文物藏品,已成为海内外戏曲学术界公认的戏曲文物与戏曲民俗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院目前以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为办学理念,本科开设戏剧影视文学、表演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收戏剧与影视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专业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招收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