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西南民族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南民族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民族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民族大学考研群]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南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管理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该学科融管理学、经济学、数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和工程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为一体,覆盖面广,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结合紧密。
 
西南民族大学于2003年获得该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该硕士点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学科方向凝练,突出学术研究特色,师资力量雄厚,学科梯队合理,研究方向稳定。导师组由一批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的教授、专家组成,既有长期从事管理理论研究与教学的教授,也有从事工程管理与应用的专家,形成了一个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群体。
 
二、培养目标
 
该硕士点培养面向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大中型企业等各类组织的高层次管理人才。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具体的课题研究,亲身参与实践,使学生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牢固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方向领域的管理理论和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及其以上的外语,具备良好的思维、表达、写作和组织能力,能独立探索和协作研究管理问题,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高层次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培养方向
 
1.现代决策理论与评价方法:管理组织中微观个体具有多属性、不确定、有限理性等多种决策复杂性特征。基于风险决策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运用数理模型、行为实验、计算机仿真、大数据统计分析等多学科交叉方法研究管理决策的基础理论与评价方法,分析复杂管理系统中个体/群体行为的形成和反馈机制,及其对管理决策优化的影响。本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对丰富管理决策理论、解决现实管理中决策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也是今后建立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现代远程管理决策的重要理论基础。
 
2.民族地区公共事务与危机管理: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环境、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其面临的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更加复杂。以民族学、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知识背景为基础,运用科学规范的实证研究、案例研究与理论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实际问题和实地调研导向,研究和解决民族地区复杂的公共安全问题,为国家和民族地区相关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持。本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对于丰富民族问题研究、解决现实社会公共管理中的应急决策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也是今后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民族地区公共事务与危机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
 
3.复杂系统行为分析和优化:复杂社会经济系统的首要体现便是系统中各类主体的行为复杂性。“有限理性”的决策行为和决策心理,导致个体/群体具有自组织、动态性和非线性等多种行为复杂性特征。基于演化经济学、计算经济学、复杂网络等理论知识,运用计算机仿真、计算实验、博弈论等规范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不同决策情境下各类主体决策行为的微观建模、具有“行为复杂性”的多主体交互作用的演化过程及其涌现机制。本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包含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复杂科学,组织决策等研究领域中的各类系统分析与优化问题提供较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工具。
 

 
四、学制与培养方式
 
本专业学制3年,培养年限为2-5年,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为5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不低于7学分、专业共同课不低于18学分,研究方向课不低于4学分,学科交叉课不低于4学分,创新实践环节不低于3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平台
 
 001M1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1
 
 考试
 
 公共学位课
 不低于7学分
 
 001M10002
 
 自然辩证法(理科学生必修)
 
 18
 
 1
 
 2
 
 考试
 
 001M10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论(文科学生必修)
 
 18
 
 1
 
 2
 
 考试
 
 015M10001
 
 外语
 
 102
 
 4
 
 1
 
 考试
 
 专业学位课平台
 
 专业共同课
 
 014M 10302
 
 管理经济学
 
 51
 
 3
 
 1
 
 考查
 
 专业共同课
 必修
 不低于18学分
 
 014M 10303
 
 运筹学
 
 51
 
 3
 
 1
 
 考查
 
 014M 10101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51
 
 3
 
 1
 
 考查
 
 014M 10102
 
 高级管理研究(专题)
 
 34
 
 2
 
 2
 
 考查
 
 014M 10103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51
 
 3
 
 2
 
 考查
 
 014M 10104
 
 现代决策理论
 
 34
 
 2
 
 1
 
 考查
 
 014M 10105
 
 系统工程理论
 
 34
 
 2
 
 1
 
 考查
 
 研究方向课
 
 014M 10106
 
 项目管理
 
 34
 
 2
 
 2
 
 考查
 
 研究方向课
 选修
 不低于4学分
 
 014M 10107
 
 项目评估
 
 34
 
 2
 
 2
 
 考查
 
 014M 10108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34
 
 2
 
 1
 
 考查
 
 014M 10109
 
 企业资源管理与控制
 
 34
 
 2
 
 2
 
 考查
 
 014M 10110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
 
 34
 
 2
 
 2
 
 考查
 
 014M 10111
 
 企业再造理论
 
 34
 
 2
 
 1
 
 考查
 
 014M10112
 
 创新管理
 
 34
 
 2
 
 1
 
 考查
 
 014M10113
 
 危机管理
 
 34
 
 2
 
 2
 
 考察
 
 学科交叉平台
 
 学科交叉课
 选修
 不低于4学分
 
 创新实践平台
 
 科研成果
 
 1
 
 不低于3学分
 
 学术活动
 
 1
 
 社会实践
 
 1
 
 同等         学历         补修
 课程
 
 管理学
 
 同本科生一起上课
 不计学分
 
 经济学
 
 企业战略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六、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需要,分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
 

 
七、培养环节
 
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作为第一作者在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取得1项专利。至少参加5次学术报告,其中本人做学术报告不得少于1次。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按照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执行。
 
(一)论文选题
 
应结合本专业选题,选题应有创新性。
 
鼓励面向学科前沿、面向管理实践、面向民族地区选题。
 
(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求有明确的研究题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等),自己的主要观点和创新点,研究进度安排,预期结果,所需条件和进度安排,论文基本结构,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一般于第三学期完成,具体要求按照《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西南民族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的规定(试行)》等相关规定执行。
 
(三)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的内容包括学习期间的政治思想表现和课程学习情况,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及阶段性成果,后期拟完成的研究工作及进度安排,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方案,学术论文的发表和撰写情况,导师指导情况和研究条件等。
 
中期检查一般于第四学期完成,具体要求按照《西南民族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的规定(试行)》等相关规定执行。
 
(四)论文答辩
 
论文内容必须具体、系统、完整和规范,应当富有创新性,不得有学术不端行为。论文字数不得少于三万字,引用文献不得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得少于10篇。论文的总文字复制比必须小于20%。论文格式应当符合《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论文答辩于第六学期末进行。仅当论文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和评阅后才能参加答辩,具体要求按照《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修订)》和《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盲评管理办法(修订)》等相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公共学位课、专业共同课、研究方向课、学科交叉课和创新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同等学历研究生另需修完补修课程)、满足《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所需学术成果的规定(修订)》、完成学位论文、通过论文学术不断行为检测和论文评阅、满足《西南民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民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5年修订)
 

一、学科简介
行政管理(学科专业代码:120401)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活动规律的科学,在学科属性上作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设置,本学科在实践上属于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学生修完学分,完成学业,可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该学科是以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理论为支撑的应用学科。从2001年起,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我校获得了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该学位点通过对行政体制、公共政策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公务员制度、行政领导与决策等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各级政府及其行政机构的专门人才,以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力求最大限度地去实现公共利益。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地理环境、民族习俗、文化传统对民族地区行政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西部民族高校的行政管理硕士点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西部民族地区行政管理的特点及其活动规律的研究,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对推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一)师资队伍 
本硕士点由一批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的中青年教授、专家组成导师组。本学科师资队伍实力客观,有校内外、专兼职导师28名,其中校内导师8名,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5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名,副教授职称教师3名,专业课任课老师中至少由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担任。
(二)科研情况 
本学科现有师资队伍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项,完成或在研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完成或在研其他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或在研横向项目近10项,科研成果有学术专著14部,学术论文240余篇。 
(三)培养条件和主要特点
培养条件:
第一,不断丰富的本学科的图书馆藏资源,夯实了教学科研基础,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的科研能力;
第二,加强实验室硬件设备和软件建设,开展行政管理模拟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与分析能力;
第三,加强与民族地区政府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建的实习、实践基地,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本学科教师第五教学科研的社会服务能力;
第四,在经费保障方面,充分利用好学校对本学科人才培养的经费支持,积极主动多渠道争取研究项目和资金支持,并在不断做好科学研究、提高教师队伍科研水平、加强对内对外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工作基础上,联合我校公共管理其它二级学科,积极申报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并获得国家民委和学校对本学科的经费支持。
主要特点:
本学科融合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理论,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宏观环境的新要求,将行政管理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及时跟踪学科最新进展,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本学科理论和实践中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同时具备忠诚、执著、律己、奉献品质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是培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公共管理二级学科,其培养目标如下。
政治方向目标:具有正确政治信仰、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的优秀人才,并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作为学习与研究有关民族问题和民族地区行政管理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系统研究和学习国内外行政管理理论和民族自治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与分析当前我国民族地区行政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不断完善和推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行政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繁荣与发展献策献力。
专业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传统和现代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原理;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和分析我国民族地区公共行政领域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有较好的外语能力,能够阅读有关的外文书籍和资料。
就业求职目标:为民族地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现代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方法的中高层次的专门人才;为民族地区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培养和输送教学与科研人才;为民族地区各级党政部门培养和输送中高级行政管理人才;为民族地区的非营利组织培养和输送高级公共管理人才;为民族地区和西部企业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三、培养方向 
本学科设置以下四个培养方向。
1、比较行政体制研究:主要通过对中外多类行政体制比较研究,探讨国内外行政体制的科学规律,同时也对西部民族地区和其它地区的行政体制进行比较研究。
2、公共政策分析:主要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公共政策的问题、制定、执行、评估等一系列理论与方法,并力图反映国内外的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的相关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
3、人力资源开发与公务员制度研究: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以及中外国家公务员制度、民族地区公务员制度与人力资源开发中的相关问题比较研究。
4、行政领导与决策:主要研究行政领导及其决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并通过民族地区行政领导与决策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行政领导与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四、学制及培养方式 
本学科研究生培养采用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在校修业年限为2-4年。
本学科培养采用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并组成以该研究生指导教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研究生培养和考核。

五、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共同课12学分,研究方向课10学分,学科交叉课4学分,创新实践不低于3学分。 
(附: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2015.11)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平台
 
 001M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1
 
 考试
 
 公共学位课7学分
 
 001M1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论(文科学生必修)
 
 18
 
 1
 
 2
 
 考试
 
 015M10001
 
 外语(一)
 
 102
 
 2
 
 1
 
 考试
 
 015M10002
 
 外语(二)
 
 102
 
 2
 
 2
 
 考试
 
 专
 业
 学
 位
 课
 平
 台
 
 专业共同课
 
 014M10501
 
 现代政治学理论
 
 34
 
 2
 
 1
 
 考试
 
  
 专业共同课12学分
 
 014M10502
 
 行政伦理学
 
 34
 
 2
 
 1
 
 考试
 
 014M10503
 
 管理思想史
 
 34
 
 2
 
 2
 
 考试
 
 014M10504
 
 现代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34
 
 2
 
 3
 
 考试
 
 014M10505
 
 行政法学
 
 34
 
 2
 
 2
 
 考试
 
 014M10506
 
 社会调查与统计
 
 34
 
 2
 
 3
 
 考试
 
 研究方向课
 
 014M10507
 
 现代行政领导与决策
 
 51
 
 3
 
 3
 
 考试
 
 研究方向课10学分
 
 014M10508
 
 比较行政体制研究
 
 51
 
 3
 
 2
 
 考试
 
 014M10509
 
 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51
 
 3
 
 2
 
 考试
 
 014M10510
 
 公务员制度研究
 
 51
 
 3
 
 4
 
 考试
 
 014M10511
 
 公共政策分析
 
 51
 
 3
 
 4
 
 考试
 
 学科交叉平台
 
 
 
  
 
 34
 
 2
 
 2
 
  
 
 选修4学分
 
 
 
 
 
 34
 
 2
 
 2
 
 
 
 
 
  
 
  
 
  
 
 创新实践平台
 
  
 
 科研成果
 
  
 
 1
 
  
  
 
  
 考查
 
 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至少参加5次学术报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不得少于1次
 
  
 
 学术活动
 
  
 
 1
 
  
 
  
 考查
 
  
 
 教学实习
 
  
 
 1
 
  
  
 
  
 考查
 
 同等学历补修课程
 
  
 
 政治学
 
  
 
  
 
  
 
  
 
 同本科生一起上课,不计学分
 
  
 
 组织行为学
 
  
 
  
 
  
 
  
 
  
 
 管理学原理
 
  
 
  
 
  
 
  
 
六、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环节考核按照对应平台要求考核,其他环节主要由指导教师按照培养方案和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七、培养环节 
研究生培养采用学分制,学生必须在课程学习环节修完规定课程,修满规定学分;在创新实践环节提交科研成果、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报告,获得相应学分。

八、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应结合本学科方向的理论与实践,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初步确定选题。论文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等形式。
(二)开题报告 
学生须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并在开题报告论证会上就所选课题作详细报告,导师组对其选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论证,并提出建议和意见,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研究,未通过者重做开题报告。
(三)中期检查 
学生应主动向导师汇报论文写作中期进展,导师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
(四)论文定稿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并通过学校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检测,特别要注意防止学生论文侵犯他人或单位知识产权。学生应根据运用所学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展开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或改进管理的措施。论文正文字数应在3万字以上,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
(五)论文答辩 
学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九、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教学实践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民族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5年修订)

 
一、学科简介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专业代码:120403)是隶属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是教育学与管理学、经济、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本硕士点由一批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的中青年教授、专家组成导师组。导师组现有指导教师10人(校外导师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博士6人。导师组成员既有长期从事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与管理的专家,也有从事管理科学研究的中青年教授。近三年来,主持完成国家教育科学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有三个:高等教育管理、民族教育研究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二、培养目标 
 
具有优良职业道德、国际视野和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具有扎实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教育实情和法律法规,精通从事教育及教育管理等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现实问题。
 
培养各类学校的中高层次管理人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教育领域的管理人才。毕业研究生主要面向党政机关、各类学校、科研单位与教育行业等。
 

 
三、研究方向 
 
1、高等教育管理:主要开展高等教育发展及高等学校管理(又称院校研究),本方向立足西部高校,尤以民族高校为对象,研究高校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与师资建设等内容。
 
2、民族教育研究:着重开展民族教育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主要包括民族教育理论、民族地区教育实践问题、民族高等教育研究、跨文化(多元文化)和民族心理教育、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史等。
 
3、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以人力资本理论与职业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校、企事业和政府部门等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招聘、培养、使用、激励、劳动关系和职业发展等方面。
 

 
四、学制及培养方式 
 
本专业学制3年,培养年限为2-5年,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为5年。
 
1、学生入学后根据学习兴趣和研究方向,按双向选择原则确定导师。
 
2、学生的教学以启发式案例教学和自学为主,重点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独立见解和创造性应作为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寒暑假学生可集体或独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校期间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总时间不少于一个月。
 
4、加强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学术研讨会5次。
 
5、学生在论文答辩之前,必须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署名的、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含正式录稿通知)。
 

 
五、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6 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 7 学分、专业共同课14学分,研究方向课8学分,学科交叉课4学分,创新实践不低于 3 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平台
 
 001M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1
 
 考试
 
  
  
 公共学位课7学分
 
 001M1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论(文科学生必修)
 
 18
 
 1
 
 2
 
 015M10001
 
 外语(一)
 
 102
 
 2
 
 1
 
 考试
 
 015M10002
 
 外语(二)
 
 102
 
 2
 
 2
 
 考试
 
 专
 业
 学
 位
 课
 平
 台
 
  
 专业共同课
 
 014M10601
 
 高等教育管理
 
 51
 
 3
 
 2
 
 考试
 
  
  
 专业共同课14学分
 
 014M10602
 
 高等教育学
 
 51
 
 3
 
 1
 
 考试
 
 014M10603
 
 民族教育研究
 
 51
 
 3
 
 2
 
 考试
 
 014M10604
 
 高等教育经济学
 
 51
 
 3
 
 2
 
 考试
 
 014M10605
 
 经济法学
 
 34
 
 2
 
 3
 
 考试
 
 研究方向课
 
 014M10606
 
 高等教育评估
 
 34
 
 2
 
 3
 
 考试
 
  
  
  
  
 研究方向课(选修8学分)
 
 014M10607
 
 民族教育理论与民族政策
 
 34
 
 2
 
 3
 
 考试
 
 014M10608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34
 
 2
 
 2
 
 考试
 
 014M10609
 
 教育公共关系学
 
 34
 
 2
 
 1
 
 考试
 
 014M10610
 
 教育财务与成本管理
 
 34
 
 2
 
 3
 
 考试
 
 014M10611
 
 人力资源管理
 
 34
 
 2
 
 3
 
 考试
 
 014M1061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4
 
 2
 
 3
 
 考试
 
 014M10613
 
 课程与教学论
 
 34
 
 2
 
 1
 
 考试
 
 014M10614
 
 中外高等教育史
 
 34
 
 2
 
 3
 
 考试
 
 学科交叉平台
 
 34
 
 22
 
 22
 
  
 选修4学分
 
 34
 
 2
 
 2
 
 创新实践平台
 
 科研成果
 
 1
 
  
 考查
 
 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至少参加5次学术报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不得少于1次
 
 学术活动
 
 1
 
  
 考查
 
 社会实践
 
 1
 
  
 考查
 
 同等         学历         补修
 课程
 
 管理学
 
 同本科生一起上课,不计学分
 
 微观经济学
 
 组织行为学
 
 

 
六、考核方式 
 
公共学位课平台课程按照学校研究生院统一要求。专业学位课平台课程、学科交叉平台课程考核可以采用笔试、口试、论文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同等学历补修课程考核方式原则上按照本科教学要求;创新实践平台采用考查方式(包括论文、报告和考勤等)。
 

 
七、培养环节 
 
1、导师选择:学生进校后一学期内,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导师。
 
2、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导师后一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和职业发展计划。
 
3、课程学习:根据课程设置方案,完成规定学分的公共课和专业课。
 
4、教学实践:按照学位点安排,假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并完成实践报告。
 
5、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在导师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发表2篇学术论文。
 
6、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按时完成学位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和学位点组织的开题报告及中期检查,并按规定参与论文答辩。
 
 
 
八、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应结合本专业特点和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选题,论文可以是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或综合研究等形式。
 
(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要求有明确的毕业论文课题,论文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或方案,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以及写作计划等;开题报告必须有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格式原则上参照校研究生部有关规定。开题报告交校外同行专家评审,由导师签名认可,并在中期检查时以答问形式经导师组讨论同意通过后正式确认。
 
(三)中期检查:第五学期末进行中期检查,考核内容主要是学习期间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情况。参加检查的学生要求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
 
(四)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发表(含录用通知)2篇学术论文。学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能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字数一般应在3万字及以上。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按规定时间完成,经导师签字认可后提交论文评审,评审通过后方能参加论文答辩。
 
 
 
九、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教学实践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得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民族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5年修订)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专业在实践上属于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学科属性上作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设置,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是管理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对于政府建立适当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师资队伍 
 
本学科师资队伍完备,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2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名,副教授职称教师7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2名。
 
(二)科研情况 
 
本学科现有师资队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完成或在研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完成或在研其他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或在研横向项目多项,科研成果有学术专著5部,学术论文近60篇。
 
(三)培养条件和主要特点 
 
1、培养条件
 
第一,不断丰富本学科的图书馆藏资源,夯实教学科研基础,提高教师和学生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的科研能力;第二,加强实验室硬件设备和软件建设,开展社会保险模拟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与分析能力;第三,加强与政府机构和企业合作的实践基地建设,增强实践环节的培养,提高本学科教学科研的社会服务能力;第四,在经费保障方面,充分利用好学校对本学科人才培养的经费支持,积极主动多渠道争取研究项目和资金支持,并在不断做好科学研究、提高教师队伍科研水平、加强对内对外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工作基础上,联合我校公共管理其它二级学科,积极申报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并获得国家民委和学校对本学科的经费支持。
 
2、主要特点
 
本学科融合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理论,适应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新时期与新要求,将公共管理与企业劳动保障与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及时跟踪学科最新进展,鼓励和提倡学科交叉、培养学生创新和创造性思维,多学科共同培养复合型人才,强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本学科理论和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和与综合素质。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是培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公共管理二级学科专业,本学科专业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研究方法并能够从事本学科学术研究,能胜任本学科及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或具有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工作能力的以及在其他公共部门从事本学科专业及其相关工作的、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的高质量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具体要求达到:第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第二,全面掌握公共经济、社会保障等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在专业方向上较深入掌握和研究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保险学、心理学、社会学、金融学等学科专业的理论、技能和方法,并能及时跟踪科研前沿和实践最新动态,具有运用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较深入地研究本学科学术理论问题以及实践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1门外语并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第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体魄。
 

 
三、培养方向 
 
本学科设置以下两个研究方向。
 
(一)社会保障制度与基金管理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改革与配套的公共政策。
 
本方向研究内容包括:国内外社会保障制度比较;我国城镇居民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与改革、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与服务管理等配套政策等内容。主要运用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的原理和方法,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理论及其改革完善进行分析和探讨,鼓励和提倡吸收交叉学科最新成果,创新研究思维。
 
2.研究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险基金(含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的收支制度管理、保值增值运行与风险管理。
 
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并通过进行适当投资理财以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同时防范、化解和规避社会保障基金理财中可能会产生的公共风险,包括财政风险、金融风险等。主要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一般原理、常态管理、投资、风险防范及其支出绩效评估等问题进行专门探讨。
 
(二)劳动保障与人力资源管理 
 
本方向研究内容包括:劳动人口的就业促进与基本劳动保障,以及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包括政府制定促进扩大就业、实现劳动人口就业保障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公共政策;企业组织、人力资源与劳动报酬的制度设计与管理等。
 
 
 
四、学制及培养方式 
 
本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采用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在校修业年限为2-4年。
 
本学科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并组成以该研究生指导教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研究生培养和考核。
 
 
 
五、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其中公共课7学分、专业共同课不低于16学分,研究方向课8学分,学科交叉选修课4学分,教学实践不低于3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
 课平台
 
 001M1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1
 
 考试
 
  
  
 公共学位课7学分
 
 001M10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论
 
 18
 
 1
 
 2
 
  
 
 015M10001
 
 外语
 
 102
 
 4
 
 1
 
 考试
 
 专
 业
 学
 位
 课
 平
 台
 
  
  
  
 专业共同课
 
 014M10701
 
 公共管理学
 
 34
 
 2
 
 1
 
 考试
 
  
  
  
  
  
 专业共同课16学分
 
 014M10702
 
 公共经济学
 
 34
 
 2
 
 1
 
 考试
 
 014M10703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创新
 
 34
 
 2
 
 1
 
 考试
 
 014M10704
 
 人口学与社会学专题
 
 34
 
 2
 
 1
 
 考试
 
 014M10705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34
 
 2
 
 2
 
 考试
 
 014M10706
 
 中外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34
 
 2
 
 2
 
 考试
 
 014M10711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34
 
 2
 
 2
 
 考试
 
 014M10714
 
 计量经济学
 
 34
 
 2
 
 3
 
 考试
 
 研究方向课
 
 014M10708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34
 
 2
 
 2
 
 考试
 
  
 研究方向课8学分
 
 014M10709
 
 金融投资与风险管理
 
 34
 
 2
 
 3
 
 考试
 
 014M10713
 
 劳动政策、绩效与薪酬管理
 
 34
 
 2
 
 3
 
 考试
 
 014M10715
 
 创新创业公共政策与实训专题
 
 34
 
 2
 
 3
 
 考查
 
 学科交叉平台4学分
 
 
 
 
 
 34
 
 2
 
 2
 
 考试
 
 选修
 建议选修法学、经济学或社会学课程
 
 
 
 
 
 34
 
 2
 
 2
 
 创新实践平台
 
  
 学术交流
 
 社会保障或其交叉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或会议,次数达到学校要求。
 
  
 
  
 1
 
  
 3
 
  
 考查
 
 
 
  
  
 科研成果
 
 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署名至少发表1篇本专业研究方向论文,主持或参研至少1项科研项目。
 
  
 
  
  
 1
  
  
 
  
  
 3
 
  
 考查
  
 
  
 社会实践
 
 开展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学生在第五学期结束后提交一篇社会实践报告。
 
  
 34
 
  
 1
 
  
 4
 
 考查
 
 
 
 同等学历补修
 课程
 
  
 
 管理学原理
 
 51
 
 3
 
 1
 
 考查
 
  
  
  
 
  
 
 经济学原理
 
 51
 
 3
 
 1
 
 考查
 
 
 
 
六、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环节考核按照对应平台要求考核,其他环节主要由指导教师按照培养方案和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七、培养环节 
 
研究生培养采用学分制,学生必须在课程学习环节修完规定课程,修满规定学分;在创新实践环节提交科研成果、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报告,获得相应学分。
 

 
八、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应结合本学科方向的理论与实践,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初步确定选题。论文可以是理论研究论文、调研报告等形式。
 
 
 
(二)开题报告
 
学生须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并在开题报告论证会上就所选课题作详细报告,导师组对其选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论证,并提出建议和意见,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研究,未通过者重做开题报告。
 
(三)中期检查 
 
按照学校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规定,学生应主动向导师汇报论文写作中期进展,导师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学位点按学校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有关规定组织检查小组专门听取学生中期检查汇报,将检查情况反馈指导教师并形成书面文件提交学院和研究生院存档备案。
 
(四)规范性要求 
 
论述和推理具有严密性和逻辑性;文字表达通顺而准确;写作格式规范;引用材料的出处完整而准确。具体来说,主要包括:
 
1、论文格式规范,引用数据和引文标注出处。
 
2、核心学术概念界定明确,结构合理,表达准确。
 
3、对数据的处理方法得当。
 
4、与他人合作完成的工作应予以说明。
 
(五)质量要求 
 
论文能提出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向及其延伸和交叉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于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抽象,提出自己分析问题的研究设计。论文须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对问题进行较细致的研究,论证过程要合理,逻辑推理要严密,研究结论要经得起推敲。论文应体现出写作者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
 
(六)论文定稿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并通过学校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检测,特别要注意防止学生论文侵犯他人或单位知识产权。学生应根据运用所学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展开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或改进管理的措施。论文正文字数应在3万字以上,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总文字复制比和学校相关要求一致。论文参考文献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
 
(七)论文答辩 
 
学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九、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教学实践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民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5年修订) 
 

 
一、学科简介 
 
土地资源管理属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之一。是土地科学与管理科学相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相邻学科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本学科研究队伍主要由治学严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和副教授组成,具有很好的学缘结构和学历结构。其中,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博导1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本硕士点研究成果丰硕,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省部级研究项目等各级各类纵向和横向项目4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200多篇,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0余项。
 
自开办以来,本硕士点已经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逐渐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制度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房地产管理、城市经营与管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和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土地管理、城市管理及房地产经营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计算机应用、测量、规划、投资分析等基本技能,熟悉土地管理、城市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管理政策法规,能从事土地调查和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地籍测量、土地管理、城市管理、房地产评估、房地产金融、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专业领域,能胜任管理、科研、工程和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规划建设、房地产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企业、土地估价机构、房地产估价机构、咨询结构、银行和相关事业单位。 
 

 

 
三、培养方向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地资源管理和房地产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比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和广阔的视野,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本专业设有土地利用与管理、土地制度与政策、不动产估价与市场、城市与房地产管理四个专业方向,学生可任选其一修读。
 

                                       
 序号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生导师
 
 1
 
 土地利用与管理
 
 主要研究土地调查与评价、地籍测量、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不动产估价、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等问题。
 
 刘晓鹰教授
 裘丽岚副教授
 
 2
 
 土地制度与政策
 
 主要研究土地的产权制度、土地利用制度、土地税收制度以及土地产权、土地利用、土地保护、土地整理、土地征用、土地市场、土地价格、土地金融、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制订、实施和评估。
 
 郭玉坤教授
 刘晓鹰教授
 
 3
 
 不动产估价与市场
 
 深入研究房地产评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和土地收购储备、出让转让,招标拍卖运行机制和操作方法,也包括地产市场的运行规律以及地产市场同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相互影响变化规律。
 
 郭玉坤教授
 叶樊妮副教授
 
 4
 
 城市与房地产管理
 
 主要研究区域与城市规划、城市土地利用与管理、城市竞争力分析、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房地产投资与策划、房地产开发与项目管理等问题。
 
 郭玉坤教授
 裘丽岚副教授
 
 
 
 
四、学制及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全日制培养方式,实行弹性学制。学习时间一般为2~3年,特殊情况可以提前毕业或者延长学习时间。
 
2.学生入学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研究方向,按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每位学生的导师。
 
3.硕士生课程学习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中期考核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
 
4.学生的教学以自学为主,重点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独立见解和创造性应作为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自学形式:布置参考书、提交自学总结。
 
5.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每个暑假学生应集体或独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校期间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总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个月。
 
6.要加强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学术研讨会3次,会后应做正式的参会汇报。
 
7.本专业学生在论文答辩之前,必须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
 
8.研究生培养实行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并组成以该研究生指导教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
 
 
 
五、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 38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 7学分、专业共同课16学分,研究方向课8学分,学科交叉课4学分,教学实践不低于 3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
 课平台
 
 001M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1
 
 考试
 
  
 公共学位课7学分
 
 001M1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论(文科学生必修)
 
 18
 
 1
 
 2
 
  
 
 015M10001
 
 外国语
 
 102
 
 4
 
 1
 
 考试
 
 专
 业
 学
 位
 课
 平
 台
 
 专业共同课
 
 014M10812
 
 高级土地经济学
 
 34
 
 2
 
 1
 
 考试
 
  
  
  
  
 专业共同课16学分
 
 014M10813
 
 土地利用与评价
 
 34
 
 2
 
 1
 
 考试
 
 014M10511
 
 公共政策分析
 
 34
 
 2
 
 1
 
 考试
 
 014M10815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
 
 34
 
 2
 
 2
 
 考试
 
 014M10808
 
 土地规划理论与方法
 
 34
 
 2
 
 2
 
 考试
 
 014M10816
 
 地籍管理学
 
 34
 
 2
 
 2
 
 考试
 
 014M10817
 
 高级城市经济学
 
 34
 
 2
 
 3
 
 考试
 
 014M10809
 
 地理信息系统
 
 34
 
 2
 
 3
 
 考试
 
 研究方向课
 
 014M10811
 
 土地估价理论与实务
 
 34
 
 2
 
 2
 
 考试
 
  
  
  
  
  
 研究方向课8学分
 
 014M10818
 
 房地产制度与政策
 
 34
 
 2
 
 2
 
 考试
 
 014M10819
 
 不动产开发与经营
 
 34
 
 2
 
 3
 
 考试
 
 014M10820
 
 计量经济学
 
 34
 
 2
 
 3
 
 考试
 
 014M10807
 
 管理信息系统
 
 34
 
 2
 
 3
 
 考试
 
 014M10821
 
 土地综合整治
 
 34
 
 2
 
 2
 
 考试
 
 014M10822
 
 土地资源管理专题
 
 34
 
 2
 
 3
 
 考试
 
 014M10823
 
 城市规划与管理
 
 34
 
 2
 
 3
 
 考试
 
 014M10824
 
 土地行政学
 
 34
 
 2
 
 2
 
 考试
 
 014M10825
 
 物权理论与不动产登记
 
 34
 
 2
 
 3
 
 考试
 
 学科交叉平台
 
  
 
  
 
 34
 
 2
 
 2
 
  
 
  
 选修4学分
 
  
 
  
 
 34
 
 2
 
 2
 
 创新实践平台
 
  
 
  
 科研成果
 
 1
 
  
 
  
 
 考查
 
 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学术论文;至少参加3次学术报告
 
  
 
  
 学术活动
 
 1
 
  
 
  
 
 考查
 
  
 
  
 教学实习
 
 1
 
  
 
  
 
 考查
 
 同等         学历         补修
 课程
 
  
 
 西方经济学
 
  
 
  
 
  
 
  
 
 同本科生一起上课,不计学分
 
  
 
 管理学原理
 
  
 
  
 
  
 
  
 
  
 
 公共管理学
 
  
 
  
 
  
 
  
 
 
 
 
六、考核方式
 
研究生修读的课程均需参加考核。公共学位课平台课程按照学校研究生部统一要求;专业学位课平台课程、学科交叉平台课程考核可以采用笔试、论文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同等学历补修课程考核方式原则上按照本科教学要求;创新实践平台采用考查方式(包括论文、报告和考勤等)。
 
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记裁。考核不合格可以补考1次,成绩合格方能取得学分。
 
 
 
七、培养环节
 
(一)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分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提交,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制定论文研究计划,一般在第三学期末提交。
 
(二)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
 
1.教学实践:本专业的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2学年上学期进行,从事4-8个教案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实践形式主要是讲授本科课程若干章节或若干专题。硕士研究生也可通过硕士研究生助教、协助指导教师批改作业、参与本科生论文指导等方式完成教学实践环节。已有3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
 
2.学术活动: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参加学术活动3次以上,其中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000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
 
3.社会实践:本专业各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分期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时间应在假期中进行;调查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的成就、存在问题及改革的建议;要求:调查前拟订调研计划,结束后撰写调研报告,并由导师评定成绩。
 
硕士研究生在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前,可集中不少于4周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任务是为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搜集资料。
 
 
 
八、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论文选题新颖,所反映的是当前土地资源管理相关领域的重要问题,有明确的专业背景和公共管理应用价值。
 
(二)开题报告 
 
一般应于第三学期5之前由学院组织进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会。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在导师及有关人员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完成。选题力求与国民经济紧密结合,在相关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先进性。开题报告书的内容包括:课题来源、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科学依据、创新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进度安排、预期成果、参考文献等。开题报告的格式原则上参照校研究生部有关规定,由导师签名认可,并经导师组讨论同意通过后正式确认。
 
要求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研究生开题报告考核小组由3-5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人员组成,对开题报告书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未通过者须在三个月内再进行一次论文开题报告,通过后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三)中期检查 
 
学院在第四学期期末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中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及阶段性成果;后期拟完成的研究工作及进度安排;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方案;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及预计完成时间;学术论文的发表和撰写情况;导师指导的情况和研究条件的检查等。
 
学位点成立三至五人的中期检查组,组长和成员一般应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中期检查工作以书面报告或举行报告会的形式进行。举行报告会的,由检查组组长主持。
 
检查组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进展、工作态度以及论文完成的可能性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并给出评价结论,检查合格的继续下一阶段的学位论文工作。检查不合格的视其情况在导师指导下作出论文整改或推迟一年答辩处理。学位论文无中期检查记录者,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四)学位论文规范要求 
 
论文类型一般应采用案例分析、调研(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组织(管理)诊断等;论文内容完整,包括论文题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内容;引证资料准确,符合学术规范;论文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文字表达准确、流畅;概念表述清楚;论文的篇幅一般不少于3万字,总文字复制比和学校相关要求一致。参考文献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
 
(五)学位论文质量要求 
 
论文应当以相关学术理论为支撑,研究方法应用合理;论文紧密结合土地资源管理相关实际工作,深入调研,掌握材料充分,剖析问题深刻,对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借鉴价值;论文的推理分析准确、逻辑严谨,理论和实践材料的使用依据充分合理;论文的观点和研究结论应当明确,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六)学位论文答辩 
 
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经指导教师及学院审查同意,可提请论文评阅和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通过后,可组织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组成由学位点审批。答辩委员会一般应由3至5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正、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原则上应有1至2名研究生本人单位以外的实践部门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的专家参加。
 
 
 
九、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教学实践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民族地区城镇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地区城镇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与管理学科综合管理学、民族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历史学、社会学、民族经济、艺术等多学科,具有明显的学科综合特色。该学科从公共管理的层面研究民族地区城镇与建筑特色保护、传承及发展的策略性及技术性问题,注重民族地区城镇规划、聚落研究、人居环境发展与公共管理的结合,确保民族地区城镇与建筑特色的保护、更新及发展,确保民族地区人居环境和谐、健康、持续发展。同时注重实际的保护与更新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实践,探索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条件、途经和规划设计理念及其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创新途径与公共政策、管理相结合的有效策略。学科研究面向广大民族地区特别是西南民族地区,在一些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我校民族地区城镇规划与管理二级学科包括以下三个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城镇规划与管理、民族地区聚落保护与发展、民族地区人居环境与文化。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民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城乡建设管理需要的、同时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和社会应用性的复合型高层次民族建筑与村镇保护、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专门人才。具体目标要求是:
 
1.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公民意识,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多学科基础理论和城市规划与管理及民族地区建筑与村镇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具有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水平;能够熟练运用该学科理论和技术解决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的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熟练地阅读本学科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3.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能进入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部分学生能在专业领域读博深造,成为学术型人才。
 
4.培养有良好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体魄及良好心理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更好的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
 
 
 
三、培养方向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与管理硕士点包括以下三个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城镇规划与管理、民族地区聚落保护与发展、民族地区人居环境与文化。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与管理:主要研究民族地区城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注重与城市规划设计的相互影响研究,从而实现从“技术规划”到“政策规划”的有机结合;从理论与实践上对民族村镇规划进行整体、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为城镇管理提供依据。探索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和谐、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有民族特色的城市化与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及其管理策略,推动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全面发展。
 
民族地区聚落保护与发展:该方向以特定民族地域环境下的传统聚落和建筑为研究对象,研究民族聚落空间及建筑形成、发展、演化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民族聚落保护和传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促进民族地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为民族地区的城镇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研究民族地区聚落的形态特征、技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并从中探索民族建筑设计、民族地区城镇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及民族化的途径。
 
民族地区人居环境与文化:该方向以民族地区所有人类聚居形式为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及由此形成的乡村、城镇、城市等空间环境,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了解、掌握民族地区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于民族地区人们理想的聚居环境;研究民族地区村镇民族建筑文化及环境特征,关注建筑空间、文化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微观层面上的民族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与外部空间环境艺术的研究。为规划和建设有民族特色的人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四、学制及培养方式
 
本专业学制3年,培养年限为2-4年,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为4年。培养方式为脱产全日制学习。
 
 
 
五、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其中公共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不低于20 学分,学科交叉课平台选修不低于4学分,教学实践不低于3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
 课平台
 
 001M1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1
 
 考试
 
 公共必修共7学分
 
 001M10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论
 
 18
 
 1
 
 2
 
 考试
 
 015M10001
 
 外语(一)
 
 51
 
 2
 
 1
 
 考试
 
 015M10002
 
 外语(二)
 
 51
 
 2
 
 2
 
 考试
 
 
 
 
 
 
 
 
 
 
 
 专业共同课
 
 018M10001
 
 管理学原理
 
 51
 
 3
 
 1
 
 考察
 
 课程设置为14学分,必修课
  
 
 018M10002
 
 现代城市管理前沿
 
 34
 
 2
 
 2
 
 考察
 
 018M10003
 
 城镇及建筑遗产保护管理规划
 
 51
 
 3
 
 1
 
 考察
 
 018M10016
 
 村镇规划理论与方法
 
 34
 
 2
 
 2
 
 考察
 
 018M10005
 
 人居环境概论
 
 34
 
 2
 
 1
 
 考察
 
 018M10006
 
 民族学概论
 
 34
 
 2
 
 1
 
 考察
 
 研究方向课
 
 018M10017
 
 民族地区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
 
 34
 
 2
 
 2
 
 考察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与管理方向
 
 018M10018
 
 小城镇规划与设计
 
 34
 
 2
 
 3
 
 考察
 
 018M10019
 
 城乡规划信息管理
 
 34
 
 2
 
 3
 
 考察
 
 018M10010
 
 民族建筑保护与再生设计
 
 34
 
 2
 
 2
 
 考察
 
 民族地区聚落保护与发展方向
 
 018M10011
 
 民族聚落及建筑空间研究
 
 34
 
 2
 
 3
 
 考察
 
 018M10020
 
 民族聚落空间形态研究方法
 
 34
 
 2
 
 3
 
 考察
 
 018M10013
 
 民族建筑与景观设计
 
 34
 
 2
 
 2
 
 考察
 
 民族地区人居环境与文化方向
 
 018M10014
 
 民族地区文化景观保护规划
 
 34
 
 2
 
 3
 
 考察
 
 018M10015
 
 民族建筑内外空间环境艺术及文化研究
 
 34
 
 2
 
 3
 
 考察
 
 学科交叉平台
 
 
 
 在全校通选课程中选择
 
 34
 
 2
 
 2
 
 考察
 
 必修4学分
 
 
 
 在全校通选课程中选择
 
 34
 
 2
 
 2
 
 考察
 
 
 创新实践平台
 
 
 
 科研成果
 
  
 
 1
 
  
 
 
 
 
 
 
 
 学术活动
 
  
 
 1
 
  
 
 
 
 
 
 教学实习
 
  
 
 1
 
  
 
 
 
 同等         学历         补修课程
 
  
 
 城市规划原理
 
 
 
 
 
 
 
  
 
  
 同本科生补修,不计学分
 
  
 
 建筑设计原理
 
 
 
  
 
 室内设计原理
 
 
 
 
 
 
六、考核方式
 
本学科课程考核方式分考察和考试两种方式。公共必修课以考试为主,专业学位课以考察为主。
 
 
 
七、培养环节
 
本学科的培养环节包括:课程研修环节、生产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环节
 
课程研修环节:要求必须修满3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平台7学分,专业学位课平台20学分(专业共同课14学分,研究方向课6学分),学科交叉课平台选修4学分。课程学习时间为1.5~2年。
 
创新实践环节:要求修满3学分,包括科研成果1学分、学术活动或工程实践1学分、教学实习1学分。
 
学位论文环节: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使其具有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八、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鼓励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课题。
 
(二)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修完相关课程后,获得相应学分,则根据所学专业以及个人志向,与导师商量后,选择研究领域,确定学位论文的大体方向,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搜集、整理资料,调研的基础上,提交论文的开题报告,列举课题论证,资料情况,工具支持,写作提纲,重点难点,创新与不足等等,要求有明确的毕业论文课题,论文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或方案,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以及写作计划等。导师肯定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后,与领衔导师商议,召集本学科的各位教师,会同研究生本人,召开开题报告的研讨会,就报告内容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藉以充实、完善和提高,以便研究生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和较高的质量,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三)中期检查: 
 
硕士生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一般应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即开题后一学期)或第四学期开学后三周内完成。考核内容主要是学习期间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情况,以及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另外检查是否学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能毕业和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九、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教学实践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民族地区城镇规划与管理专业管理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社区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民族大学社区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社区管理作为社会学类的二级学科,着重研究一定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自我管理或社区管理活动。
 
西南民族大学社区管理是2011 年获批的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点专业,是国内较少拥有本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的高校之一,在城市社区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区建设与发展、管理心理学等研究方向形成了优势和特色。我校社区管理学科相关专业已经设立十多年,培养了多届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现有本学科师资队伍共 20 人,其中教授 8 人,副教授 6人,讲师 6 人,有博士学位的 7 人,配有研究生智能信息处理开放实验室和模式识别专业实验室。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国家民委研究项目题在内的各种科研项目和横向研发项目近 100项,出版专著 20 余部,参与编撰学术著作和教材 10 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 300 余篇。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质和学术素养、拥有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面向各类社区的高层次社区管理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要全面掌握国家的社区管理政策,熟悉民族政策,熟悉社区建设与发展战略,掌握社区管理的基础原理,了解社区管理的重大理论问题及其最新进展,同时要熟练运用社区管理的研究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社会建设、民族地区建设以及相关问题;要求具有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第一外国语查阅文献。
 
本专业注重培养硕士研究生在社区管理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面向学校、科研机构和相关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胜任面向政府以及企事业的管理工作以及在其他方面的社区管理相关工作。
 
 
 
 
 
三、培养方向
 
(一)城市社区管理 
 
城市社区,是指在城市的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委会辖区。城市社区管理是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允许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功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过程。
 
(二)社会组织管理 
 
社会组织管理以社会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方法,研究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基金会管理、民办非企业单位孵化与登记管理、涉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等问题,探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与项目管理,以及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公益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等。
 
(三)社区建设与发展 
 
社区建设与发展,是依靠社区的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以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协调发展,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从而形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四)社区心理学 
 
社区心理学关注社区中的人,关注社区,也关注二者的交互作用。通过激起人和社区的正向力量和主动性,计划和促进二者的交互作用,来提高人、社区的生活质量,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生活状态。重点研究社区成员之间及其同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归属感,通过彼此承诺而使成员需要得以满足的共同信念,并且以社区历史为基础所形成的情感联结,发展社区心理健康等为目标。
 
 
 
四、学制及培养方式
 
(一)学制 
 
基本学制 3 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 4 年。
 
对完成培养要求的少数优秀硕士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二)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下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制。由导师承担主要指导责任,同时发挥整个指导小组的群体优势力量;注重导师指导与学生的自我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注重社区管理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 34学分。其中公共课 7 学分、必修课不低于 18
 
学分,教学实践不低于 3 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平台
 
 001M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1
 
 考试
 
  
 
 001M1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论
 
 18
 
 1
 
 2
 
 考试
 
 015M10001
 
 外语(一)
 
 102
 
 2
 
 1
 
 考试
 
 015M10002
 
 外语(二)
 
 102
 
 2
 
 2
 
 考试
 
  
  
  
  
  
  
  
  
  
  
 专业学位课平台
 
  
  
  
  
  
  
 专业共同课
 
 017M10001
 
 发展社会学
 
 34
 
 2
 
 1
 
 论文
 
  
 
 017M10002
 
 管理科学的理论与实践
 
 34
 
 2
 
 1
 
 论文
 
 017M10003
 
 社区理论与社区管理
 
 34
 
 2
 
 1
 
 论文
 
 017M10004
 
 社会研究与统计分析方法
 
 34
 
 2
 
 3
 
 论文
 
 017M10005
 
 现代管理心理学
 
 34
 
 2
 
 1
 
 论文
 
  
 
 017M10006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34
 
 2
 
 3
 
 论文
 
  
 
 017M10007
 
 社会保障实务与政策分析
 
 34
 
 2
 
 4
 
 论文
 
  
 
 017M10008
 
 项目设计与管理
 
 34
 
 2
 
 2
 
 论文
 
  
 
  
  
  
  
  
 研究方向课
 
 城市社区管理
 
 017M10009
 
 现代城市管理
 
 34
 
 2
 
 2
 
 论文
 
  
 
 017M10010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
 
 34
 
 2
 
 3
 
 论文
 
 社会组织管理
 
 017M10011
 
 非营利组织管理理论与实务
 
 34
 
 2
 
 2
 
 论文
 
  
 
 017M10012
 
 民办非与基金会管理
 
 34
 
 2
 
 3
 
 论文
 
 社区建设与发
 展
 
 017M10013
 
 社区建设与发展文献研读
 
 34
 
 2
 
 2
 
 论文
 
  
 
 017M10014
 
 文化创新与社区变迁
 
 34
 
 2
 
 3
 
 论文
 
  
 
 社区心理
 学
 
 017M10015
 
 社区心理学
 
 34
 
 2
 
 2
 
 论文
 
  
 
 017M10016
 
 高级心理咨询与治疗
 
 34
 
 2
 
 3
 
 论文
 
  
 
  
 学科交叉平台
 
  
 
  
 
 34
 
 2
 
 2
 
 论文
 
  
 
  
 
  
 
 34
 
 2
 
 2
 
 论文
 
  
 创新实践平台
 
 017M10017
 
 科研成果
 
  
 
 1
 
  
 
 论文
 
  
 
 017M10018
 
 学术创新活动
 
  
 
 1
 
  
 
 学术报告
 
 017M10019
 
 社会实践
 
  
 
 1
 
  
 
 调研报告
 
 同等学历补修课程
 
 017M10020
 
 西方社会学理论
 
 51
 
  
 
 2
 
 论文
 
  
 
 017M10021
 
 管理学理论
 
 51
 
  
 
 2
 
 论文
 
 
六、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灵活多样,主要以提交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设计和调研报告来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课程学习安排在第一、二学年完成,中期考核应在第四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合格者才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
 
 
 
七、培养环节
 
1、新生入学后,采取导师制培养方式,按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导师。
 
2、采取课堂讲授与课外自修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宽广的学术视野,独立的创新精神,撰写阶段性研究或读书报告。
 
3、理论联系实际,每位学生应在相应阶段参加社会实践,在企事业、社区或政府机构进行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少于 100 小时;开展田野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4、学生在校期间在院系开展学术讲座,参与学术讨论或聆听学术报告20 次以上。
 
5、鼓励学术写作,发表学术论文,学生提交论文答辩以前,必须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1 篇以上。
 
6、学生撰写的读书报告、调查报告、课程作业、学术论文、毕业论文等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不得有任何抄袭、下载、转录、拼凑等行为,一经发现,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定,采取课程重修、取消奖助学金、取消答辩资格、取消学位申请资格、退学等办法严肃处理。
 
 
 
八、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在第三、四学期经由导师指导完成。选题应该立足于学科前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社会意义。论文可以是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等形式。
 
(二)开题报告 
 
在第四学期完成。经过导师和指导小组审核通过之后才能进行论文的下一阶段。
 
(三)中期检查 
 
在第四学期末至第五学期初完成。由学院组成联合考核小组,综合检查论文的进展情况,考核合格者才能继续撰写学位论文。
 
 
 
九、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教学实践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法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会计学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学等所有形式的会计,也包括会计基本理论及实务操作的内容,还包括财务管理等相关内容,是门类齐全、结构完整的学科体系。会计学科的内涵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在取得以各会计主体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的基础上,对会计实践活动加以系统化和条理化,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监督、控制会计主体的价值活动,化解财务风险,力求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促使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管理学科。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优良的商业道德、国际视野、领导能力,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应对挫折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具有扎实的会计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了解企业实情和会计实务,精通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会计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理论研究、教学工作和不同性质会计主体会计、审计、理财等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向
 
1、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主要研究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控制权收益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下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会计准则国际比较、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等。本研究方向结合会计实务的改进及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来进行研究,并着重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1)应用现代经济和管理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会计理论研究;(2)应用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对现行会计准则的质量进行评价;(3)应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会计实务的有效性、特别是证券市场会计数据及其披露的有效性进行检验;(4)应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将会计系统分为理论研究、准则制定、实务开展、会计监督及信息披露等子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2、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主要研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公司治理与财务控制理论、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企业成本管理等。本研究方向将把资金运动和财务要素结合起来,以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为主线,借助资本定价、有效市场及金融工具等理论,对财务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进行研究,着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1)研究国家和企业所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2)强调公司组织与治理结构在规范财务权限分割、财务责任划分和利益分配关系上的特征;(3)探索公司理财目标即公司价值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的实现途径及其评估原则;(4)将财务管理重心实现由财务核算、财务控制到企业融资的转变等。
 
3、审计理论与实务
 
主要研究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审计的新领域、新动向,包括审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包括民间审计、效益审计、内部控制等)、审计环境、审计风险、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国际审计等。
 
四、学制及培养方式
 
1、学制
 
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第一、二学年以课程学习和专题研究为主,第三学年以学位论文写作、社会实践为主。在职硕士生的学习时间可根据在职工作量可适当的延长,延长期限一般为1年。
 
2、培养方式
 
(1)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制。在导师组和导师指导下,研究生独立完成课程学习、社会实践以及硕士学位论文。在研究生培养期间,充分发挥导师的专长和主导作用,以及研究生导师组的集体作用。
 
(2)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使研究生系统地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根据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3)采用启发式、研讨式、辩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研究生参加必要的课题研究、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和研讨班,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4)通过安排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使研究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专业工作实际,提高研究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工作胜任能力。安排研究生进行适当的教学实践,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
 
(5)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其自觉地利用时间,多读书、勤思考。在拓宽、加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研究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注意了解、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
 
(6)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五、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 37 学分。其中公共课 7  学分、专业学位课23 学分,创新实践平台 3 学分,学科交叉平台课4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
 课平台
 
 001M 1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1
 
 考试
 
 必修7学分
 
 001M 10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论
 
 18
 
 1
 
 2
 
 考试
 
 015M 10001
 
 外语(一)
 
 51
 
 2
 
 1
 
 考试
 
 015M 10002
 
 外语(二)
 
 51
 
 2
 
 2
 
 考试
 
 专
 业
 学
 位
 课
 平
 台
 
 专业共同课
 
 014M 10201
 
 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51
 
 3
 
 1
 
 考试
 
  
 
 014M 10202
 
 实证研究方法及软件
 
 34
 
 2
 
 1
 
 考查
 
 014M 10203
 
 高级财务管理学
 
 34
 
 2
 
 1
 
 考试
 
 014M 10204
 
 高级财务会计学
 
 34
 
 2
 
 1
 
 考试
 
 014M 10205
 
 审计理论
 
 34
 
 2
 
 2
 
 考试
 
 014M 10206
 
 财务分析
 
 34
 
 2
 
 2
 
 考查
 
 014M 10207
 
 税收筹划
 
 34
 
 2
 
 2
 
 考查
 
 研究方向课
 
 014M 10208
 
 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34
 
 2
 
 3
 
 考查
 
 会计方向
 
 014M 10209
 
 衍生金融会计
 
 34
 
 2
 
 3
 
 考查
 
 014M 10210
 
 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34
 
 2
 
 3
 
 考查
 
 014M 10211
 
 成本管理研究
 
 34
 
 2
 
 3
 
 考查
 
 财务管理
 方向
 
 014M 10212
 
 高级管理会计
 
 34
 
 2
 
 3
 
 考查
 
 014M 10213
 
 企业投融资研究
 
 34
 
 2
 
 3
 
 考查
 
 014M 10214
 
 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
 
 34
 
 2
 
 3
 
 考查
 
 审计方向
 
 014M 10215
 
 舞弊审计研究
 
 34
 
 2
 
 3
 
 考查
 
 014M 10216
 
 国际审计研究
 
 34
 
 2
 
 3
 
 考查
 
 学科交叉平台
 
  
 
 在全校通选课程中选择
 
 34
 
 2
 
  
 
 考查
 
 选修4学分
 
  
 
 在全校通选课程中选择
 
 34
 
 2
 
  
 
 创新实践平台
 
  
 
 科研成果(公开发表1篇本学科方向论文)
 
  
 
 1
 
 4
 
  
 
  
 
  
 
 学术交流
 
  
 
 1
 
 4
 
  
 
 社会实践
 
  
 
 1
 
 4
 
 同等学历补修课程
 
  
 
 财务管理
 
  
 
  
 
  
 
  
 
 不计学分
 
  
 
 财务会计
 
  
 
  
 
  
 
  
 
 
六、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考试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但一般以笔试为主,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七、培养环节
 
1、入学注册
 
2、明确个人培养计划
 
3、课程学习
 
4、社会实践
 
5、学术活动
 
6、毕业论文
 
(1)论文开题
 
(2)中期检查
 
(3)答辩
 
八、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在第二学期内结合会计学专业的研究方向确定论文选题。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和先进性,论文可以以研究报告、问题诊断、学术探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也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选题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提交阶段性报告,并取得导师和指导小组的帮助。
 
2、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10月下旬或11月初)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或意见。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3、论文中期检查
 
在第四学期末之前须进行论文中期考核。重点检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4、论文定稿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严格按照研究学术论文要求撰写,否则不接受答辩。撰写格式一般包括;中文封面,英文封面,目录,中文摘要,前言,材料和方法或调查过程,结果与分析,结论和讨论,参考文献,附录,索引,英文摘要,致谢等。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应在该领域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如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等,同时也应重点表现出硕士生对科学研究过程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九、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教学实践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得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企业管理(学科专业代码:120202)是隶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本硕士点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1997年开始招生,是国家民委和四川省重点学科。本硕士点由一批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的中青年教授、专家组成导师组,现有指导教师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后2人,博士5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合作默契、治学严谨、具有创新精神的学术队伍。近三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8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有三个:战略管理、民族教育研究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高素质、高层次企业管理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2.具有扎实的现代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熟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和发展动态,拥有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独立进行企业管理高层次研究的能力,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管理方法、技术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
 
3.既能从事企业管理理论与政策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又能胜任国内国际工业、商业、金融、咨询服务等各类企业的管理实务工作,以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
 
4.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运用外语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培养方向 
 
本专业分设4个培养方向:
 
1.企业财务管理
 
本方向运用企业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运作。主要研究领域有:融资决策,资本结构,资本营运,公司购并等。
 
2.企业营销管理
 
本方向以企业管理科学和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企业营销管理的理论与运作。主要研究领域有:公司营销,行业营销,营销战略,营销组合,广告管理,企业形象策划等。
 
3.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方向运用企业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研究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际运作。主要研究领域有:企业战略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
 
4、民族地区企业创新与创业管理
 
本方向主要运用企业创新与创业理论研究民族地区的企业发展与创业。主要研究领域有:民族地区企业管理创新,民族地区创业管理,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民族地区企业文化等。
 
四、学制及培养方式
 
本专业学制3年,培养年限为2-5年,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为5年。
 
1、学生入学后根据学习兴趣和研究方向,按双向选择原则确定导师;
 
2、学生的教学以启发式案例教学和自学为主,重点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独立见解和创造性应作为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寒暑假学生可集体或独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校期间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总时间不少于一个月。
 
4、加强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学术研讨会5次。
 
5、学生在论文答辩之前,必须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署名的、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含正式录稿通知)。
 
五、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其中公共课7学分,必修课不低于16学分,学科交叉课4学分,教学实践3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
 课平台
 
 001M 1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1
 
 考试
 
 公共必修课
 7学分
 
 001M 10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论
 
 18
 
 1
 
 2
 
 考试
 
 015M 10001
 
 外语(一)
 
 51
 
 2
 
 1
 
 考试
 
 015M 10002
 
 外语(二)
 
 51
 
 2
 
 2
 
 考试
 
  
  
  
  
 专
 业
 学
 位
 课
 平
 台
 
 专业
 共同课
 
 014M 10301
 
 管理学名著选读
 
 34
 
 2
 
 1
 
 考查
 
 专业必修课16学分
 
 014M 10302
 
 管理经济学
 
 51
 
 3
 
 1
 
 考查
 
 014M 10303
 
 运筹学
 
 51
 
 3
 
 1
 
 考查
 
 014M 10304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34
 
 2
 
 2
 
 考查
 
 014M 10305
 
 现代企业理论与实践
 
 34
 
 2
 
 2
 
 考查
 
 014M 10306
 
 企业再造理论
 
 34
 
 2
 
 2
 
 考查
 
 014M 10307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34
 
 2
 
 3
 
 考查
 
 研究
 方向课
 
 014M 10308
 
 公司购并研究
 
 34
 
 2
 
 2
 
 考查
 
 专业选修课
 6学分
 
 014M 10309
 
 公司理财研究
 
 34
 
 2
 
 3
 
 考查
 
 014M 10310
 
 营销策划研究
 
 34
 
 2
 
 3
 
 考查
 
 014M 10311
 
 国际营销比较研究
 
 34
 
 2
 
 4
 
 考查
 
 014M 10312
 
 风险管理研究
 
 34
 
 2
 
 4
 
 考查
 
 014M 10313
 
 企业创新管理研究
 
 34
 
 2
 
 4
 
 考查
 
 014M 10314
 
 中国金融市场研究
 
 34
 
 2
 
 4
 
 考查
 
 014M 10315
 
 创业管理研究
 
 34
 
 2
 
 3
 
 考查
 
 014M 10316
 
 企业文化研究
 
 34
 
 2
 
 3
 
 考查
 
 学科交叉
 平台
 
  
 
 在全校通选课程中选择
 
 34
 
 2
 
  
 
  
 
 选修4学分
 
  
 
 在全校通选课程中选择
 
 34
 
 2
 
  
 
  
 
 创新实践
 平台
 
  
 
 科研成果
 
  
 
 1
 
  
 
  
 
 创新实践
 3学分
 
  
 
 学术活动
 
  
 
 1
 
  
 
  
 
  
 
 教学实践
 
  
 
 1
 
  
 
  
 
 同等学历补修课程
 
  
 
 管理学
 
  
 
  
 
  
 
  
 
 不计学分
 
  
 
 微观经济学
 
  
 
  
 
 组织行为学
 
  
 
 
六、考核方式
 
公共学位课平台课程按照学校研究生院统一要求。专业学位课平台课程、学科交叉平台课程考核可以采用笔试、口试、论文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同等学历补修课程考核方式原则上按照本科教学要求;创新实践平台采用考查方式(包括论文、报告和考勤等)。
 
七、培养环节
 
1、导师选择:学生进校后一学期内,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导师。
 
2、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导师后一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和职业发展计划。
 
3、课程学习:根据课程设置方案,完成规定学分的公共课和专业课。
 
4、教学实践:按照学位点安排,假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并完成实践报告。
 
5、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在导师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发表2篇学术论文。
 
6、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按时完成学位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和学位点组织的开题报告及中期检查,并按规定参与论文答辩。
 
八、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应结合国民经济主战场选题,在相关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论文可以是学术论文等形式。
 
(二)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完成论文选题和文献综述,第四学期中期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格式原则上参照校研究生院有关规定,由导师签名认可,并经导师组讨论同意通过后正式确认。
 
(三)中期检查:在第五学期末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必须完成论文初稿,并获得导师认可签字。
 
(四)论文答辩:在完成规定培养环节的前提下,论文经认可符合答辩要求后,参加学位点组织的答辩。
 
九、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教学实践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得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民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西南民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遵循MBA教育基本规律,根据学校的“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和“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特色铸校”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以人为本、个性化和多样化”的MBA专业学位教育理念,初步形成了“包容、国际化和量身定制”的MBA专业学位教育特色。
 
MBA专业任课教师33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3人,副教授15人,博士18人,博士后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2人,博士生导师1人,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每门MBA核心课程及重要必修课程配备2名及以上教学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教师具有管理实践或企业研究经验。
 

 
二、培养目标
 
西南民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主要服务于各民族对复合型和创新型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需要,以培养多民族MBA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多民族德才兼备的具有全球化视角的未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促进民族团结,富有团队精神,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文化修养。
 
2.具备坚实的现代经济管理基础理论,掌握系统的工商管理专门知识与技能,比较熟练地应用一门外语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3.具有管理者必备的优良素质和能力,成为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国际化竞争需要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
 
MBA的培养按照国家民委和教育部的共同要求,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三、培养方向
 
1.企业战略管理
 
以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系统进行公司治理模式、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企业战略管理模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内容的研究。
 
2.市场营销管理
 
以行为科学和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营销与品牌战略、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服务营销、关系营销等内容。
 
3.人力资源管理
 
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薪酬设计与管理、员工绩效管理、人员测评、领导艺术、劳资关系等,使组织人资管理管理效率最大化。
 
4.金融与财务管理
 
运用会计、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等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会计方法、全面预算管理、金融工程、财务分析与财务控制、公司资本运用于证券实务等内容的研究。
 

 
四、学制及培养方式
 
1.MBA培养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实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年制相结合。MBA教育中心在每学期末提供下学期的行课安排,MBA学生可以在限定范围内选择最适合自己时间安排的培养方式。            
 
2.全日制和非全日制MBA学生的基本学习年限分别为2年和3年。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总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
 
MBA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修满5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程5学分,专业核心课程22学分,公共必修课程8学分,管理实习课程4学分,方向课程6学分,实践教学环节5学分。西南民族大学MBA课程设置表见附表。
 
MBA的课程设置按照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要求和结合学校办学特色设置公共学位课程(3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选读,商务英语。
 
专业核心课程(11门):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数据、模型与决策,会计学,公司理财,市场营销,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文化,战略管理。
 
公共必修课程(4门):管理学原理,商业伦理,经济法,创业管理。
 
管理实习课程(1门):管理实践报告。
 
方向课程(2门):按照“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金融与财务管理”等设置四个专业方向课程。MBA学生应选择其中一个专业方向,并跨专业方向任选一门课程。
 

 
六、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类。考试可以采用笔试、口试、课堂讨论、社会调查报告、论文、案例分析和文献综述等多种形式。考查以课堂学习过程并结合完成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读书报告或课程论文等形式。课程成绩采用综合成绩,综合成绩合格才能取得相应学分。成绩记载可以采用百分制或五级计分制(即: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
 

 
七、培养环节
 
1.培养计划
 
方向导师组应根据MBA培养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参考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本趋势,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在MBA确定方向后一个月内制定出专业方向培养计划,包括专业方向的基本情况、就业形势分析、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本趋势和方向课程开设计划等,经MBA教育中心审核同意后,报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
 
2.课程教学
 
MBA课程以案例教学为基本教学方法,要求授课内容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案例一般不少于10个,公共必修课程和方向课程教学案例一般不少于5个。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管理能力。
 
3.方向导师组
 
方向导师组由3—5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和来自工商企业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实行方向教授负责制。方向导师组提出方向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方式和参考教材,并组织方向教研活动、编写课程教材、讲义和案例,开展教学评估和检查。
 
4.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MBA学生在取得大部分核心课程的学分后,在方向导师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选题应在理论或应用上具有明确意义,内容充实,应用性较强,能够解决较为重要的实际工商管理问题。
 
(2)MBA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制度。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计划进度,预期目标及成果,主要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在专业方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开题,专业方向导师组评审。若学位论文有重大变动,应重做开题报告。评审通过的开题报告,以书面形式报MBA教育中心备案。
 
5.实践环节及要求
 
(1)MBA新生必须参加拓展训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锻炼意志品质。
 
(2)MBA学生参加不同形式的管理实习,包括调查研究、企业咨询和系列考察等,累计时间不少于一个月。该环节完成后须提交管理实践报告,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确定,报MBA教育中心存档。
 
(3)以了解企业管理热点和前沿理论为主要内容,聘请企业家和校内外专家教授为MBA学生开设专题讲座。
 
(4)定期组织MBA学生深入企业和社区调查,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企业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管理经验。
 
(5)MBA学生应在MBA联合会活动、创业大赛、企业模拟竞赛等选修实践活动中任选一项。
 
6.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包括学术讲座、专题报告和MBA论坛等,MBA学生在学期间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3次。
 

 
八、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的要求
 
(1)撰写学位论文是MBA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对MBA学位论文的要求,MBA的学位论文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论文内容有新见解,有比较明显的实用价值(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MBA学位论文要求在自己调研的基础上,避免以宏观问题为主题,紧密结合工商管理领域内的实际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半年。
 
(3)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调查研究报告、企业诊断报告或是编写案例等。论文不少于3万字,按规定格式撰写、打印和装订。
 
2.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
 
(1)MBA学位论文分别由校内外专家匿名评审。
 
(2)MBA学生在取得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全部课程的学分后,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MBA学位论文答辩按照《西南民族大学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及《西南民族大学MBA学位论文答辩办法》等相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教学实践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相关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附表:
 
西南民族大学MBA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公共学位
 课程
 5学分
 
 001M 3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17
 
 1
 
 考试
 
 001M 30002
 
 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选读
 
 2
 
 34
 
 1
 
 考试
 
 015M 30003
 
 商务英语
 
 3
 
 51
 
 1
 
 考试
 
 专业学位课平台
 
 专业核心课程
 22学分
 
 016M 30004
 
 管理经济学
 
 2
 
 34
 
 1
 
 考试
 
 016M 30005
 
 组织行为学
 
 2
 
 34
 
 1
 
 考试
 
 016M 30006
 
 数据、模型与决策
 
 2
 
 34
 
 3
 
 考试
 
 016M 30007
 
 会计学
 
 2
 
 34
 
 2
 
 考试
 
 016M 30008
 
 公司理财
 
 2
 
 34
 
 2
 
 考试
 
 016M 30009
 
 市场营销
 
 2
 
 34
 
 1
 
 考试
 
 016M 30010
 
 运营管理
 
 2
 
 34
 
 3
 
 考试
 
 016M 30011
 
 人力资源管理
 
 2
 
 34
 
 3
 
 考试
 
 016M 30012
 
 信息系统
 
 2
 
 34
 
 3
 
 考试
 
 016M 30013
 
 企业文化
 
 2
 
 34
 
 2
 
 考试
 
 016M 30014
 
 战略管理
 
 2
 
 34
 
 2
 
 考试
 
 公共必修课程
 8学分
 
 016M 30015
 
 管理学原理
 
 2
 
 34
 
 1
 
 考试
 
 016M 30016
 
 企业伦理
 
 2
 
 34
 
 1
 
 考试
 
 016M 30017
 
 经济法
 
 2
 
 34
 
 2
 
 考试
 
 016M 30018
 
 创业管理
 
 2
 
 34
 
 2
 
 考试
 
 管理实习
 4学分
 
 016M 30019
 
 管理实践报告
 
 4
 
 68
 
 3
 
 考查
 
 方向
 课程
 6学分
 
 016M 30020
 
 企业集团与竞争战略管理
 
 3
 
 51
 
 3
 
 考查
 
 016M 30021
 
 销售与渠道管理
 
 3
 
 51
 
 3
 
 考查
 
 016M 30022
 
 绩效与薪酬管理
 
 3
 
 51
 
 3
 
 考查
 
 016M 30023
 
 资本运作与证券实务
 
 3
 
 51
 
 3
 
 考查
 
 实践教学环节
 5学分
 
 016M 30024
 
 拓展训练
 
 1
 
 17
 
 1
 
 考查
 
 016M 30025
 
 专题讲座
 
 2
 
 34
 
 1、2、3
 
 考查
 
 016M 30026
 
 任选一项实践教学活动
 
 2
 
 34
 
 3
 
 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