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上海海洋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 [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上海海洋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上海海洋大学考研难吗] [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院] [上海海洋大学考研群] [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学费] [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辅导] [上海海洋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食品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招生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师资队伍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院已建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整体业务素质较高、善于科学研究的师资队伍,全院在职教职工135名,现有教授31人、副教授36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50人。学院还聘请了多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教授担任本学科名誉、客座或兼职教授,邀请他们定期来校讲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开展合作研究。

近三年,学院承担或主持国家级项目28项、省部级项目50项,科研经费达4300多万,发表论文830多篇,其中SCI论文270多篇、EI论文120多篇,出版教材或专著17部,获得授权专利115项。此外,学院还积极拓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上海市临港新城沪城环路999号上海海洋大学182号信箱 电话:86-21-61900355  传真:86-21-61900355
学院信箱:spxy@shou.edu.cn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版权所有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简介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前身为吴淞水产学校水产制造科,始建于1912年,1952年命名为水产加工系,1986年更名为食品科学技术系,1993年成立食品学院。自1952年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食品加工、食品安全、制冷与空调行业各类人才近1.5万名。
 
学院拥有四个学科(系)和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制冷及低温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生物与医药和能源动力专业硕士点、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推广硕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2005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9年被批准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012年入选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2015年入选上海市“高原学科”Ⅰ类;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2009年获准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学院设立了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物流工程方向)、生物制药、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包装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5年通过美国IFT食品专业国际认证,为今后学院进一步提升本科教育水平及培养国际化人才夯实了基础。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于2015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在校本科生1700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00多人。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院已建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整体业务素质较高、善于科学研究的师资队伍,全院在职教职工135名,现有教授31人、副教授36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50人。学院还聘请了多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教授担任本学科名誉、客座或兼职教授,邀请他们定期来校讲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开展合作研究。
 
近三年,学院承担或主持国家级项目28项、省部级项目50项,科研经费达4300多万,发表论文830多篇,其中SCI论文270多篇、EI论文120多篇,出版教材或专著17部,获得授权专利115项。此外,学院还积极拓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现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挪威、爱尔兰、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越南、俄罗斯等国和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国内外相关大学、研究所和企业进行学术交流、科技合作与人才培训。同时,学院与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市食品研究所、上海伊禾农产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富煌巢湖三珍食品有限公司等共同构建产学研合作联盟。上海爱普香料有限公司与上海廷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还在我院设立了专项奖学金。

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食品学院

  (一)博士生导师

  083204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潘迎捷,男,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现任上海海洋大学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食品学会副理事长,上海食品学会荣誉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安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食用真菌的遗传、生理和发育代谢研究,药用真菌资源开发、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农业宏观战略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 次,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4 次,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 1 次,上海市科技精英奖 1 次。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建立了以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为材料的食用菌杂交育种新方法和育种技术程序;在国际上首次发现 ssRNA 香菇病毒颗粒,并提出香菇病毒的预防与控制方法。目前主持国家 863 专项一项,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一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 150 余篇。 E-mail : yjpan@shou.edu.cn, 联系电话: 021-61900382

  王锡昌,男,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现任食品学院院长、上海市曙光学者。 1997-2001 赴日本从事淡水鱼糜加工特性研究,获日本京都大学农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水产)食品营养与风味、食品科学与工程。现正主持农业部 948 项目“我国金枪鱼繁养及加工技术引进与产业化”( 2006-G43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养殖草鱼异味形成机理研究”( 2007026400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洋食品的质量控制与危害脱除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 2008BAD94B09 )等研究。兼任中国食品学报、食品科学、上海海洋大学学报等编委。兼任全国高等学校轻工与食品学科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上海市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近年来,编写《鱼糜制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等教材与参考书;先后参加在在北京、上海、青岛、杭州、澳门、韩国、美国、日本、泰国、澳大利亚、希腊、法国和印度等处举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 10 余次,已发表论文 80 余篇,在国外刊物上第一署名发表论文 6 篇、 SCI 收录 4 篇。 E-mail : xcwang@shou.edu.cn, 联系电话: 021-61900351

  陈天及,男,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渔业制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制冷空调行业协会理事,兼任水产学报编委。主要从事制冷装置的开发和性能提高,以及食品(水产品)加工储藏过程的冷冻冷藏工艺和传热传质过程的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机械部科技二等奖各一次。曾被评为国内贸易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发表论文 70 余篇,专著 2 部,获国家专利 1 项。目前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制冷陈列柜的优化设计、超细优质文蛤蛋白粉的制备、生鲜食品物流冷链关键技术研究等。近期代表性论文著作有:“立式敞开式制冷陈列柜主要结构参数的合理选择”、“卧式海水制冰机制冰过程的数值模拟”、“超市冷风柜系统的开发及其运行特性”、“黄蚬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及模型研究”、“脉冲式膨胀机构节流特性的实验研究”、“电子膨胀阀应用于低温陈列柜制冷系统的节能研究”等。 E-mail : tjchen@shou.edu.cn ,联系电话: 021-61900391

  谢 晶,女,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 2001 - 2002 年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 OSU )博士后研究。上海市曙光学者。主要研究方向:食品冷藏链设备与技术、食品保鲜、制冷工程、食品冷冻冷藏工艺。现正从事“十一五”国家 863 计划重点项目“猪肉产品绿色供应链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生鲜水产品冷藏保鲜和安全监控技术研究”、上海市农委重点攻关项目“高效鼓风冻结装置的研制和开发”等研究。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学会制冷副理事长,上海冷藏库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冷冻冷藏食品协会理事,上海设备管理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工作专家等。 2004 年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三等奖, 2007 年上海市育才奖, 2009 年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2 项。主持完成科研课题 20 余项,主编《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技术》、《制冷与空调(技师)》等专著 8 部,近几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6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6 篇, EI 多篇,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 8 项。 E-mail : jxie@shou.edu.cn ,联系电话: 021 - 61900353

  刘承初,女,西南大学食品化学与营养硕士、日本爱媛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博士后。现任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海洋功能食品与药物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功能性食品的开发、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曾参加或主持完成 15 项国家、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农业研究基金、美国渔业研究院基金、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上海市教委发展基金等。目前承担国家与市部级以上项目 5 项,基金来源于国家 863 、农业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以及上海市外国专家局等。目前承担国家与市部级以上项目 5 项,基金来源于国家 863 、农业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以及上海市外国专家局等。兼任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专家,担任 SCI 杂志 Journal of Aquatic Food Product Technology 的审稿主编 (Receiving Editor) 以及 SCI 收录期刊(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以及 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 )的特邀审稿员;为美国食品安全学会水产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 − 阿拉斯加大学第二届国际海洋食品技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的资深会员、美国食品学会以及太平洋渔业科技者协会专业会员。曾多次被邀请到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并先后受邀到美国农业部东部研究中心( USDA ARS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UBC )、加拿大食品检验署( CFIA )、加拿大卑诗省理工学院、日本北海道大学、日本三重大学、日本福冈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等做学术交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7 项,主编或参编著作 7 部,发表论文 82 篇(其中 SCI 收录 12 篇, EI 收录 1 篇,核心期刊 44 篇,其他 25 篇)。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水产品 HACCP 和 SCP 教员资格证书、上海海洋大学汉宝优秀青年教师奖 1 次、上海水产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1 次和二等奖 2 次、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 次。 E-mail : ccliu@shou.edu.cn ,联系电话: 021-61900387

  吴文惠,男, 2004 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农工大学,获博士学位,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海洋生物教研室主任,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常务理事,上海药学会和上海湖沼学会会员。从事海洋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的研究,曾经主持和完成 6 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上海市教委项目等 5 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从海藻和海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发现了具有纤溶促进作用的化合物,解析了纤溶活性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了其溶血栓作用及其纤溶作用机理,首次发现了纤溶活性化合物的单链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内因性活性促进作用和纤溶活性化合物的纤溶酶原活性调节者作用。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4 项,主编或参编著作 4 部。 E-mail : whwu@shou.edu.cn ,联系电话: 021-6190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