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山东科技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山东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山东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山东科技大学考研群] [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山东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因为山东科技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山东科技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山东科技大学地质工程是个不错的研究生专业,所以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山东科技大学地质工程研究生。山东科技大学地质工程考研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8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东科技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矿产普查与勘探(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03)地质工程
招生人数: 16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09)普通地质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302)数学二
④(809)普通地质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09)普通地质学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构造地质学;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山东科技大学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二)

四、学制及学分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
硕士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学期间应修3335学分,其中必修环节3学分。

五、研究方向
1.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与开发
2.煤与煤层气地质
3.应用沉积学与盆地分析
4.油气地质与评价
5.综合地球物理勘探
6.遥感地质与地学信息技术
7.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方法
8.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评价
9.海洋与深部地球物理勘探
10.环境地质及其监测
11.资源与环境保护
12.生态地质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培养方案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8  学科门类:工学(08) 学科级别:一级
 
一、学科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是我校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工科之一。1984年获得“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得“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2005年获得“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获得“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07年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6年和2011年分别批准自设“资源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地质”二级学科博士点。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下设五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二级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 资源与环境保护”、“ 生态地质”。研究领域包括:各类矿产资源形成、分布规律与成矿模式;矿产资源的预测、勘查、评价及开发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有关地球探测技术与信息获取、分析、解释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生态地质的调查、评价、监测、保护、地质灾害整治的方法与技术;资源与环境调查评价、管理和有效保护等。它涉及面广、应用性强,集地质、资源、技术、经济和环境综合研究为一体,培养应用型及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具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实验中心设置各类相关实验室22个,配有先进的大型仪器,固定资产总价值达4000多万元。学科注重基础教育、技术技能和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多项国家“973”项目的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40余项,其他奖励30项。形成了多个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和优势科研团队,在国内外具有良好的影响。
二、适用学科
1.矿产普查与勘探
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3.地质工程
4. 生态地质
5.资源与环境保护
三、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国家利益;遵纪守法、情操高尚、学风端正;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
(2)掌握坚实的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1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外文摘要,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3)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四、学制及学分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
硕士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学期间应修33~35学分,其中必修环节3学分。
五、研究方向
1.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与开发
2.煤与煤层气地质
3.应用沉积学与盆地分析
4.油气地质与评价
5.油气田开发
6.综合地球物理勘探
7.遥感地质与地学信息技术
8.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方法
9.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10.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11.海洋与深部地球物理勘探
12.环境地质及其监测
13.资源与环境保护
14.生态地质
 
 
 
 
 
六、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0020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各方向
002019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002020 基础外语 跨文化交际 36 1.5 1
002021 翻译基础 36 1.5 2
002022 高级口语 18 1 2
032099 专业外语   32 1 2
基础
理论课
    综合地层学 48 3 1
032022 资源勘查学    48 3 1
032003 中国地质学 48 3 1
专业课   中国煤田 48 3 1 根据方向任选1门
  油气地质 48 3 1
032023 地球探测理论与方法    48 3 1
032024 水工环地质研究    48 3 1
402非学位课 校内
公选课
032200 创新研究 20 1 1 各方向必选
专业选修课   弹性力学 32 2 2  
032072 地球系统科学 32 2 2 各方向
选3门
以上
032007 地理信息系统     32 2 2
032025 地球化学    32 2 2
032029 地质统计学       32 2 2
032011 环境地质学   32 2 2
032073 海洋地质学    32 2 2
  中国大地构造学     32 2 2
  盆地分析 32 2 2
032009 层序地层学    32 2 2
  储层地质学    32 2 2
  油藏描述 32 2 2
  非常规油气地质与开发 32 2 2
032074 测井地质学    32 2 2
  海洋地球物理与构造地质 32 2 2
  岩土钻掘工程学      32 2 2
032110 地球物理正反演计算      32 2 2
032075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进展   32 2 2
  高等地下水动力学    32 2 2
032050 地下水动力学    32 2 2
032048 地下水数值模拟     32 2 2
032053 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    32 2 2
032076 定量地学数据处理分析新方法 32 2 2
032026 高等矿床学 32 2 1
032077 海洋地球物理方法与技术   32 2 2
  矿山水文地质学    32 2 2
  矿井水害防治技术 32 2 2
032079 矿业开发地质      32 2 2
402非学位课   032049 矿山压力与顶板控制       32 2 2  
032080 矿相学 32 2 2
032031 煤层气地质     32 2 2
032012 实验测试技术与仪器       32 2 2
032081 事件沉积与地层学 32 2 2
032082 天然气地质学 32 2 2
032035 位场理论     32 2 2
032083 现代煤岩学与煤质学 32 2 2
032068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2 2
032040 遥感图像处理及解译   32 2 2
032084 油气成藏地质学  32 2 2
032085 油气田开发地质 32 2 2
032054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32 2 2
032045 岩土力学数值方法     32 2 2
  地基基础 32 2 2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32 2 2
  岩土工程监测 32 2 2
  水文地质勘察 32 2 2
032042 专门水文地质学     32 2 2
032027 资源勘查与评价   32 2 2
032052 比较资源环境法 32 2 2
  环境水文地质与人体健康 32 2 2
  矿山环境地质 32 2 2
  水环境与水资源   32 2 2
032086 环境水文地质学 32 2 2
  资源环境与生态 32 2 2
032069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32 2 2
032087 生态旅游地质学 32 2 2
032088 生态地球化学 32 2 2
032089 自然资源法学 32 2 2
032051 资源环境政策与法律 32 2 2
必修环节 032199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1  
032198 实践活动   1 1  
002197 学术活动   1 1  
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或专业跨度较大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至少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2门(《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并参加考试,补修课程只记成绩,不记学分。参加地质认识实习和地质填图实习。
七、学位论文
具体要求参照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名:             日期:
学院公章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地质工程


  一.学科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是我校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工科之一。1984年获得“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得“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5年获得“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2007年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得“地质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下设三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二级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和“地质工程”。研究领域包括:各类矿产资源预测、勘查、评价及开发理论、技术与方法;有关地球探测技术与信息获取、分析、解释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的调查、评价、监测、保护、地质灾害整治的方法与技术。它涉及面广、应用性强,集地质、资源、技术、经济和环境综合研究为一体,培养应用型及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具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实验中心设置各类相关实验室22个,配有先进的大型仪器,固定资产总价值3000多万元。学科注重加强基础教育、技术技能和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多项国家“973”项目的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40余项。形成了多个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和优势科研团队,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二.适用方向

  1. 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与开发;

  2. 地球探测与地学信息技术;

  3. 水、工、环地质调查与灾害防治。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所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代码:081803   获得授权时间:2003
一、工程领域简介
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本工程领域涉及煤田地质、油气地质、矿床地质、资源开发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遥感地质、岩土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和应用地球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工程学科具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地质工程学科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8人(含客座4人),教授17人,副教授(包括高级实验师)19人,具有博士学位42人,博士后17人,国外留学人员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1人、“斯潘迪亚罗夫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有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山东省千名知名专家4人、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人。地质工程实验中心设置各类相关实验室22个,配有先进的大型仪器,固定资产总价值达4000多万元。学科注重基础教育、技术技能和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多项国家“973”项目的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40余项,其他奖励30项。形成了多个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和优势科研团队,在国内外地质工程领域具有较大影响。

二、培养目标
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地质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工程概念和动手能力强,且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层次地质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毕业生具备从事资源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探、解决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资源勘察与开发、工程勘察与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等领域工作。具体要求为: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 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本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地质工程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学习方式及学制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学制为3年。

四、培养方式
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或工程单位完成。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实践教学。
3.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4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环节不低于21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0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课程合格成绩为60分。课程设置方案见课程设置一览表(附表1)。

六、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重要的环节之一,包括专业技术实践课和专业实践2部分。要求:
1.    专业技术实践课:2门课,4学分
专业技术实践课不少于2门,每门实践课程不少于2周,专业技术实践课不少于4学分。专业技术实践课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和科研能力训练,采取现场授课的方式,在校内实验中心、研究中心或校外实践基地等单位进行授课,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进行讲授。
2. 专业实践:16学分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后,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报告,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由校内外专家、现场实践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专业实践专题报告会,根据研究生的现场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现场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专业实践原则上不少于1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的方式,原则上采取集中实践的方式。取得及格以上成绩的研究生均可获得16学分,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专业实践的具体环节、要求及考核工作规定参照《山东科技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管理办法》。
另附本领域签约的实践教学基地简介(附表2)。

七、必修环节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计1学分
第四学期末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应结合文献综述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学科专家组审核并评定是否通过。
2.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计1学分
新生入学后,由研究生院及研究生所在二级学院组织实施宣讲教育活动,研究生个人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个人心得体会。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后、送审前,由导师对其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学位论文和5000字的个人体会进行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审核,审核通过者计1学分。审核未通过或未进行审核者其学位论文不得送审。

八、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地质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地质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地质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地质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具体工作参照《山东科技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九、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附表1. 地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选课要求
课程环节 公共课 0030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7学分
003024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003021 基础
外语
翻译基础 36 1 1
003020 跨文化交际 36 1 2
003029 高级口语 18 1 1
003023 知识产权与信息检索 20 1 1
基础
理论课
033102 专业外语 32 1 2 9学分
 
003030 应用统计 32 2 1
033103 中国地质学 48 3 1
033104 构造地质学进展 48 3 1
专业
选修课
033105 资源勘查学 48 3 1 6学分
根据方向任选3
033106 中国煤田与油气地质 48 3 1
033107 地球探测理论与方法 48 3 1
033108 水工环地质研究 48 3 1
033109 资源环境与生态    48 3 1
033110 沉积环境与盆地分析 32 2 2
033111 油气田开发地质 32 2 2
033112 高等矿床学(含固体和流体矿床) 32 2 2
033113 地下水数值模拟 32 2 2
033114 矿井水害防治 32 2 2
033115 矿山压力与顶板控制 32 2 2
033116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32 2 2
033117 岩土力学数值方法 32 2 2
033118 遥感技术与应用 32 2 2
033119 地球物理资料处理与解释 32 2 2
专业
补修课
033120 岩 石 学 32 0 1 跨专业学生补修,不计学分
033121 构造地质学 32 0 1
实践环节 专业技术实践课 033122 资源勘查工程设计 60 2 3 4学分
根据方向选2门
033123 矿井地质 60 2 3
033124 钻探工艺与设备 60 2 3
专业实践 033125 专业实践报告 32 16 4 16学分
必修
环节
033126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32 1 4 2学分
033127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32 1 6

2. 地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已签约实践教学基地
序号 机构名称 机构所在地区 机构类型
1 安徽巢湖地学野外教学实习基地 安徽省巢湖市 教育部地学实习基地
2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地质队 山东省滕州市 事业单位
3 山东煤田地质局物测队 山东省泰安市 事业单位
4 山东省地矿局 山东省济南市 事业单位
5 山东省地矿局五院 山东省泰安市 事业单位
6 山东省地矿局八院 山东省日照市 事业单位
7 山东省地矿局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 山东省青岛市 事业单位
8 胜利油田物探公司 山东省东营市 国有企业
9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 山东省济南市 研究机构
10 山东省地质科学试验研究院 山东省济南市 研究机构
11 青岛市水文局 山东省青岛市 事业单位
12 中国地调局水文与环境地质中心 河北省保定市 事业单位
13 中煤水文地质局 河北省邯郸市 事业单位
14 青岛建园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企    业
15 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省临朐县 事业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所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代码:081803   获得授权时间:2003
一、工程领域简介
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本工程领域涉及煤田地质、油气地质、矿床地质、资源开发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遥感地质、岩土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和应用地球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工程学科具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地质工程学科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8人(含客座4人),教授17人,副教授(包括高级实验师)19人,具有博士学位42人,博士后17人,国外留学人员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1人、“斯潘迪亚罗夫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有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山东省千名知名专家4人、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人。地质工程实验中心设置各类相关实验室22个,配有先进的大型仪器,固定资产总价值达4000多万元。学科注重基础教育、技术技能和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多项国家“973”项目的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40余项,其他奖励30项。形成了多个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和优势科研团队,在国内外地质工程领域具有较大影响。
二、培养目标
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地质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工程概念和动手能力强,且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层次地质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毕业生具备从事资源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探、解决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资源勘察与开发、工程勘察与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等领域工作。具体要求为: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 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本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地质工程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学习方式及学制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学制为3年。
四、培养方式
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或工程单位完成。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实践教学。
3.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4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环节不低于21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0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课程合格成绩为60分。课程设置方案见课程设置一览表(附表1)。
六、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重要的环节之一,包括专业技术实践课和专业实践2部分。要求:
1. 专业技术实践课:2门课,4学分
专业技术实践课不少于2门,每门实践课程不少于2周,专业技术实践课不少于4学分。专业技术实践课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和科研能力训练,采取现场授课的方式,在校内实验中心、研究中心或校外实践基地等单位进行授课,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进行讲授。
2. 专业实践:16学分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后,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报告,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由校内外专家、现场实践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专业实践专题报告会,根据研究生的现场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现场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专业实践原则上不少于1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的方式,原则上采取集中实践的方式。取得及格以上成绩的研究生均可获得16学分,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专业实践的具体环节、要求及考核工作规定参照《山东科技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管理办法》。
另附本领域签约的实践教学基地简介(附表2)。
七、必修环节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计1学分
第四学期末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应结合文献综述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学科专家组审核并评定是否通过。
2.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计1学分
新生入学后,由研究生院及研究生所在二级学院组织实施宣讲教育活动,研究生个人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个人心得体会。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后、送审前,由导师对其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学位论文和5000字的个人体会进行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审核,审核通过者计1学分。审核未通过或未进行审核者其学位论文不得送审。
八、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地质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地质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地质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地质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具体工作参照《山东科技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十、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考研专业介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一.学科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是我校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工科之一。1984年获得“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得“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5年获得“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6年批准自设“资源与环境保护”二级学科博士点,2007年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下设三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二级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和“地质工程”。研究领域包括:各类矿产资源预测、勘查、评价及开发理论、技术与方法;有关地球探测技术与信息获取、分析、解释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的调查、评价、监测、保护、地质灾害整治的方法与技术。它涉及面广、应用性强,集地质、资源、技术、经济和环境综合研究为一体,培养应用型及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具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实验中心设置各类相关实验室22个,配有先进的大型仪器,固定资产总价值3000多万元。学科注重加强基础教育、技术技能和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多项国家“973”项目的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30余项,其他奖励26项。形成了多个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和优势科研团队,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二.适用学科

  1.矿产普查与勘探

  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3.地质工程

  4.资源与环境保护

  三.学制及学分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硕士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学期间应修33~35学分,其中必修环节3学分。

  四.研究方向

  1. 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与开发;

  2. 煤田与油气地质;

  3. 地球探测技术;

  4. 地学信息技术;

  5. 水工环地质;

  6. 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

  7. 资源、环境与经济。

山东科技大学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

学科代码:0818  学科门类:工学(08) 学科级别:一级

一、学科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是我校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工科之一。1984年获得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得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2005年获得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获得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07年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6年和2011年分别批准自设资源与环境保护生态地质二级学科博士点。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下设五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二级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 资源与环境保护“ 生态地质。研究领域包括:各类矿产资源形成、分布规律与成矿模式;矿产资源的预测、勘查、评价及开发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有关地球探测技术与信息获取、分析、解释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生态地质的调查、评价、监测、保护、地质灾害整治的方法与技术;资源与环境调查评价、管理和有效保护等。它涉及面广、应用性强,集地质、资源、技术、经济和环境综合研究为一体,培养应用型及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具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实验中心设置各类相关实验室22个,配有先进的大型仪器,固定资产总价值达4000多万元。学科注重基础教育、技术技能和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多项国家“973”项目的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40余项,其他奖励30项。形成了多个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和优势科研团队,在国内外具有良好的影响。
二、适用学科
1.矿产普查与勘探
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3.地质工程
4. 生态地质
5.资源与环境保护
三、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国家利益;遵纪守法、情操高尚、学风端正;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
(2)掌握坚实的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1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外文摘要,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3)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山东科技大学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三)

六、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0020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各方向
002019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002020 基础外语 跨文化交际 36 1.5 1
002021 翻译基础 36 1.5 2
002022 高级口语 18 1 2
032099 专业外语   32 1 2
基础
理论课
032061 构造地质学进展    48 3 1
032021 应用程序设计    48 3 1
032003 中国地质学      48 3 1
专业课 032004 中国煤田与油气地质 48 3 1 根据方向任选1
032022 资源勘查学    48 3 1
032023 地球探测理论与方法    48 3 1
032024 水工环地质研究    48 3 1
032071 资源环境与生态    48 3 1
402非学位课 校内
公选课
032200 创新研究 20 1 1 各方向必选
专业选修课 032072 地球系统科学 32 2 2 各方向任选
032007 地理信息系统     32 2 2
032025 地球化学    32 2 2
032029 地质统计学       32 2 2
032011 环境地质学   32 2 2
032073 海洋地质学    32 2 2
032001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      32 2 2
032008 沉积环境与盆地分析   32 2 2 方向1-9
4
以上
032009 层序地层学    32 2 2
032010 储层地质与油藏描述    32 2 2
032074 测井地质学    32 2 2
032006 地球物理资料处理      32 2 2
032111 地球物理资料解释      32 2 2
032110 地球物理正反演计算      32 2 2
032075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进展   32 2 2
032050 地下水动力学    32 2 2
032048 地下水数值模拟     32 2 2
032053 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    32 2 2
032076 定量地学数据处理分析新方法 32 2 2
032026 高等矿床学 32 2 1
032077 海洋地球物理方法与技术   32 2 2
032030 矿床水文地质     32 2 2
032078 矿井水害防治    32 2 2
032079 矿业开发地质      32 2 2
402非学位课   032049 矿山压力与顶板控制       32 2 2  
032080 矿相学 32 2 2
032031 煤层气地质     32 2 2
032012 实验测试技术与仪器       32 2 2
032081 事件沉积与地层学 32 2 2
032041 数值计算方法        32 2 2
032082 天然气地质学 32 2 2
032035 位场理论     32 2 2
032083 现代煤岩学与煤质学 32 2 2
032068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2 2
032040 遥感图像处理及解译   32 2 2
032084 油气成藏地质学 32 2 2
032085 油气田开发地质 32 2 2
032054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32 2 2
032045 岩土力学数值方法     32 2 2
032042 专门水文地质学     32 2 2
032102 综合地层学    32 2 1
032027 资源勘查与评价   32 2 2
032052 比较资源环境法 32 2 2 方向10-12
3门以上
032086 环境水文地质学 32 2 2
032046 水环境与水资源   32 2 2
032069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32 2 2
032087 生态旅游地质学 32 2 2
032088 生态地球化学 32 2 2
032089 自然资源法学 32 2 2
032051 资源环境政策与法律 32 2 2
必修环节 032199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1  
032198 实践活动   1 1  
002197 学术活动   1 1  
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或专业跨度较大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至少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2门(《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并参加考试,补修课程只记成绩,不记学分。参加地质认识实习和地质填图实习。

七、学位论文
具体要求参照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考研专业介绍:地质工程

一.学科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是我校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工科之一。1984年获得“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得“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5年获得“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2007年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得“地质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下设三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二级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和“地质工程”。研究领域包括:各类矿产资源预测、勘查、评价及开发理论、技术与方法;有关地球探测技术与信息获取、分析、解释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的调查、评价、监测、保护、地质灾害整治的方法与技术。它涉及面广、应用性强,集地质、资源、技术、经济和环境综合研究为一体,培养应用型及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具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实验中心设置各类相关实验室22个,配有先进的大型仪器,固定资产总价值3000多万元。学科注重加强基础教育、技术技能和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多项国家“973”项目的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40余项。形成了多个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和优势科研团队,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二.适用方向

  1. 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与开发;

  2. 地球探测与地学信息技术;

  3. 水、工、环地质调查与灾害防治。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地质工程     专业代码:081803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专业介绍

青岛理工大学为例
本学科于2003年开始培养研究生,是我校经过多年学科建设而形成的重点学科,在地质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高边坡稳定性非线性动力学预测、采动岩体破裂过程及岩体支护优化加大地下结构参数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国内领先的成果。目前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及20余项省部级项目。其中“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滑坡预测预报3S系统”等多项研究成果被鉴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本学科有博导4人,博士7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SCI、EI、ISTP收录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地质工程学科下设1个教研室、2个研究室及山东省地质环境与效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土工实验室、建材实验室、结构实验室作支撑,专业实验室面积2840平方米,设备总值达790万元,万元以上的设备95台。

专业点分布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地质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吉林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州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长江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南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贵州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兰州大学 青海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7 所,本次参评2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8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A+
2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A+
3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A-
4 10183 吉林大学 B+
5 10533 中南大学 B+
6 10616 成都理工大学 B+
7 10710 长安大学 B+
8 10247 同济大学 B
9 10284 南京大学 B
10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B
11 10697 西北大学 B
12 10220 东北石油大学 B-
13 10294 河海大学 B-
14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B-
15 10489 长江大学 B-
16 10078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C+
17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C+
19 10704 西安科技大学 C+
20 10405 东华理工大学 C
21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22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
23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C-
24 10145 东北大学 C-
25 10361 安徽理工大学 C-
26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地质工程     专业代码:085217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工程

专业介绍

东华理工大学
1.矿产勘查与评价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矿产形成的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研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机制,探索矿产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演化规律,建立成矿模式,研究科学有效的矿产预测、勘查和评价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开展矿产资源的经济评价、项目投资决策、风险评估、工程管理和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等研究,探索科学、合理的矿业经济评估理论与指标体系,以及有效的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和保护体制等。
2.地质工程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等领域的地质工程问题。在水文地质领域,主要研究金属资源堆浸和地浸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研究地下水水量计算与数值模拟技术、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技术、地热资源水质特征与合理开发利用新技术等,研究矿山环境修复和地下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放射性核素迁移与模拟技术;在工程地质领域,主要研究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如岩土体滑坡、隧道围岩坍塌与突水、路基沉降失稳、地面塌陷变形、砂土液化、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机理、分析评价理论以及防治工程的勘察、设计与处理技术,研究岩土体及特殊岩土的工程性质与稳定性评价理论,研究隧道、基坑、边坡等重大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与控制理论。
3.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本研究方向是利用专门的仪器接收来自地下各种物理信息,应用数学物理方法提取或分离有用信息,结合地质条件对有用信息进行解释,推断探测对象在地下赋存的位置、范围和产状。它是地质矿产勘查和地质基础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资源与能源地球物理;地球物理信号处理与正反演;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技术;地球物理仪器及采集系统和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等。

专业点分布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防灾科技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长江大学 重庆科技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7 所,本次参评2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8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A+
2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A+
3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A-
4 10183 吉林大学 B+
5 10533 中南大学 B+
6 10616 成都理工大学 B+
7 10710 长安大学 B+
8 10247 同济大学 B
9 10284 南京大学 B
10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B
11 10697 西北大学 B
12 10220 东北石油大学 B-
13 10294 河海大学 B-
14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B-
15 10489 长江大学 B-
16 10078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C+
17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C+
19 10704 西安科技大学 C+
20 10405 东华理工大学 C
21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22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
23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C-
24 10145 东北大学 C-
25 10361 安徽理工大学 C-
26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地质工程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34|工程力学 或 844|工程地质学
(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地质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34|工程力学 或 844|工程地质学
(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地质工程考研参考书:
840岩体力学:
岩体力学,刘佑荣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841土力学:
土力学,方云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844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概论,李智毅、杨裕云,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就业:
 就业去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资源勘查、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从事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各类工程建设地质等方面工作。具体包括地质调查、油气及固体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评价、大型工矿企业和水利水电建设、公路和铁道建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调查、勘察及监测等。
地质工程相关职位
工程地质工程师,地质工程技术人员,地质工程师,地质矿产技术员,地质专家,地质钻探工程师,岩土工程施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