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华南理工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华南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华南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华南理工大学考研群]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费]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华南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环境与能源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研究生招生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简介

学院概况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原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由我校全国首批环境化工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自2004年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学院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05年获批全国“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成为“环境工程”广东省唯一重点学科,2012年在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并列第14位,2014年学院自主设置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交叉前沿学科方向。2016年获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2017年7月我校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首次进入全球ESI前1%;2017年12月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并列第8,获得A-评价。
 
 
 
定位与目标
 
 
 
    通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学院已处于华南领先、国内一流地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未来5-10年,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重要创新源头、技术升级改造基地和国际高端人才的培养高地,整体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国际同领域形成重要影响。
 
优势与特色
 
    1、“水气固土”全面发展、优势学科方向特色鲜明  学院在水、大气、固废和土壤等环境介质的污染治理和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全面发展,尤其在典型行业工业废水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及污染场地修复等方向优势明显,为工业聚集区为代表的污染控制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其中废水新型生物三相流化床技术、VOCs治理、污染土壤重金属-有机物同时去除等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2、环境能源交叉融合、引领绿色能源前沿研究  通过环境能源交叉融合形成了学院新的方向--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该方向采用现代高精密原位测试技术,着重开展能量转换和储存机理、废物处理能源化技术、能源利用过程中的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在利用微生物原位还原提取废弃线路板中的贵金属、制备高效电催化剂用于产氢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顶级期刊上。
 
    3、聚焦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工程应用成效显著  针对国家重点区域污染防控重大需求,开发出重点行业(焦化、造纸、印染、石化等)的废水废气治理、金属矿区与农田污染修复、火电厂脱硫灰渣处置与资源化等工程化技术,形成了成熟的“政-产-学-用”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机制,加速了相关技术的工程化实际应用。上述技术在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广东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重庆汽车工业产业园、天津天铁集团等200多项实际工程应用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4、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人才培养高端多元  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及广东省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学院形成了学科布局与年龄结构合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2位国家杰青、8位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2位珠江学者、3位广东省杰青等。坚持科研、育人相结合,并通过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罗格斯大学、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德国马普研究所、英国爱丁堡大学、台湾大学等建立的联合培养机制,培养了一大批环境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规划管理等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坚持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相长,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能力强的学术领军人才及掌握行业发展规律、工程能力强的高层次技术人才。
 
学科方向设置
 
    通过多年积累和发展,学院逐步形成水污染控制与给水净化、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污染生态系统修复理论与技术、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5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部分方向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外影响
 
    近年来,学院培养的人才已在科研、技术、管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行业领军人才及中坚力量。如在包括985、211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担任高级职称40余人,在环保企事业单位担任高层领导或业务负责50余人。据2015年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评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表明,学院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工作踏实、忠诚度高,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多位教授获聘担任国内外专业期刊编委或专业委员会委员,如党志任《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副主编及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胡勇有任《环境科学学报》编委及全国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作组组长,叶代启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等。刘江入选爱思维尔2014、2015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周伟家入选科睿唯安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多次组织和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如郑君瑜发起与组织了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系列国际学术会议;韦朝海组织了第十二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2015年学院成功举办第八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为我国环境领域历史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为促进环境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为我国特别是华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华东、华南、华北、西南等地上百家工业园区提供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工业废气及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的技术支撑服务,助推了我国环保行业及相关行业的转型和升级,在环保领域形成了重要的行业影响力。
 
 
 
 
 
发展历程
 
1984年获环境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获环境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环境工程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2004年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三个专业;
 
2004年环境科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6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
 
2007年环境工程成为广东省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获国家人事部批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获批建设“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2008年获批建设“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9年获批建设广东省科技厅“粤港大气复合污染治理与控制策略研究中心”、“大气污染控制”广东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0年环境工程专业获批为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1年获批建设“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国家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2年获批建设广州市水资源与水环境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成为广东省一级优势重点学科;更名为环境与能源学院。
 
2013年获批建设广东省环境应急与风险防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4年环境工程专业再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主设置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学科方向。
 
2015年成功举办第八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参会代表4142名;顺利通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授权点与环境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
 
2016年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立项建设;广东省环境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建设。
 
2017年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首次进入全球ESI前1%;环境工程专业第三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开设环境工程(3+2中澳班)并第一次招生;广州市能源材料表面化学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师资队伍
 
在职教师10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0人,硕士生导师74人,有博士学位75人(占教师总数的91.5%)、教育部新世纪人才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外聘教授32人。获批2个广东省创新团队和1个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
 
 
 
科研设备
 
    依托学院建设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18个研究平台或机构。配备了价值6000余万元的先进科研仪器与装备(LC-MS、ICP-AES、GC-MS、IC、GC、HPLC等)。
 
国际交流
 
     与美国罗格斯、英国爱丁堡、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等国外众多知名高校合作,实施、“2+2” “3+2” “3+1+1”以及短期交流等联合培养项目。
 
 
 
培养特色
 
本科生导师制:全程全员化立体式人才培养。
 
企业奖学金:与企业合作,共创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课外科技训练:科研反哺本科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环境工程全英专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国际型通用人才
 
 
 
 
 
专业介绍
 
 
(一)教改班
 
环境工程(全英班)
 
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国际化视野与能力的精英人才,学生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具备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工程知识和优良的英语应用能力。学生的所有课程均以英文授课,采用国际知名大学的通用教材;师资由在国外有留学经验的在职教师(部分课程聘请国外知名大学教授)承担。该班学生与本校现有的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对接,退出该班的学生可转入本学院同专业的中文平行班。
 
深造就业:毕业生可在与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的政府部门、著名科研机构及跨国企业就职,也可进入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深造。近年来,深造率约70%,就业率100%。
 
环境工程(“3+2”中澳班)
 
2017年开始招生,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进行3+2合作办学,前三学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学习(按华南理工大学标准自付学费),第四、五学年赴西澳大学学习(按西澳大学标准自付学费),学习期满若符合两校学位授予的要求,可获华南理工大学学士学位和西澳大学硕士学位。中澳班学生在前三学年不能顺利完成年度学分和英语水平要求,将转入环境工程全英班继续学习。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具有创新、创造、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国际化拔尖人才。
 
深造就业:毕业生可在与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的政府部门、著名科研机构及跨国企业就职,也可进入国外科研院所深造。
 
(二)大类招生专业
 
学院从2018年实行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大类招生,采取“1+3”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用一年(二个学期)的时间修完规定的基础平台课程后,于第三学期分流到以下专业继续学习。
 
环境工程(广东省特色专业)
 
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水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工程知识。
 
深造就业:毕业生能够在环保、规划、经济管理等政府部门、设计院、科研院所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近年来,深造率约35%,就业率100%。
 
环境科学
 
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等,并通过参与实践,了解解决具体环境问题的研究方法。
 
深造就业:毕业生能够胜任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教育、环境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等工作,适合在各类环境保护行政与企事业单位就职。近年来,深造率约38%,就业率100%。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给排水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以及较广泛的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的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术技能,掌握水源保护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深造就业:毕业生能从事地产、设计、施工、规划、管理、教育和研究技术开发方面的工作的给排水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近年来,深造率约30%,就业率100%。

2016年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考研复试方案

  复试程序:
  1.考生报到,资格审查:
  时间:2016年3月21日上午9:00
  地点:在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教学楼A1栋407课室(A1-407)。
  考生按照复试通知书要求持以下材料接受资格审查,领取并填写有关材料。
  (1)应届生:查验学生证、二代身份证、大学成绩单的原件,交大学成绩单原件和学生证、二代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2)往届生:查验毕业证、学位证、二代身份证、大学成绩单的原件(或加盖档案单位红章的成绩单复印件),交大学成绩单的原件(或加盖档案单位红章的成绩单复印件)和毕业证、学位证、二代身份证的复印件各一份。
  2.专业课笔试:
  时间:2016年3月21日上午10:00-12:00
  地点: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教学楼A1栋407课室(A1-407)和A1栋404课室(A1-404)。
  考生凭身份证和复试通知书参加笔试。
  3.面试:
  时间:2016年3月22日上午9:00
  地点: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院楼(B4),分组进行。考生在B4-215集中。
  面试含外语口语和听力测试、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面试两个环节。
  4.体检:
  时间:2016年3月23日上午9:30
  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大学城)校医院保健中心
  2016年3月23日上午9:00在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院楼(B4栋)一楼大厅张贴公布拟录取结果。拟录取结果公布后被确定为拟录取的考生当场领取体检表参加体检。
  5.确定导师:
  2016年3月23日体检完后至下午15:30前,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确定导师。考生一经拟录取,均应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导师,考生可上网查阅我院所有导师的导师简介(网址:http://www.scut.edu.cn/environment/)。
  6.领取调档函和政审表
  拟录取考生3月23日下午17:00在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院楼B4-215会议室集中签订同意录取志愿书并领取以下材料:(1)政审表、(2)考生人事档案调档函、(3)协议书(委培生)。
  复试方式:
  复试内容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一.专业课笔试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为100分。占复试总成绩30%。
  笔试科目:
  1.报考083001环境科学、083002环境工程、085229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的笔试科目均为《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大纲参见http://202.38.194.239/yanzhao/2016zsjz/ss/detail.asp?id=83。
  2.报考0830J1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专业,笔试科目为《基础化学》,考试大纲参见:http://202.38.194.239/yanzhao/2016zsjz/ss/detail.asp?id=91。
  3.报考0830Z1环境生态学的笔试科目为《环境生态学》,考试参考书:《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盛连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面试
  考生先用中文进行简要自我介绍,接着先后进入外语口语和听力测试、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面试环节。
  1.外语口语和听力测试
  每名考生的测试时间5分钟左右。满分为100分。占复试总成绩10%。
  面试方式:考生从试题中随机抽取题目,根据考官的指示逐步进行面试,主要以面试教师提问,考生当场回答的方式进行。面试结束后,由面试教师独立为考生当场打分。面试教师各自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为该考生的面试分数。
  2.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面试
  每名考生面试时间不少于15分钟。满分为100分。占复试总成绩60%。
  考核内容:专业知识考核包括考察考生的知识结构、科研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与硕士生培养有关的各方面能力。综合素质考核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
  ②对社会关注问题的了解,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③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情况(能力),如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
  ④语言表达和他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健康情况;
  ⑤举止、礼仪和人文素养;
  ⑥对考生兴趣、爱好、特长及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考查。
  面试方式:分组进行,每个面试小组对参加面试的考生逐个进行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面试。考生从试题中随机抽取题目,以面试教师提问,考生当场回答的方式进行。
  每个面试小组中的记录员负责对每位考生的复试情况进行现场记录,并妥善保存。每位考生面试结束后,由面试教师独立为考生当场打分。面试教师各自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为该考生的面试分数。
  录取原则:
  1.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研究生录取工作,并严格遵守学校招生办公室制定的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原则和要求。我院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差额复试比例分别为1:2.25和1:2.10
  2.依据录取总成绩由高到低排名和学院的招生计划确定录取名单。
  3.复试成绩不及格不予录取,思想政治不合格不予录取,体检不合格不予录取。
  4.被录取的考生一经录取,均应确定导师,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导师。
  5.被我校录取的考生都必须签署同意录取的志愿书,不签订志愿书的,我校不予录取,同时,志愿书一经签订,我校将不允许调剂至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