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青岛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青岛大学研究生招生] [青岛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青岛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青岛大学研究生院] [青岛大学考研群] [青岛大学研究生学费] [青岛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青岛大学研究生辅导] [青岛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简介

一、专业简介
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依托的材料学学科,1996年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材料学硕士学位授权;2003年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材料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2007年获批国家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获批国家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强化建设学科。
本专业现有教师20人,其中“长江学者”1人,“泰山学者”1人,“德国洪堡学者”1人,其中正副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6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及卓越人才多人,均拥有博士学位,且多人具有海外经历,组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年富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现以光电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海洋纤维新材料、多功能杂化材料、超细和介孔材料为主要办学特色。专业以无机材料科学和工程为知识结构的两大支撑点,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并力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具有创新精神、求实作风、环保意识,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团队精神,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综合型人才。毕业生应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富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和管理能力,了解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动态,掌握无机新材料工程设计、工艺实验、科学研究的技术方法,适宜在新能源、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环保、国防军工、航天航空、海洋环境、化工等领域从事相关的产品的生产、设计、研究及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包括基础与专业实践、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研实践等)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人文社科、法律法规和责任道德的素质修养。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无机非金属材料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并得出实证性的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在适当考虑公共健康与安全、法律、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能够针对复杂的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4.研究:能够运用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的专业知识对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的设计、数据的分析,信息的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选择、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工具以及其它资源获取相关信息,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和模拟,并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通过理性思考来评价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等问题,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在当今社会和环境的大背景下,理解和评价无机非金属材料相关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并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相应的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领导者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在复杂工程实践过程中,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本、陈述发言、接受并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认识和理解工程管理原理、经济决策,并将之应用于学科交叉的工程实践中进行项目管理;
12.终身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具备相应的知识积累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与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2.专业核心课程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热工基础、无机材料工艺原理。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计算机应用与实践、大学物理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综合实验、材料制备与性能测试实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4.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简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和外语能力,掌握较宽厚系统的复合材料与工程基础知识,受到较强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训练,能在复合材料基础理论、复合材料制备与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工程设计与技术改造、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的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基础理论,了解材料组成、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能从事材料生产过程设计、材料测试、材料改性及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设备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材料复合、功能化的基础理论;
2.掌握复合材料的工业生产过程和设备、生产工艺的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复合材料制备的原理及工艺基础,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4.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机、电、微型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技能;
5.具有制品的工业生产、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6.具有研究改进材料性能、开发新材料、制品、工艺的初步能力; 
7.具有工程优化设计的初步能力;
8.能将纳米科学与技术运用到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的加工、应用及科研开发中。
三、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四、核心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复合工艺、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材料研究方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
五、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生产实习、计算机应用与实践、复合材料科学实验、复合材料成型加工实验、毕业论文(设计)。
六、 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七、 毕业最低学分
160+10学分
八、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九、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1.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48学分
2.  (一)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48学分
3.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设置思政类、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及数学类等课程模块,各类课程修读要求如下。
4.  1.思政类:学生须按要求修满14学分。
5.  2.体育类:学生须按要求修满4学分。
6.  3.外语类:学生须在大学英语 III-VIII 中按从低到高的顺序修读 12 学分,最多免修3学分。
7.  4.计算机类:学生须按要求修满 6 学分。其中,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必须修读
8.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技能》共3学分,另外3学分可在《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4门课程中任选一门修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及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须修读《计算机科学导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共 6 学分;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须修读《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共6学分。

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简介

一、专业简介
青岛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全日制本科专业,每年招生120人。本专业是山东省品牌专业、“十二五”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重点专业。依托材料学科为山东省“一流学科”,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授予权,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依托国家“111”高分子杂化材料创新引智基地、国家杂化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高分子杂化材料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和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本专业基于这些高层次的学科平台、高素质的学术队伍和前沿的科学研究,搭建了高质量的教学与人才培养平台,全面贯穿于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表征、高分子成型加工和材料改性等。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中包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青年卓越人才等,90%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本专业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加强能力培养和实践培养,加强工程训练,培养了大批创新型和工程技能型的经济建设的高端高分子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家材料工业及其相关领域经济建设需要和国际人才市场需求,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及工程实践能力、把握本领域科技前沿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注重学生创新和创业双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具备现代材料科学创新能力、国际化交流与竞争意识等材料科学家的素质,又具备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工程设计和新材料产品开发、生产及技术管理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技能。使毕业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富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本专业领域内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包括基础与专业实践、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研实践等)掌握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人文社科、法律法规和责任道德的素质修养。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高分子材料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并得出实证性的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在适当考虑公共健康与安全、法律、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能够针对复杂的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4.研究:能够运用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专业知识对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的设计、数据的分析,信息的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选择、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工具以及其它资源获取相关信息,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和模拟,并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高分子材料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通过理性思考来评价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等问题,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在当今社会和环境的大背景下,理解和评价高分子材料相关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并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相应的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领导者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在复杂工程实践过程中,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本、陈述发言、接受并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认识和理解工程管理原理、经济决策,并将之应用于学科交叉的工程实践中进行项目管理;
12.终身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具备相应的知识积累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与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2.专业核心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聚合物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高分子科学实验。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计算机操作技能、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高分子科学实验、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毕业实习、高分子材料产品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

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力量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申有青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夏延致  申有青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夏延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夏延致  宋国君  纪全
 
“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夏延致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夏延致  宋国君
 
山东省泰山学者:夏延致  赵修松  刘敬权
 
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丛海林  张克伟  林春富
 
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丛海林
 
 
按技术职务
 
教授:夏延致  唐建国  宋国君  赵修松  申有青  Laurence A. Belfiore巴菲奥  刘春朝  刘敬权  丛海林  隋坤艳  彭智  纪全  郭霖  李洪亮  郭培志  刘继宪  孙红  王瑶  毕磊  黄林军  吴广磊  王光辉  全凤玉  林春富  张克伟  随欣 谭业强
 
副教授:马艳玲  孙衍增  焦吉庆  李晓茹  袁华  冯红彬  张连营  王彦欣  杜中林  焦正波  李海东  王晓霞  张传辉  朱志军  陈海潮   王薇   李星运  王葵葵  姜倩倩  马丽春  丁鑫  刘震  张淼荣  王久兴
 
讲师:李培耀  杨超  王怀志  彭乔虹  张小燕  曹海杰  陈桂焕    谷传涛  胡浩  李爱华  李晨蔚  李国玲  王逸凡  徐秉辉  贾德东  林敏  刘娜  沈文飞  王世超  张敏  高利龙  綦鹏飞   姜浩洋  刘雪华
 
高级实验师:郑爽  
实验师:王立  江峰
 
青岛大学特聘教授
 
第一层次:夏延致  唐建国
第三层次:丛海林  吴广磊  冯红彬  毕  磊  张克伟  林春富  随  欣
第四层次:隋坤艳  刘敬权  陈海潮  黄林军
第五层次:宋国君  李洪亮  郭培志  谭业强  焦吉庆  马丽春  李星运  姜倩倩  丁  鑫  张淼荣  刘  震
 
青年卓越人才
 
李晓茹  袁  华  王葵葵  綦鹏飞
 
按教学单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
 
夏延致  唐建国  郭霖  隋坤艳  纪全  赵修松  王瑶  全凤玉  黄林军  刘继宪  丛海林  刘敬权  巴菲奥  申有青  
刘春朝  随欣  马艳玲  郑爽  李晓茹  焦吉庆  王彦欣  袁华  谭业强  王薇  李星运  姜倩倩  李海东  王晓霞  
张传辉  杜中林  朱志军  毛遂  张淼荣  江峰  杨超  彭乔虹  张小艳  王久兴  徐秉辉  李国玲  谷传涛  王逸凡  
胡浩  高利龙  王宪芬  綦鹏飞  王世超  沈文飞  林敏  姜浩洋  刘震
 
 
复合材料与工程系 
彭智  郭培志  李晓茹  王葵葵  宋国君  李洪亮  孙红  杨淑静 孙衍增  李培耀  王怀志  江峰  冯红彬  吴广磊  张小艳
 
研究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夏延致、唐建国、宋国君、赵修松、申有青、Laurence A. Belfiore巴菲奥、刘春朝、刘敬权、丛海林、隋坤艳、郭培志、彭智、许元红
 
硕士生导师:夏延致、唐建国、宋国君、赵修松、申有青、Laurence A. Belfiore巴菲奥、刘春朝、刘敬权、丛海林、隋坤艳、郭培志、纪全、彭智、郭霖、李洪亮、孙红、刘继宪、许元红、王瑶、杨淑静、黄林军、全凤玉、焦吉庆、冯红彬、谭业强、陈海潮、姜倩倩、张连营、胡浩、毕磊、王薇、吴广磊、袁华、王彦欣、李海东、王晓霞

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学院创史于1958年,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科建设层次、学生培养质量在青岛大学名列前茅的学院。
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工程硕士(材料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 “山东省一流学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拥有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专业群。
学院拥有一支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领军人物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6人,博士77人。
学院设有省部共建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分子杂化材料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国家“111”计划高分子杂化材料创新引智基地等9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设有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杂化材料研究院、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院、石墨烯应用技术创新研究院、生物与医用材料研究院和生化工程研究院6个校直属研究院。
学院科研成果卓越,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4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省部级和市级科技奖励和荣誉多项。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去向好。本科生考研率连年稳定在50%以上,相当比例的硕士研究生考取包括中科院、清华、复旦等著名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每年有学生申请到哥伦比亚、卡耐基、圣路易斯华盛顿等世界一流大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毕业生主要到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校友中有1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当选国家杰青,政界精英和企业高管遍布祖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