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北工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难吗]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群]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北工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航空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北工业大学机械(航空学院)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流体力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103 英文名称:Fluid Mechanics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所培养的研究生,重点面向航空飞行器的空气动力设计和水下航行器的流体动力设计需求,通过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掌握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数学基础。同时,通过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的合理搭配选修,使研究生在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上提升专业深度,形成初步的兴趣方向。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
敬业精神,身心健康。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的硕士研究生。
二、研究方向
1. 理论空气动力学与流动控制
掌握空气动力学宏观方法、介观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等理论和数值模拟模型及方法,熟悉相关的数学基础工具,研究流动分析和模拟新方法;掌握飞行器、航行器和交通工具的流体动力特征和流动机理;学习流动稳定性、转捩、湍流和分离等复杂流动机理;学习主被动流动控制方法(等离子体流动控制、零质量射流、MEMS 流动控制等),探索新型流动控制方法和机理。
具体培养内容包括:1)低速、亚、跨、超和高超音速无粘性和粘性流动的理论与数值方法;2)飞行器、航行器和交通工具流体动力特性、表面载荷及其流动机理; 3)飞行器增升、减阻及环量控制的理论与计算方法;4)空气动力学理论基础及新方法;5)格子-Boltzmann 方法;6)气体动理论格式;7)多相多组分流动;8)流动控制及应用;9)新型流动控制方法及机理探索。
2. 飞行器设计空气动力学
气动布局设计是飞行器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此为主要应用方向的飞行器设计空气动力学对突破国外封锁、发展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飞行器具有重大意义。本方向旨在帮助硕士研究生在飞行器设计空气动力学领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我国军民用飞行器研制领域及相关领域培养人才。主要学习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方面的基础理论、气动反设计方法与优化设计方法及针对飞行器不同部件
具体培养内容包括:1)飞行器先进气动布局设计;2)先进翼型与机翼、直升机旋翼、螺旋桨的气动设计;3)翼型-机翼-飞机-发动机(包括进、排气机及推力矢量控制)的一体化设计;4)飞行器噪声、气动、隐身多学科优化设计技术;5)新型高效鲁棒优化设计技术;6)飞行器气动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及专家系统。
3. 计算流体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是流体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当前各类飞行器精细化设计和分析的重要工具,对于节省实验成本,缩短研制周期和提高飞行器性能具有现实意义。本方向旨在帮助硕士研究生在计算流体力学领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我国飞行器领域和其他流体力学相关领域培养实用人才。主要学习计算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为飞行器气动力特性与相关的流动机理分析以及空气动力学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具体培养内容包括:1)复杂外形网格生成技术;2)高效高精度计算格式;3)湍流模式应用与发展;4)DES 方法与LES 方法;5)飞机复杂流场数值模拟分析技术;6) 运输类飞机阻力精确计算方法。
4. 实验空气动力学
实验是研究空气动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在探索新的流动机理和精细设计的验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提高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方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学习掌握空气动力学实验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及流动控制、新型实验技术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培养内容包括:1)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特性的低、高速风洞实验研究方法;2) 流动中转捩、紊流、漩涡与分离等复杂流动的实验研究;3)激光、红外、粒子图像速度仪、热线、新型压力传感器与天平等光机电测量技术;4)风洞实验及模型与洞壁、支架干扰的计算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5)风洞控制技术。
5. 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
高超声速飞行器一直是现代航空航天研究的重点,对于国家安全利益而言,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方向旨在帮助硕士研究生在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领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必须的分析方法,为我国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领域培养人才。主要学习高超声速流动的基础理论、数值分析方法以及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外形设计等专业基础知识。
具体培养内容包括:1)高超声速飞行器特性及其优化设计;2)高超声速流动的基本原理与快速工程算法;3)高超声速化学反应流动的精确数值模拟技术;4)高温
6. 气动声学
气动噪声问题是目前航空界最为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气动噪声的有效控制不仅对环境保护以及飞行器飞行的操控性能至关重要,而且对于飞行器自身的生存能力也有重要的影响。本方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学习气动声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与气动声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气动噪声数值预测方法与先进的噪声测试及其控制技术。
具体培养内容包括:1)气动噪声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2)气动声学的基本理论;
3)气动噪声数值预测方法及其实验测试技术;4)气动噪声的控制技术。
7. 多学科耦合空气动力学
随着飞行器设计要求的综合化,空气动力学需要与其它传统学科密切耦合,形成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内容。本学科方向以空气动力学为主线,通过耦合结构力学、飞行动力学、飞行控制等学科,研究相关交叉学科问题的力学行为。
具体培养内容包括:1)流固耦合力学数值模拟;2)伺服气动弹性力学的仿真; 3)弹性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稳定性及其控制;4)热气动弹性力学机理与数值模拟方法;5)气动弹性的抑制方法研究;6)叶片的非线性气动弹性机理与抑制方法研究。
8. 工业空气动力学与风工程
工业空气动力学与风工程主要研究汽车、风力发电风机及通风机等工业部门特别常见的空气动力学问题。满足社会对于提高气动效率、节能降噪等的需求,顺应节能环保的潮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其研究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本方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在掌握空气动力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在工业空气动力学设计领域具备一定的自主设计能力。
具体培养内容包括:1)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作用在汽车上的空气动力对汽车性能、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影响; 2)风力机空气动力学与先进风力机气动设计,研究风力机利用风能发电的原理及应用;3)通风机空气动力学,研究风机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包括相应管道系统的优化;4)高速列车、汽车的先进气动布局设计。
9. 海洋流体力学
以水下航行器为背景,系统地讲述海洋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具体培养内容包括:1)波浪理论;2)水下航行器的系泊及运动;3)水下航行器的减阻降噪技术;4)空化理论;5)空化对水下航行器的影响;6)水下航行器的空投与入水;7)发射与出水。
以海洋仿生学应用为背景,系统地研究流体力学在仿生工程应用中的相关理论。具体培养内容包括:1)仿生流体动力外形设计;2)仿生流体动力计算;3)仿生流
体动力机理。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7 学分,其中包括: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13M00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1,2 | 考试 |
13M009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1,2 | 考试 |
16M001 |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 108 | 3.0 | 1,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11M003 | 数值分析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1 | 矩阵论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10 | 泛函分析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9 | 数学物理方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06 | 随机过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05 | 数理统计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4 |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 60 | 3.0 | 2 | 考试 |
01M001 | 航空工程中的数学方法 | 60 | 3 | 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015041 | 流固耦合力学基础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20 | 空气动力学基础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23 | 粘性流体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54 | 高超声速流动基础理论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71 | 高等空气动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72 | 实验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73 |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74 | 飞机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75 | 气动声学理论基础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76 | 气动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94 | 介观理论与模拟方法 | 40 | 2.0 | 2 | 考试 |
036021 | 水下航行器设计理论与方法 | 40 | 2.0 | 2 | 考试 |
036048 | 空化理论及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课程中至少选 4 学分,其余可在全校硕士生课程中任选)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S*** |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 1,2 | 考查 | ||
015024 | 风洞实验技术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38 | 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39 | 计算流体力学应用技术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65 | 计算流体力学中的网格生成技术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12 | 流动显示与测量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13 | 非定常空气动力学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14 | 跨音速空气动力学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15 | 螺旋桨空气动力学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16 | 通风机空气动力学 | 20 | 1.0 | 2 | 考查 |
015117 | 风洞天平测力技术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43 | 气动声学数值计算方法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44 | 高超声速流动的数值分析方法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45 | 现代流动控制基础及应用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46 | 空气动力学并行计算方法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47 | 空气动力学应用数学基础及工具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48 | 定性理论与油流谱分析 | 20 | 1.0 | 2 | 考查 |
015149 | 风洞设计 | 40 | 2.0 | 2 | 考查 |
015150 |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 | 20 | 1.0 | 2 | 考查 |
015151 | 汽车空气动力学 | 20 | 1.0 | 2 | 考查 |
015152 | 高超声速多学科耦合动力学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53 | 伺服气动弹性力学 | 20 | 1.0 | 2 | 考试 |
016078 | 气动设计基础 | 20 | 1.0 | 1 | 考试 |
018530 | 湍流基础(全英文课程) | 40 | 2.0 | 2 | 考试 |
036014 | 内外流数值计算方法及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36017 | 计算机辅助鱼雷总体设计 | 40 | 2.0 | 1 | 考试 |
036040 | 水声学理论基础 | 40 | 2.0 | 1 | 考试 |
036066 | 鱼雷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但不计入总学分。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 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航空航天安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25Z1 英文名称: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afety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在航空航天安全工程学科及其相关领域,以培养在本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上具有良好的新知识获取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通过系列的课程学习、较高水平的研究实践、高水平的学科竞赛和学术交流等环节,使研究生具备: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
2.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术创新潜力较大。
3. 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4.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研究方向
1. 航空航天中的安全系统工程
本方向主要针对航空航天领域安全系统工程及安全管理与监察等工程实践应用需求,研究航空航天器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安全管理等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分析并解决飞行器设计、制造与使用过程中相关的安全系统工程问题。
该方向的研究主要包括:(1)安全系统工程分析与计算机辅助设计;(2)安全系统工程寿命周期分析;(3)安全系统工程失效分析。
2. 航空航天中的风险评估技术
本方向主要针对航空航天工程中风险分析、飞行故障模拟与再现、故障诊断评估等工程实践需求,研究航空航天风险评估技术和故障再现等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分析并解决航空航天工程中风险评估与基于安全性需求的风险预防设计等相关的工程问题。
该方向的研究主要包括:(1)飞行故障模拟与再现、诊断评估;(2)飞行风险识别与评估;(3)飞行风险预防设计。
本方向主要针对航空航天飞行器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实践需求,研究航空航天器故障定位与隔离、故障诊断与预测、飞行器健康管理与综合保障等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分析并解决飞行器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研制和综合保障的运用等相关的工程问题。
该方向的研究主要包括:(1)飞行器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2)飞行器综合故障诊断与预测;(3)飞行器健康管理与综合保障。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经学院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在培养过程中,应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中培养硕士生的开拓创新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注重培养硕士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际化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硕士生参加境内外学术活动、独立钻研和从事探索性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少于 2.5 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8 学分,其中包括: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13M00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1,2 | 考试 |
13M009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1,2 | 考试 |
16M001 |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 108 | 3.0 | 1,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01M001 | 航空工程中的数学方法 | 60 | 3 | 2 | 考试 |
11M001 | 矩阵论 | 60 | 3 | 1 | 考试 |
11M003 | 数值分析 | 60 | 3 | 1 | 考试 |
11M004 |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 60 | 3 | 2 | 考试 |
11M005 | 数理统计 | 60 | 3 | 1 | 考试 |
11M006 | 随机过程 | 40 | 2 | 2 | 考试 |
11M009 | 数学物理方程 | 40 | 2 | 2 | 考试 |
11M010 | 泛函分析 | 60 | 3 | 1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016100 | 飞行器设计原理 | 40 | 2.0 | 1 | 考试 |
016101 | 线性与非线性规划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82 | 复合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 | 20 | 1.0 | 1 | 考试 |
016083 | 结构有限元数学力学基础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84 | 结构疲劳寿命估算原理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85 | 现代飞机结构设计原理 | 20 | 1.0 | 1 | 考试 |
016088 | 高等飞行动力学 | 20 | 1.0 | 1 | 考试 |
016104 | 结构、机构可靠性设计基础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92 | 飞机系统可靠性工程设计分析与试验技术 | 20 | 1.0 | 1 | 考试 |
016093 | 飞机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 | 20 | 1.0 | 1 | 考试 |
016105 | 飞行器环境控制 | 40 | 2.0 | 1 | 考试 |
016106 | 飞行器安全救生 | 40 | 2.0 | 1 | 考试 |
课程中至少选 4 学分,其余可在全校硕士生课程中任选)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S*** |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 1,2 | 考查 | ||
015111 | 飞行器适航技术 | 40 | 2.0 | 2 | 考查 |
015118 | 飞行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21 | 飞行器生存力技术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26 | 工程与结构系统多学科优化设计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28 | 飞行器结构载荷及综合环境计算方法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29 | 结构有限元程序设计及建模方法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30 | 飞机结构强度分析有限元方法与软件实现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35 |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基础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36 | 先进安全设计理论与技术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39 | 飞机结构模型确认与验证基本理论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40 | 机械可靠性设计应用案例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41 | 飞行器起落装置设计原理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42 | 飞机典型机构设计原理与方法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65 | 航空工程风险评估原理与方法 | 20 | 2.0 | 1 | 考试 |
015166 | 飞行器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理论与应用 | 20 | 2.0 | 2 | 考试 |
015167 | 人机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 | 20 | 2.0 | 1 | 考试 |
015168 | 航空安全工程概论 | 20 | 2.0 | 1 | 考试 |
015159 | 工程和设计中的人因学 | 20 | 1.0 | 1 | 考试 |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但不计入总学分。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
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 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
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 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2504 英文名称:Human-Machine-Environment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在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及其相关领域,以培养在本学科的相关研究方向上具有良好的新知识获取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通过系列的课程学习、较高水平的研究实践、高水平的学科竞赛和学术交流等环节,使研究生具备: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
2.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人机环境系统中的仿真、设计、评估与测控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术创新潜力较大。
3. 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4.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的硕士研究生。成为受同行业和社会欢迎的,具有突出的竞争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水平专业性硕士研究生。
二、研究方向
1. 人机环境系统中的热科学
环境科学中的传热传质问题;太阳辐射与空间环境;航空航天器的热分析与控制;(热)环境模拟试验技术;相变与蓄能技术的研究;绿色空调与制冷技术;超导热管的理论与实验研究;高空太阳能飞机的散热问题
2.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与综合设计
航空航天飞行器舱/室人机环境系统设计与评估;航空航天安全救生技术;航空航天生命保障技术;人机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航空航天人机环境系统计算机仿真设计与评估
3. 飞行器环境工程
飞行器舱/室空气调节系统设计;飞行器舱/室光环境与内饰设计分析与评估;飞行器舱/室降噪与减振技术研究;飞行器环境模拟与仿真;飞行器环境监测与控制; 飞行器环境测试与信号处理;飞行器舱/室内外污染检测与评价;飞行器舱/室内外污染控制;太阳能飞机动力装置设计与模拟;飞行器颤振预测和自适应结构研究
人机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飞行员人体建模与人机控制;认知与工程心理学; 飞行器人机工效设计与评估;航天微重力环境人机工效仿真与评估;驾驶舱人机界面设计与评估;飞行安全与人为因素
5. 航行器舱室声环境预测与控制
舱室噪声预测与声质量评价;安静结构设计;舱室噪声与振动有源控制;智能声学材料与结构;声传播与控制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7 学分,其中包括: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13M00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1,2 | 考试 |
13M009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1,2 | 考试 |
16M001 |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 108 | 3.0 | 1,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01M001 | 航空工程中的数学方法 | 60 | 3 | 2 | 考试 |
11M001 | 矩阵论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3 | 数值分析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4 |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 60 | 3.0 | 2 | 考试 |
11M005 | 数理统计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6 | 随机过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09 | 数学物理方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10 | 泛函分析 | 60 | 3.0 | 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07M001 |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基础 | 60 | 3.0 | 1 | 考试 |
016035 | 人-机-环境系统计算机仿真及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16100 | 飞行器设计原理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83 | 结构有限元数学力学基础 | 40 | 2.0 | 2 | 考试 |
016105 | 飞行器环境控制 | 40 | 2.0 | 1 | 考试 |
016106 | 飞行器安全救生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97 | 工程心理学 | 20 | 1.0 | 1 | 考试 |
026014 | 传热传质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09 | 计算流体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16 | 高等工程热力学与热流体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76018 | 燃烧原理 | 40 | 2.0 | 2 | 考试 |
076020 | 应用燃烧学 | 40 | 2.0 | 1 | 考试 |
课程中至少选 4 学分,其余可在全校硕士生课程中任选)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S*** |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 1.0 | 2 | 考查 | |
015039 | 计算流体力学应用技术 | 40 | 2 | 2 | 考试 |
015043 | 虚拟设计技术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26 | 工程与结构系统学科优化设计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54 | 驾驶舱人机工效设计与评估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67 | 人机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59 | 工程和设计中的人因学 | 20 | 1.0 | 1 | 考试 |
075014 | 新型制冷与低温技术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16 | 燃烧诊断学 | 40 | 2.0 | 2 | 考查 |
075024 | 随机信号分析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27 | 虚拟仪器与信号处理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36 | 环境污染控制原理 | 40 | 2.0 | 1 | 考查 |
075043 | 现代环境监测 | 40 | 2.0 | 2 | 考查 |
085006 | 信号与系统分析理论 | 40 | 2.0 | 2 | 考试 |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但不计入总学分。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 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固体力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102 英文名称:Solid Mechanics
一、培养目标
通过学位课程学习、学位论文研究、人文素养和学术素养教育等,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的固体力学及航空器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领域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为: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综合素质高。
2. 掌握力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力学理论、实验、计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固体力学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3.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能结合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的实际需要, 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找到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4. 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具备良好的学术表达和学术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
1. 宏细微观力学与损伤力学 :多尺度下材料本构模型、计算与实验;损伤与断裂的细观机制;纳米材料的力学行为;纳米物理力学;材料的蠕变、损伤及破坏的细观与宏观力学过程; 材料力学行为计算机模拟。
2. 先进复合材料与智能材料结构的力学行为 :复合材料的损伤演化与断裂行为;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及设计;复合材料结构耐久性和损伤容限;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功能材料的力学行为及模型
3. 材料力学行为及其计算机模拟:材料在静力、动力、热、电磁等环境中力学行为和力学模型;材料力学过程中的数值仿真分析。
4. 结构完整性分析:疲劳强度理论和断裂力学;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与分析; 结构可靠性分析;结构热强度分析;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分析。
5. 结构动力学及动态破坏分析:材料及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结构抗冲击设计
6. 固体力学的数值模拟方法:材料与结构的失效行为数值模拟;多物理场耦合的数值分析理论及方法;多尺度计算力学;材料与结构的多学科优化方法。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7 学分,其中包括: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13M00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1,2 | 考试 |
13M009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1,2 | 考试 |
16M001 |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 108 | 3.0 | 1,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065014 | 常微分方程 | 40 | 2.0 | 1 | 考试 |
01M001 | 航空工程中的数学方法 | 60 | 3.0 | 2 | 考试 |
11M001 | 矩阵论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3 | 数值分析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4 |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 60 | 3.0 | 2 | 考试 |
11M005 | 数理统计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6 | 随机过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09 | 数学物理方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10 | 泛函分析 | 60 | 3.0 | 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06M001 | 弹性力学 | 60 | 3.0 | 1 | 考试 |
016013 | 高等弹性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98 | 高等结构动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47 | 结构疲劳与可靠性分析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49 | 有限元方法及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65 | 连续介质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66 | 塑性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67 | 结构声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68 | 理论与应用断裂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99 | 飞行载荷与气动弹性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70 | 应力波理论及应用 | 40 | 2.0 | 1 | 考试 |
066002 | 非线性有限元 | 40 | 2.0 | 2 | 考试 |
066026 | 断裂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66030 | 固体力学性状 | 40 | 2.0 | 2 | 考试 |
066040 | 有限元与子结构振动分析 | 40 | 2.0 | 2 | 考试 |
066041 | 噪声分析与控制 | 40 | 2.0 | 2 | 考试 |
066042 | 结构的疲劳 | 40 | 2.0 | 2 | 考试 |
066043 | 连续介质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66044 | 空气动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66045 | 计算几何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66046 | 信号处理与试验模态分析 | 40 | 2.0 | 2 | 考试 |
课程中至少选 4 学分,其余可在全校硕士生课程中任选)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01S005 | 固体力学中的光学测量方法 | 24 | 1.0 | 2 | 考试 |
01S008 | 无损检测 | 24 | 1.0 | 2 | 考试 |
06S002 | 结构强度测试技术 | 20 | 1.0 | 2 | 考试 |
015081 | 损伤力学与失效机理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82 | 板壳力学及稳定性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86 | 热力耦合基础及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87 | 多尺度力学计算方法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17 | 复合材料结构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99 | 振动测试原理与方法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00 | 结构优化设计与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01 | 轻质材料结构分析理论及应用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02 | 材料与结构的强度测试技术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03 | 非线性有限元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04 | 转子动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05 | 模态分析与动力学建模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06 | 随机振动与谱分析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07 | 冲击动力学实验技术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08 | 材料动态变形与断裂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09 | 结构振动控制理论 | 40 | 2.0 | 2 | 考查 |
015110 | 飞行器结构强度研究前沿 | 20 | 1 | 1 | 考查 |
018520 | 计算断裂力学(全英文) | 40 | 2.0 | 2 | 考试 |
018521 | 边界元方法(全英文) | 40 | 2.0 | 2 | 考试 |
065013 | 复合材料的损伤和断裂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65035 | 断裂韧性测试原理和方法 | 40 | 2.0 | 2 | 考试 |
065036 |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 | 40 | 2.0 | 2 | 考试 |
065038 | 现代光测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65041 | 板壳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65057 | 力学与工程应用基础 | 40 | 2.0 | 2 | 考试 |
065058 | 工程计算流体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65064 | 结构健康检测 | 40 | 2.0 | 2 | 考试 |
065065 | 计算纳米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65066 | 材料力学行为--模拟与试验 | 40 | 2.0 | 2 | 考试 |
065068 | 电测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65069 | 非弹性计算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65070 | 细观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65071 | 复合材料结构力学与设计 | 40 | 2.0 | 1 | 考试 |
065075 | 系统可靠性工程 | 40 | 2.0 | 2 | 考试 |
065076 | 结构稳定性 | 40 | 2.0 | 2 | 考试 |
065077 | 蠕变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65078 | 耐久性与损伤容限 | 40 | 2.0 | 2 | 考试 |
065082 | 变分法及其在力学中的应用 | 40 | 2.0 | 1 | 考试 |
065085 | 仿生材料及结构的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65086 | 损伤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65096 | 结构动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但不计入总学分。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 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2304 英文名称:Means of Transport Applied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复杂技术工作能力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具体包括:
(1) 系统深入地掌握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现状、发展方向和国际前沿;
(2) 了解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在本领域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
(3) 了解本学科学术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对学术规范有深刻理解,恪守学术道
德;
(4)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
(5)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对所从事的工作对
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有充分认识。
二、研究方向
1. 飞行器飞行安全:机载安全系统;地空信号/图像联合监视研究;空中态势评估研究;通用地空飞行与安全着陆;民航设备安全系统;机械失效机理、诊断与控制;结构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分析及评估。
2. 飞行器健康管理与故障诊断:机载健康管理系统;结构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电子系统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机电系统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
3. 飞行器信息及电子系统:飞行器机载电子设备综合测试技术;综合航空电子系统设计与分析;信息融合与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化导航信息处理技术。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7 学分,其中包括: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13M00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1,2 | 考试 |
13M009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1,2 | 考试 |
16M001 |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 108 | 3.0 | 1,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11M001 | 矩阵论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3 | 数值分析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4 |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 60 | 3.0 | 2 | 考试 |
11M005 | 数理统计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6 | 随机过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09 | 数学物理方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10 | 泛函分析 | 60 | 3.0 | 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018602 | 结构有限元素法(全英文)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12 | 维修保障工程基础理论与方法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38 | 现代材料学基础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39 | 摩擦学原理与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41 | 微机测控技术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43 | 飞机结构失效分析与维修工程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56 | 现代信号处理及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36056 | 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96004 | 模糊控制理论及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96006 | 最优控制理论及实现 | 40 | 2.0 | 2 | 考试 |
096007 | 最优估计理论及应用 | 40 | 2.0 | 1 | 考试 |
096021 |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 | 40 | 2.0 | 2 | 考试 |
096028 | 交通控制系统 | 40 | 2.0 | 1 | 考试 |
096037 | 交通规划理论与应用 | 40 | 2.0 | 1 | 考试 |
096066 | 交通流仿真与建模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83 | 民用航空适航基础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60 | 智能图像图形处理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61 |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62 |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69 | 飞行器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 | 40 | 2.0 | 2 | 考试 |
02M001 | 线性系统理论 | 60 | 3.0 | 1,2 | 考试 |
09M001 | 线性系统理论 | 60 | 3.0 | 1,2 | 考试 |
09M004 | 交通运输工程学 | 60 | 3.0 | 1 | 考试 |
课程中至少选 4 学分,其余可在全校硕士生课程中任选)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S*** |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 1,2 | 考查 | ||
09M003 | 数字信号处理 | 60 | 3.0 | 1 | 考试 |
09S003 | DSP 实验 | 32 | 1.0 | 2 | 考查 |
01G112 | 工程结构优化设计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12 | 飞机结构维修与适航 | 40 | 2.0 | 2 | 考试 |
018509 | 航空声学(全英文) | 40 | 2.0 | 1 | 考试 |
015047 | 材料腐蚀理论及应用 | 40 | 2.0 | 1 | 考试 |
015048 | 表面涂层与改性技术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49 | 机载电子设备自动化检测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29 | 结构有限元程序设计及建模方法 | 20 | 1.0 | 2 | 考试 |
015056 | 表面工程 | 40 | 2.0 | 1 | 考试 |
015058 | VHDL 语言与复杂数字系统设计 | 40 | 2.0 | 1 | 考试 |
015081 | 损伤力学与失效机理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82 | 板壳力学及稳定性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88 | 智能诊断原理及应用 | 40 | 2.0 | 1 | 考试 |
015089 | 机载系统故障诊断与测试性分析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90 | 虚拟现实与虚拟维修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82 | 复合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 | 20 | 1.0 | 1 | 考试 |
018519 | 航空结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全英文)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98 | 高等结构动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18523 | 机载电子系统自动测试 | 40 | 2.0 | 2 | 考试 |
018524 | 机载系统容错设计与可靠性工程(全英文) | 40 | 2.0 | 1 | 考试 |
095031 | 交通图像检测分析 | 40 | 2.0 | 2 | 考试 |
095067 | 智能交通系统 | 40 | 2.0 | 1 | 考试 |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但不计入总学分。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 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2501 英文名称:Flight Vehicle Design
一、培养目标
在飞行器设计学科及其相关领域,以培养在本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上具有良好的新知识获取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 通过系列的课程学习、较高水平的研究实践、高水平的学科竞赛和学术交流等环节, 使研究生具备: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
2.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术创新潜力较大。
3. 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4.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研究方向
1. 航空器总体设计
本方向建立和研究航空器复杂系统的功能性规律及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方法。突出现代设计方法的创造性、系统性、综合性、数字化的特点,重点阐述面向设计对象的建模与分析、设计评价、决策、系统仿真等,主要研究航空器设计原理、无人航空器系统技术、航空器工程系统特性的预测技术、航空器工程系统的有效性及评价准则、航空器效能与经济性分析技术、航空器设计参数选择与优化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航空器总体设计理论与软件、航空器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等。
2. 航空器结构综合设计分析与优化
本方向主要研究薄壁结构完整性综合设计与分析、金属/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分析与试验、薄壁结构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与分析、结构载荷/环境分析及计算、结构生存力/可靠性设计与分析、航空器结构多学科综合数值优化设计及分析、航空器结构主动控制与优化等。
3. 航空器可靠性工程
航空器的可靠性是航空器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是航空器的设计指标之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复杂系统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分析与设计,结构/机构可靠性分析
4. 飞行动力学与飞行控制
飞行动力学与控制是为航空器提供总体设计指标、评估航空器设计方案、改善飞机飞行品质、保证飞行安全的学科领域。主要研究:飞行性能及效能评估、航空器动力学建模与飞行仿真、稳定性与操纵性分析、飞行控制律设计、飞行品质评估、驾驶员模型及人-机闭环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运输类飞机的性能与品质适航符合性验证等。
5. 航空器系统设计
航空器系统是实现航空器使用功能的主要载体,航空器系统设计的水平直接影响着航空器各项性能的优劣。主要研究航空器操纵系统、航空器液压系统、航空器燃油系统及航空器起落装置等典型系统的设计原理与方法,以及系统仿真分析、系统安全性评估、系统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6. 飞行器总体设计与综合技术
本方向建立和研究飞行器复杂系统的功能性规律及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方法。突出现代设计方法的创造性、系统性、综合性、数字化的特点,重点阐述面向设计对象的建模与分析、设计评价、决策、系统仿真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飞行器设计原理、飞行器系统技术、飞行器典型部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系统安全性评估、飞行器效能与经济性分析技术、飞行器设计参数选择与优化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飞行器总体设计理论与软件、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等。并开展一系列的先进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深空探测与星际航行飞行器、亚轨道飞行器、高空无人飞行器、高超声速飞行器等先进飞行器的总体方案与关键技术研究;
7. 飞行器结构综合设计分析与优化
本方向主要研究现代飞行器结构设计、力学特性分析以及可靠性分析等,涵盖金属/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分析与试验、飞行器结构载荷/环境分析及计算、结构生存力/可靠性设计与分析、飞行器结构多学科综合数值优化设计及分析、结构/机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可靠性试验及数据分析、飞行器故障诊断及质量管理、飞行器结构主动控制与优化等。
8. 飞行器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与控制旨在通过对飞行动力学机理的研究,对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制导控制规律和方法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该研究方向包括:飞行器的性能、轨迹与仿真;飞行器的稳定性与操纵性;飞行控制系统线性与非线性控制律设计; 飞行品质与飞行模拟;飞行器建模与辨识;大迎角飞行动力学与控制律设计;弹性
9. 飞行器先进设计技术:
现代建模、仿真技术快速发展,通过飞行器先进设计技术的研究,为飞行器论证、设计、实验、性能评估等提供先进的方法、手段和工作,包括;飞行器先进建模和仿真理论、虚拟样机技术、攻防对抗技术、飞行器轨迹优化与快速任务规划算法、飞行器虚拟现实技术、故障模拟与健康管理以及先进设计技术的支撑软件研发。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导师负责制,也可以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经学院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含导师) 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在培养过程中,应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中培养硕士生的开拓创新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注重培养硕士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际化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硕士生参加境内外学术活动、独立钻研和从事探索性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8 学分,其中包括: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13M00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1,2 | 考试 |
13M009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1,2 | 考试 |
16M001 |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 108 | 3.0 | 1,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
程 |
名 |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01M001 | 航空工程中的数学方法 | 60 | 3 | 2 | 考试 |
11M001 | 矩阵论 | 60 | 3 | 1 | 考试 |
11M003 | 数值分析 | 60 | 3 | 1 | 考试 |
11M004 |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 60 | 3 | 2 | 考试 |
11M005 | 数理统计 | 60 | 3 | 1 | 考试 |
11M006 | 随机过程 | 40 | 2 | 2 | 考试 |
11M009 | 数学物理方程 | 40 | 2 | 2 | 考试 |
11M010 | 泛函分析 | 60 | 3 | 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016100 | 飞行器设计原理 | 40 | 2.0 | 1 | 考试 |
016101 | 线性与非线性规划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82 | 复合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 | 20 | 1.0 | 1 | 考试 |
016083 | 结构有限元数学力学基础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85 | 现代飞机结构设计原理 | 20 | 1.0 | 1 | 考试 |
016089 | 飞行控制原理 | 20 | 1.0 | 2 | 考试 |
016103 | 飞行器系统辩识 | 40 | 2.0 | 2 | 考试 |
016102 | 大气飞行动力学(英文授课) | 40 | 2.0 | 1 | 考试 |
016104 | 结构、机构可靠性设计基础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93 | 飞机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 | 20 | 1.0 | 1 | 考试 |
026002 | 飞行器计算结构力学 | 40 | 2 | 2 | 考试 |
026005 | 飞行力学最优控制与估计理论 | 40 | 2 | 1 | 考试 |
026006 | 弹性飞行器动力学 | 40 | 2 | 1 | 考试 |
026008 | 航天器系统分析及控制 | 40 | 2 | 2 | 考试 |
026023 | 复合材料结构力学 | 40 | 2 | 1 | 考试 |
026029 | 飞行器导航原理与应用 | 40 | 2 | 1 | 考试 |
026030 | 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 60 | 3.0 | 1 | 考试 |
026031 | 飞行器姿态与轨道力学 | 40 | 2 | 2 | 考试 |
026035 | 空天飞行器总体设计 | 40 | 2 | 1 | 考试 |
026036 | 高等结构动力学 | 40 | 2 | 1 | 考试 |
026037 | 飞行器智能结构 | 40 | 2 | 1 | 考试 |
026038 | 飞行器结构稳定性 | 40 | 2 | 1 | 考试 |
课程中至少选 4 学分,其余可在全校硕士生课程中任选)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S*** |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 1,2 | 考查 | ||
015010 | 气动弹性与非定常气动力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18 | 飞行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19 | 无人飞行器系统设计原理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20 | 飞行器效费分析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21 | 飞行器生存力技术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22 | 飞行器隐身技术基础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23 | 现代跨音速飞机总体外形设计的若干问题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24 | 动态缩比验证机的飞行试验方法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25 | 飞行器创新设计与实践案例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26 | 工程与结构系统多学科优化设计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27 | 材料结构制造一体化方法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28 | 飞行器结构载荷及综合环境计算方法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29 | 结构有限元程序设计及建模方法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30 | 飞机结构强度分析有限元方法与软件实现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31 | 飞机飞行品质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32 | 飞机飞行仿真技术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34 | 带控制器飞机飞行动力学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35 |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基础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36 | 先进安全设计理论与技术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37 | 结构、机构重要性分析理论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38 | 多源不确定性下结构优化设计理论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39 | 飞机结构模型确认与验证基本理论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40 | 机械可靠性设计应用案例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41 | 飞行器起落装置设计原理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42 | 飞机典型机构设计原理与方法 | 20 | 1.0 | 1 | 考试 |
016080 | 计算机辅助飞行器综合设计 | 20 | 1.0 | 2 | 考试 |
016084 | 结构疲劳寿命估算原理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86 | 飞行器气动特性分析与估算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33 | 大迎角飞行动力学 | 20 | 1.0 | 2 | 考试 |
016088 | 高等飞行动力学 | 20 | 1.0 | 1 | 考试 |
016092 | 飞机系统可靠性工程设计分析与试验技术 | 20 | 1.0 | 1 | 考试 |
025034 | 航天动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25035 | 航天器微重力实验原理与应用 | 40 | 2.0 | 1 | 考试 |
025036 | 计算空气动力学与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25037 | 高超声速飞行器空气动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25038 | 高超声速飞行器总体优化设计 | 40 | 2.0 | 1 | 考试 |
025039 | 航天器再入空气动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25040 | 飞行器分离动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25048 | 大气再入动力学与制导方法 | 40 | 2.0 | 1 | 考试 |
025049 | 飞行器现代结构设计方法 | 40 | 2.0 | 2 | 考试 |
025050 | 结构动态测试原理 | 40 | 2.0 | 2 | 考试 |
025051 | 高速飞行器气动外形设计原理 | 40 | 2.0 | 1 | 考试 |
025052 | 飞行器防热结构设计 | 40 | 2.0 | 2 | 考试 |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0 学时课程用于学科中某一类工程问题整体技术理论方法的概括性介绍与分析,有助于研究生了解与掌握一类工程问题的主要基本概念、定性原理及问题分析的脉络,但不解决深入基础及其应用问题;40 学时课程侧重于工程某一具体学科分支的重要理论基础及其深入应用分析,有助于研究生形成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 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航空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航空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航空学院)
学科代码:085232 英文名称:Aerospace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
2. 掌握航空航空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理论; 掌握解决飞行设计与运用过程中所涉及科学技术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 专业实践能力较强;了解领域技术发展现状和前沿,了解本学科学术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具备较强的独立科研工作能力。
3. 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4.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研究方向
研 究 方 向 |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
1.飞行器设计 |
1. 飞行器总体设计与综合技术 2. 飞行器结构综合设计分析与优化 3. 飞行器可靠性工程 4. 飞行动力学与飞行控制 5. 飞行器系统设计 |
2.飞行器人机环境工程与安全性 |
1.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与综合设计 2. 飞行器风险评估技术 3. 飞行器综合测试与健康管理 4. 飞行器适航安全性分析与设计 5. 飞行器环境监测与控制 |
3.飞行器结构与强度 |
1. 轻质结构设计及其完整性 2. 飞行器结构抗冲击设计与失效行为分析 3. 飞行器结构振动、噪声与控制 4. 航空材料与结构数值仿真方法 |
4.空气动力学 |
1. 飞行器设计空气动力学 2. 计算流体力学 3. 实验空气动力学 4. 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 5. 多学科耦合空气动力学 |
5.飞行器运用工程 |
1. 飞行器安全可靠性及其保障技术 2. 飞行器控制、导航与故障诊断 3. 飞行器适航技术 |
6.航空材料 |
1. 腐蚀与防护 2. 表面工程技术 3. 材料磨损与控制技术 4. 材料失效理论与分析技术 |
7.航空通信与信息系统 |
1. 飞行器信息、通信与电子系统 2. 测控网络与虚拟飞行仿真技术 3. 飞行器环境感知技术与自动相关监视技术 4. 航空电子综合化技术 |
三、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企业导师为第二导师。校内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负责课程学习阶段和学位论文阶段。专业实践阶段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
方式。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体现重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通过加强实践型环节, 强调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专业实践是全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专业实践单位或基地完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 2.5 年。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7 学分: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01M900 | 专业外语 | 40 | 1.0 | 3 | 考试 |
13M00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1,2 | 考试 |
13M009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1,2 | 考试 |
16M001 |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 108 | 3.0 | 1,2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01M001 | 航空工程中的数学方法 | 60 | 3.0 | 2 | 考试 |
11M001 | 矩阵论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3 | 数值分析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4 |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 60 | 3.0 | 2 | 考试 |
11M005 | 数理统计 | 60 | 3.0 | 1 | 考试 |
11M006 | 随机过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09 | 数学物理方程 | 40 | 2.0 | 2 | 考试 |
11M010 | 泛函分析 | 60 | 3.0 | 1 | 考试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016101 | 线性与非线性规划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82 | 复合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 | 20 | 1.0 | 1 | 考试 |
016083 | 结构有限元数学力学基础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84 | 结构疲劳寿命估算原理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85 | 现代飞机结构设计原理 | 20 | 1.0 | 1 | 考试 |
016102 | 大气飞行动力学(英文授课)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89 | 飞行控制原理 | 20 | 1.0 | 2 | 考试 |
016103 | 飞行器系统辩识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93 | 飞机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 | 20 | 1.0 | 1 | 考试 |
016105 | 飞行器环境控制 | 40 | 2.0 | 1 | 考试 |
016106 | 飞行器安全救生 | 40 | 2.0 | 1 | 考试 |
01G101 | 飞行器设计原理与应用 | 40 | 2.0 | 1 | 考试 |
01G114 | 结构、机构可靠性工程设计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68 | 航空安全工程概论 | 40 | 2.0 | 1 | 考试 |
01G149 | 航空结构的疲劳与断裂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99 | 飞行载荷与气动弹性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64 | 航空结构分析与验证技术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13 | 高等弹性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98 | 高等结构动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70 | 应力波理论及应用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66 | 塑性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68 | 理论与应用断裂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67 | 结构声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54 | 高超声速流动基础理论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71 | 高等空气动力学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75 | 气动声学理论基础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76 | 气动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20 | 空气动力学基础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23 | 粘性流体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73 |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 | 40 | 2.0 | 2 | 考试 |
01G108 | CFD 工程应用及软件介绍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72 | 实验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40 | 2.0 | 1 | 考试 |
015041 | 流固耦合力学基础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12 | 维修保障工程基础理论与方法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38 | 现代材料学基础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39 | 摩擦学原理与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43 | 飞机结构失效分析与维修工程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58 | VHDL 语言与复杂数字系统设计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56 | 现代信号处理及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18530 | 机载系统容错设计与可靠性工程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56 | 表面工程 | 40 | 2.0 | 1 | 考试 |
016041 | 微机测控技术 | 40 | 2.0 | 1 | 考试 |
中包含一门公共实验课 1 学分,其他学分可在全校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S*** |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 1,2 | 考查 | ||
01S005 | 固体力学中的光学测量方法 | 24 | 1.0 | 2 | 考查 |
01S008 | 无损检测 | 24 | 1.0 | 2 | 考查 |
01S003 | 流体力学测量技术 | 24 | 1.0 | 2 | 考查 |
01S004 | 流体力学流场计算机图形显示 | 24 | 1.0 | 2 | 考查 |
015010 | 气动弹性与非定常气动力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43 | 虚拟设计技术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18 | 飞行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20 | 飞行器效费分析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21 | 飞行器生存力技术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22 | 飞行器隐身技术基础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23 | 现代跨音速飞机总体外形设计的若干问题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24 | 动态缩比验证机的飞行试验方法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27 | 材料结构制造一体化方法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29 | 结构有限元程序设计及建模方法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35 |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基础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36 | 先进安全设计理论与技术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37 | 结构、机构重要性分析理论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38 | 多源不确定性下结构优化设计理论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39 | 飞机结构模型确认与验证基本理论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40 | 机械可靠性设计应用案例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54 | 驾驶舱人机工效设计与评估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65 | 航空工程风险评估原理与方法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66 | 飞行器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理论与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67 | 人机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59 | 工程和设计中的人因学 | 20 | 1.0 | 1 | 考试 |
016097 | 工程心理学 | 20 | 1.0 | 1 | 考试 |
01G150 | 航空工程风险评估处理与工程应用 | 40 | 2.0 | 1 | 考试 |
01G151 | 飞行器故障诊断与讲课管理理论与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16086 | 飞行器气动特性分析与估算 | 20 | 1.0 | 2 | 考试 |
016088 | 高等飞行动力学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03 | 非线性有限元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98 | 复合材料结构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99 | 振动测试原理与方法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07 | 冲击动力学实验技术 | 40 | 2.0 | 1 | 考试 |
015081 | 损伤力学与失效机理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86 | 热力耦合基础及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87 | 多尺度力学计算方法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00 | 结构优化设计与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01 | 轻质材料结构分析理论及应用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04 | 转子动力学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05 | 模态分析与动力学建模 | 40 | 2.0 | 1 | 考试 |
018539 | 计算断裂力学(全英文) | 40 | 2.0 | 2 | 考试 |
018540 | 边界元方法(全英文)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10 | 飞行器结构强度研究前沿 | 20 | 1.0 | 1 | 考查 |
015038 | 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13 | 非定常空气动力学 | 20 | 1.0 | 1 | 考试 |
015114 | 跨音速空气动力学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15 | 螺旋桨空气动力学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43 | 气动声学数值计算方法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44 | 高超声速流动的数值分析方法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46 | 空气动力学并行计算方法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47 | 空气动力学应用数学基础及工具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52 | 高超声速多学科耦合动力学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53 | 伺服气动弹性力学 | 20 | 1.0 | 2 | 考试 |
015024 | 风洞实验技术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12 | 流动显示与测量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12 | 飞机结构维修与适航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47 | 材料腐蚀理论及应用 | 40 | 2.0 | 1 | 考试 |
015048 | 表面涂层与改性技术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51 | 空中交通管制与计算机网络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83 | 民用航空适航基础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49 | 机载电子设备自动化检测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60 | 智能图像处理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62 |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17 | 风洞天平测力技术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48 | 定性理论与油流谱分析 | 20 | 1.0 | 2 | 考试 |
015149 | 风洞设计 | 40 | 2.0 | 2 | 考试 |
015145 | 现代流动控制基础及应用 | 20 | 1.0 | 2 | 考试 |
015039 | 计算流体力学应用技术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65 | 计算流体力学中的网格生成技术 | 40 | 2.0 | 1 | 考试 |
015089 | 机载系统测试性分析与健康监测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90 | 虚拟现实与虚拟维修 | 40 | 2.0 | 2 | 考试 |
015088 | 智能诊断原理及应用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61 |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 40 | 2.0 | 1 | 考试 |
015169 | 飞行器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 | 40 | 2.0 | 2 | 考试 |
018542 | 虚拟测试技术 | 40 | 2.0 | 2 | 考试 |
01G139 | 工程测试技术及应用 | 40 | 2.0 | 2 | 考试 |
01G140 | 材料的腐蚀与磨损性能测试技术 | 40 | 2.0 | 2 | 考试 |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可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2.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读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年,并完成《西北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
3.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实践可与专业实践结合进行。
4.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专业学位硕士生进行论文工作的起点,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结合工程实际与应用,一般要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应用特征。研究生应在双方导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 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6. 学位论文撰写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自己的新见解,表明作者已掌握解决工程应用领域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等。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7.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介绍
航空学院所属“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属二级学科之一,是国防科工委2007年认定的国防特色学科,该学科突出航空应用基础技术研究特色,于2008年1月被国防科工委批准为国防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国家地方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科以航空安全和国防应用为特色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载运工具运行安全,包括载运工具防护、故障诊断、飞行安全等。该学科突出民用航空应用基础技术研究特色,随着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大型民用飞机项目的实施,更加凸显了本学科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性。
学科拥有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科研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其中包括教授10人,博导8人,副教授13人,硕导20人,高级工程师3人,讲师1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21人,海外博士学位2人,学校“翱翔之星”2人。45岁以下青年骨干教师14人,占教师队伍的60%左右。
该学科团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省级精品课程1项;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拓宽视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理念。学科内多名博士生赴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开展学习交流;同时也招收了3名境外来华交流学生在本学科学习研究;
所在学科教师近5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影响因子2以上论文20篇;获得授权专利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本;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和陕西省各种科研奖励4项;获得国家级科技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陕西省自然基金5项,军口各类研究项目10余项,其他多项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总到款超过4000万元。
学科拥有2个省部级平台:陕西省通用飞机协同创新中心,民用飞机维修工程中心,并建成了与飞机故障诊断维护技术有关的 “航空器结构腐蚀维修与载运工具保障工程研究中心”、“民用航空机电系统综合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中心”和“结构完整性评估技术实验室”等多个特色实验室,在航空工程安全与可靠性等方面开展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介绍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可追溯到1933年的浙江大学航空工程教育、1935年交通大学航空门和1937年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7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整体加入我校后,大大增强了本学科实力。我校是国内最早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7年航宇学科被评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第二。
航空学院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飞行器设计二级学科、人机与环境二级学科、航空航天安全工程(自设二级学科)等。涵盖飞行器多学科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飞行器可靠性安全性及健康管理理论与方法、飞行器结构综合设计方法、先进飞行技术研究、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等学科重点方向。
(1)学科队伍与平台
构建了基础牢固,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学科1981年获得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依托航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等国家级教学平台以及多门省部级精品课程,建成了1支省级教学团队,并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3所国外高校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构建了留学生、本、硕、博贯通式全英文培养机制。培养了10名航空报国特等金奖获得者中的6位,J20、Y20等多个重大型号的总设计师,享誉全国的“一个班三个飞机型号总师”也出自本学科。
造就了一支扎根西部、献身国防、勇于创新的科研队伍。学科建成2支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长江学者3人、国防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级专家5人、省教学名师1人。
形成了体系完备的学科研究平台。拥有“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和“无人机特种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工信部“未来飞行器2011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试验飞机设计与试验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极大地支撑了主干二级学科和新兴交叉方向的发展。
(2)主要贡献
首创双三角翼气动布局技术,催生了我国唯一的校厂联合J7E飞机的成功研制,并服役部队20余年。与中航工业建立了技术成果转化联盟,在C919、Y20、J20等航空重大型号与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学科建立的西安航空馆是“全国百家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国航空学会批准的全国三大航空馆之一,形成以“航空筑梦”品牌为代表的航空科普教育系列活动。作为陕西省航空学会理事长单位和我国航模运动的发源地,航模队常年到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进行航空和航天科普讲座和航模项目展示。
本学科教师社会兼职方面,高正红教授担任国际航空科学大会(ICAS)学术委员会委员,任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的副理事长,任XX部空气动力学专业组成员;宋笔锋教授任中国航空学会会刊《航空工程进展》常务副主编,XX国家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和XX部可靠性专业组成员;周洲教授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白俊强教授任XX部飞机技术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