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西北工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北工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难吗]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群]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北工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电子信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系统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系统地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为科研院所、产业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机构培养具有创新潜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体目标为:
(1)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操守;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态;
(2) 具有较好的数理基础与信息获取、处理、利用等控制学科专业知识,知晓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
(3) 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深刻理解本学科的新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灵活运用,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
(4) 具有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具备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5) 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备快速查阅外文文献获取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能运用英语进行一般性的国际学术交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工程管理和协调关系能力。
二、研究方向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1.大系统理论及应用 1. 大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2. 大系统决策理论
3. 大系统理论与方法
4. 大系统递阶控制与分散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2.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性能评估 1. 复杂系统理论与建模
2. 复杂系统自组织方法的研究与仿真
3. 多源信息融合系统建模、仿真与性能评估
4. 指挥与控制系统的建模、仿真与性能评估
3.航空电子系统综合、仿真与测试 1. 航空电子综合系统建模、品质分析与结构优化
2. 航空电子系统重构和容错方法研究
3. 高速数据总线数据压缩与实时监控技术
4. 基于虚拟现实的航空电子综合系统仿真技术
5. 民用网络技术在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4.现代火力控制理论、模型与方法 1. 空对空、空对面作战火控新原理、新技术研究
2. 先进武器瞄准发射方法研究
3. 多机协同多目标攻击火控方法研究
4. 无人作战飞机自主攻击火控方法研究
5. 先进武装直升机火控方法研究
6. 火/飞/推综合控制方法研究
7. 智能化火控系统研究
5.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 1. 智能控制、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等现代控制技术在指挥与控制工程的应用
2. 机载武器系统的先进控制方法研究
3. 空对空、空对面作战决策与控制方法研究
4. 多机、多智能体控制与决策方法研究
6.智能化决策、指挥与控制工程 1. C3I 系统的结构与建模方法、信息融合与资源管理
2. C3I 系统的作战效能仿真、分析与评估
3. 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智能决策、指挥与控制方法
4. 作战任务规划与飞行轨迹生成方法研究
7.管理系统工程 1. 系统思想、系统分析、评价技术、决策技术
2. 管理系统理论与模型
3. 知识和信息管理
4. 城市系统管理
8.资源环境与信息化系统工程 1. 资源环境科学的内涵及其特性
2. 生态环境与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影响
3. 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大系统建模及仿真
4.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理论及应用
5.3S 技术及应用
6. 信息化与区域发展战略
7. 能源系统优化、预测、决策、信息技术与模型
8.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宏观战略与协调发展
9. 能源生产、消费的动力系统
10. “3EsS”能源系统优化配置
9.社会与社会经济系统工程 1. 社会系统工程的构架
2. 社会指标体系和发展模型
3. 社会发展战略、综合发展规划
4. 社会预测、宏观控制和调节
5. 经济系统运行与分析
6. 政府与市场经济
7. 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
 
五、课程设置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3M0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1,2 考试
13M009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0 1,2 考试
16M00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108 3.0 1,2 考试
2. 基础理论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5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1M001 矩阵论 60 3.0 1 考试
11M003 数值分析 60 3.0 1 考试
11M004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60 3.0 2 考试
11M005 数理统计 60 3.0 1 考试
11M006 随机过程 40 2.0 2 考试
11M009 数学物理方程 40 2.0 2 考试
11M010 泛函分析 60 3.0 2 考试
3. 专业基础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036037 系统仿真 40 2.0 2 考试
086013 最优控制理论 40 2.0 2 考试
086014 大系统理论及应用 40 2.0 1 考试

 
086015 军事运筹学 40 2.0 2 考试
086016 智能控制基础 40 2.0 2 考试
086030 大气动力学与飞行控制系统 40 2.0 1 考试
096080 大系统理论及应用 40 2.0 2 考试
096012 数据分析与信号处理 40 2.0 2 考试
096017 资源环境信息化工程 40 2.0 2 考试
096018 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 40 2.0 2 考试
096021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 40 2.0 2 考试
096029 信息融合技术及应用 40 2.0 2 考试
106005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40 2.0 1 考试
126013 管理信息系统 40 2.0 1 考试
08M001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60 3.0 1 考试
09M001 线性系统理论 60 3.0 1,2 考试
09M002 计算机控制系统 60 3.0 1,2 考试
09M003 数字信号处理 60 3.0 1 考试
4. 专业课(学位选修课,至少选 9 学分,其中包括一门公共实验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
选 4 学分,其余可在全校硕士生课程中任选)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S***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1,2 考查
085007 航空电子综合系统 40 2.0 1 考试
085014 多媒体信息处理 40 2.0 2 考试
085017 多媒体通信系统 40 2.0 2 考试
085018 先进航空火力控制系统 40 2.0 1 考试
085019 航空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 40 2.0 2 考试
085020 航空电子系统工程概论 40 2.0 2 考试
085021 数据压缩技术及其应用 40 2.0 1 考试
085042 计算智能导论 40 2.0 2 考试
085043 航电系统仿真测试与分析 40 2.0 1 考试
085045 无人系统协同控制与优化 40 2.0 2 考试
085046 C4I 系统原理与分析 40 2.0 2 考试
085047 复杂系统协同建模与分析 40 2.0 2 考试

 
085048 座舱显控系统与工效分析 40 2.0 2 考试
085049 高性能并行计算 40 2.0 1 考试
085050 综合航电数据融合方法与系统结构设计 40 2.0 2 考试
085051 数据挖掘原理 40 2.0 2 考试
085052 机载软件设计技术 40 2.0 1 考试
086009 数字图像处理 40 2.0 2 考试
086039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 40 2.0 2 考试
095014 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及应用 40 2.0 1 考试
095033 模糊决策与控制方法 40 2.0 1 考试
096079 离散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研究 40 2.0 1 考试
096007 最优估计理论及应用 40 2.0 1 考试
105001 图像工程 40 2.0 1 考试
136007 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运行 40 2.0 2 考试
5. 综合素养课(学位选修课,至少选修学术素养概论 1 学分,其余课程不计入最低总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13M010 学术素养概论 18 1.0 1 考查
00N001 体育 40 2.0 1,2 考试
00N003 求职有道 16 1.0 2 考查
16N00X 第二外国语 60 2.0 3 考查
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 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
2.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术创新潜力较大。
3. 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4.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研究方向
 
培养方案中应明确列出本学科、专业可以培养硕士生的若干研究方向和内容简介。
1. 传感信息获取处理与传输技术:传感信息获取、传输与处理技术;航空航天遥感信息技术;光电-雷达综合探测与信息处理;高光谱图像处理及其应用;目标分类与识别;数据、图像压缩与传输技术;水声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
2. 现代信号处理及其应用:联合时频分析与子波变换,非线性信号处理,盲信号处理, 混沌、分形信号及其应用。
3. 智能信息处理:神经网络模型、算法、设计与实现;深度学习及其应用;智能计算, 自然计算;智能信号处理在目标识别、图像理解、通信、多媒体技术、精确制导、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基于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模糊逻辑等的综合智能信息处理及其应用。
4. 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变换与处理及其应用;计算成像;遥感多光谱/高光谱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目标识别;光电检测、三维测量与三维重建技术;机器视觉、图像理解与视频监视技术;色彩设计与可视化技术及其应用;体视化技术。
5. 多传感器及阵列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多传感器信息获取技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参数及目标识别与跟踪。
6. 信号检测、估值与自适应处理:信号检测的理论及方法;波形设计及其最佳处理技术; 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与系统设计;系统辩识及其应用;信号参数估计的理论与方法。

 
7. 虚拟现实与多媒体技术:系统的虚拟设计与仿真;虚拟现实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作战模拟系统和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应用;人-机多维信息交互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及三维显示技术;多媒体信号(语音、图像、文字等)的处理与合成。
8. 高速信号处理及其应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实时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及系统开发与应用;VLSI 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虚拟仪器与信号处理。
9. 信息安全:信息隐藏:生物特征与数字身份认证;数字指纹;数字水印与信息加密。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在培养过程中,应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应在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中培养硕士生的开拓创新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硕士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际化能力和综合素质;要鼓励硕士生参加境内外学术活动、独立钻研和从事探索性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7 学分,其中包括: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3M0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1,2 考试
13M009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0 1,2 考试
16M00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108 3.0 1,2 考试
2. 基础理论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5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1M001 矩阵论 60 3.0 1 考试
11M003 数值分析 60 3.0 1 考试
11M004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60 3.0 2 考试
11M005 数理统计 60 3.0 1 考试
11M006 随机过程 40 2.0 2 考试
11M009 数学物理方程 40 2.0 2 考试
11M010 泛函分析 60 3.0 2 考试
3. 专业基础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6 学分。有条件的学生可在本学科所列硕士留学生全英文课程中任选一门。选修全英文课程后不得再选内容相似的中文授课课程
 
4. 专业课(学位选修课,中至少选 9 学分,其中包括一门公共实验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
选 4 学分,其余可在全校硕士生课程中任选)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S***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1.0 2 考试
035008 信号参数估计理论 40 2.0 2 考查
035010 现代信号检测技术 40 2.0 1 考查
035011 数据融合理论及其应用 40 2.0 2 考查
035038 信号处理中的智能优化算法 40 2.0 2 考查
035039 水下电磁场理论与应用 40 2.0 1 考查
035041 水声换能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 40 2.0 2 考查
036001 数字波形处理及识别 40 2.0 1 考试
036005 目标跟踪定位技术 40 2.0 2 考试
036025 DSP 原理与系统设计 40 2.0 1 考查
036058 水下信号与数据处理 40 2.0 1 考试
036061 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应用 40 2.0 2 考试
075024 随机信号分析 40 2.0 1 考查
075027 虚拟仪器与信号处理 40 2.0 1 考查
085008 单片机原理、接口与应用 40 2.0 1 考试
085013 语音信号处理 40 2.0 1 考查
085014 多媒体信息处理 40 2.0 2 考试
085021 数据压缩技术及其应用 40 2.0 1 考试
085022 小波分析及其应用 40 2.0 1 考试
085024 高速信号处理器原理与应用 40 2.0 1 考试
085025 统计信号处理 40 2.0 1 考试
085035 信号处理的工程应用 40 2.0 2 考试
085036 现代雷达系统 40 2.0 1 考试
085038 光电子技术 40 2.0 1 考试
085044 多核处理器架构与高速信号处理 40 2.0 2 考试
086011 信息论与编码 40 2.0 1 考试
086022 虚拟现实基础 40 2.0 2 考试
086023 盲信号处理基础 40 2.0 2 考试
086027 通信信号处理 40 2.0 2 考试
086034 无线光通信基础. 40 2.0 2 考试
086040 遥感图像处理 40 2.0 2 考试

 
5. 综合素养课(学位选修课,至少选修学术素养概论 1 学分,其余课程不计入最低总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3M010 学术素养概论 18 1.0 1 考查
00N001 体育 40 2.0 1,2 考试
00N003 求职有道 16 1.0 2 考查
16N00X 第二外国语 60 2.0 3 考查
  艺术素养课程 32 2.0 1,2 考查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但不计入总学分。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 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
2.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术创新潜力较大。
3. 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4.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研究方向
 
培养方案中应明确列出本学科、专业可以培养硕士生的若干研究方向和内容简介。
1、通信与信息工程:包含信息传输与处理、现代数字通信与遥控遥测、航空电子综合、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子设备自动测试技术等专业方向;
2、多媒体信息系统:包含多媒体信息压缩与处理系统,图像识别与跟踪技术,先进成像技术与图像理解,智能化信息处理,先进信息感知系统;
3、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包含数据通信与组网,无线宽带网络技术,数据链技术,实时网络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 及物联网技术,网络安全
4、卫星导航与定位:包含卫星导航与定位、先进综合导航系统,高精度高灵敏度接收技

5、通信信号处理:包括无线信道理论,通信信号的传输处理:信道编码、扩频、调制、
同步、滤波等,阵列信号处理及智能天线技术,软件无线电理论;
6、水下通信与信息系统:包括水声信号的传输理论,水声信道理论,水声通信系统,水声网络技术;水下非声通信技术。
7、航空通信、导航与监视系统:主要包括先进的飞行器通信技术;可视导航技术;飞行器环境感知技术;自动相关监视技术;航空电子综合化技术;综合化系统系统仿真技术、综合化系统安全性分析技术等。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在培养过程中,应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应在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中培养硕士生的开拓创新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硕士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际化能力和综合素质;要鼓励硕士生参加境内外学术活动、独立钻研和从事探索性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7 学分,其中包括: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13M0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1,2 考试
13M009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0 1,2 考试
16M00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108 3.0 1,2 考试
2. 基础理论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5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1M001 矩阵论 60 3.0 1 考试
11M003 数值分析 60 3.0 1 考试
11M004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60 3.0 2 考试
11M005 数理统计 60 3.0 1 考试
11M006 随机过程 40 2.0 2 考试
11M009 数学物理方程 40 2.0 2 考试
11M010 泛函分析 60 3.0 2 考试
4. 专业课(学位选修课,中至少选 9 学分,其中包括一门公共实验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
选 4 学分,其余可在全校硕士生课程中任选)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S***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1.0 2 考试
015049 机载电子设备自动化检测 40 2.0 2 考试
035005 电子系统抗干扰理论和技术 40 2.0 2 考查
035014 VHDL 描述语言与电路设计 40 2.0 1 考查
035027 纠错编码原理与应用 40 2.0 2 考查
035032 衰落信道的数字通信 40 2.0 1 考试
035040 通信信号处理 40 2.0 2 考查
035044 信息论与网络编码Ⅱ 40 2.0 2 考试
036025 DSP 原理与系统设计 40 2.0 1 考查
036046 阵列信号处理 40 2.0 2 考试

 
036058 水下信号与数据处理 40 2.0 1 考试
085004 卫星通信与导航 40 2.0 2 考试
085009 数据通信 40 2.0 2 考试
085015 计算机通信网络 40 2.0 1 考试
085016 扩频通信 40 2.0 1 考试
085017 多媒体通信系统 40 2.0 2 考试
085023 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 40 2.0 2 考试
085024 高速信号处理器原理与应用 40 2.0 1 考试
085026 波分复用技术及其应用 40 2.0 2 考试
085027 移动通信网络及其建模分析 40 2.0 2 考试
085028 网络与信息安全 40 2.0 1 考试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但不计入总学分。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 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航空电子综合技术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系统地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为科研院所、产业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机构培养具有创新潜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体目标为:
(1)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操守;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态; 
(2) 具有较好的数理基础与信息获取、处理、利用等航空电子综合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知晓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
(3) 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深刻理解本学科的新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灵活运用,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
(4) 具有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具备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5) 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备快速查阅外文文献获取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能运用英语进行一般性的国际学术交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工程管理和协调关系能力。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主要内容简介
1.新一代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结构  
1. 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的体系架构研究
2. 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快速原型设计技术
3. 航空电子系统健康预测与管理技术
4. 民用网络技术在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2.航空电子系统高速传输网络技术 1. 机载高速传输网络拓扑结构、余度配置和管理技术
2. 机载高速传输网络协议研究
3. 机载高速传输网络交换机关键技术研究
4. 机载高速传输网络建模、仿真与分析评估

 
3.航空电子系统综合仿真与优化设计技术 1. 航空电子系统建模与动态仿真综合技术
2. 基于虚拟现实的航空电子系统仿真技术
3. 航空电子系统通用验证与测试平台研究
4. 航空电子系统分析与评估技术
4.航空电子系统综合探测技术 1. 机载多传感器综合探测新技术、新原理
2. 机载多传感器协同探测与综合管理
3.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智能处理新方法
4. 航空电子系统射频综合技术
5.座舱显控与人机接口技术 1. 智能化座舱显示与控制技术
2. 座舱显控人机功效设计与分析
3. 脑-机接口原理和技术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7 学分,其中包括: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3M0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1,2 考试
13M009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0 1,2 考试
16M00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108 3.0 1,2 考试
2. 基础理论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5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11M001 矩阵论 60 3.0 1 考试
11M003 数值分析 60 3.0 1 考试

 
11M004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60 3.0 2 考试
11M005 数理统计 60 3.0 1 考试
11M006 随机过程 40 2.0 2 考试
11M009 数学物理方程 40 2.0 2 考试
11M010 泛函分析 60 3.0 2 考试
3. 专业基础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086001 高等电磁理论 40 2.0 1 考试
086007 现代网络分析 40 2.0 2 考试
086010 现代通信理论 40 2.0 1 考试
086012 信息交换原理 40 2.0 2 考试
086013 最优控制理论 40 2.0 2 考试
086014 大系统理论及应用 40 2.0 1 考试
086015 军事运筹学 40 2.0 2 考试
086016 智能控制基础 40 2.0 2 考试
086024 信号检测与估计 40 2.0 2 考试
086030 大气动力学与飞行控制系统 40 2.0 1 考试
086036 系统仿真综合 40 2.0 1 考试
086037 最优估计 40 2.0 1 考试
086038 数据融合技术及其应用 40 2.0 1 考试
096001 大系统理论及应用 40 2.0 1 考试
096012 数据分析与信号处理 40 2.0 2 考试
096021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 40 2.0 2 考试
096024 计算机集散控制 40 2.0 1 考试
096040 嵌入式实时系统设计 40 2.0 1 考试
106005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40 2.0 1 考试
106025 复杂系统建模与软件设计 40 2.0 2 考试
106034 软件形式化方法 40 2.0 2 考试
08M001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60 3.0 1 考试
09M001 线性系统理论 60 3.0 1 考试
09M002 计算机控制系统 60 3.0 1,2 考试
09M003 数字信号处理 60 3.0 1 考试

 
4. 专业课(学位选修课,中至少选 9 学分,其中包括一门公共实验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
选 4 学分,其余可在全校硕士生课程中任选)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S***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1,2 考查
085007 航空电子综合系统 40 2.0 1 考试
085008 单片机原理、接口与应用 40 2.0 1 考试
085014 多媒体信息处理 40 2.0 2 考试
085017 多媒体通信系统 40 2.0 2 考试
085018 先进航空火力控制系统 40 2.0 1 考试
085019 航空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 40 2.0 2 考试
085020 航空电子系统工程概论 40 2.0 2 考试
085021 数据压缩技术及其应用 40 2.0 1 考试
085024 高速信号处理器原理与应用 40 2.0 1 考试
085035 信号处理的工程应用 40 2.0 2 考试
085042 计算智能导论 40 2.0 1 考试
085043 航电系统仿真测试与分析 40 2.0 1 考试
086004 高等天线理论 40 2.0 2 考试
086005 微波有源电路 40 2.0 2 考查
095004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及其应用 40 2.0 2 考试
095033 模糊决策与控制方法 40 2.0 1 考试
095034 离散系统的智能设计方法 40 2.0 1 考试
095036 现代测控技术 40 2.0 2 考试
095049 串行总线与分布式测控系统 40 2.0 2 考试
095072 智能系统内自检测理论与应用 40 2.0 2 考试
105001 图像工程 40 2.0 1 考试
105042 实时系统 40 2.0 2 考试
5. 综合素养课(学位选修课,至少选修学术素养概论 1 学分,其余课程不计入最低总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13M010 学术素养概论 18 1.0 1 考查
00N001 体育 40 2.0 1,2 考试

 
00N003 求职有道 16 1.0 2 考查
16N00X 第二外国语 60 2.0 3 考查
  艺术素养课程 32 2.0 1,2 考查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但不计入总学分。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 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系统地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为科研院所、产业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机构培养具有创新潜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体目标为:
(1)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操守;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态;
(2) 具有较好的数理基础与信息获取、处理、利用等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知晓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
(3) 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深刻理解本学科的新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灵活运用,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
(4) 具有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具备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5) 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备快速查阅外文文献获取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能运用英语进行一般性的国际学术交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工程管理和协调关系能力。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主要内容简介
1.计算电磁工程 1. 电磁散射和逆散射,隐身和反隐身技术
2. 电磁成像和遥感
3. 频率选择表面技术
4. 电波传播,复杂媒质中的电磁场
5. 现代微波网络,微波电路 CAD
6. 特征模理论与应用技术
2.微波通信 1. 微波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微波点对点通信、微波无线网,微波无线监控等的理论技术研究,及系统设计。
2. 无线通信中的射频技术
3. 微波导航和定位技术,GPS

 
3.应用微波技术 1. 电磁兼容的一般理论与技术,电磁兼容性的分析,设计及电磁干扰控制技术。
2. 微波无损检测、微波测量、微波加热、微波传感器技术。
3. 微波生物效应
4. 先进雷达理论与技术:包括相控阵雷达、PD 雷达、SAR 和 ISAR
5. 射频仿真技术
6. 先进导引头技术,毫米波与亚毫米波技术等
4.电子对抗 1. 电磁对抗及反对抗技术
2. 雷达对抗及反对抗技术
3. 通信对抗及反对抗技术
4. 高功率微波及其防护技术
5.现代天线技术 1. 天线和天线罩理论与技术
2. 现代天线新技术
3. 相控阵天线新技术
4. 阵列天线、智能天线及多输入多输出天线
6.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 1. 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与系统
2. 毫米波与太赫兹天线技术
3. 太赫兹成像技术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7 学分,其中包括: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3M0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1,2 考试
13M009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0 1,2 考试
16M00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108 3.0 1,2 考试
2. 基础理论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5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1M001 矩阵论 60 3.0 1 考试
11M003 数值分析 60 3.0 1 考试
11M004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60 3.0 2 考试
11M005 数理统计 60 3.0 1 考试
11M006 随机过程 40 2.0 2 考试
11M009 数学物理方程 40 2.0 2 考试
11M010 泛函分析 60 3.0 2 考试
3. 专业基础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086001 高等电磁理论 40 2 1 考试
086002 导波理论 40 2 2 考试
086003 计算电磁场 40 2 2 考试
086004 高等天线理论 40 2 2 考试
086005 微波有源电路 40 2 2 考试
086033 阵列天线分析与设计 40 2 2 考试
08M001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60 3 1 考试
4. 专业课(学位选修课,中至少选 9 学分,其中包括一门公共实验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
选 4 学分,其余可在全校硕士生课程中任选)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S***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1,2 考查
085001 微波测量 40 2 1 考试
085002 电磁兼容原理 40 2 1 考试
085003 传输线理论 40 2 2 考试

 
085004 卫星通信与导航 40 2 2 考试
085010 微波通信原理 40 2 1 考试
085034 电磁建模 40 2 2 考试
085040 太赫兹探测与成像技术 40 2 1 考试
085041 射频与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技术 40 2 1 考试
086021 模式识别 40 2 2 考试
5. 综合素养课(学位选修课,至少选修学术素养概论 1 学分,其余课程不计入最低总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13M010 学术素养概论 18 1.0 1 考查
00N001 体育 40 2.0 1,2 考试
00N003 求职有道 16 1.0 2 考查
16N00X 第二外国语 60 2.0 3 考查
  艺术素养课程 32 2.0 1,2 考查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但不计入总学分。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

 
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 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系统地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为科研院所、产业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机构培养具有创新潜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体目标为:
(1)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操守;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态;
(2) 具有较好的数理基础与集成电路设计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专业知识,知晓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
(3) 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深刻理解本学科的新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灵活运用,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
(4) 具有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具备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5) 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备快速查阅外文文献获取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能运用英语进行一般性的国际学术交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工程管理和协调关系能力。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主要内容简介
1.集成电路设计 1. 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2. 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的应用研究
3. 现场可编程混合阵列技术
4.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5. 专用集成芯片的可测性设计研究
6. 单芯片系统的设计技术
2.智能传感器与数据融合 1. 微机械传感器
2. 智能传感器系统
3. 传感器调理电路设计
4. 传感器数据处理与数据融合

 
3.微电子机械系统 1. 微电子器件与加工;
2. 微型敏感元器件及微型传感器;
4.自旋电子学 1. 自旋电子器件
2. 磁性材料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7 学分,其中包括: 1.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2. 基础理论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5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1M001 矩阵论 60 3.0 1 考试
11M003 数值分析 60 3.0 1 考试
11M004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60 3.0 2 考试
11M005 数理统计 60 3.0 1 考试
11M006 随机过程 40 2.0 2 考试
11M009 数学物理方程 40 2.0 2 考试
11M010 泛函分析 60 3.0 2 考试

 
3. 专业基础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08M001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60 3.0 1 考试
086007 现代网络分析 40 2.0 1 考试
086008 现代电子技术 40 2.0 2 考试
086018 电流模电子电路设计 40 2.0 2 考试
086019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40 2.0 2 考试
086025 CMOS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40 2.0 1 考试
086035 智能信息处理与融合技术 40 2.0 1 考试
4. 专业课(学位选修课,中至少选 9 学分,其中包括一门公共实验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
选 4 学分,其余可在全校硕士生课程中任选)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S***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1,2 考查
055065 微机电系统集成设计技术 40 2.0 2 考试
085029 智能传感器系统 40 2.0 1 考试
085031 半导体器件数值分析与模拟 40 2.0 2 考试
085032 集成电路测试和可测性设计 40 2.0 2 考试
085033 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 40 2.0 1 考试
085039 片上系统(SOC)设计方法 40 2.0 1 考试
106012 VLSI 系统与电路设计 40 2.0 1 考试
5. 综合素养课(学位选修课,至少选修学术素养概论 1 学分,其余课程不计入最低总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13M010 学术素养概论 18 1.0 1 考查
00N001 体育 40 2.0 1,2 考试
00N003 求职有道 16 1.0 2 考查
16N00X 第二外国语 60 2.0 3 考查
  艺术素养课程 32 2.0 1,2 考查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但不计入总学分。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 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路与系统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术创新潜力较大。 
2.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良好的合作精神。 
3. 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具备快速查阅外文文献的能力。 
4. 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工程管理和协调关系能力。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主要内容简介
1.网络与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1. 网络优化设计、故障诊断与网络 CAD
2. 开关网络理论与有源滤波理论及应用
3. 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
4. 数字网络分析与综合
5. 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2.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 1. 数据检测、信息处理与控制
2. 智能化仪表与虚拟仪表技术
3. 计算机通信总线技术
3.集成电路系统分析与设计 1. 电子系统复合技术应用
2. 微电子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
3. 数字及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4.媒体计算与智能系统 1.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2. 媒体大数据智能分析和检索技术
3. 基于网络大数据的图像理解及应用
4.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5.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1. 航空电子系统攻防对抗技术
2. 信息对抗技术研究与应用
3. 网络系统安全与可靠性研究
6.电子设计自动化 1. 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
2. 电子系统自动化设计方法及软件开发
3. 电路与系统 CAD 及设计自动化
7.脑-机接口技术 1. 多模态信息采集与融合
2. 神经信号处理及专用电路设计
3. 脑功能特征提取与识别
4. 脑-机交互与在线系统实现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 3~5 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7 学分,其中包括: 1.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2. 基础理论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5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1M001 矩阵论 60 3.0 1 考试

 
11M003 数值分析 60 3.0 1 考试
11M004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60 3.0 2 考试
11M005 数理统计 60 3.0 1 考试
11M006 随机过程 40 2.0 2 考试
11M009 数学物理方程 40 2.0 2 考试
11M010 泛函分析 60 3.0 2 考试
3. 专业基础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086006 有源网络综合与应用 40 2.0 2 考试
086007 现代网络分析 40 2.0 2 考试
086008 现代电子技术 40 2.0 2 考试
086018 电流模电子电路设计 40 2.0 2 考试
086019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40 2.0 2 考试
086029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滤波 40 2.0 1 考试
086031 机器学习方法及应用 40 2.0 2 考试
086035 智能信息处理与融合技术 40 2.0 1 考试
08M001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60 3.0 1 考试
09M002 计算机控制系统 60 3.0 1,2 考试
4. 专业课(学位选修课,中至少选 9 学分,其中包括一门公共实验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
选 4 学分,其余可在全校硕士生课程中任选)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S***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1,2 考查
085005 单元式电子系统总体设计概论 40 2.0 2 考试
085006 信号与系统分析理论 40 2.0 2 考试
085007 航空电子综合系统 40 2.0 1 考试
085009 数据通信 40 2.0 2 考试
085011 智能化信息技术 40 2.0 2 考试

 
085012 基于内容的视觉信息检索 40 2.0 2 考试
085025 统计信号处理 40 2.0 1 考试
085029 智能传感器系统 40 2.0 1 考试
085039 片上系统(SOC)设计方法 40 2.0 1 考试
085044 多核处理器架构与高速信号处理 40 2.0 1 考试
095001 新型传感器及其应用 40 2.0 2 考试
5. 综合素养课(学位选修课,至少选修学术素养概论 1 学分,其余课程不计入最低总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13M010 学术素养概论 18 1.0 1 考查
00N001 体育 40 2.0 1,2 考试
00N003 求职有道 16 1.0 2 考查
16N00X 第二外国语 60 2.0 3 考查
  艺术素养课程 32 2.0 1,2 考查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但不计入总学分。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 1 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

 
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 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控制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目标为: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
2. 掌握控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应用领域中问题的先进的技术方法、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专业实践能力较强;
3. 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4.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研究方向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1. 系统建模、仿真与性能评估
 
1. 复杂大系统的递阶控制与优化方法在航电火控系统中的应用
2. 机载武器系统探测、跟踪、瞄准、发控及武器投放全过程的建模与仿真
3. 多源信息融合系统建模、仿真与性能评估
4. 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建模、仿真与性能评估
 
 
 
2. 航空电子系统综合、仿真与测试
 
1. 航空电子综合系统建模、品质分析与结构优化
2. 航空电子系统重构和容错方法研究
3. 高速数据总线数据压缩与实时监控技术
4. 基于虚拟现实的航空电子综合系统仿真技术
5. 民用网络技术在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3. 现代火力控制理论、模型与方法
1. 空对空、空对面作战火控新原理、新技术研究
2. 先进武器瞄准发射方法研究
3. 多机协同多目标攻击火控方法研究
4. 无人作战飞机自主攻击火控方法研究
5. 先进武装直升机火控方法研究
6. 火/飞/推综合控制方法研究
7. 智能化火控系统研究
 
 
4. 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
1. 智能控制、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等现代控制技术在指挥与控制工程的应用
2. 机载武器系统的先进控制方法研究
3. 空对空、空对面作战决策与控制方法研究
4. 多机、多智能体控制与决策方法研究
 
 
5. 智能化决策、指挥与控制工程
1. C3I 系统的结构与建模方法、信息融合与资源管理
2. C3I 系统的作战效能仿真、分析与评估
3. 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智能决策、指挥与控制方法
4. 作战任务规划与飞行轨迹生成方法研究
 
三、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企业导师为第二导师。校内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负责课程学习阶段和学位论文阶段。专业实践阶段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体现重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通过加强实践型环节,强调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专业实践是全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专业实践单位或基地完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 2.5 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在入学后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原则上不少于一年,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五、课程设置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 27 学分,其中包括: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3M0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1,2 考试
13M009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0 1,2 考试
16M00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108 3.0 1,2 考试
2. 基础理论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5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1M001 矩阵论 60 3.0 1 考试
11M003 数值分析 60 3.0 1 考试
11M005 数理统计 60 3.0 1 考试
11M006 随机过程 40 2.0 2 考试
3. 专业基础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08M001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60 3.0 1 考试
086008 现代电子技术 40 2.0 2 考试
086013 最优控制理论 40 2.0 2 考试
086014 大系统理论及应用 40 2.0 1 考试
086015 军事运筹学 40 2.0 2 考试
086016 智能控制基础 40 2.0 2 考试
086024 信号检测与估计 40 2.0 2 考试
086039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 40 2..0 2 考试
09M001 线性系统理论 60 3.0 1,2 考试
4. 专业课(学位选修课,至少选修 5 学分,其中包含一门公共实验课 1 学分。在下列课
程中至少选修 3 学分,其他学分可在全校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S***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1,2 考查

 
085008 单片及原理、接口与应用 40 2..0 1 考试
085018 先进航空火力控制系统 40 2.0 1 考试
085043 航电系统仿真测试与分析 40 2.0 1 考查
085048 座舱显控系统与工效分析 40 2.0 2 考试
085050 综合航电数据融合方法与系统结构设计 40 2.0 2 考试
085051 数据挖掘原理 40 2.0 2 考查
085052 机载软件设计技术 40 2.0 1 考试
086030 大气动力学与飞行控制系统 40 2.0 1 考查
096007 最优估计理论及应用 40 2.0 1 考试
096029 信息融合技术及应用 40 2.0 2 考试
5. 专业技术课(学位选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4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08G105 基于 matlab 的数字信号处理 20 1.0 2 考察
08G106 航空电子综合系统工程概论 40 2.0 2 考试
08G107 航空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 40 2.0 2 考试
08G108 航空电子综合系统 40 2.0 1 考试
08G111 计算智能导论 40 2.0 1 考试
08G112 无人系统协同控制与优化 40 2.0 2 考试
08G113 C4I 系统原理与分析 40 2.0 1 考试
08G114 复杂系统协同建模与分析 40 2.0 2 考试
08G115 高性能并行计算 40 2.0 1 考试
6. 综合素养课(学位选修课,至少选修学术素养概论 1 学分,其余课程不计入最低总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3M010 学术素养概论 18 1.0 1 考查
00N001 体育 40 2.0 1,2 考试
00N003 求职有道 16 1.0 2 考查
16N00X 第二外国语 60 2.0 3 考查
  艺术素养课程 32 2.0 1,2 考查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

 
修课程。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可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所有课程应在一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读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 年,并完成《西北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
3.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
《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实践可与专业实践结合进行。
4.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专业学位硕士生进行论文工作的起点,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结合工程实际与应用,一般要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应用特征。研究生应在双方导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6. 学位论文撰写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自己的新见解,表明作者已掌握解决工程应用领域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等。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7.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集成电路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目标为:
1.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操守;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态;
2. 具有较好的数理基础与较全面的集成电路工程学科专业知识,了解集成电路工程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本领域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3. 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实际集成电路、设备或装置的分析计算、开发设计和使用维护等工作,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
4. 具有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具备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5. 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备快速查阅外文文献获取新知识、新思想的;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工程管理和协调关系能力。
二、研究方向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1. 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
1. 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与方法
2. 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的应用研究
3. 现场可编程混合阵列技术
4.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5. 电源管理芯片设计
6. 照明驱动芯片设计
 
 
2.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1. SOC 系统芯片设计
2.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与应用
3. 专用集成芯片的可测性设计研究
4. 芯片的低功耗、抗干扰、抗辐照设计

 
三、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企业导师为第二导师。校内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负责课程学习阶段和学位论文阶段。专业实践阶段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体现强调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通过加强实践型环节,强调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专业实践是全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专业实践单位或基地完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 2.5 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在入学后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工程实践原则上不少于一年,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五、课程设置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计划,应在硕士生入学后 20 天内制定完毕。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3M0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1,2 考试
13M009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0 1,2 考试
16M00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108 3.0 1,2 考试
2. 基础理论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5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1M001 矩阵论 60 3.0 1 考试
11M003 数值分析 60 3.0 1 考试
11M004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60 3.0 2 考试

 
11M005 数理统计 60 3.0 1 考试
11M006 随机过程 40 2.0 2 考试
11M009 数学物理方程 40 2.0 2 考试
11M010 泛函分析 60 3.0 2 考试
3. 专业基础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086007 现代网络分析 40 2.0 2 考试
086018 电流模电子电路设计 40 2.0 2 考试
086019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40 2.0 2 考试
086025 CMOS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40 2.0 2 考试
08M001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60 3.0 1 考试
4. 专业课(学位选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5 学分,其中包含一门公共实验课)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S***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1,2 考查
055063 微机电系统工艺及版图设计 40 2.0 1 考试
055065 微机电系统集成设计技术 40 2.0 2 考试
085029 智能传感器系统 40 2.0 1 考试
085031 半导体器件数值分析与模拟 40 2.0 2 考试
085032 集成电路测试和可测性设计 40 2.0 2 考试
085033 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 40 2.0 1 考试
085039 片上系统(SOC)设计方法 40 2.0 1 考试
106012 VLSI 系统与电路设计 40 2.0 1 考试
5. 专业技术课(学位选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4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08G101 现代电子技术 40 2.0 2 考试
08G102 信号处理的工程应用 40 2.0 2 考试
08G103 微波通信原理 40 2.0 1 考试
08G104 系统硬件及软件的综合设计 40 2.0 2 考试
08G105 基于 matlab 的数字信号处理 20 1.0 2 考查

 
6. 综合素养课(学位选修课,至少选修学术素养概论 1 学分,其余课程不计入最低总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3M010 学术素养概论 18 1.0 1 考查
00N001 体育 40 2.0 1,2 考试
00N003 求职有道 16 1.0 2 考查
16N00X 第二外国语 60 2.0 3 考查
  艺术素养课程 32 2.0 1,2 考查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可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所有课程应在一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读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 年,并完成《西北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
3.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
《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实践可与专业实践结合进行。
4.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专业学位硕士生进行论文工作的起点,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专

 
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结合工程实际与应用,一般要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应用特征。研究生应在双方导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6. 学位论文撰写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自己的新见解。学位论文除满足《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
(1) 论文工作饱满,原则上应包含系统分析、设计、实现、实验或应用等一个完整的工程实践过程;
(2) 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有一定的难度,就工程中的某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或技术创新;
论文应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7.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目标为:
1.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操守;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态;
2. 具有较好的数理基础与较全面的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知识,了解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本领域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3. 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实际电路、设备或装置的分析计算、开发设计和使用维护等工作,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
4. 具有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具备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5. 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备快速查阅外文文献获取新知识、新思想的;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工程管理和协调关系能力。
二、研究方向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1. 传感信息获取处理与传输技术
1. 传感信息获取、传输与处理技术
2. 信号、图像与视频的采集
3. 光电检测、三维测量与三维重建技术
4. 多视角遥感与成像
5. 红外图像探测与处理
6. 雷达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水声信号处理
7. 机器视觉与监视技术
8. 数据、图像压缩与传输技术
9. 生物医学信息获取与处理

 
 
 
 
2. 遥感、遥测、遥控及通信、导航系统的信息传输与处理
1. 航空通信和导航系统的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
2. 航天遥感、遥测、遥控和通信系统的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
3. 数据压缩技术
4. 无线通信的高速数据传输与抗干扰技术
5. 航空电信网的网络技术
 
 
3.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1. Ad Hoc、无线传感器网络理论与实现技术研究
2. 网上信息压缩、解压与传输技术研究
3. Internet Intranet 网络安全与接入技术研究
4. 新型数据通信系统,远程 CSCW 与个人通信系统
 
 
 
 
 
 
4. 移动通信及通信信号处理
1. 移动通信中的编码、调制及信号处理技术
2. 扩频通信与多址技术
3. 无线 IP 与移动 IP 技术
4. 个人通信技术
5. 通信信号的变换:时频变换、光电变换等
6. 通信信号的传输处理:调制、扩频、同步、滤波、最佳接收等
7. 数字通信信号处理:编码、加密、压缩等
8. 软件无线电
 
 
 
 
5. 信息感知、目标识别与信息对抗
1. 多谱感知;压缩感知
2. 智能信息处理与机器学习
3. 特征提取优化技术;目标识别与分类
4. 基于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模糊逻辑等的综合智能信息处理及其应用
5.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及其应用
6. 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
 
 
 
 
6. 数字信号处理及其应用
1. 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
2. 实时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
3. DSP 与嵌入式片上系统(SOC)技术
4. FPGA、GPU 及其应用
5. VLSI 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
6. 虚拟仪器与信号处理

 
 
 
 
 
7. 图象处理与可视化技术
1. 图象分析、变换与处理及其应用
2. 计算成像,遥感多光谱/高光谱图象处理
3. 模式识别与目标识别
4. 光电检测、三维测量与三维重建技术
5. 机器视觉、图象理解与视频监视技术
6. 色彩设计与可视化技术及其应用
7. 体视化技术
 
 
8. 网络与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1. 网络优化设计、故障诊断与网络 CAD
2. 开关网络理论与有源滤波理论及应用
3. 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
4. 数字网络分析与综合
5. 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9. 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
1. 数据检测、信息处理与控制
2. 智能化仪表与虚拟仪表技术
3. 计算机通信总线技术
 
10. 微电子技术应用
1. 电子系统复合技术应用
2. 微电子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
3. 数字及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
 
 
 
11. 信息与电子对抗技术
1.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研究
2. 电子与信息对抗技术研究与应用
3. 电磁对抗及反对抗
4. 雷达对抗及反对抗
5. 通信对抗及反对抗
6. 高功率微波及其防护
12. 电子设计自动化
(08520812)
Automation of Electronic Design
1. 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
2. 电子系统自动化设计方法及软件开发
3. 电路与系统 CAD 及设计自动化
 
 
 
13. 计算电磁工程
(08520813)
Computed Electromagnetic Engineering
1. 电磁散射和逆散射,隐身和反隐身技术
2. 雷达目标电磁特性建模、识别
3. 电波传播、复杂媒质中的电磁场
4. 现代微波网络,微波电路 CAD
5. 现代天线分析与设计
6. 天线及天线罩
7. 现代天线新技术

 
 
 
 
 
 
 
 
 
14. 应用微波技术
(08520814)
Applied Microwave Technique
 
1. 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微波点对点、无线网络、微波无线监控
2. 无线通信中的射频技术
3. 微波导航与定位
4. 电磁兼容性分析、设计,电磁干扰控制技术,电磁兼容测量技术
5. 微波测量、无损检测、微波传感器
6. 先进雷达理论与技术:相控阵雷达、PD 雷达、SAR、
ISAR 及其它先进雷达系统
7. 射频仿真技术
8. 先进导引头技术,毫米波及亚毫米波技术
9. 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与系统
10. 毫米波与太赫兹天线技术
11. 太赫兹成像技术
 
 
 
 
15. 红外与光通信技术
(08520815)
Infranics and Optical Communicat ion
 
1. 光通信
2. 光子交换与全光通信
3. 光纤区域网
4. 光纤通信测试技术
5. 光纤传感器
6.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
7. 光信息的编制、采集、处理方法研究
8. 计算机光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9. 光测量仪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研究
 
 
16. 智能传感器与数据融合
 
1. 微机械传感器
2. 智能传感器系统
3. 传感器调理电路设计
4. 传感器数据处理与数据融合
 
 
 
17.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与设计技术
 
1. 单芯片系统的设计技术
2. 现场可编程混合阵列技术
3. 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与方法
4. 集成系统设计研究与应用
5. 专用集成芯片的可测性设计研究

 
三、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企业导师为第二导师。校内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负责课程学习阶段和学位论文阶段。专业实践阶段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体现强调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通过加强实践型环节,强调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专业实践是全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专业实践单位或基地完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 2.5 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在入学后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工程实践原则上不少于一年,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五、课程设置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计划,应在硕士生入学后 20 天内制定完毕。
1. 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3M0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1,2 考试
13M009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0 1,2 考试
16M00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108 3.0 1,2 考试
2. 基础理论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5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1M001 矩阵论 60 3.0 1 考试
11M003 数值分析 60 3.0 1 考试
11M004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60 3.0 2 考试

 
11M005 数理统计 60 3.0 1 考试
11M006 随机过程 40 2.0 2 考试
11M009 数学物理方程 40 2.0 2 考试
11M010 泛函分析 60 3.0 2 考试
3. 专业基础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086001 高等电磁理论 40 2.0 1 考试
086002 导波理论 40 2.0 2 考试
086003 计算电磁场 40 2.0 2 考试
086004 高等天线理论 40 2.0 1 考试
086005 微波有源电路 40 2.0 2 考试
086006 有源网络综合与应用 40 2.0 1 考试
086007 现代网络分析 40 2.0 2 考试
086008 现代电子技术 40 2.0 2 考试
086009 数字图像处理 40 2.0 2 考试
086010 现代通信理论 40 2.0 1 考试
086011 信息论与编码 40 2.0 1 考试
086012 信息交换原理 40 2.0 2 考试
086018 电流模电子电路设计 40 2.0 2 考试
086019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40 2.0 2 考试
086026 光电信息技术 40 2.0 2 考试
086027 通信信号处理 40 2.0 2 考试
086029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滤波 40 2.0 1 考试
086034 无线光通信基础 40 2.0 2 考试
086035 智能信息处理与融合技术 40 2.0 1 考试
08M001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60 3.0 1 考试
08M002 神经网络原理及应用 60 3.0 1 考试

 
4. 专业课(学位选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5 学分,其中包含一门公共实验课)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S*** 公共实验课(见公共实验课课程目录)     1,2 考查
085001 微波测量 40 2.0 1 考试
085002 电磁兼容原理 40 2.0 1 考试
085003 传输线理论 40 2.0 2 考试
085004 卫星通信与导航系统 40 2 2 考试
085005 单元式电子系统总体设计概论 40 2.0 2 考试
085006 信号与系统分析理论 40 2.0 2 考试
085007 航空电子综合系统 40 2.0 1 考试
085008 单片及原理、接口与应用 40 2.0 1 考试
085009 数据通信 40 2.0 2 考试
085011 智能化信息技术 40 2.0 2 考试
085013 语音信号处理 40 2.0 1 考试
085014 多媒体信息处理 40 2.0 2 考试
085015 计算机通信网络 40 2.0 1 考试
085016 扩频通信 40 2.0 1 考试
085017 多媒体通信系统 40 2.0 2 考试
085021 数据压缩技术及其应用 40 2.0 2 考试
085023 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 40 2.0 2 考试
085028 网络与信息安全 40 2.0 1 考试
085037 近代光学 40 2.0 1 考试
085038 光电子技术 40 2.0 1 考试
085039 片上系统(SOC)设计方法 40 2.0 1 考试
085040 太赫兹探测与成像技术 40 2.0 1 考试
085041 射频与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技术 40 2.0 1 考试
085052 机载软件设计技术 40 2.0 1 考试
5. 专业技术课(学位选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 4 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08G101 现代电子技术 40 2.0 2 考试

 
08G102 信号处理的工程应用 40 2.0 2 考试
08G103 微波通信原理 40 2.0 1 考试
08G104 系统硬件及软件的综合设计 40 2.0 2 考试
08G105 基于 matlab 的数字信号处理 20 1.0 2 考查
08G109 无线电测控原理与技术 40 2.0 1 考试
08G110 多天线阵列信号处理技术 40 2.0 1 考试
6. 综合素养课(学位选修课,至少选修学术素养概论 1 学分,其余课程不计入最低总学分)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13M010 学术素养概论 18 1.0 1 考查
00N001 体育 40 2.0 1,2 考试
00N003 求职有道 16 1.0 2 考查
16N00X 第二外国语 60 2.0 3 考查
  艺术素养课程 32 2.0 1,2 考查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可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 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所有课程应在一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读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 年,并完成《西北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
3.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
《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实践可与专业实践结合进行。
4.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专业学位硕士生进行论文工作的起点,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结合工程实际与应用,一般要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应用特征。研究生应在双方导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须协商成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硕士生应向评审小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进行严格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5.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 6 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学院、学位分会与导师协商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至少三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设组长 1 人,考核小组负责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严格审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
6. 学位论文撰写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自己的新见解。学位论文除满足《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的基

 
本要求外,还应满足:
(1) 论文工作饱满,原则上应包含系统分析、设计、实现、实验或应用等一个完整的工程实践过程;
(2) 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有一定的难度,就工程中的某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或技术创新;
论文应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7.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