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西北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北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北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西北师范大学考研群]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旅游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文化企业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硕士(文化企业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或专业代码:125100)
一、学科概况
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教育于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国际上通行的工商管理教育的主流模式。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在我国设立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并于1991年开始招生。目前,MBA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重要渠道,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MBA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通过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或与企业联合培养,保证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企业实际;通过各种课程和案例教学、企业实践项目等环节培养学生从事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战略眼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决策和应变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掌握系统的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适应文化产业市场竞争环境与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综合管理人才。具体要求是:
1.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2.掌握扎实的现代管理与经济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沟通、领导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全球化的视野和商业伦理观念。
3.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文化企业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文化企业管理实务工作。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掌握一门外语。
三、培养方式
MBA学员(非全日制)可以选择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与调研。MBA课堂教学以有利于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应用,强调案例教学,采取课堂教学、案例讨论、前沿讲座、经营模拟和课外资料阅读等方式,实现互动式、体验式和合作式学习。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学术兴趣方向跨学院、跨学科选课。
在MBA课堂教学之外,强调MBA学员自主学习、调研、实习与实践,与此同时,辅以各类MBA讲座与论坛等。
四、本学科所需其他相关(近)学科知识
    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等。
五、学制及学习年限
本专业为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硕士研究生每年秋季入学,实行弹性学制,在校学习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
对于少数学业成绩优异、科研成果突出的学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期一般不超过一年。本人提交书面申请,经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批准。
六、研究方向
“文化企业管理”方向。以文化、创意企业的品牌建设、运营模式、营销渠道等方面为重点,突出服务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企业的特色。
七、学分要求
MBA学员应修满不少于4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7学分,专业基础课18学分,专业必修课6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学位论文6学分,其他培养环节(管理实践)5学分。
八、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九、学位论文要求
MBA学员须在其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且MBA学员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须在第四学期期末前完成。
MBA学员的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行业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应是对专业实践所进行的理论思考的全面阐释,反映研究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学位论文形式可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研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发明专利、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学位论文字数原则上应不少于2.5万字。
MBA学员的学位论文必须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检测,并通过至少2-3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评阅。MBA学员的论文评阅人中须有1位是校外从事工商管理实践工作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或大中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MBA学员的导师不得作为其论文评阅人。MBA学员的论文答辩委员会中须有1名是实际工作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或大中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MBA学员须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方可申请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MBA学员在规定学习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完成相关实践、毕业论文等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培养环节要求,审核通过,颁发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工商管理硕士专业研究生学位。
 
    附件:工商管理硕士(文化企业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附件:
工商管理硕士(文化企业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时
总学
时数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公共
必修
Z005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Z005000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Z0101444 专业英语 一、二 2 72 4 外国语学院 考试
专业
基础
Z0232005 统计学 3 54 3 旅游学院 考试
Z0232006 管理经济学 3 54 3 旅游学院 考试
Z0232007 文化市场学 3 54 3 旅游学院 考试
Z0232008 组织行为学 3 54 3 旅游学院 考试
Z0232009 管理信息系统 3 54 3 旅游学院 考试
Z0232010 商业伦理 3 54 3 旅游学院 考试
专业
方向
Z0233009 文化企业运营与管理 2 36 2 旅游学院 考试
Z0233010 文化企业创意与策划 2 36 2 旅游学院 考试
Z0233011 丝绸之路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 2 36 2 旅游学院 考试

 

 
专业
选修
Z0234025 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26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27 文化产品创意与开发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28 文化企业投资与贸易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29 文化与产业开发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30 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31 商法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32 金融学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33 产业经济学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34 跨文化管理与沟通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Z0235006 创业与创新实践、文化企业参观、管理咨询(3学分)
Z0235007 参加学术讲座(报告)不少于10次(1学分)
Z0235008 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科研课题或参加社会调研、田野调查、咨询、专业实习等(1学分)
Z023A001 论文撰写与答辩(6学分)
总学分 不低于48学分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非全日制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非全日制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或专业代码:125400)
一、学科概况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是为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层次而设置的专业学位。2010年国务院学位办首次确定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是西北地区普通高校中最早成立的专业旅游学院,是西北地区知名、在全国有影响的旅游人才培养、旅游科学研究和服务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2010年,旅游学院成为全国首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TA)授权单位。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业创新能力和旅游职业素养,掌握旅游基本理论知识和管理方法及技能,熟悉旅游业务实际,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与相关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专门人才。
旅游管理硕士的课程设置充分反映了旅游管理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突出旅游业关联性强、辐射面广和构成复杂的特点,注重旅游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专业见习与实习等方法。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
2.掌握旅游管理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旅游领域管理工作需要的基本知识、专业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3.具备开放的国际化视野,能够引领特定行业某一领域的创新发展。
4.具备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管理技能,能够开发潜在资源,创造综合效益。
5.具备前瞻性的战略思维能力,能够把握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解决旅游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
三、研究方向
1.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
2.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3.旅游产业与新型旅游业态发展
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学习方式非全日制攻读,基本学制3年,全部实行学分制,最长学习年限5年。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一般不能提前毕业,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2年。对于少数学业成绩优异、科研成果突出的学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期一般不超过一年。提前毕业的学生需本人提交书面申请,经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提前毕业。
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节假日和寒暑假集中上课学习,原则上第一、二、三、四学期(学习)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五、六学期(学习)以调查研究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为主,开题报告在毕业前一年完成。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至少修满34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政治3学分、外语2学分)5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6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不少于4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六、培养方式
(一)采用院校与旅游产业部门、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事业等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
(二)采用开放式、多元化的师资配备。聘请国内外知名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和业界精英授课。
(三)采用启发式与研讨式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实际应用,重视培养研究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旅游业发展实际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堂讨论引导研究生进行创造性思考。
(四)学习成绩以考试(包括口试)、课程论文、作业、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专题报告、文献阅读等方面综合评定。聘请实务部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讲课或开设讲座。成立有旅游实务部门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高级管理职位的人员参加的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与导师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五)加强实践环节。对不同背景研究生的实习有明确要求,并考核成绩。实习形式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做多种安排。学生专业实践须满足下列条件方可获得学分:
1.结合实践环节完成一个旅游或相关案例的分析,每篇案例分析不少于5000字;
2.在读期间必须至少主持或参与一项旅游或相关横向项目(完成字数不少于1万字),并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对该成果做出鉴定,鉴定合格后方可获得实践学分。
七、学位(毕业)论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生至少用一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论文开题报告得到导师和研究生开题小组的认可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学位论文须与旅游管理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旅游管理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旅游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专题研究、调查分析报告、个案研究、政策研究或项目设计研究等。
进度安排:非全日制硕士专业研究生在第四学期(学习)期末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选题的理由,论文大纲、撰写计划、参考书目,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开始撰写论文,第五学期写出论文初稿,并向指导小组作中期报告;第六学期,论文定稿。经导师审阅通过的论文,提交答辩。
 
附件:非全日制旅游管理硕士(MTA)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附件:
非全日制旅游管理硕士(MTA)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时
总学
时数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公共
必修
Z005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Z005000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Z0233002 专业英语 2 36 2 旅游学院 考试
专业
基础
Z0232001 旅游经济学 2 36 3 旅游学院 考试
Z0232004 旅游文化研究 2 36 2 旅游学院 考试
Z0232003 管理学 2 36 3 旅游学院 考试
专业必修
Z0233007 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 2 36 3 旅游学院 考试
Z0233003 旅游调查与实践 2 36 2 旅游学院 考试
Z0233008 旅游规划与战略 2 36 3 旅游学院 考试

 

 




Z0234017 旅游投资与财务管理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18 服务管理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19 旅游产业经济分析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20 旅游营销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07 旅游景区运营模式研究与案例分析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21 饭店经营与管理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22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23 旅游消费行为研究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01 民族旅游研究与案例分析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02 旅游产业政策与旅游法规研究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04 现代旅游创意与策划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10 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与案例分析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08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14 会展管理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15 遗产旅游研究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24 旅游人类学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27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实践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18 区域旅游协作研究与案例分析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19 旅游影响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科研实践(参加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专业学术讲座和研究生学术论坛、开题报告等)(3学分)
专业实践(旅游实践调查)(1学分)
总学分 不低于34学分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或专业代码:125400)
一、学科概况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是为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层次而设置的专业学位。2010年国务院学位办首次确定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是西北地区普通高校中最早成立的专业旅游学院,是西北地区知名、在全国有影响的旅游人才培养、旅游科学研究和服务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2010年,旅游学院成为全国首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TA)授权单位。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业创新能力和旅游职业素养,掌握旅游基本理、论知识和管理方法及技能,熟悉旅游业务实际,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与相关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专门人才。
旅游管理硕士的课程设置充分反映了旅游管理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突出旅游业关联性强、辐射面广和构成复杂的特点,注重旅游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专业见习与实习等方法。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
2.掌握旅游管理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旅游领域管理工作需要的基本知识、专业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3.具备开放的国际化视野,能够引领特定行业某一领域的创新发展。
4.具备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管理技能,能够开发潜在资源,创造综合效益。
5.具备前瞻性的战略思维能力,能够把握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解决旅游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
三、研究方向
1.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
2.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3.旅游产业与新型旅游业态发展
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学习方式全日制攻读,基本学制2年。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一般不能提前毕业,需延长学习年限的,最长学习年限5年。原则上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一、二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二学期末开展中期考核及开题报告第三、四学期以调查研究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为主。
全日制攻读需至少修满3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政治3学分、外语2学分)5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6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不少于4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六、培养方式
(一)采用院校与旅游产业部门、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事业等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
(二)采用开放式、多元化的师资配备。聘请国内外知名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和业界精英授课。
(三)采用启发式与研讨式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实际应用,重视培养研究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旅游业发展实际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堂讨论引导研究生进行创造性思考。
(四)学习成绩以考试(包括口试)、课程论文、作业、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专题报告、文献阅读等方面综合评定。聘请实务部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讲课或开设讲座。成立有旅游实务部门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高级管理职位的人员参加的导师组,采取集体指导与导师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五)加强实践环节。对不同背景研究生的实习有明确要求,并考核成绩。实习形式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做多种安排。学生专业实践须满足下列条件方可获得学分:
1.结合实践环节完成一个旅游或相关案例的分析,每篇案例分析不少于5000字;
2.在读期间必须至少主持或参与一项旅游或相关横向项目(完成字数不少于1万字),并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对该成果做出鉴定,鉴定合格后方可获得实践学分。
七、学位(毕业)论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生至少用一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论文开题报告得到导师和研究生开题小组的认可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学位论文须与旅游管理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旅游管理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旅游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专题研究、调查分析报告、个案研究、政策研究或项目设计研究等。
进度安排:全日制研究生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选题的理由,论文大纲、撰写计划、参考书目,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开始撰写论文,二年级上学期写出论文初稿,并向指导小组作中期报告;二年级下学期,论文定稿。经导师审阅通过的论文,提交答辩。在职攻读研究生第四学期(学习)期末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开始撰写论文。
学位论文原则上不得少于2.5万字。
 
附件:全日制旅游管理硕士(MTA)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附件:
全日制旅游管理硕士(MTA)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时
总学
时数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公共
必修
Z005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Z005000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Z0233002 专业英语 2 36 2 旅游学院 考试
专业
基础
Z0232001 旅游经济学 2 36  3 旅游学院 考试
Z0232004 旅游文化研究 2 36 2 旅游学院 考试
Z0232003 管理学 2 36 3 旅游学院 考试
专业必修课 Z0233007 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 2 36 3 旅游学院 考试
Z0233003 旅游调查与实践 2 36 2 旅游学院 考试
Z0233008 旅游规划与战略 2 36 3 旅游学院 考试

 

 
专业
选修
Z0234017 旅游投资与财务管理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18 服务管理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19 旅游产业经济分析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20 旅游营销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07 旅游景区运营模式研究与案例分析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21 饭店经营与管理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22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23 旅游消费行为研究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01 民族旅游研究与案例分析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02 旅游产业政策与旅游法规研究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04 现代旅游创意与策划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10 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与案例分析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08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14 会展管理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15 遗产旅游研究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24 旅游人类学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27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实践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18 区域旅游协作研究与案例分析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Z0234019 旅游影响 2 36 2 旅游学院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科研实践(参加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专业学术讲座和研究生学术论坛、开题报告等)(3学分)
专业实践(旅游实践调查)(1学分)
总学分 不低于32学分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或专业代码:120203)
一、学科概况
作为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旅游管理是融合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形成的综合性专业,主要为旅游行政职能部门、旅游产业及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培养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教学科研人才。
本专业200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旅游创意与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区域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民族旅游与文化遗产研究等学科方向和特色。
本专业拥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馆藏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提供多样的实习培养基地,为研究生的学习和深造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素质为本,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深厚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系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技能与方法,具备国际化视野、创新与思辨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生的继承性创新能力和原始性创新能力。培养未来能够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研究、策划工作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旅游管理学科高水平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式
1.硕士生入学后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研究生由导师及导师小组全面负责培养,课程学习和学术研究并重,并且辅之必要的社会调查与实践。
2.专业课的学习采取学生课前自学,导师系统讲授、重点辅导,研究生学术讲堂、讨论讲座以及任课老师制定参考文献、书目,学生阅读后撰写综述和评论等多种形式。研究生学术讲堂由任课老师指定与本课程相关的学生必读专业文献,在自学的基础之上,采用研究生讲堂的形式,由任课老师组织研究生课堂讲述、讨论。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事先准备讨论提纲,由教师归纳、总结和点评。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学术兴趣方向跨学院、跨学科选课。
3.课程结束后,学生在阅读专业文献的基础之上,撰写与本课程学习相关的、有价值的文献评述、专题报告、学术论文等作为考核依据。
为保证培养质量,在入学后的第3学期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中期考核小组负责,就有关学位课程内容、本专业发展动态及研究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延迟毕业论文开题。毕业论文开题需在第四学期期末前完成。
四、本学科所需其他相关(近)学科知识
    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管理学等。
五、学制及学习年限
本专业为全日制学习方式,硕士研究生每年秋季入学,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对于少数学业成绩优异、科研成果突出的学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期一般不超过一年。本人提交书面申请,经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批准。
六、研究方向
1.旅游创意与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2.区域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
3.民族旅游与文化遗产研究
七、学分要求
学生至少须修满35学分,其中包括必修课程27学分(含学校公共课5学分,学院基础课13学分,专业必修课9学分)其他培养环节2学分(讲座论坛1学分,专业实践1学分),选修不少于6学分。学术型研究生需选修至少1门荣誉课程,计1学分。
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进入学位申请环节。
八、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具体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设置详见《旅游管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九、学位论文要求
研究生须在学位论文开题通过后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开题在学位论文答辩前一年完成。研究生在修完全部学位课程和修满所要求的总学分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位(毕业)论文的撰写,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一年。
论文选题必须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查阅相关的文献,了解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选择本学科内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或能为解决当前、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为政府决策提供借鉴的问题作为论文选题;研究生确定了论文选题后,在论文写作之前,必须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有关该论题研究的现状及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计划、写作提纲、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位(毕业)论文,确保论文质量,论文应达到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水平,论文总字数不低于5万字,并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间参加答辩;答辩通过,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旅游管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附件:
旅游管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时
总学
时数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公共
必修
M0051001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M005000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M0101222 第一外国语 一、二 2 72 2 外国语学院 考试
专业
基础
M0232004 管理学 2 36 2 把多勋 张亚芳 考试
M0232009 西方经济学(含旅游经济学) 一、二 2 72 4 把多勋 彭睿娟 考试
M0232010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一、二 2 72 4 梁旺兵 王耀斌 考试
M0232003 旅游文化学 2 36 2 欧阳正宇 安智海 考试
M0232011 专业文献研读 1 18 1 导师组 考试
专业
方向
M0233012 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 2 36 3 杨阿莉 魏宝祥 考试
M0233013 旅游地理学 2 36 3 毛笑文 冯玉新 考试
M0233003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2 36 3 毛笑文 杨阿莉 考试

 

 
专业
选修
M0234003 旅游产业政策与旅游法规研究 2 36 2 魏宝祥 考查
M0234006 旅游景区运营模式研究 2 36 2 杨阿莉 考查
M0234009 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2 36 2 毛笑文 考查
M0234005 区域旅游协作研究 2 36 2 冯玉新 考查
M0234025 丝绸之路旅游研究 2 36 2 冯玉新 考查
M0234002 民族旅游研究 2 36 2 梁旺兵 柴亚林
王  力
考查
M0234013 遗产旅游研究 2 36 2 欧阳正宇 考查
M0234020 旅游影响 2 36 2 王耀斌 梁旺兵 考查
M0234010 旅游市场营销与策划 2 36 2 魏宝祥 考查
M0234014 现代旅游创意与策划 2 36 2 把多勋 考查
M0234026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 2 36 2 种  媛 考查
M0234001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2 36 2 王耀斌 考查
M0234004 旅游消费行为研究 2 36 2 魏宝祥 考查
M0234012 会展管理 2 36 2 冯玉新 考查
M0234027 旅游专业英语 2 36 2 王艳林 考查
M0234028 旅游专业日语 2 36 2 柴亚林 考查
公共
选修
MOOO7OOO 语言能力提升课程 2 36 1 外国语学院
文学院
考查
M0006000 荣誉课程 一、二 - - 1 研究生院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在校期间参加至少6次管理前沿讲座  1学分
参加至少3次专业实践与调研活动  1学分
总学分 不低于35学分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学科介绍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依托的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是西北地区普通高校中最早成立的专业旅游学院,是西北地区知名、在全国有影响的旅游人才培养、旅游科学研究和服务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旅游管理系现有专、兼职教职员工22人,其中教授 4人,副教授15人,有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333、555” 创新人才1人,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2人,西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2人
自1998年以来,本学科现已形成区域旅游发展研究、丝绸之路旅游与文化研究、西北民族旅游与文化研究三个方向,在丝绸之路及西北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规划与项目设计、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西北地区旅游科学研究领域中也是居于前列,在国内同行中赢得了较高声誉和普遍认可。该学科与国内同类院校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地缘优势。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地处西北,研究西北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实乃天时、地利、人和,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这也是我院的旅游管理学科明显优于国内同类学科的相对优势中的绝对优势;二是地方政府和行业的支持。目前,从国家和地方都对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近年来,甘肃旅游行业通过委托我院作旅游规划,和我院联合培养旅游管理高层人才、进行企业人员在职培训等服务旅游行业的工作,赢得同行们的认可,得到旅游行业的大力支持。
二、学科方向
学科方向一:甘肃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自2006年以来,本方向都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发表论文34篇(其中权威和核心刊物论文22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奖,三等奖5项,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政府、旅游景区建立广泛合作,共建立30多个产学研基地,完成45项横向课题,横向经费达309.2万元。上述成果在甘肃省旅游科学研究领域中名列前茅;在西北地区旅游科学研究领域中也是居于前列的,这使本研究方向在国内同行中赢得了较高声誉和普遍认可。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较早进行区域旅游发展研究的机构,本方向的特色在于:1.立足于应用研究。本方向研究聚焦于区域旅游发展的条件、趋势、路径、模式以致产业发展政策,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应用实际。2.立足于区域研究。本方向研究侧重于西北地区特别是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旅游政策咨询、旅游规划等方式,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实际需要。
本方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地缘优势。我院地处西北,研究西北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等区域旅游发展领域,实乃天时、地利、人和,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这也是该方向明显优于国内同类学科的相对优势中的绝对优势。二是学科优势。本研究方向所在西北师大旅游学院是甘肃省旅游学科的龙头,同时也是西北招生规模最大和科研水平最高的本科院校之一。三是研究梯队年轻,学源结构多样合理。该方向研究梯队的平均年龄41岁,精力、体力旺盛,思维活跃,是进行学术研究的有利条件,同时,该方向梯队来自政治、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语言学等多个专业,这种学源结构符合旅游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这才于发展该学科具有明显的优势。三是政府支持。近年来,区域旅游发展研究得到了甘肃乃至西北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各地旅游局的支持,使西北师大旅游学院真正成为甘肃省各级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智力源
学科方向二:丝绸之路文化与旅游研究
本团队师资队伍是由一批造诣深厚的旅游文化学、人文地理学、旅游管理学、产业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教师构成,现已形成以各学科学术带头人为主、老中青相结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其中,教授(研究员)2人,副教授5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已形成了职称比例合理、学位结构合理的年富力强的人才培养队伍。
2006年以来,旅游学院多方筹资,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支持学科建设及相关方向的科学研究;截止目前,藏书达4.8万余册,国内外期刊达169种,并建有西北地区条件最好、占地200多平米的导游情景模拟实验室及视听室、网络机房和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等实验室。作为西北地区普通高校中最早成立的专业旅游学院,学院已由最初的“一块牌子、一个本科专业、一个招生方向、单一本科办学层次”向多元化、特色化和专业化转型。
近年来用于改善本学科教师科研人员的工作条件的其他投入为80万元。本专业现已建有省部共建特色重点实验室——情景模拟导游实验室和语言实验室餐厅、客房实验室以及网络机房和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此外,该学科于近年来建立了临潭冶力关景区、皋兰什川景区、景泰黄河石林景区、永靖黄河三峡景区等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与永靖县政府、临潭县政府、白银市旅游局、高台县政府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本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便利条件。
 本学科方向的团队主要立足于丝绸之路特色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创新研究和丝绸之路文化遗存保护与旅游产业转化研究以及基于生态旅游理念的丝绸之路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发展战略创新。
团队成员已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高质量的相关论文多篇,并著有专著,多次参加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科研积累,在整个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研究方面占有优势。
学科方向三:西北民族旅游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在该方向上,重点研究甘肃省及西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赋存情况、旅游资源的文化特色和深刻内涵、探讨旅游资源开发的地域特征、各类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模式,与周边省区联动发展的途径、贫困落后地区旅游开发与社区变迁的关系以及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和民间文化保护等问题,对于我省及西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都提出了理论上的依据和指导性意见。
该方向目前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发表论文24篇(其中权威和核心刊物论文10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由于旅游学科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所以该学科方向已经在全省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也有较好的声誉。
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本研究方向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先后承担横向课题16 项。编制旅游规划、可行性研究、建设方案,均达到了较高学术水平和国家规范。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对甘肃省的旅游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本研究方向已就未来五年的研究方向作了详细规划。鉴于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产业贡献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我们将发挥学术研究优势和智力基地的服务优势,重点开展甘肃及西北民族地区旅游及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预期将出版3—5部专著,在核心刊物发表高质量论文15篇,力争在这一研究领域处于西北一流地位,丰实民族旅游研究的实证研究内容。
三、学科发展总体目标
旅游管理学科2002年获得全国首批旅游管理硕士点,2010年又获得了全国首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从旅游管理学科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思考,筹划学科的发展,明确学科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将年度目标职责纳入长远的发展规划。为此,我们将结合学校和学院的学科重点建设任务,努力在创新性、交叉性等方面谋求学科建设的新突破;坚持把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档次作为学科发展的核心内容,努力实现学科发展的新跨越;坚持将引进人才和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努力增强学科团队新活力。
外引内聚优化学科研究团队结构,通过制度创新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营造团队的合作研究文化,实现科学研究成果数量与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本学科全省同类二级学科综合实力首位的基础上,达到全国同类二级学科综合实力的前列,到建设期末,在应用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使旅游学院位于西北旅游高等院校的前列,成为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著名智库和旅游产业服务的龙头。在人才培养方面,把自己建设成为甘肃省旅游管理优秀本科及研究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西北一流的旅游人才高地。
在建设期内获得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成果获省部级科研奖;在国家权威刊物上发表15篇、核心刊物(CSSCI)发表30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出版8部以上高水平学术专著;1项国际间的合作项目;组织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学术活动,有计划地与国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力求在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教师互访等方面有所突破,争取在建设期末申报成功旅游管理二级博士点,全面推进国际化的进程。
四、学科年度建设计划及措施
2012年度的建设计划和措施:
建设计划:通过引进人才和内生力的营造,进一步凝炼研究方向,完善学科研究队伍结构,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措施:在制度层面和资源配置机制和团队研究文化的营造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设计。
    2013年度的建设计划和措施:
建设计划:通过研究制度的调整,逐渐营造研究团队文化,实现研究成果的新突破。
措施:建立以研究项目为主导的研究团队建设,同时进一步凝炼研究方向,补充必要的图书资料、音响资料和网上检索设备及网络通讯设施。获得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10项厅局级或横向研究项目;在一级及以上旅游类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出版学术专著2部;有1-2项成果获省部级科研奖。同时组织国内最高水平的学术活动。
2014年度的建设计划和措施:
建设计划:形成合作研究的文化环境,在研究项目的层次和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方面上一个台阶。
措施:除了完成上一年度的科研业绩外,争取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市政府的重要研究项目,并在系统安排的基础上呈现有影响的理论著作和为甘肃省相关政府部门有较大决策支持的应用性成果。组织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学术活动。
2015年度的建设计划和措施:
建设计划:通过学科人才资源的不断优化,逐步推进国际化进程,形成开放性的合作研究的文化环境,提升学科的学术影响力。
措施:除了完成上一年度的科研业绩外,本学科将有计划地与美国、澳大利亚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力求在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教师互访等方面有所突破,全面推进国际化的进程。
经上述建设使我校旅游管理学科在各个学科研究方向上产生一批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奠定本学科在全国旅游学术界的地位,形成本学科在全国旅游学术界应有的影响和声誉,影响力达到国内先进的水平。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航空服务与管理系简介

银翼翕张     鸿鹄振翅
         ——旅游学院航空服务与管理系
 旅游学院航空服务与管理系成立于2011年12月,是在旅游学院旅游外语教学中心的基础上扩充整合、组建而成的。航空服务与管理系现有专、兼职教师16人,其中服务与管理类课程教师6人、外语类课程教师10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6人,在读博士2人。此外,本系还聘请外籍授课教师3名,形成了一支精干、内行,充满朝气的教学团队。
航空服务与管理系主要承担着我院音乐表演专业(空中乘务方向)、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方向)、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日语方向)三个专业方向上的主干课程以及全院本科生、专升本学生和计划外本、专科学生的专业英语、大学英语及专业日语、大学日语等的教学任务。
音乐表演专业(空中乘务方向)培养适应我国民航事业发展,满足航空服务与管理中高端人才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既具有现代航空管理与服务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现代航空服务专业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求实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航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该专业办学主体为旅游学院,是西北师范大学和金通航空培训服务有限公司在资源整合、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潜能和企业的资源,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培养多赢的全新办学模式。
学生在校期间,以现代航空服务行业知识、技能和社会文化知识的掌握与积累为基础,系统学习空中乘务专业知识,接受空乘服务、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技能训练,能够熟练地运用专业技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同时通过文化素质课程、专业英语和专业实习环节等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成为文化素养高、专业技能强,适合民用航空事业需求与发展的空中、机场、高端服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能够适应民用航空运输服务教育与培训事业发展的教师和培训师。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航空服务与管理系全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努力从传统的应试型教育向应用型教育转化,积极探索适合空中乘务专业以及旅游管理专业外语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人才培养为根本、教学科研为中心、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不断提高学术梯队层次,保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同时,处理好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的辩证关系,努力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高水平航空服务与管理人才。
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航空服务与管理系的全体教师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以学术研究促进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深化学术研究。我系教师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已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编著作五部。
航空服务与管理系全体教师正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引下,团结一心,努力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插上翅膀,帮助他们翱翔于祖国的蓝天。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简介

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和职业经理人的摇篮
         ——双师型主导的酒店管理系
酒店管理是在旅游学院特色优势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基础上独立出来的新专业,2010年成功申办并招生,是西北地区唯一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酒店管理系就是以培养酒店高级管理人才和职业经理人为使命成立的基层教学科研单位。全系现有专、兼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8人,是一支双师型特征鲜明、职业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爱岗敬业的团队。
酒店管理系通过现代酒店经营管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的各项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具备现代星级酒店业经营管理理念和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学生成为合格的酒店职业经理人、胜任酒店的各项中基层管理工作、成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教师奠定基础。
酒店管理系注重与市场对接,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实施“职业生涯设计导入本科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主副证修业制度”为实现载体,注重对学生全过程全方位的培养与教育。通过设立管理学原理、旅游学概论、现代酒店管理、酒店心理学、酒店营销管理、现代礼仪、酒店情景英语等课程,尽量满足酒店业发展对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需求,邀请业内专家学者来学院利用讲座等形式与学生沟通,截止目前,学院已在北京、上海、浙江和本省各地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专业实践基地22个,以酒店服务技能实操课程、酒店认知实习、酒店专业技能见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科研创新等活动。满足学生社会实践、职业能力养成与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酒店管理系全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努力从传统的应试型教育向应用型教育转化,积极探索适合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人才培养为根本、教学科研为中心、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不断提高学术梯队层次,保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同时,处理好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的辩证关系,努力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酒店管理系的全体教师有信心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引下,为建设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和职业经理人的摇篮而勤奋工作、奉献才智。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简介

产业发展与创新的智库 人才培养与成才的摇篮
     ——蓬勃发展中的旅游管理系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与2000年10月伴随旅游学院而设立,现有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旅游管理(涉外方向、英语方向、日语方向)2个本科专业,具有研究生、本科、专科等不同的办学层次,以及全日制普通教育(含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自学考试、短期培训等多种办学方式。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各类在校学生1000余人。
旅游管理系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讲师2人,助教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另有聘请的14位甘肃旅游界著名专家和业务操作能手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旅游管理系已形成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与旅游、西北生态旅游、西北旅游市场与目的地发展、西北民族旅游产业发展、跨文化旅游等几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甘肃乃至西北旅游科学研究领域名列前茅,在国内同行中也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随着旅游管理系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学院不断对旅游管理系的办学和科研条件进行改善,截止2012年,旅游管理系各类藏书达4万余册,订购国内外期刊120多种,并建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设计实验室、导游情景模拟实验室、形体训练与形象设计教室等各类实验室。在学生培养方面,旅游管理系始终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以“职业生涯设计导入本科教学”为培养理念,实施“1.5+2.5”的培养模式,配合以“弹性师资制”和“主副证书制”,立足甘肃,面向西北,为旅游业的发展着力打造、培养、输送大批德才兼备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教育人才和科研人才。
自设系以来,旅游管理系秉承“面向西部开发,创建一流专业,服务旅游产业”的办学思想,与甘肃省旅游局、甘肃省发改委及临潭县、永靖县、高台县、白银市旅游局等地方政府建立了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发展西部旅游产业进行开发咨询、管理咨询,承接项目研究,进行委托定向培养等,已成为甘肃省高校中旅游管理专业的排头兵,在甘肃省旅游管理和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旅游管理系还承担着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及大量的旅游行政组织、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任务。旅游管理系为甘肃省各类旅游企事业组织的培训达3万人次之多。此外,旅游管理系教师已承担了甘肃省各类旅游发展规划横向课题40余项,总经费300万元,为甘肃旅游业发展争取世界银行贷款、国债资金和其他资金2.3亿元,为区域社会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积极推动了甘肃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管理系以非师范、应用型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已成为西北地区旅游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智力服务的重要基地。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旅游管理系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以后的工作中,旅游管理系将依托学科及专业建设已取得的成绩和在甘肃旅游及相关行业获得的社会影响和声誉,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升品质,以服务旅游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为宗旨,使旅游管理系成为甘肃以至西北创新人才培养、旅游开发管理和高层次旅游产业发展咨询的智力基地,成为全国旅游专业建设的示范。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简介

文化产业创意开发、运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基地
——与文化产业同步驶入弯道超车的文化产业管理系
    文化产业管理系是文化产业管理本科及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组织。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设立于2014年12月,顺应“一路一带”国家战略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人才战略需求应运而生。该专业的设立,是旅游学院优化学科结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又一重要举措,进一步彰显了学院服务区域发展战略,贴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
    文化产业管理系现有专、兼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在读博士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8人;是一支特色鲜明、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的教学科研团队。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培养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思想素养,坚实、系统的文化产业及管理理论功底和运营能力,能够把握文化产业发展前沿和运行规律,懂经营、善策划、熟谙文化营销与市场拓展,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宣传、文化等部门、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产品和项目创意开发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世界文化产业概论、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文化产业市场学、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文化资源与产业开发、文化产业研究前沿、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文化金融学、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整合营销与传播学、文化产业英语等。可深造的专业方向为文化产业、跨文化交流、旅游学各方向,管理学、经济学等部分方向。
    2012年,“甘肃省文化发展研究院”在西北师范大学挂牌成立;2014年,学院相继获批“文化与旅游产业硕士专业”和省级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业态发展研究中心”;这标志着学院已经形成了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完整的知识链系统和人才培养体系,具备了在甘肃特色文化传承发展和产业运营方面的智库优势,将逐渐发展成为全省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高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关乎到我国“调结构、稳增长、促民生”的发展战略和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文化产业管理系将秉承“立足甘肃,面向西部,创建一流专业,服务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战略合作,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一带一路”和文化产业大省建设为宗旨,将文化产业管理系建设成为甘肃乃至西北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基地。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电话:0931-797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