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东北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东北大学研究生招生] [东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东北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 [东北大学考研群] [东北大学研究生学费] [东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东北大学研究生辅导] [东北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师40人,其中“国家QR学者”2人,教授7人,副教授13人,专任教师中85%以上具有境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学院依托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引进荷兰和英国高校教师近30人。学院依托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汇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医院等相关领域国内外高端人才,建立起实力雄厚的专兼职研究生导师队伍,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72人。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曾兼任校长,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作为东北大学规模最大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曾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第一:创办首批工业电气化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博士点成为国内第一批设立的四个自动化学科的博士点之一,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博士点成为国内第一批两个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博士点之一等等。全院师生秉承始终“行胜于言、敢为人先、和而不同、居安思危”的学院精神,抢抓发展机遇,聚焦内涵建设,形成了以控制、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多学科、多专业共同发展的全新格局,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办学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学院现有教职工241人,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4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 计划)2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15人,中组部“QR”入选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中组部“青年QR”入选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
        学院现有3个一级学科,其中包括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子科学与技术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类、能源动力类2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1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6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一次位居第一,2次位居第二,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彰显了我院强势学科在国内同行中稳定的优势地位。
        学院围绕“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国际科技前沿”的科技工作方针,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承担了各类基金和科研项目2000余项,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037人,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喜结硕果。学院学生在国内国际各项竞赛中获奖数千人次,建院以来先后培养出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的第一线,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重要力量。
          学院不断提高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水平,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的高水平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合作协议并开展学术交流,国际化办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面向未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立足工业应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学科前沿,通过合作与交叉研究的机制创新,努力将学院建成国际一流的学科高地、国家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机构与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贾同

个人简介
  贾同,男,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教育背景
  2012/2 – 2013/2,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2009/10-2011/11,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
  2008/8 – 至今,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5/9-2008/7,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博士
  2000/9–2003/7,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硕士
  1994/9-1998/7,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学士

  研究方向
  移动机器人三维全景感知、计算机视觉/结构光测量、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深度学习、压缩感知、基于点云的三维重建等

  科研情况
  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与分析、模式识别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和负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合作课题10余项。以第一/通信作者发表SCI/EI检索的论文30余篇。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智能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参编“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一部,指导大学生参加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多次获得国际一等奖、国家二等奖。曾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东北大学优秀博士后,东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东北大学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联系方式
  jiatong@ise.neu.edu.cn

2016年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调剂公告

2016年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调剂公告
  为进一步优化我院硕士研究生学缘结构,促进学术交流,做好2016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工作,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及《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及录取工作安排意见》,现将我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具体调剂政策公布如下:
  本次调剂面向符合我院招生基本条件的合格生源,具体条件及要求如下:
  一、调剂基本条件
  1.符合原报考专业的学校复试基本要求及拟调剂专业的复试基本要求;
  2.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3.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
  初试外国语语种须符合我校招生专业目录中的要求,英语科目要按顺序调剂(英语二不可调往英语一);调入专业(领域)初试科目设有数学的,考生初试科目中须有数学。设有统考数学科目的学科要按顺序调剂(数学三不可调往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二不可调往数学一)。
  4.教育部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各学科(专业)缺额及调剂具体条件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100%缺额 120%缺额 具体条件
080902 电路与系统 5 6 接收本科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检测技术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合格考生
080903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4 5
合计 9 11  
 
        三、调剂复试名单确定规则
  符合调剂条件的合格考生,按照初试统考科目(政治、外国语、数学)总成绩由高到低排序,依据各学科所需调剂的人数的120%确定复试名单,遵循小数点进位原则。
  四、调剂考生的复试内容及形式
  1、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及综合面试两部分;
  2、各专业课笔试科目和参考书以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查询系统公布的为准;
  3、各专业课笔试时间为2.5小时,满分为120分;综合面试满分为100分;
  五、调剂考生录取原则
  1、调剂考生复试成绩=专业笔试成绩+综合面试成绩;
  2、调剂考生总成绩按照初试统考科目(政治、外国语、数学)总成绩与复试成绩之和计算。
  六、如出现如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
  1、调剂考生笔试成绩低于40分;
  2、调剂考生综合面试成绩为不合格(超过半数以上复试小组成员给出的综合面试成绩小于60分或平均成绩低于60分);
  3、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及诚实守信状况考核结果不合格。
  七、调剂程序安排
  1、调剂考生请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上调剂服务系统http://yz.chsi.com.cn/报名,接收调剂网上报名时间:2016年3月28日前;
  2、调剂复试名单公布时间:2016年3月29日上午,发布于我院网站;
  八、调剂复试时间安排
  1、专业笔试:
  ①专业笔试时间:3月30日上午9:00到11:30
  ②专业笔试地点随校外调剂复试名单一同公布
  2、专业综合面试:
  ①分组名单及面试地点:3月30日下午1:00张贴于信息学馆二楼中厅
  ②专业综合面试时间:3月30日下午1:30开始
  3、资格审查时间地点:
  ①时间:2016年3月30日上午
  ②地点:笔试考场内进行
  ③资格审查准备材料(详见《东北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准备事项》)。资格审查时,考生需将本人初试准考证、二代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应届生只需学生证)、大学成绩单原件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写实材料原件提交审查,大学成绩单原件、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写实材料原件及初试准考证、二代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应届生只需学生证)的复印件上交留存。
  考生需另将上述所有材料的复印件1套及其它获奖证明材料在专业面试时提交面试组审查,面试结束后带走。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于1996年10月,由当时的自动控制系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强强联合成立。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东大建校伊始设立的电工学系。学院现有17个研究所、1个国家级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和学院实验中心与《控制与决策》期刊编辑部。全院现有教职工41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组部“QR”入选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10人,校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其中海外杰青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26人,博士生导师48人,教授73人,副教授121人。学院现有自动化、计算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8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1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5个硕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覆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6个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科覆盖“软件架构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软件工程”、“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冶金自动化工程”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影像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流程工业数字化仪表”、“复杂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技术”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有 “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制造系统与物流优化”、“数字化装备综合信息处理系统” 和“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嵌入式技术”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和“嵌入式软件”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个一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等9个二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学院承担了“985工程”重点支持的“流程工业全流程综合自动化”、“信息化基础结构关键技术及集成示范”2个科技创新平台和“211工程”重点支持的2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拥有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教学科研:
  自2000年以来,学院承担了各类基金和科研项目1738项,其中纵向科研项目87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7项、专利181项;累计科研纯进款达到3.04亿元;发表学术论文9544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5154篇;出版专著、教材156部。
  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2部教材被评为国家精品教材、5部教材获得辽宁省精品教材;15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7人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4人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1个国家级、2个省级教学团队;学院承担国家教改立项1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98项、辽宁省教改立项6项。
  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学生6261人,其中本科生3178人,研究生3083人(包括博士生779人)。自2000年以来,学院学生在全国“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美国数学建模大赛等科技比赛中获国家级以上奖励的人数达971人次;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全国三好学生”1人,4人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学院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平均超过95%以上;每年学院推荐、考取研究生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30%左右,向外推荐免试的研究生全部被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国内一流高校录取;每年有5%左右的本科生到国外著名高校继续学习深造。
  学院从成立前的1993年起就一直坚持开展对康平县沙金乡敖力小学的助学活动,19年来累计捐款达19万多元。2006年10月经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敖力小学已经正式更名为“东信希望小学”,成为学院创办的第一所希望小学和学院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
  对外交流:
  学院相继与美、英、德、法、日、澳、俄等20多个国家的几十所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相继聘请了81位国际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每年都邀请一批国外学者来校讲学,选派教师出国讲学或合作、交流。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办学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1年以来,学院党委和学院先后18次被辽宁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沈阳市政府、沈阳市委教科工委和东北大学授予“先进党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工会4次被评为学校“先进部门工会”,2008、2007、2005年先后被全国总工会、辽宁省总工会、沈阳市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小家”称号;学院团委4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团委”,1999、2002、2005、2008、2009年5次被沈阳市团市委评为“五四红旗团委”。
  现在,学院全体师生正在继续秉承“行胜于言、敢为人先、和而不同、居安思危”的学院精神,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信息学院”的奋斗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