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东北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东北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群]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东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物理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简介

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东北大学于1948年10月创建了东北大学自然科学院物理系。1950年东北大学自然科学院物理系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2004年撤系成立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物理学〔师范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11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应用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电路与系统、核技术及应用、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物理〕、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4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其中,物理学专业是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学院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物理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平台。设有物理学(师范专业)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吉林省首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有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先进能源开发与应用创新重点实验室、量子科学中心、理论物理研究所、辐射技术研究所、计算智能研究所、物理学科教育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学院拥有教育部与国家外专局批准建立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国家基金委理论物理学术交流平台,与美国、日本、台湾以及国内多所知名院校建立了交流计划;学院受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承办《物理实验》杂志, 设有教育部“中学物理示范性集中培训基地(国培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112人,专任教师75人,博士生导师17人,教授24人,副教授30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0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及数理学部委员1人,首届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 学院在读本科生8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人。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承担/参与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教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70 余项。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课题多项;,撰写出版了一批优秀教材,多部教材入选“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部分教材被全国40多所高校采用。
学院秉承“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的理念,针对卓越教师、学科拔尖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尤为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6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优秀毕业生,其中 1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入选中组部“QR”、7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以61届毕业生陆家羲和84届毕业生孙昌璞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绩:陆家羲先生在组合数学研究领域完成了世界一流的工作,相关成果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科院院士孙昌璞在量子物理研究领域作出显著贡献,科研成果获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刘益春教授在ZnO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成果获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基础教育领域,以95届毕业生史艺 和99届毕业生龚鹏 为代表的众多毕业生已成为基础教育战线的领军人物:史艺 作为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地面教师,成功地配合航天员完成了四大太空物理实验的授课任务。龚鹏 在激发中学生创造性学习方面贡献突出,荣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区域奖”,成为全球仅有的四名获奖者之一,也是亚洲区唯一一名获奖者。数据统计日期截至2016年6月1日

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物理学院关于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调整的通知

各位考生:
        物理学院拟对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进行调整。为便于考生备考,现将招生专业目录调整信息公布如下: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代码调整为:077300;科目三考试名称调整为:《固体物理》或《物理化学》或《高分子材料》;科目四考试名称调整为:《普通物理》或《无机化学》。
        二、电子与通信工程的招生专业名称调整为:电子信息;专业代码调整为:085400;下设一个研究方向:电子与通信工程。
        其余招生目录信息与2019年一致。
        学校招生办将在教育部相关通知下达后,正式发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等信息,预计时间为2019年9月。招生专业目录最终以学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2019年7月11日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考研招生联系方式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考研招生联系方式
东北师范大学以科学研究为强校之本,不断推动科学研究向高水平、有特色方向发展。学校形成了以生命科学、生态学、教育学、历史学等为代表的、在我国学术界有较高地位的优长学科,坚持教育创新,发展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师范大学。这是考研招生联系方式,欢迎报考~
物理学院
王永辉
85099666
Wangyh639@nenu.edu.cn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简介
  1948年10月,原长春大学、长白师范学院并入东北大学后,创建了东北大学自然科学院物理系。1950年东北大学自然科学院物理系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2004年撤系成立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物理学(师范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材料物理专业。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电路与系统、核技术及应用、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和光学8个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与化学2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设有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建)、理论物理研究所、辐射技术研究所、静电技术研究所、先进光电子功能材料研究中心、应用电子技术研究所和物理学科教育研究所;承办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物理实验》杂志。
  学院现有教职工104人,专任教师62人,博士生导师10人,教授18人,副教授26人,讲师18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学院在读本科生6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3.4%,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7%,40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44.3% 。
  物理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配备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藏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4170平方米,实验设备价值2000余万元,拥有包括脉冲激光沉积系统、微区拉曼光谱仪等在内的一批先进实验设备。学院资料室藏书3万余册,拥有包括世界权威性杂志在内的中外文期刊500余种,供全院师生教学、科研和学习使用。
  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尤为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6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理论功底扎实、实验动手能力突出的优秀毕业生,其中1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入选中组部“QR”、6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人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以61届毕业生陆家曦和84届毕业生中科院院士孙昌璞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在科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学术交流频繁,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邹广田院士、汪尔康院士、孙昌璞院士等著名学者为客座教授。近年来,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0余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5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其它省级奖励20余项。学院在教学研究方面成果显著,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五”教育研究课题,撰写出版了一批优秀教材;获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和教学仪器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多位教师获得宝钢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