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江西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江西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江西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江西师范大学考研群]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江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研究生招生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理论物理专业简介

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理论物理学科硕士点于1986年获批。目前共有指导教师1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本学科要求掌握理论物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和计算方法,具有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目前理论物理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统计物理、非线性动力学及复杂系统理论,凝聚态物理理论,量子物理、量子信息理论及其应用等。主要的研究内容集中在经典统计模型的相变、复杂网络的统计力学,新材料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制备,量子物理基础理论及其在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的应用等。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本学位授权点立足于为地方新型光电信息产业输送应用型人才,结合行业特点,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
光学工程专业现有专任老师24人,教授7人,副教授10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6人,其中2人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有17位博士,3位硕士。
在学术研究上,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将现代光学、信息处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资源进行了交叉整合,着力开展光波导器件、光电信息处理、光纤传输与传感等交叉研究与实践,提高了与其他同类学位点的区分度,克服了同质化倾向,使我校光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光电信息产业领域就业具有相当大的比较优势。
在人才培养上,本学位点在江西省光电子与通信重点实验室专门设立了光波导、光纤传输与传感以及人工智能三个实验室。师生在该平台上积极开展光学工程问题的基础性研究及技术服务实践,同时,努力转化光学工程相关的研究成果,着力培养光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我省国民经济建设和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服务的能力。
目前该专业已形成了光信号与信息处理、光通信网络与器件、量子保密通信与光子晶体技术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以袁文教授、桑明煌教授、王贤平副教授等领衔的团队在光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领域在江西省内处于领先地位,该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等多项基金资助,在《Optics Express》、《Optics Letters》、《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Optics Communications》、《光学学报》在内的国际国内一级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3篇,其中18篇被SCI收录,8篇被EI收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2009年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
以叶志清教授、罗海梅教授、饶春芳副教授、祝远峰副教授、饶志明副教授等领衔的团队在光通信网络与器件、太赫兹光纤方向开展研究工作,该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以聂义友教授、胡利云教授、王资生教授等领衔的团队在量子保密通信方向开展研究工作,该方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研究项目等多项基金资助,近五年该研究方向在《Phys. Rev. B》等在内的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7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39篇。
以骆兴芳教授、刘桂强教授、刘刚教授、王燕副教授等领衔的团队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光子晶体研究方向取重大突破。首次成功验证红外光波段逆多普勒效应,该团对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包括《Nature Photonics》《Phys. Rev. A》在内的高水平论文多篇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学术型介绍

1.超高频段通信器件
本方向包括射频微波技术与器件的研究以及传感器技术及物联网应用研究。通过计算电磁学的方法,包括矩量法、有限元法和时域有限差分法等方法,来研究电磁场与微波领域的基本问题,进而进行各类射频微波电路与器件的设计、新型电磁材料的设计与应用、微波无源器件研究、RFID技术研究与应用、太赫兹应用与研究;研究传感器制备技术及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现代传感器技术,完成物联网典型应用中的传感器和典型节点方案设计,研究基于物联网应用的智慧城市建设系统。
 
2、  光纤传输与通信方向
本方向研究新型光纤智能感知机理及光纤通信器件。通过数值仿真计算、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的方法,将纤维光学与力学,电学、化学、生物医学材料学等相结合,探索特定行业关键性参数的智能光纤感知原理及器件;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光束传播法等方法,进行太赫兹波器件的设计和模拟;实验制备太赫兹光纤及器件,研究制备工艺,对器件进行性能测试,并探索其在传感和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3、  智能信息处理
本方向应用现代信号处理、现代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理论,包括数字滤波器设计、信号估计、图像预处理、图像特征检测与识别、三维图像重构等技术,来研究基于智能家居、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医学图像检测与三维重构为应用背景的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培养过程中理论知识学习与工程思维培养兼顾,既能够提供信号处理或图像处理问题的理论解决方案,又能够把解决方案和工程实践有机的结合。
4、 互联网与信息安全:
本方向涉及信息安全技术及基于互联网的数据检测与分析技术。研究以数字水印为代表的信息隐藏与伪装策略、数字取证技术、混沌保密通信技术、量子通信的理论与实现技术;通过熟悉掌握感知层传感器技术、RFID、二维码、Zigbee和蓝牙等数据传输原理,利用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实现对控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研究通信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理论及关键技术,解决当前多节点无线传感网络功率传递能耗及网络拓扑最优控制等热点问题。
 
5、 光电信息获取与感知:
本方向致力于新奇光电现象和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的光电子器件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构筑原理和方法;光电通信及光电功能调控研究;光电感知信号的信息剖析,开拓新型光电感知方法及传感原理。
 
学制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标准学制为3年。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硕士研究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物理——计算材料方向

计算材料物理研究方向集材料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化学等于一体,从微观介观到宏观对材料相关性质进行理论预测,利用计算机模拟进行材料改性设计和新材料体系开发。设置以下三个具体研究方向:
  (1)新能源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的计算模拟;
  (2)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和模拟;
  (3)材料基因工程的开发和发展。
    导师团队:徐波等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物理——微纳材料与传感器件研究方向

本研究方向侧重凝聚态物理专业方向中的新型微纳功能材料和器件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其以先进功能材料为研究基础,以各类传感器及系统为应用目标,开展材料、器件及其集成系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直接对接国际战略新兴产业——传感器及相关产业。本方向以江西省先进传感器件和系统集成“2011 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微纳材料与传感器件重点实验室、“都有为”磁性传感器件院士工作站和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为依托,通过目前微纳材料合成、微纳器件设计、制备和测试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研发平台和基地,突出凝聚态物理方向的微纳材料与传感器件研究特色,注重研究和应用对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
在研究方面,将侧重于低维凝聚态物理领域,研究新型微纳功能材料和器件的设计、制备以及半导体微精细加工中涉及的新技术、新结构和新的物理现象。所培养硕士研究生在国内外知名企业任职或进入重点高校深造。此外,研究方向导师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物理研究所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多年的合作关系,可推荐优秀研究生联合培养。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低维功能纳米材料与器件;
2.        半导体纳米材料与微纳气体传感器;
3.        新能源材料;
4.        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理论计算与有限元性能仿真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学科教学(物理)

学科教学(物理)作为专业学位强调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研究、强调中学物理卓越教师能力的培养。主要研究内容有:中学物理教学论与课程论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研究方法研究;中学物理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制研究;中学物理命题与评价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评价研究;中学物理教材比较研究、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研究;以及科学课程教育研究等。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百余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的教师近60人,“双聘”院士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3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1人,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7人,全国优秀教育硕士指导教师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高等院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人,江西省高等院校骨干教师4人,江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人,江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7人。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源于1942年国立中正大学师范专修科的理化组,1946年设为物理科,后设物理系,2000年更名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历经70余年风雨,已发展成了集物理、通信、电子和光电信息为一体的师范和非师范并举的理工科学院。
    学院现有“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物理学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江西省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为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专业,通信工程为江西省品牌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院现有纳米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和电子信息两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其中物理学科是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学院拥有江西省光电子与通信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微纳材料与传感器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微纳材料与传感工程实验室、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高校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西省磁性传感器件院士工作站等省级科研和教学平台。
    学院老师围绕国家和江西省发展战略,在微纳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激光技术、量子通信、光电子器件、新型光通信产品等方面开展科学和技术研究。近五年,学院科研成果丰硕,科研经费充足,共发表SCI收录论文500余篇,其中在PRL、PR系列等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SCI一区、二区论文)115篇,各类科研课题1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2项,科研总经费5000多万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百余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的教师近60人,“双聘”院士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3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1人,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7人,全国优秀教育硕士指导教师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高等院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人,江西省高等院校骨干教师4人,江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人,江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7人。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00余人,国际留学生30余人。学院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已任,积极创造条件为学子成长成才铺路。学生学术、创新活动十分活跃,学生的科技作品连年在全国电子类学科竞赛以及省级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奖,很多本科生及所有的研究生跟随老师进实验室和研究团队开展科学和技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五年,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发表 SCI 收录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3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