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江西农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江西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江西农业大学考研难吗] [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江西农业大学考研群] [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江西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因为江西农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江西农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是个不错的研究生专业,所以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江西农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研究生。江西农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考研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

江西农业大学

2021江西农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90705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090705]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江西农业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林学院(园林与艺术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9]农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林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02)野生动物保护
(03)自然保护地管理
招生人数: 4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1)数学
④(804)森林生态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2)化学
④(804)森林生态学
备  注:

江西农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90705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090705]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江西农业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林学院(园林与艺术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9]农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林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野生动植物保护
02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
03植物资源化学利用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1数学或702化学
④804森林生态学
备  注: 复试科目: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 园林与艺术学院090705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

本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导师10人,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或助理研究员4人,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井冈之星)2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
 本学科的科研平台有国家林草局木本香料(华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草局/江西省樟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江西省竹子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植物天然产物与林产化工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等。
 本学科结合区域特色与优势,在植物资源化学利用、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植物资源与环境评价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与开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研发进展。
 目前在研课题有“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课题2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其他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多项。近3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0多篇;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林业局梁希林业科技奖二等奖2项;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
       本学科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工研究所等国内外相关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 园林与艺术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

一、学科介绍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主要任务研究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以“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为指导思想,以生态学、保护生物学、自然保护区学、保护经济学等理论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管理中的应用为核心研究内容,以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植物资源化学为特色,以现代宏观技术和微观技术相结合为主要研究手段,全面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技术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要有吃苦耐劳和集体协作精神;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热爱祖国,献身林业。
2.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能从事本学科和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并有创新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及撰写论文。
3.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3.1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3.2植物资源与环境评价
3.3植物资源化学利用
四、学习年限
研究生学习年限定为3年,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相应延长1年。特殊情况,经学校批准后可适当延长,但硕士不得超过5年。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采取导师负责制和学科点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养。各个方向的导师应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包括课程的选学、教学计划、学位论文计划等,并认真实施。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方法进行。培养研究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导师应在政治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督促其按时完成学业。研究生本人也应注重政治素质、文化修养、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六、课程教学
6.1学分
教学16学时为1学分。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学分的总和应在28-30学分之间,其中学位课为14-15学分,选修课程9-12学分;专业英语写作、 Seminar和听学术讲座等开放式教学的课程(简称开放式课程)各计1学分。
实践性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各计1学分,均为附加学分。
6.2授课方式、成绩评定方式
6.2.1授课方式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性质,选择讲授和实验,或讲授和操作,或实验,或讲授和研讨,或研讨、读书报告、指导、自学等等形式。
6.2.2成绩评定方式研究生的科目成绩评定分为考试与考核两种方式。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60分以上可获学分。考核科目按优、良、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及格以上可获学分。
6.3课程教学
我校研究生课程性质统一定为学位课(含公共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含必选课和自选课)、开放式课程、实践性课程,具体事宜按《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执行。
6.3.1学位课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5-6门,硕士公共学位课2门,专业学位课3-4门。英语6学分;硕士公共学位政治课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课3-4门。
6.3.2选修课分为必选和自选。
6.3.3开放式课程
目前设置的开放式课程是指定要修的。开放式课程有Seminar、专业英语写作和听学术报告三门,课程结束,考核及格,各计1分。
6.3.3.1 Seminar
Seminar应结合硕士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由导师、学科与相关领域专家、研究生共同参加,以专人报告、集中讨论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Seminar每学期举行不少于2次(其中研究生本人汇报不少于1次),累计不少于10次。导师负责对研究生Seminar完成情况进行评定,由研究生秘书检查备案。凡检查通过者,记1学分。
6.3.3.2专业英语写作
专业外语作业要求硕士生在入学后两年内,在导师指导下可根据研究方向及论文选题进行不少于一篇文献资料的英译汉(或汉译英),英译汉每篇字数不少于6000汉字,汉译英不少于1万字符;或用所学第一外语撰写一篇与本人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文献综述报告)并进行投稿,每篇字数应不少于1万字符。导师负责对研究生专业外语写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记1学分。研究生应将《专业外语写作考核表》及本人所写的中、外文文稿装订后于入学后第二学年末提交到所在学院,由研究生秘书备案。凡检查通过者,记1学分。
6.3.3.3学术讲座
鼓励研究生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修养。每个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听研究生处举办的学术讲座3次,并计1个学分。
另,研究生每参加校内其他单位或个人举办的学术报告、讲座、会议1次,可计0.2学分。研究生每参加校外的学术会议1次计1分,做学术报告加计1学分,此要求不做统一规定,所得学分不得与其他规定学分冲抵,但可与总学分相加。
6.3.4实践性课程
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课结束,考核合格,各附加1学分。
6.3.4.1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好途径。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可在导师指导下做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工作如:批改作业、答疑、实验准备,上辅导课及习题课;答疑及批改作业;指导实验或生产实习;参与编写教材及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等。或模拟课堂教学等来完成教学实践的任务。研究生的教学实践活动由学科组统一安排,7个工作日以上,导师负责指导和考核,考核及格附加1学分。已从事过大学本科教育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或师范本科院校教育类专业毕业的可免修。
6.3.4.2社会实践。为了使广大研究生在学期间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走正确成长的道路,并在实践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必要的。社会实践的内容包括:
A.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服务,协助实践单位解决科研、生产中的某些技术或管理问题。
B.开展人员培训或进行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C.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科学考察,了解国情,接触社会,向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一线的同志学习等。
D.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C.参加各种社会兼职。
社会实践由学科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安排,研究生处也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定期组织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一般为20个工作日以上,指导教师负责考核,考核及格附加1学分。对入学前有过二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研究生,不做要求。
6.3.5课程设置及安排(见九、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课程设置及安排)
6.3.6主要课程内容简介
6.3.6.1森林生态学(Forest ecology
该课程为林学一级学科的公共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了解生态学发展历程和趋势,掌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水平上森林生态研究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重点掌握与林学一级学科下各学科方向关系比较密切的森林土壤生态、森林生态水文、全球变化与森林碳汇功能、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城市森林生态、干扰生态与林火生态等领域的相关理论及其研究进展,了解森林生态学研究的新手段、新方法。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科学出版社,1999年
[2]戈峰.现代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
[3]Kimmins.Forest Ecology.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
[4]方精云.全球生态学——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
[5]J.LChapman,M.J.Reiss.生态学原理与应用(影印本).清华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
[6]相关期刊
6.3.6.2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
主要讲授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灭绝的危机,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原则,生态系统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保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并依据保护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危机,人类与环境行为间的关系,评价人类经济活动和发展对环境生物的影响以及环境生物多样性变化对人类社会行为、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从而对判断、调整和选择人类社会的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张恒庆主编.《保护生物学》.科学出版社, 2005
[2]Primack R.季维智主编.《保护生物学基础》.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3]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主编.《保护生物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4]Pullin A.S.主编.《Conservation Bi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002
[5]其他相关学术期刊
6.3.6.3高级生物统计与分析(上)(Advanced Biological Statistics and AnalysisI))
本课程的实质为《多元统计分析》,它是为农林院校各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首先复习了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一元统计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其次重点介绍了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的内容。在讲授过程中,以统计分析软件SPSS为工具,介绍软件的基本功能以及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应用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掌握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同时能够熟练运用统计软件进行试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从而为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统计分析手段与技能。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朱建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科学出版社,2006
[2]袁志发,周静芋主编.《多元统计分析》.科学出版社,2002
[3]唐守正.《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4]丁思统主编.《多元分析方法及应用》.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8
[5]贾乃光,张青,李永慈编著.《数理统计》.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6.3.6.4动植物资源学(Wildlife resource reserve and utilization
动植物资源学主要讲授野生动植物资源学的定义、研究的对象与任务、资源植物学与其他植物应用学科的关系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分类、分布及其特点、开发与利用、调查与评价、保护与管理等不同研究层次,介绍动植物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植物化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植物的化学成分、植物主要类群的化学成分;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食用动植物资源,药用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及保护和改造环境植物资源。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戴宝合主编.《野生植物资源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2]王万贤主编.《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
[3]董世林主编.《植物资源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4
[4]杨毅主编.《野菜资源及开发利用》.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5]其他相关学术期刊
6.2.6.5高级生物统计与分析(下)(Advanced Biological Statistics and AnalysisII))
高级生物统计与分析(下)(Advanced Biological Statistics and AnalysisII))
本课程是基于《高级生物统计与分析》(上)即《多元统计分析》之上,为植物生产类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应用型课程,重点解决植物生产类专业方向的科学研究中的田间试验设计,主要讲授对比法和间比法、完全随机化试验和随机区组试验、平衡不完全区组试验、裂区试验、正交试验、协方差分析、回归正交设计和回归旋转设计等常见的试验设计方法及其统计分析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试验设计方法与数据处理方法,从而为后一阶段的学位论文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洪伟,吴承祯编著.《试验设计与分析――原理.操作.案例》.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丁希泉.《农业应用回归设计》.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农业试验设计与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4]盖钧镒主编.《试验统计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6.3.6.6.自然保护学(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本课程系统讲述了自然保护生物学原理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技术,上溯历史,旁及国外,重点落在国内。内容涵盖我国自保护简史与自然保护区历史沿革;自然保护生物学原理;自然保护的意义与对策;自然保护区的类型,选建及评价;自然保护区的区划;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管理,自然保护区火的管理;我国部分典型自然保护区简介;国外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等。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马建章主编.《自然保护区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2
[2]徐海根主编.《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环境学科出版社, 2000
[3]Wilcox B.A主编.《自然保护生物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4]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2
[5]王献溥主编.《自然保护区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9
[6]金鉴明主编.《自然保护概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1
[7]王礼嫱等编著.《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中国环境出版社, 1994
[8]陈登林,马建章编著.《中国自然保护史纲》.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1
[9]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编著.《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论文集》.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
[10]其他相关学术期刊
6.3.6.7.野生动植物调查技术(Investigation Technology of Wildlife
主要讲授野外定位、导向和通讯、野生动物遥测技术、野外动物摄影照相知识、动物年龄和动物性别的鉴定、痕迹识别、数量调查、生境调查、标本采集、野外生存技能等;介绍野外定位、导向、野外生存技能等知识;讲授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技术;讲授野外生境、动植物特写摄影技术;讲授植物区系调查技术;讲授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讲授植物生境调查技术;讲授植物种群数量调查技术;讲授植物调查数据处理技术。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蒋志刚主编.《自然保护野外研究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2]赵宏主编.《植物学野外实习教程》.科学出版社, 2009
[3]高中信等主编.《动物生态学实验与实习方法》.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2
[4]W.J.Sutherland主编.《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5]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主编.《保护生物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6]其他相关学术期刊
6.3.6.8.自然保护法规 (Natural protection regulations)
广义的自然保护法与环境法、环境保护法基本相同,其特点是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但同时也注意对环境污染的防治。狭义的自然保护法是环境法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分支,指调整有关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珍稀动物物种、自然和文化遗产等特殊自然环境的法律规范之总和。
本课程主要讲授与自然保护有关的法规、条例等,包括自然保护发展史、国内自然保护法规、自然保护国际公约等。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陈德敏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2]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规和国际公约
6.3.6.9.动物分类与区系(Wildlife systematic and taxonomic botany
本课程主要讲述动物系统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在系统学习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野生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分类学、野生动物资源学等,重点学习系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基本掌握动物系统学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为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刘凌云,郑光美主编.《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陈世骧主编.《进化论与生物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1987
[3]郑光美主编.《鸟类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4]其他相关学术期刊
6.3.6.10.野生动物管理学(Wildlife Management
该课程主要将野生动物生态学的原理应用于野生动物资源管理中,重点强调生态学应用于野生动物管理科学;野生动物种群动态与管理措施的制定;野生动物与生境相互关系;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人的问题;野生动物综合管理技术及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关键问题的解决。内容包括:科学管理的原理、受胁物种的保护与拯救技术、引种与重引入技术、野生动物的危害与控制技术、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等。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马建章主编.《野生动物管理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4
[2]马建章等编著.《野生动物管理学实习指导》.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6
[3]徐宏发等编著.《野生动物保护原理及管理技术》.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8
[4]Principles of wildlife management,Bailey,1994
[5]Wildlife-Habitat relationships,Michael L. Morrison etal.,The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2
[6]Wildlife Management Techniques Manual,Schemnitz S.D.,Washington D.C. Wildlife Association,1986
[7]Techniques for Wildlife Habitat Management of Wetlands,Payne N.F.,Mcgraw-Hll, Inc,1992
[8]其他相关学术期刊
6.3.6.11.野生动物养殖学(Wildlife breeding science
野生动物养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综合学科,它是以动物学、动物解剖生理学、动物遗传繁育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为基础,饲养管理技术,良种繁育技术,产品采收与加工技术,产品质量鉴定技术,产品开发利用技术及岗位应用技能。本门课程以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繁育技术、产品生产与开发利用为教学重点内容,以培养基本理论适度、知识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强、岗位技能达标、综合素质高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基本教学目标。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吕向东等编著.《野生动物饲养与管理》.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2]P·麦当劳编著;王九峰,李同洲译.《动物营养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7
[3]其他相关学术期刊
6.3.6.12.动物生态学(Wildlife ecology
野生动物生态学是从生物种群和群落的角度研究动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包括:(1)阐明动物与生存条件的关系;(2)研究在一定的生存条件下各种动物种群的数量关系;(3)研究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种内和种间关系以及它们对动物进化的意义;(4)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动物种群和群落的形成、适应性和演化;(5)人类对动物资源开发利用和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等。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孙儒泳主编.《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冯江等编著.《动物生态学》(21世纪环境科学).科学出版社, 2005
[3]Ec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4]其他相关学术期刊
6.3.6.13.生态环境评价(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生态环境评价是从环境质量这一基本概念出发,探讨环境质量同人类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变化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本课程将分别论述工程建设项目、区域开发和公共政策等的环境评价,使学生全面了解目前环境评价的现状、评价观点、评价理论、评价方法,掌握现阶段所使用的评价技术。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毛文永主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修订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2]陆雍森主编.《环境评价(第二版)》.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
[3]Canter L W主编.《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ingapore: Mc Graw Hill Inc, 1996
[4]国家环境保护局开发监督司主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5]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1997
[6]M Husain Sadar编著.《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2nded.Canada: Carleton University Press Inc. for the ImpactAssessmentCenterCarletonUniversity, 1996
6.3.6.14.植物分类与区系(Plant taxonomy and flora
本课程主要讲述植物系统学与植物区系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被子植物系统分类的历史渊源、被子植物系统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当今主要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比较、被子植物重要科属的分类、植物区系学的研究方法、不同地区的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特点以及植物区系的起源等与植物系统发育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基本掌握植物系统学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为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黄增泉主编.《高等植物分类学原理》.国立编译馆, 1987
[2]吴征镒等编著.《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科学出版社, 2003
[3]王荷生主编.《植物区系地理》.科学出版社, 1992
[4]张宏达等编著.《种子植物系统学》.科学出版社, 2004
[5]陈世骧主编.《进化论与生物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1987
[6]H.E.斯特里斯著,石铸等译.[英]《植物分类学简论》.科学出版社, 1986
[7]C.A.斯特斯著,韦仲新等译.[英]《植物分类学与生物系统学》.科学出版社, 1986
[8]吴征镒、王荷生著.《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册)》.科学出版社, 1983
[9]左家甫等著.《植物区系的数值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10]吴鲁夫E.B.著,仲崇信等译.[苏]《历史植物地理学引论》.科学出版社, 1960
6.3.6.15.野生植物繁殖技术(Propagation Technology of Wildlife
本课程主要学习野生植物的繁殖方法与操作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繁殖技术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现代繁殖方法,包括基本的方法、技术、实验操作。植物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在野生植物繁殖中的应用。代表性野生植物的繁殖特点和技术。野生植物繁殖的基本过程和操作技术。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彭星元主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陈正华主编.《木本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3]张丽萍主编.《181种药用植物繁殖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4]朱至清主编.《现代生物技术丛书--植物细胞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5]Hamish A. Collin and Sue Edwards编著.《Plant Cell Culture》.BIOS Scientific Pub. Lim., 1998
[6]Michael R. Davey, Paul Anthony编著.《Plant Cell Culture: Essential Methods》. Wiley, 2010
[7]其他相关学术期刊
6.3.6.16.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Biodiversity protection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加强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和探讨保护对策刻不容缓。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术、基本法规、保护对策与途径,旨在培养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重要性,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基本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和方法。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陈灵芝主编.《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科学出版社, 1993.
[2]国家环保局.《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8.
[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总报告编写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4.
[4]谢国文主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5]陈宜瑜主编.《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6]田兴军主编.《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7]张恒庆主编,《保护生物学》.科学出版社, 2005.
[8]其他相关学术期刊
6.3.6.17.湿地生态学(Wetland Ecology
以系统生态学的观点,阐述湿地这一特殊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功能、评价、管理和恢复的基本原理、原则和主要研究方法。着重论述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征、主要结构特点和湿地生物的适应性、水文过程和水量预算;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能量流动、植被演替和系统发育、生态服务评价和管理以及生态修复和工程湿地的营造等。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陆健健主编.《湿地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崔保山主编.《湿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吕宪国主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4]Wetlands
[5]Wetland Ecology and Management
[6]Journal of Ecology
[7]其他相关学术期刊
6.3.6.18.天然产物化学(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天然产物化学是以各类生物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以化学和物理方法为手段,研究生物二次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功能、生物合成、化学合成与修饰及其用途的一门科学,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研究。目的是希望从中获得医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防治药物、医用及农用抗菌素、开发高效低毒农药以及植物生长激素和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刘湘,汪秋安编著.《天然产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陈业高主编.《植物化学成分》.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3]徐任生主编.《天然产物化学》.科学出版社, 1993
[4]徐任生等编.《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9
[5]孙文基等编著.《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与制备》.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4
[6]北京医学院主编.《中草药成分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0
6.3.6.19.有机合成化学(Organic Syntheses Chemistry
介绍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逆合成法与路线设计基本规则、分子的切断和官能团转化、导向基的引入与导向作用、合成子和极性转换、反应的非常规性差异性应用及合成问题的简化等;其次介绍有机合成常见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自由基反应、官能团保护、环加成反应、碳-碳键的形成、不对称合成以及有机非金属试剂等;再次,对有机合成大师Corey的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策略的主要内容做了适当的介绍;最后,剖析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六个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实例。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马军营主编.《有机合成化学与路线设计策略》.科学出版社, 2008
[2]蔡传松编著.《应用有机合成》.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3]薛永强等编著.《现代有机合成方法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4]詹姆斯•R.汉森编著.《有机合成方法》.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
6.3.6.20.野生植物开发利用专题(Development andUtilization ofWild Plants
野生植物开发利用专题是以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主要野生植物资源为对象,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对我国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本课程在野生植物的调查、采收和运输的基础上,以化学与物理方法为手段,研究野生植物的采集、贮藏和加工技术等,继而研究野生植物的药用、观赏利用、食品加工利用、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以及天然香料、色素、淀粉、油脂、果胶、甜味剂等成分的提制技术。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高愿君主编.《中国野生植物开发与加工利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2]董世林主编.《植物资源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4
[3]杨毅主编.《野菜资源及开发利用》.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4]陈业高主编.《植物化学成分》.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5]安鑫南主编.《生物资源化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6]孙文基等编著.《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与制备》.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4
[7]《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等相关期刊
6.3.6.21.植物资源生物加工技术(Bioconversion and biodegradation of of Plant Resources
本课程主要讲解植物纤维资源的特点、系统介绍植物纤维资源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生物加工利用的基本原理、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植物纤维资源水解与生物转化的基本技术、途径及原理,利用现代生物化学或技术为主要手段对植物纤维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尤其是应用酶工程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等生产现代工农业所需化学品――饲料酵母、乙醇、糠醛、木糖醇等。并介绍植物资源生物加工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李淑君主编.《植物纤维水解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2]《Bioconversion and biodegradation of lignocellulosic materials》.南京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4
[3]南京林业大学编.《植物资源化学》.南京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8
[4]杨淑蕙主编.《植物纤维化学》(第三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5]张矢主编.《植物原料水解工艺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6]陈洪章主编.《纤维素生物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7]贺敬恪,李启基主编.《林产化学工业全书》.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8]Bioresource Biotechnology
[9]其他相关学术期刊
七、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应在课程结束后、由院(系)组织进行中期考核。
硕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入学后第三学期内,开题报告后,由所在学院统一组织和实施。考核审查小组应对考核对象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具体要求按《江西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修订)》执行。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8.1科学研究
8.1.1选题。研究生的科研须从选题开始,与任何科学研究一样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调查、收集、阅读、分析和评价有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题。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选题,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书的撰写。
8.1.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书首先应征得导师认可,并在举行开题报告会的前一周送达考核小组成员审阅,方可参加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由考核小组进行论证,论证通过者,以书面形式报所在学院审批备案。在此基础上,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的具体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具体要求按《江西农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
8.1.3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是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基石,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动手完成。研究生在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过程中,在导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学习和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数据采集规范,能运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和手段,自己动手取得学位论文所需要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8.2学位论文
8.2.1论文工作中期报告。为使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得到所在学科集体的帮助,应阶段性的向所在学科教师做科研报告。进入论文中期阶段后,由硕士研究生报告科研工作的阶段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听取建议,改进论文工作。
中期研究报告后,由硕士生填写《江西农业大学攻读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报告情况表》,由指导教师审核后,送交研究生处备案。
8.2.2撰写学位论文的要求。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表明作者硕士研究生应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8.2.2.1选题体现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
8.2.2.2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完成的。
8.2.2.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详实准确。
8.2.2.4论文有独立见解。
8.2.2.5硕士学位论文字数约在2-3万字。
8.2.2.6学位论文必须遵守学术规范。
8.2.2.7硕士研究生用于做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8.2.3论文发表要求。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或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竞赛)上发表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或作品1幅以上。具体要求按赣农大园发[2012] 3号文件《研究生在读期间学术论文(作品)发表暂行规定》执行。
8.2.4论文送审、答辩与学位授予研究生必须完成上述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论文发表及学位论文等各项都达到规定的要求,经导师同意,论文经盲审通过后,学位论文方可提交答辩。由学院按照《江西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的要求,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提交校学位委员会审批,审批通过者,即可授予学位,颁布发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专业代码:090705     门类/类别:农学     学科/类别:林学
 

专业介绍

浙江农林大学林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2011年被列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和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018年全国林学学科排名第四(B+)。学科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师资队伍64人(专任教师62人),其中正高31人,副高18人,59人具有博士学位。学科建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学科已形成了一支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特聘教授、浙江省千人、浙江省151人才等为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的师资队伍。林学学科坚持以亚热带区域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体系建设关键问题为导向,围绕经济林、竹林、珍贵用材林野生动植物保护保护与利用,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下设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经理、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5个专业。在森林碳汇、竹林、珍贵树种、南方特色干果和森林药材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为践行“两山”理论,建设“两美浙江”提供了重要基础理论与科技支撑。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作为林学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专业,重点开展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植物资源化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形成林药林菌资源保育与利用、森林康养与林下经济等研究方向。现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建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特派员铁皮石斛创业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铁皮石斛品种选育及生态栽培重点研究室、国家林业局铁皮石斛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近5年来,该学科共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1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铁皮石斛大健康产品研发”(2017YFC1702200)获批经费7094万元。获得国家林业局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5)、二等奖1项(2017),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6),科技部20个科技扶贫重点案例(2017),受到汪洋、刘延东、万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
 

专业点分布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北华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湖北民族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海南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贵州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青海大学
 

专业大学排名

0907 林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8 所,本次参评1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A+
2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A+
3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
4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B+
5 10341 浙江农林大学 B+
6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7 1053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B
8 10626 四川农业大学 B
9 10677 西南林业大学 B
10 10086 河北农业大学 B-
11 10410 江西农业大学 B-
12 10434 山东农业大学 B-
13 10129 内蒙古农业大学 C+
14 10201 北华大学 C+
15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C+
16 10364 安徽农业大学 C
17 10466 河南农业大学 C
18 10657 贵州大学 C
19 10157 沈阳农业大学 C-
20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C-
21 10733 甘肃农业大学 C-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研究生考试科目:
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5化学(农)
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不同,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考研参考书:
科目
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614 动物学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819 动物生态学 《基础生态学》,孙儒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04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Andrew S Pullin(贾竞波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是在野生动物科研院所、国家海关和边境口岸、工商、自然保护区、动物园等部门或单位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利用、检疫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