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河南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河南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河南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河南师范大学考研群] [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河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本科专业
旨在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研究与开发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教育与应用研究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门人才。

通信工程本科专业
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并具备通信技术和通信系统等方面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网络工程本科专业
旨在培养具备从事网络规划和组网设计、网络工程设计和建设、网络运行维护及管理、网络安全防护和性能分析等方面研究与应用的专门人才。

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
旨在培养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科技开发及研究与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东校区
  • 邮编:453007
  • 电话:0373-3326271
  • 邮箱:hnsdjsj@htu.cn
  •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简介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计算机科学系,是河南省最早成立的计算机院系之一。2008年,学校成立软件学院,挂靠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一体两牌。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通信工程系、网络与物联网工程系和计算机公共教学部4个教学单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以及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4个本科专业。软件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Net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Java方向)2个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智慧商务与物联网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教学资源与教育质量评估大数据”省工程实验室、“计算智能与数据挖掘”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信息处理”新乡市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软件工程学科为省一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为省级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和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拥有人工智能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和智能信息处理校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学院实验室及办公用房面积近1万平方米,设有微机原理、单片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网络、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多媒体技术、动漫设计、桌面云、虚拟现实、计算机集散控制、智慧商务与物联网技术等30多个实验室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地,拥有价值近2800万元的仪器设备和固定资产。学院专业图书资料齐全,拥有中外文期刊265种,并订购了ACM数据库和IEEE CS数据库。学院设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和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考试考点。
截至目前,我院共有教师110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在专任教师中,教授23人(含校聘教授13人)、副教授36人(含校聘副教授1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0%;讲师3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6人,在读博士19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6人。出国、归国留学人员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获曾宪梓奖1人,具有省厅级“555”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人,被聘为首批“河南省信息化专家”1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科发展梯队明确的师资队伍。
学院非常重视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效果反响良好。学院教师有1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人获得校“教学名师”称号,5人获得省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3人获得二等奖,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统编教材2部、“十二五”规划统编教材1部。
学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领域和学术特色,研究方向明确,学术氛围浓厚,科研层次上升,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学院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省部级重点项目55项,横向项目11项,项目经费达1600余万元;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得省级教育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2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近200篇,获批国家专利15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9项。学院重视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积极开展校企、校地合作。研发的“移动自助学习平台”应用于郑州市第二中学,依托该平台郑州市第二中学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研发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和“城市智能网格管理云平台”被列入新乡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支持金额达5500万元。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2005年以来先后七次实施完成了与德国法兰克福应用科技大学师生的项目合作交流活动。2008年承办了CRSSC-CWI-CGrC 2008联合学术会议,2010年承办了国际化信息服务外包研讨会,2011年承办了国际粒计算学术高峰论坛,2013年承办了河南省首届博士论坛,2014年承办了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第32届年会,2017年承办了第六届全国智能信息处理学术会议,所有这些活动都大大提升了学院在国内外高校的知名度。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2005年学院在全校首家成立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作为我院的亮点工程,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作目标,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依托,不断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2016年度,我院学生获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类奖励96项,其中国际奖37项,国家级奖11项,省级奖48项;学生获得国家专利42项,软件著作权19项,学生发表科研论文42篇,创我院学生科技创新成绩新高。
截至目前,我院获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类奖励535项,其中国际奖94项,国家级奖53项,省级奖388项;学生获得国家专利107项,软件著作权近80项。先后有100余名学生因科技创新成绩突出,被保送为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硕士研究生。由于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学院多次被学校评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先进集体”、“学生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12月6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现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到学院考察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素质教育情况,并给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