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华南农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华南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华南农业大学考研难吗]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华南农业大学考研群]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华南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一、专业名称(中英文);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专业代码:080714T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坚实数学、物理、电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电子和信息科学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能在电子、计算机、光电信息、通信、物联网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产品研发、生产与技术管理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人才。
       三、培养规格
     (1)知识目标:
       ①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②系统掌握电子、计算机、通信和光电信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③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④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⑤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①科学的思辨能力和语言文字准确表达能力;  
       ②应用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发现、分析和解决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③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④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能力;
       ⑤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⑥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3)素质目标:
       ①热爱国家,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②具有科学的思想,善于思考,踏实勤勉,富创新探索精神;
       ③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既能独立开展工作,又有团队精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
       四、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
       五、专业核心课程
       农业物联网技术导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信号与系统,嵌入式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半导体物理,电磁场理论。
       六、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为四年,授予理学士学位。
       七、课程结构及毕业要求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课内总学时为2280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160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71.5学分,选修课程42学分,实践课程46.5学分。

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一、专业名称(中英文);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705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意识、光电信息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可从事光学工程、光通信、电子学、图像与信息处理等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科技开发与应用、运行管理等工作,能够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1)知识目标:主要学习光学、电子学及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了解光电信息技术的前沿理论,把握当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接受现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训练,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  工程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
    (2)能力目标:具有综合运用光电信息科学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3)素质目标: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观,能够独立处理生活、学习和以后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具有在本专业相关交叉发展领域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素质;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备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德智体全面发展,善于与人沟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四、主干学科
       光学工程。
       五、专业核心课程
       物理光学,信息光学,工程光学,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光纤通信。
       六、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为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结构及毕业要求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课内总学时为2304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16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70学分,选修课程42学分,实践课程48学分。

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介绍

 一、专业名称(中英文);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703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电力、电信、以及其它系统从事现代通信系统、通信网和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研究、设计、开发、调测、运行管理和工程应用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也可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三、培养规格
     (1)知识目标:掌握通信工程专业必需的数据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能从事通信工程领域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素质目标:树立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增强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有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专业核心课程
       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子线路,数字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
       六、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为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结构及毕业要求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课内总学时为2040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16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78学分,选修课程38.5学分,实践课程43.5学分。

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一、专业名称(中英文);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专业代码:080702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以及微电子与光电子系统基本设计与制造技能,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跟踪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发展动态,能够在电子、通信、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光电测控与传感、光电子信息、计算机应用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教学、管理、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该专业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要求学生除具备扎实的电子类基础知识外,还需深入学习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相关核心内容,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光电系统设计和半导体器件的应用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树立远大目标,具备爱国敬业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①具备遵守职业道德的能力;
       ②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
       ③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掌握电子类基础知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
       ① 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熟练应用英语和计算机的能力;
       ② 掌握专业体系下微电子和光电子方向的核心知识。
    (三)具备工科综合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①具有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的能力;
       ② 具备电路分析与模拟电子线路设计能力;
       ③ 具备数字逻辑和数字系统设计能力;
       ④ 具备微处理器系统及其接口以及相关软件设计能力;
       ⑤ 具备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能力;
       ⑥ 具备光电信号检测及光电子器件应用能力
       ⑦ 具备工程创新的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⑧ 具备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熟悉通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四、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核心课程
       半导体器件物理,光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等。
       六、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结构及毕业要求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课内总学时为2080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16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72.5学分,选修课程44.5学分,实践课程43学分。

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一、专业名称(中英文);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701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基础、数学基础、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各类电子信息设备与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具备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及软件编程能力,ARM、FPGA、DSP、操作系统原理等均为专业重要课程,毕业后能在电子类企业的研发部门承担一定的产品研发、设计任务,同时开设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便于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此外,还有部分应届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从事管理等工作。
        三、培养规格
        该专业以电路开发与设计为核心,重视硬件开发与软件编程的交叉与融合,要求学生除具备扎实的电子类基础知识外,还需深入学习DSP数字图像处理技术、FPGA可编程控制器技术、ARM嵌入式系统技术等核心内容,掌握硬件电路设计、程序开发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 树立远大目标,具备爱国敬业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① 具备遵守职业道德的能力;
        ② 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
        ③ 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掌握电子类基础知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
        ① 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熟练应用英语和计算机的能力;
        ② 掌握专业体系下电子技术方向的核心知识。
      (三)具备工科综合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①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电子电路设计、程序编写调试的能力
        ②系统地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③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④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⑤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专业核心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子线路,数字通信原理,嵌入式Linux系统,DSP原理与接口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数字图像处理,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六、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为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结构及毕业要求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课内总学时为2080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160.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修课程33学分,实践课程39.5学分。
 

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2号楼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3400

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简介

电子工程学院成立于2014年12月,由原工程学院、理学院的部分学科调整组建。下设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应用物理系及实验中心。学院现有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分别授予工学、理学学位,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现有光学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工程、农业信息化、计算机技术等6个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博士招生专业。
     现有在职教工89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4人,正高级职称(含青年教授)8人,副高级职称36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55人;聘有华南农业大学丁颖讲座教授2人。现有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对象2人和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1人,校教学名师2人,校本科教学十佳教师2人。有近20%的教师有出国留学工作经历。“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主持和主要参加的国家级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到校项目总经费近1500万元,共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200余篇。
     学院拥有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和科研平台,现有广东省农情信息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现代养猪数据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教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州市农情信息获取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并与广州英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校级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配备了单片机技术实验室、SOPC(可编程片上系统)实验室、光纤通信实验室、光电图像处理技术实验室、基础光学实验室、光信息处理实验室、光电探测实验室、激光技术实验室、光物联技术实验室、光学/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实验室、传感与检测技术实验室、光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现代通信实验室、电工实验室、电路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电子工艺实习实验室,并设置了学生创新实验室和应用物理开放实验室,并设置了学生创新工作室。学院注重教学研究,现有电子信息工程省级教学团队,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开发技术》,校级精品课程《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大学物理》,曾获多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及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
     学院在校生本科生1878人,硕士研究生47人,博士研究生6人。学院一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创新创业为主导,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强,近2年,各专业最终就业率均达到100%,毕业生就业薪酬和满意度均在学校前列。
     近年来,我院学生学科竞赛成绩硕果累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物联网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省级竞赛中,我院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及表彰100多人次,获得省级奖项及表彰400多人次,其他各类奖项合计80多项.其中近三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1项;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学院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已有10余位本科生在著名光学杂Optics.Express(IF 3.52)等SCI、EI杂志发表多篇科研论文。
     学院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秉承理工互补融合、和谐发展的建设理念,加强专业特色建设和学科建设,提高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努力将电子工程学院发展成为教学科研型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农业生态建筑系介绍

一、研究对象
  1、土地紧缺问题
  2、粮食安全问题
  3、中国城市高密度环境问题
  4、城市建筑高能耗的问题
 
 
  二、创新点
  1、农业种植与建筑生态化的结合
  2、太阳能的综合利用(低碳、遮阳、隔热、采光等)
 
 
  三、工作框架
  1、既有建筑屋面蔬菜种植与墙体垂直绿化的实施(负责人:吴运江、舒畅)
  主要工作:研究建筑外围护结构种植时植物灌溉、抗风、提高产量等工作
  2、绿化屋顶与墙面的构造研究(负责人:闫恩诚)
  主要工作:针对种植对建筑可能带来的影响(防水等)进行针对性的构造设计,有可能出专利
  3、农业生态建筑室内外热环境优化研究(负责人:金玲)
  主要工作:定量研究农业生态建筑对室内外热环境(温度、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的影响、定量研究农业生态建筑对室内空气质量(CO2、甲醛、PM2.5等的浓度)的优化、定量研究农业生态建筑的节能效果和节碳率等。
  4、农业生态建筑的美化研究(负责人:舒畅)
  主要工作:从不同的蔬菜特有的观赏性考虑植物配置,以创造优美、长效的风景
  5、农业生态住宅的推广(负责人:冯继红、吴运江)
  主要工作:在建筑设计及城乡规划中推广上述研究成果,形成较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四、工作目标
  1、上述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可申报相关项目、撰写论文、形成专利
  2、形成兼有农学特色和建筑学特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及实践基地

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介绍

一、背景及意义
  多年以来,土木工程系每年招收本科生均保持在8个班,近240名学生的规模,占全学院本科招生数量的三分之二。目前,土木工程业在校本科生数量多达近千名,外加少数研究生、留学生。土木工程系现有教师只有17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10名,讲师6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土木工程系秉承高校以教书育人为第一要务的发展原则,兼顾现代高校教育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发展思路,正努力将本专业办成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突出、办学质量一流、科研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具有相应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的主干专业。然而,土木工程系教师队伍规模目前明显偏小,土木工程系教师需承担着繁重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相关科研等任务。
  从土木工程系当前需要面对的实际教学与科研条件与要求出发,考虑到土木工程学科未来发展的需要,借着华南农业大学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的大好时机,提出构建“土木工程数字化实验与数值模拟分析中心”作为本学科发展的一个坚实平台,为土木工程学科的上台阶提供强有力的必要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该中心的建成至少能取得以下两个方面的成效:
  1)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和其他工程类专业学生一样,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实验教学等手段,提高对实际工程的感性认识,构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中传统的实验教学环节费时、费力、可重复利用性差。“土木工程数字化实验与数值模拟分析中心”将引进现代计算机和数值模拟分析技术,实现土木工程专业一些典型实验教学内容和流程的、标准化、数字化和可视化,实现同类实验的可重复性。从而大大节省实验教学环节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提高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率。
  2)土木工程领域的科研课题,无论是岩土工程加固机理、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工程灾害防治等研究,都具有明显的数学力学计算分析特点。数学力学计算分析工作的计算机软件化早已成为高水平大学、以及科研机构极为依赖的一种可靠和有效的现代化手段。为“土木工程数字化实验与数值模拟分析中心”配备先进的力学计算与数值模拟分析软件,无疑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先进、更可靠和更有效的进行本学科科学研究、完成相关科研任务的强有力工具,有效改善本学科师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条件,提升本学科师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二、管理和运行机制
  在学院领导下,设立“土木工程数字化实验与数值模拟分析中心”建设团队,确定建设目标,制定时间节点,确保中心的建设进度和投入使用,确保该中心在土木工程学科教学、科研建设与发展方面应起的积极作用。
  “土木工程数字化实验与数值模拟分析中心”建设工作由系主任、学科建设主任牵头负责、全员参与。
  建设团队由土木工程系现有教师科研团队为基础组建,人员包括:
  刘爱华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唐贵和、何春保、文建华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胡海英、李文雄、李高扬 副教授
  郝彤琦、王海洋、李东南、吕艳梅 副研究员
  陈凯、陆金池、张敏、黄俐、黄欢、杨雨冰 博士、讲师
 
 
  三、建设进度计划
  配合高水平大学建设规划与时间安排,拟制定以下进度计划:
  1. 2015年,完成“土木工程数字化实验与数值模拟分析中心”可行性调研,包括技术上的可能性、所需经费额度、场地要求等论证,形成研究报告并提交学院审批,确保平台建设所需场地到位。
  2. 2016年全面进入中心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包括:
  1)“土木工程数字化实验与数值模拟分析中心”场地准备、办公座椅购置。
  2)数值模拟专用计算机及配套软件购置。
  3)基本办公设备(打印机、投影设备)购置。
  4)数字化实验专用摄像设备等购置。
  5)完成土木工程类力学计算与数值模拟分析软件的安装与调试工作。
  6)购置或制作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实验数字化软件。
  7)构建典型实验可视化电子资料数据库。
  8)完成调试,制定中心管理使用制度,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运行。
  3. 2017年“土木工程数字化实验与数值模拟分析中心”正式启用。主要工作包括:
  1)用数字化实验方式替代部分传统土木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探索数字化实验工具在现代大学教育土木工程实验教学课程上的优势,为该方法的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累积经验。
  2)“土木工程数字化实验与数值模拟分析中心”向土木工程系师生全面开放,为师生完成各类科研项目提供高效、可靠的数值模拟与分析计算工具,成为师生出科研成果、出高水平论文的强有力支撑工具。
  3)及时收集中心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进行补充完善。使“土木工程数字化实验与数值模拟分析中心”真正成为师生可信赖的教学与科研平台。
 
 
  四、预期成果
  “土木工程数字化实验与数值模拟分析中心”的建设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建设宗旨是为本学科的发展创造更优质的教学与科研平台,三年建设期内,预期能取得以下教学、科研成果:
  1、将中心建设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数字化实验教学示范点,取代部分或全部取代传统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力学实验。在此基础上,申请相关数字化实验教学教改项目或质量工程项目1至2项。校级精品课程2至3门。出版专业教材1至2部。
  2、总结开展数字化实验教学的相关经验,探索向其他工科类专业推广数字化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形成相关研究报告,发表相关论文3至5篇。
  3、“土木工程数字化实验与数值模拟分析中心”配置的数值模拟与分析软件作为本学科师生从事科学研究、完成科研项目的一种重要工具,将向土木工程系师生无条件全面开放,有限度地向其他有需要的师生开放使用,将先进科学技术真正转化成科研生产力,在研究生培养、科研项目与成果培育、科研项目完成、科研论文发表等方面发挥教学科研平台应有的促进作用。培养3至5名研究生,科研立项3至6项,科研成果培育1至2项,科研论文10至15篇。

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介绍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粤发〔2015〕3号)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实际情况,本着为我院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凝聚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强国际国内科研合作与交流的精神,为整合水利系资源、打破了学科界限,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而建设的创新平台,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基本情况
  水利水电工程系于2006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于开始招生时设置,经过10年的发展,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3人,博士11人,形成了一支学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建有水力学实验室、水工实验室以及水利信息化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2个,满足本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要求。在科研工作方面确立了四个有特色和一定优势的研究方向:农业水土资源与环境、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农业节水理论与技术、土地利用工程。目前共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厅局级课题29项,总科研经费1081.8万元,人均发表论文3.5篇,被三大检索引收录论文十余篇以上。虽然我科的科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科研实力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必要打破了学科界限、整合资源,为广大老师提供充分施展个人实力的科研平台,成立“农田水利灌溉监测中心”。
 
 
  二、 平台特色
  农田水利灌溉监测中心通过购置设备,建立区域农业用水量信息采集系统、土壤墒情采集系统、地下水位信息采集系统、水利设施的安全及运行评价系统,农田灌溉数据管理系统、土壤环境分析系统、既可以为广大师生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平台,增加广大师生的科研实力,又能服务于广东省农田水利事业,不断提升灌溉系统的科研水平和服务效能。
 
 
  三、管理和运行机制
  建设“农田水利灌溉监测中心”建设团队,确定建设目标,制定时间节点,确保中心的建设进度和投入使用,确保该中心在土木工程学科教学、科研建设与发展方面应起的积极作用。
  “农田水利灌溉监测中心”建设工作由水利系现有教师科研团队为基础组建,分主要负责人、专业组及工作组的形式开展工作。
 
 
  四、建设进度计划
  1. 2016年,完成“农田水利灌溉监测中心”可行性调研,包括技术上的可能性、所需经费额度、场地要求等论证,形成研究报告并提交学院审批,确保平台建设所需场地到位。
  2. 2017年全面进入中心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包括:
  1)“农田水利灌溉监测中心”场地准备、办公座椅购置;
  2)农田水利灌溉监测设备购置;
  3)基本办公设备(打印机、投影设备)购置;
  4)建立农业用水量信息采集设备安装调试;
  5)土壤墒情采集设备安装调试;
  6)地下水位信息采集设备安装调试;
  7)土壤环境分析设备安装调试;
  8)制定中心管理使用制度,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运行。
  3. 2018年“农田水利灌溉监测中心”正式启用。主要工作包括:
  1)为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的师生完成各类科研项目提供高效、可靠实验条件,成为师生出科研成果、出高水平论文的强有力支撑工具。
  2)“农田水利灌溉监测中心”向水利水电工程系师生全面开放,使其真正成为师生可信赖的教学与科研平台。
  3)可承担广东省农田水利事业的科研监测任务,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