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江苏海洋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江苏海洋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江苏海洋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江苏海洋大学考研难吗] [江苏海洋大学研究生院] [江苏海洋大学考研群] [江苏海洋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江苏海洋大学研究生辅导] [江苏海洋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电子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简介

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简介
 
在科技发展中,特别是现代科技发展中,自动化技术一直是世界各国高端技术竞争的重
要领域。未来社会是“自动化”的社会,世界工业正在进军“工业 4.0”之际,我国提出了
“中国制造 2025”战略,其标志性技术之一就是自动化技术。
淮海工学院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拥有教授 4 人、具有博
士学位教师 3 人、硕士生导师 4 人,一线教师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
工业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两名教师分别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访问
研究。近年来,教师承担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
科学基金、连云港市科技计划及企业资助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10 余项,项目经费近 400 万;
获得市科技进步奖 3 项、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 2 项、市优秀学术论文奖 2 项、江苏省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 1 项;两位教师入选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六大人才高
峰计划”、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骨干教师、连云港市“521 工程”培养对象、“港城英才”
等人才工程计划。
教学、科研设备齐全,拥有智能信息与控制网络实验室、检测与控制技术室、DCS 控制
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还有电气控制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工电子
实验室、计算机系统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基础实验室。毕业生毕业后可从事智能系统、自动化
工程、电子电气工程、控制系统与仪表等领域的设计与制造、应用与维护、研究与开发工作。
本专业每年有十多名学生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参加国家级、
省级各类大学生竞赛项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生主持“赛尔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
项目”1 项(资助经费 10 万元);获得“2018 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 项;“2017 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二等奖 1 项;“第四届下一代
互联网技术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1 项。
此外,由于本专业具有良好的研究生考试培养模式和支持计划,每年有大量毕业生被国
内外著名高校录取,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江苏
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
我校与何海大学建立了大学生联合培养合作关系,优秀学生可赴何海大学学习一年。历年学
生就业率接近 100%,大多就业于江浙沪地区。
为了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设计了科学的课程体系,主干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
术、数字电子技术、C 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检
测与转换技术、过程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DCS 与现场总线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电
机与拖动、工厂电气控制与供电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
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电路实验、电子实验、单片机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DCS 控制技
术实验、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金工实习、毕业实习、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创业项
目等教学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简介

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简介
本专业以产学合作为基础、协同育人为途径,培养人文素养良好、人格健全,具有高度
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掌握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国家有关
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熟悉工程项目管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
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懂得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够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在通信、电子
信息、计算机等相关领域从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毕业生经过五年左右的工作锻炼和经验积
累,能够胜任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中系统、设备和器件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
通信网络的规划、建设、优化、维护、运营或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取得相应的任
职资质,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或管理人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 10 人,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 7 人;
博士后 2 人、博士 2 人、在读博士 1 人,硕士 5 人。具有海外访学/交流经历教师 2 人。拥
有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对象 1 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培养对象 1
人、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 1 人,连云港 521 工程培养对象 3 人。
本专业实验条件良好,实验设备先进。现有通信原理室、移动通信实验室、光纤程控实
验室、通信系统与信号处理实验室、创新技术开放室,总面积 500 余平方米。其中,中央地
方共建的通信系统与信号处理实验室,运用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先进的运营商网上
商用通信设备构建了多功能实训平台,可开出实验实训项目近 100 多项。本专业拥有十多个
实习基地,其中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为国家级大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为锻炼学生的
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提供了保障。
本专业课程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全校公共选修课、专业基
础课、专业课,还包括课程设计、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其中专业课程核心课程
包括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电路、通
信网基础、信息论基础、现代交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专业拓展课程涉及了网络通信、信
号与信息处理、无线通信和物联网通信等多个方向,具体课程有通信工程专业英语、通信技
术概览、电子线路 CAD 技术 A、面向对象开发技术、通信工程专业科学计算与仿真、通信新
技术专题、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安全概论、计算机网络、光传输技术、现代通信工程设
计(组网技术)、DSP 原理及应用、多媒体通信、数字图像处理、微波与天线、无线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物联网原理、射频识别与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规划与组建。实
践性环节为认识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通信工程专业实习、通
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论文)。
本专业 17 年的办学历程为社会培养了 1000 多名通信与电子信息行业的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以能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基础好、适应快等优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2016-2018 年,毕业生的就业率为 97.58%,其余 2.42%选择自主创业;44 人考取国内知名高
校的硕士研究生,考研录取率占毕业生总数的 17.74%,在全校名列前茅。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学生在修完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考试合格后,将被授
予工学学士学位。
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嵌入式培养)简介
本专业以产学合作为基础、协同育人为途径,培养人文素养良好、人格健全,具有高度
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掌握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国家有关
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熟悉工程项目管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
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懂得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够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在通信、电子
信息、计算机等相关领域从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毕业生经过五年左右的工作锻炼和经验积
累,能够胜任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中系统、设备和器件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
通信网络的规划、建设、优化、维护、运营或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取得相应的任
职资质,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或管理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嵌入式培养)由淮海工学院与中兴通讯亚太区实训总部(暨太仓市中兴
仕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办学,2016 年首次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为嵌入式培养
专业。2016-2018 年本专业均圆满完成招生计划,并在校内大类培养专业的调整中受到了其
他学科和其他专业学生的青睐。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由专业和企业共同制
定,部分专业理论课程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教学,实践环节则安排学生去企业完成。嵌
入式培养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 10 人,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 7 人;
博士后 2 人、博士 2 人、在读博士 1 人,硕士 5 人。具有海外访学/交流经历教师 2 人。拥
有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对象 1 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培养对象 1
人、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 1 人,连云港 521 工程培养对象 3 人。参与本专业嵌
入式培养的企业讲师及工程师 20 多人,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和教学培训经验。
本专业实验条件良好,实验设备先进。现有通信原理室、移动通信实验室、光纤程控实
验室、通信系统与信号处理实验室、创新技术开放室,总面积 500 余平方米。其中,中央地
方共建的通信系统与信号处理实验室,运用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先进的运营商网上
商用通信设备构建了多功能实训平台,可开出实验实训项目近 100 多项。本专业拥有十多个
实习基地,其中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为国家级大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本专业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全校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还包括课程设计、
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其中专业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
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电路、光传送网技术、信息论基础、现代交换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工程专业英语、通信工程专业科学计算与仿真、职业素养、通信技术概
览、数据通信技术、通信电源技术、多媒体通信、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行业工程规范与设计、
分组传送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三网融合技术、同步数字体系技术、通信网络规划优化、
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实践性环节为中兴认证(助理工程师)、中兴认证(初级工程师)、
数据通信技术实训、光纤承载技术实训、XPON 技术实训、LTE 技术实训、创业与创新实训、
岗位实践与毕业设计。本专业的课题体系中有 23 门课程为企业开设模块,企业课程嵌入率
占据总学分的 25%以上。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学生在修完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考试合格后,将被授
予工学学士学位

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简介

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简介
一. 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
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本专业培养适
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相应专业知识,具有终身学
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能够在
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
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学生毕业 5 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
1.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养和职业道德,与职业相关的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在
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2.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在团队中分工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能胜任技术负责、经营与管理等工作;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及国际交流能力,能够在多学
科和跨文化环境下开展工作。
3.能够运用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及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原则,具备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
域的创新意识与方法、器件或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初步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能发现
并解决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4.能够承担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中新技术研究、产品开发设计、设备生产与维护应用、
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成为所在企事业单位技术或业务骨干。
5.能够利用各种学习渠道更新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和技术水平,能够通过持续学习适应
社会发展和行业竞争的能力。
在学生培养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充分尊重学生成长规
律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以成果导向教育(OBE)为理念优化课程设置,以专业核心素养教育
为重点,不断深化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加强研究性学习,落
实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对于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达成作用。
二. 师资队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13 人,教授 2 人、副教
授 9 人;博士 6 人、硕士 7 人。具有海外访学/交流经历教师 6 人。拥有江苏省“333 工程”
培养对象 2 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3 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培养对象
2 人,硕士生导师 3 人。 除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任教师外,本专业还与电子工程学院其它 6 个
专业交叉共享师资队伍,为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提供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
所有专职教授、副教授均坚持为本科生上课,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专
业课、全校公共选修课,还包括课程设计、实验实习、并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全国电子设
计大赛、全国机器人竞赛,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等各项竞赛活动。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共
有 10 余人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20 余人次获得省级竞赛奖项;100 余人次参与大学生创新
项目或教师科研项目,毕业生中涌现出一批企业研发骨干和创业精英,毕业生社会认可度不
断提升。
三. 专业课程体系分类
1.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数学类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值计算
方法等课程; 自然科学类包括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等。
2.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
3.工程基础知识类课程
大学计算机、C 语言程序设计 A、工程制图 A、电路、模拟电子技术 A、数字电子技术 B、
电磁场与电磁波等。
4. 专业(基础)类课程
包括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
术 A、通信原理、可编程器件及应用、面向对象开发技术等课程以及相关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主干课程包括: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 A、数字电子技术 B、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A、信号与系统、高
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可编程器件及应用、面向对象开发技术。
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
工程训练、认识实习、职业技能实训、电子专业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面向对象
开发技术课程设计、可编程器件应用课程设计、电子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
计(论文)等。
四. 实验室及实践条件
专业实验室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硬件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统筹规划并注重与企业、
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积极申报中央地方共建项目和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了一个国家级
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除拥有计算机技术,通信原理,电工电子等基础实验室之外,电
子专业还通过多种渠道建设专业实验室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科研需求,目前拥有计算机技术
室、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室、智能嵌入式设备实验室(在建)、中央与地方共建虚拟现实
实验室(先进测量与控制技术),中央与地方共建电子系统装配及测试实验室。专业实验设
备总值达到 1700 万元,生均实验设备费 3.2 万元。
未来星电子创客空间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科研和实践途径,除参加教师科研、大学生创
新项目以及多种学科竞赛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未来星电子创客空间参加创新实践活动。未
来星电子创客空间为学生参加科研、创新及实践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现有 3D 打印机、
NAO 人形机器人、Hololens 增强现实头盔、HTC 虚拟现实头盔等设备 40 余台套,对不同层
次的实验室提供不同的实验设备。空间拥有面向低年级学生的基础训练开放实验室,提供万
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源等常用的电子仪器,数量以保证基本够用为度。面向高年
级学生的实验室除配备常规仪器外,还需配置较高级的开发设备,如单片机、智能硬件、DSP
开发板、毫伏表、PCB 热转印机及腐蚀池、常用的电子设计类软件等。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
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强调工程素质能力和
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研究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空间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参加各类电子信息
类的学科竞赛,重要的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挑战者”杯创新竞赛等,未来星
电子创客空间是这类学科竞赛的基层组织机构和培训基地。学生通过申请,也可以将创新设
计项目带进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科技创新实验。

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通晓电子电路与集成电路
设计原理与方法,能够在集成电路领域从事设计、测试、应用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毕业后经过五年的工程实践,学生能够评为电子工程师,成为单位业务骨干、项目经理
或技术负责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在集成电路相关领域从事复杂
集成电路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通过继续学习,获得电子工程学科硕士或博士学位,能够协
同从事该学科的新技术研究或自主创新创业。
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电子线路系列课程、集成电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
理、C 语言、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习、综合课程设计、集成电路版
图课程设计、CAD 技术课程设计等。
集成电路设计是中国当今最热门行业之一,待遇优厚,发展空间很大。本专业学生毕业
后工作地点主要在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地,很多公司是产业界内知名企业。目前在上
海有三年工作经验的芯片版图设计工程师年薪 15~20 万,数字后端设计工程师、设计验证工
程师 15~30 万,优秀的后端与验证工程师甚至达到 40 万。例如 16 届一位毕业生在上海晶丰
明源半导体公司工作,目前年薪已经达到 20 万人民币;同一届的另一位同学在苏州中软国
际工作,月薪也达到 1 万余元。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非常注重校企合作,实行“3+1”培养方式,即大学前三年在学校
学习理论课,第四年经双向选择,可以进入企业实习并就业。我们与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
中心(中科院计算所苏州分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由中科提供符合企业需求的集成电路
工程师强化培训。最近四年来,共 50 多人在中科参加培训,全部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成为
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工作地点在苏州、上海等地。2018 年我们还与苏州中科联合招生了
电子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一个班学生。
此外,我们还与苏州贝克微电子有限公司、苏州明波电子有限公司、上海郝韵电子科技
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大三学年结束时,经过双向选择,符合公司需求的
学生,可以在大四时直接进入公司实习;或者先在苏州中科参加定向强化培训,然后进入公
司实习。例如 2016 年苏州贝克录用了 8 位同学,2017 年上海郝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录用了
6 位电科 141 班的同学进入公司实习,2018 年毕业时这 6 位同学全部留在公司工作。经过这
几年跟踪调查发现,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找到工作的同学流失率很低,大家对工作内容、薪水、
环境的满意度比较高,就业质量很高。

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

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隶属于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淮海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为大学 本科,学制 4 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是以强电为主,弱电为辅,体
现强弱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的特点,在电气装备制造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传动系统与
控制、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检测与控制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输电、用电、检测一体化”
学科、专业体系。
本专业目前拥有专业教师 12 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6 人,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
电机拖动、供配电技术、水下机器人等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
果。近年来,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和项目多项,其中国家级科
技项目 2 项;教学成果奖 1 项;编写出版专著与教材 10 余部,其中国家级精品教材 1 部、
省级精品教材 1 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多部。
本专业拥有先进的教学实践平台,包括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验中心、先进测量
与控制技术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光电创新检测实验室、专业课程实验室以及电
子与电气实训实验室,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学科和行业特色的科研团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
结合,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下广阔的空间;注重实践性教
学,除有关专业课程的课程实验外,还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电气工程训练及各类课程设
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内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专业知识与实
际操作技能,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品德修
养和身心健康的,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电气工程领域的工程问题、构建及管理工程系统
的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本科阶段完成具有工科必备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知识,以电能
生产、传输及利用为核心的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工程管理知识及专业素养。
通过毕业后约 5 年的工程实践锻炼,能够达到下列目标:
(1)能够在电气工程相关的技术领域中从事系统分析及规划设计、电气设备制造、系
统调试运行、 状态监测保护及维护检修、工程设计及工程管理等领域工作。
(2)能够成长为电气工程师,成为单位业务主干或技术负责人,具备解决电气工程复
杂项目的设计、 施工、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理解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对社会的影响。
(3)具备自主学习意识及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协同从事电气工程科
学的研究、工程项目开发。
2.专业特色
以电气工程学科为基础,以多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为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工程
专业教育为导向的、“宽口径、抓基础、重实践”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特别
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环节能力的培养,学生能获得电气工程、控制工程和计算机技术
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尤其在强弱电结合、软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等方面具有较强
实力。与江苏省内多家公司及生产企业建成了固定的实践性教学基地,以达到教学与实践
相结合的目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生在校四年将获得以下一些知识及能力: 掌握扎实的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基础知识,
包括工程制图、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计算机技术基础、自动控
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等;掌握扎实的与本专业相关的专门知识,包括电机学、电力电子
技术、工厂电气控制与设备、企业供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具有从事电
气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人文及经济管理知识、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
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在综合类实践、实验中具有较强的独立设计、分析、仿
真和调试系统的能力,并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具有系统的电气工程专业实践学习
经历;具有融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电气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新产
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掌握与本专业相关行业
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综
合考虑经济、环境、安全等制约因素的影响,正确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具
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竞争与
合作的能力,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电气工程
发展的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军事训练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
体魄。
3.专业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学、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控制理论、 电力系统分析、企业供电、继电保护、工厂电气控制、PLC 应用技术、电力传
动技术等。
4.学生发展
近 3 年来,本专业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多项;校级创新训练计划 30
余项;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多次,其中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 1 项,中
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RoboWork)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本科生多人在核
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本专业每年就业率都维持在 98%以上,每年有 15%左右的毕业生被国内外著名高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及省外
一些高校)录取,攻读硕士学位。
毕业生就业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可在电力系统、机械制造、汽车制造、交通、邮
电、通讯、 环保、城建、能源等领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工程设计、科
技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每年在
国家电网等大型企业就业为 40%,其余在其他科技企业就业。
5.实验室发展 
图 1.电力电子与调速研究平台
图 2.大功率变频实验平台
图 3.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验中心
依托已有实验条件,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
目标,本系不断进行实验设备的改造、创新和开发,积极开展实验方式和手段改革。实验
室建设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多次在电子设计竞赛、
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佳绩。

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简介

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简介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隶属于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1998 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本科专
业目录,把仪器仪表类 11 个专业归并为一个大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该专业口径宽,以
检测理论和误差分析理论为指导,合理应用机械、电子、光学,计算机、自动化、通信等各
专业领域的知识,构建精确、稳定、可靠、经济,并具有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
特征的测试、计量和控制系统,是信息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组成完整的仪器科学与技术
学科必不可少的专业,同时也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交叉学科的特征。
师资队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隶属于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2006 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获批准,2008 年开始招生,已连续招生 10 余年,现有在校生约一百五十余人,累计毕业学
生两百多人。目前在职专业教师中(不包括公共课基础教师),教授 1 人,高级工程师 1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1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3 人,硕士学位 3 人,高职比 83.3%,
硕博比 100%。本专业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1 人,江苏省“333 工程”中
青年学术带头人 2 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 2 人,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
1 人,江苏省苏北特聘发展专家 1 人,连云港市“521”工程第一层培养对象 1 人,连云港
市“521”工程第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1 人,连云港港城英才计划 1 人。通过近十年的建设,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已经形成了一只结构合理、创新
务实的优秀教师团队。
教学条件
本专业重视教学条件建设工作,建设有多个公共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教学设备。测
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目前有电子测量实验室、传感器技术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测控电路
实验室、微弱信号检测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而且连云港市计量中心、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
限公司、江苏西德电梯有限公司、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苏州福泽能源科技有
限公司等多个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要。采取独立自主、分散进行的开
放型、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以设计性和探究性的实验项目为主,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和实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注重高年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
基础操作训练、专业技能训练、设计创新训练三者并重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我选择学术
发展方向、自我设计知识结构、自我完善科研技能,建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相
结合平台”,形成“基础实验-设计实验-综合研究实验”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及其课程体系。
 
 图 1 微弱信号检测实验现场
 图 2 测控专业学生大创项目调试现场
科研及教学成果
近年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无论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方面
均取得了一定成就。测控技术专业获得大学生创新项目国家级 3 项,省级 5 项,校级 8 项;
学生在各种竞赛中(学科竞赛、体育竞赛等)也获得优秀的成绩,多项获得省级奖。作为主
编撰写教材 3 部,副主编撰写高等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机电类 1 部,出版专著一部,
发表教改论文 7 篇,发表研究性论文三十余篇,二十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授权发明专利十
余项。同时,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省级人才类(江苏
省“333 工程”科研资助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资助项目以及江苏省“青蓝工
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项目等)项目 5 项,连云港市科技计划项目 1 项,江苏省高校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2017 年与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合作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
等奖”1 项,2017 年与江苏西德电梯有限公司合作获得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 项,
2017 年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团队称号(2016 年度毕业设计),2018 年
获得连云港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 项,获得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高
校自然科学类)“三等奖”1 项,获得江苏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 项。
培养目标
培养符合国家发展要求,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能在传
感器、测试技术、智能仪表、测控系统、复杂工程等技术领域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
计、生产组织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工作,能够跟踪本领域理论新技术,成长为具有国际化视
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经毕业后 5 年左右的实际工作,能够达到的预期目标:
(1)能够运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独立发现、研究与解决现实
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具有从事测控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够胜任项目
经理职责或教学科研工作。
(3)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在跨职能团队工作中担任骨干或
领导角色,发挥有效作用。
(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
安全与环保意识,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5)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进一步增强
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专业特色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仪器仪表学科为基础,以多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为专业发展的指
导思想。按照“宽口径、多样化、抓基础、重实践”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特
别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环节能力的培养。与连云港市计量中心、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
有限公司、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建成了固定的实践性教学基地,在校期间,
可长期在实习单位实习,以达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横向协作,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结构体系为三个平台、六大模块。三个平台是:通识教育平台、大类教育平台和专
业教育平台,每个平台均由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Ⅰ
(全校必修)、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全校选修);大类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Ⅱ
(大类必修)和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全面
落实“通识+主干+实践”的课程体系。专业教育平台中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分别由 6 个专业
方向组成。主干课程为: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检测技术与仪表、自动控制原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电子测量原理及仪器、测控电路、
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虚拟仪器技术、EDA 技术、信号与系统、嵌入式系统与总线技术等具
有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
主要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装机实习、认识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职业技能实训、传感器课
程设计、智能仪表课程设计、测控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测控专业实习、测控专业专业综合课
程设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等。
 
 图 3 淮安瑞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专业实习现场
 图 4. 连云港市质量检测研究中心专业实习现场
图 5 深圳信益达有限公司工程师学术讲座
本专业学生将具体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具有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与测控技术与
仪器知识,并能够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基本理论,识别、表
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
设计系统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
素。
4.具备设计和实施基本测控系统与仪器的能力及实验、应用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
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现代工程工具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
方法,特别是通过电子网络、期刊资料等渠道了解相关的器件、产品、系统及技术的进展与
前沿,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解决具体的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技术问题,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测控系统与仪器专业工程实践和复
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
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
会的影响,把握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技术变化。
8.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9.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
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10.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
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
合作能力。
11.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就业状况与趋势
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为特色,培养具有现代科学创
新意识、知识面宽、基础理论扎实、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可从事以下领
域的工作。
(1)可从事计算机应用、智能仪器、虚拟仪器、测量与控制等多领域的产品设计制
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2)该专业学习的知识面宽广,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广泛的发展空间,也可从事
计量、测试、控制工程、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设计、制造、
开发和应用等工作。
(3)毕业生可以在中外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领域的理
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从事自动化精密科学仪器、自动化监测、控制或生产系统的设计开发、
运行管理等工作。
(4)从事机电、测控、仪器仪表、通信、家电等行业的商贸工作。
(5)目前国内已有一百多所高校开设该专业,有志向读研的同学可以报考国内高校、
科研机构相应或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能够获得比较多的深造机会。近年来,本专业大量
毕业生被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邮
电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攻读硕士学位,并获得好评。 

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介绍

电子工程学院概况
电子工程学院是淮海工学院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经过30年余的建设发展,学院事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18年获批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目前,拥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6个本科专业,设置3个系和一个实验中心。在校学生近1600人,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10000余名本科、硕士毕业生。
 
师资
 
学院现有教职工69人,专任教师57人,教师中有教授8名、博士24名,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8人。现有教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5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7人,江苏省“双创计划”6人,“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3人、“青蓝工程”骨干教师8人,连云港市“521工程”培养对象9人,1名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名教授兼任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工作,先后派出10位教师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访问研究,开拓了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
 
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18年获批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学院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基金课题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科技部、江苏省科技厅等下达的各级各类基金项目20余项,取得鉴定成果、发明专利20余项。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效果明显。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连云港市科技进步6项、淮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专业
 
学院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2个本科专业分别于2010、2012年获批江苏省特色专业,电子信息专业类已通过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建设点验收,通信工程专业入选江苏省嵌入式培养模式改革计划。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3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2部被评为江苏省精品教材,3部被评为江苏省重点教材;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及优秀毕业设计团队5项。
 
创新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项本科学生主持的科研项目在2015和2017各获“赛尔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项目” 10万元经费资助;获得中国海洋学会主办的“智海2015 OI中国水下机器人大赛”三等奖1项;获得“2018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
 
 

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汇总表


  龚成龙,男,1964年4月生,汉族,连云港市人,民盟。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龚成龙同志1984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并获学士学位,1988年中国矿业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来到淮海工学院工作,历任淮海工学院实验中心主任、电子工程系副主任等职,2000年起任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2003年晋升教授。兼任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理事、江苏省电子学会理事、连云港市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此外,还兼任民盟连云港市市委委员、民盟淮海工学院支部主委,连云港市九届及十届政协委员、常委,连云港市科协委员等。受聘为连云港市信息化专家组成员、《淮海工学院学报》编委、南京邮电学院硕士生导师。
  龚成龙教授主要从事检测技术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电子系统设计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于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篇,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1项,主持国家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主持和参与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教育厅、连云港市科技局等基金研究项目10余项,其它纵横向研究课题多项。龚成龙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成绩显著,多次获淮海工学院优秀教育工作、优秀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1998年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1999年被确定为江苏省“333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2年入选连云港市“521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3年再次入选江苏省“333二期工程”。近年来,龚成龙教授在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还大力加强与企业联合,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工作服务,2003年,1项科研成果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连云港市一等奖,2005年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龚成龙教授治学严谨,学风正派,领导的电子工程系在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良好工作成绩,受到淮海工学院党委好评。2004年,领导的电子信息科研组获淮海工学院优秀教师群体称号,2005年,领导的自动化教研室被授予“江苏省文明示范岗”。2006年,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计划。为表彰龚成龙教授的工作成绩,今年4月,连云港市政府授予了龚成龙教授“劳动模范”称号。
 

  周渊深
  1、本人简历和主要成就
  周渊深教授,博士。1962年生,男,汉族,江苏溧阳市人,中共党员。1997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国家重点学科),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取得教授任职资格。现任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系副主任,连云港市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运动控制与检测技术专委会委员。1998年被遴选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3年选为连云港市“521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周渊深教授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讲过电工学、矿山电力拖动与控制、交直流调速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等;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的研究工作。在学术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多篇,多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有的被EI收录;近5年来,出版专业学术专著1部,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省、部级规划教材3部,合编、参编著作3部;主持教育科学“十五”国家级重点课题子项目1项,省厅级科研项目2项,市级科研项目1项。
  2、大专以上学历
  (1)学历和学位:
  1983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电气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7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4年6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国家重点学科),获工学博士学位。
  (2)进修经历:
  1985年9月至86年7月在上海大学电工学科助教进修班,学习电力拖动与控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
  1999年3月至7月在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煤炭电力传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作高级访问学者,从事“电力传动全数字控制系统”课题研究。
  3、主要学术任职: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连云港市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运动控制与检测技术专委会委员。
  (1)主要学术与科研工作经历:
  ●系统讲授过《矿山电力拖动与控制》、《电工技术》、《交直流调速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工程》等课程。
  ●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规划教材6部、出版专业学术专著1部。
  ●主持连云港市“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1项、江苏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教育科学“十五”国家级重点课题子项目1项、院第二批学科建设项目1项;参研横向科研项目5项。
  ●在电气控制系统的MATLAB图形化仿真技术、化工过程控制中的内模控制技术在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98年被评为“青蓝工程”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3年被遴选为连云港市“521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张春光,男,1964年3月生,汉族,致公党
  职称:副教授
  职务:电子工程系电气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成果:
  1、主要从事自动化领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主编了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控
  制技术》教材,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3、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承担江苏省教委指导
  课题2项,其它院、市级以及横向课题数项
  主要获奖情况:
  1、参与国家级课题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参与国家级课题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参与课题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和
  省国防办科技进步一等奖
  4、主持课题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
  5、02年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其它:
  1、致公党淮海工学院支部主委
  2、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