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华东交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 [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华东交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华东交通大学考研难吗] [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华东交通大学考研群] [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学费] [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辅导] [华东交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信息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简介

信息与通信工程简介
作者:       来源: 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 2020-04-18       访问次数: 79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华东交通大学校级重点学科。本学科源于我校2000年成立的通信工程专业,目前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以下几个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①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主要研究新型射频微波无源器件、微波有源电路等无线通信电路的设计方法和理论;以及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②物联网与多媒体传输:主要开展物联网理论、体系结构及应用,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及压缩感知研究,认知无线电理论及应用研究及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及传输研究。③信号与信息处理:主要研究信息的感知、信息的测量、信息的识别、信息的获取以及信息的处理等理论和应用方法;④智能系统与光通信网络:主要研究光通信网络的体系与结构,以及基于电磁波和光的仿视觉系统神经网络信息融合技术。此外本学科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 本学科拥有良好的学科建设平台与基础条件以及完善的学科管理与建设制度。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为一级硕士点授权学科、“计算机应用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2)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其中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智能信息处理方向相关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物联网与多媒体传输、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与国家和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成果结合行业、企业急需,直接投入使用,已有多项成果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3)本学科已形成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多名方向带头人为主体的,学历、职称、年龄层次结构较合理,具有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学术梯队,团队现有教授11名,副教授13名,其中18名具有博士学位。学科带头人刘海文教授是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德国“洪堡学者”获得者、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江西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刘海文教授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防预研基金、中科院重大创新项目、铁道部重点科技项目、日本学术振兴学会(JSPS)、东芝公司、德国洪堡基金会、韩国国家基金会国际合作课题等2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微波电路与系统、信号处理和雷达工程。
 
 
 
       (4)本学科取得了较显著的科学研究成绩,主持和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铁道部重点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省部级课题及各类横向课题60余项,课题经费突破800余万。有十余项成果通过国家、省、部级技术鉴定和验收,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0余篇。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简介
作者:       来源: 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 2020-04-18       访问次数: 63
 
       华东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点是江西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以下几个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1)计算方法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致力于现代数值计算方法与微波电路的计算机建模与辅助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国内外先进的算法和模型;(2)智能信息处理,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量子信息处理、汉语论证体篇章结构自动分析方法等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3)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在数据非负稀疏特征提取、金融时间序列数据挖掘以及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导航等方面获得了有特色的研究成果;(4)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针对智能交通、高速轨道监测等重大应用需求,以建设“智慧鄱阳湖经济圈”为目标,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5)网络与信息安全,主要从事网络监管和安全防预、安全特装路由器、网络主动防御技术的研究,在高速网络信息获取、网络入侵检测、预警和灾难恢复、信息安全数据挖掘等方面。此外本学科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 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各研究方向不仅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术带头人,还拥有结构合理、科研成果丰硕的学术团队,其中计算方法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智能信息处理方向相关成果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与国家和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多数成果结合行业、企业急需研发,直接投入使用,已有多项成果产生巨大效益。
 
 
 
       (2) 本学科师资队伍机构合理、研究力量较强、学科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一支具有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学术梯队。学科现有教授9名,副教授13名,其中15名具有博士学位。
 
 
 
       (3) 本学科取得了较显著的科学研究成绩。近五年来本学科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1项、铁道部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以及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省部级课题、各类横向课题等共计60余项,课题经费突破800余万。有十余项成果通过国家、省、部级技术鉴定和验收,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0余篇。
 
 
 
       (4) 本学科拥有良好的学科建设平台与基础条件以及完善的学科管理与建设制度,其中“计算机应用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华东交大信息工程学院创新基地是具有自己特色的、充满活力的科研基地。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硕士简介

计算机技术简介
作者:       来源: 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 2020-04-17       访问次数: 68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熟悉现代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有娴熟的计算机实用、实践技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协作精神以及较强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能独立承担或参与科研工作并撰写科技论文或撰写技术报告。具有从事高校、科研单位、应用管理部门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教学和科研等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基本学制3年,在校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三、培养方式
 
 
 
       1、1-1.5年内完成课程阶段学习;用于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实践环节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历届本科毕业生累积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 年。在进程安排上,实践环节与课程学习、学位论文的时间可部分重叠。
 
 
 
       2、实行双导师制: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中高级技术职务的人员联合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本领域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1.计算方法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本研究方向致力于现代数值计算方法与微波电路的计算机建模与辅助分析,研究一系列国内外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包括:(1)在国际上将无网格技术的数值算法用于高速铁路电磁防护的CAD辅助设计,开发高速铁路EMC/EMI电磁仿真软件,应用于高速列车通信与控制系统的兼容设计;(2)基于有限元算法的CAD技术,在国际上较早地研究了一整套缺陷接地结构(DGS)的构造方法与设计理论,建立电路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实现特种微波结构电路的计算机精确建模与高效设计;(3)完成在复杂环境下军事目标电磁散射的高效混合数值算法研究,突破制约传统算法效率的瓶颈,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计算速度;(4)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实现对微波电路的建模与优化,显著提高了功率放大器等微波电路的设计效率。
 
 
 
2.智能信息处理
 
 
 
       本研究方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在国内外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方向,包括:(1)量子信息处理:针对信号信息处理与量子计算的共有特点设计相关算法,研究一整套量子信号处理实施方案。(2)量子神经网络:研究了量子神经网络实现模式识别算法,并与加拿大合作开发了基于神经网络设计与应用的工具软件Neuromodeler。(3)可逆逻辑电路设计及仿真:设计和优化可逆逻辑电路并对其进行仿真优化,(4)汉语语言自动语义分析。汉语自动分词是中文信息处理的“瓶颈”问题,解决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知识工程等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新进展,本方向研究多种汉语自动语义自动分析方法。(5)基于VC++6.0的计算平台研发:设计和开发新型计算平台,方便于产品和技术的研发。
 
 
 
3.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
 
 
 
       多年来,本研究方向致力于开展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理论及优化算法方面的研究,并应用于图像处理、数据挖掘和信息融合等领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1)在高维数据非负稀疏特征抽取技术方面,对压缩传感及多元统计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统一的数据非负稀疏特征提取框架和不同特征抽取模型,求解这些模型的改进算法。(2)在金融时间序列数据挖掘技术方面,深入研究了核学习、最小均方算法等相关技术,并将其应用于金融时序的相似性搜索、预测和分析,获得了极好的应用效果。(3)在稀疏财务预警模型方面,利用统计学习理论中基于l1范数的正则化技术开展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建模及求解算法的研究,建立稀疏逻辑回归和稀疏线性判别分析模型,实现模型变量选择。(4)在医学图像处理处理方面,针对医学显微图像的摄入、比对等,设计相关算法并开发了医学显微图像管理系统。(5)在基于不确定信息处理的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地图构建研究方面,综合考虑定位、地图构建、路径规划等问题,以贝叶斯理论为基础研究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移动机器人导航技术,研究系列新的或改进算法。
 
 
 
4.无线传感器网络
 
 
 
       本研究方向面向智能交通、高速轨道监测等重大应用需求,以建设“智慧鄱阳湖经济圈”为目标,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异构、无线、移动、泛在和互连的基本特性,以能量、通信、时间和空间复杂性最小化为目标,研究新型传感器网络自组织演化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2)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链路与节点极易失效的特点,建立网络性能评价方式与定量描述模型。(3)从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的角度,设计可伸缩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栈,实现协同车-地、车-车等互联通信的智能软件平台。
 
 
 
5.网络与信息安全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网络监管和安全防预、安全特装路由器、网络主动防御技术的研究,致力于在高速网络信息获取、网络入侵检测、预警和灾难恢复、信息安全数据挖掘等方面做出高水平的研究。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港东大街808号 电话:0791-87046245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信息工程学院概况
作者: 李丹       来源: 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 2020-04-10       访问次数: 8346
 
 
 
 
 
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1月。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5人(海外一年访学以上经历21人)。2018年6月,华东交通大学依托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按“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方式运行。教师中现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3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杰出青年5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3人,全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部级以上人才数量位居全省信息类学院前列;2016年获批省委组织部颁发的省级人才工作示范点;2018年学院入选 “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项目(全国100项,江西唯一)。
 
学院下设五系一部及两办,即:电子与通信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物联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人工智能系、计算机基础教学部以及院办、学工办。现有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五个本科专业。其中,通信工程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及省级特色专业。学院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为校宝塔学科塔尖学科
 
近年来在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科研经费达6000多万元,连续六年分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省科技发明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等省部级奖励。55人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任教师人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三年一直位居全校前列;发表高水平专业学术论文5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与江铃股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南昌铁路局、中铁武汉电气化局等行业和地方单位开展了多项科研合作。
 
学院先后获批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MOOCs课程、校级精品课程与在线开放课程、双语课程等近30门;出版教材近20本,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省级教学赛奖项7项;获省级以上教学改革、规划项目30余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0余篇。
 
学院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先后有多个班级获得全国优秀班集体和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连续五年获全省优秀服务队,多名老师和学生获先进个人称号。同时,学院还注重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科技竞赛等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49项,指导学生在“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和“飞思卡尔”等大赛中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91项,其中国家级37项;发表论文22篇,发明专利5项。
 
 
 
 
 
     数据截止:2020年3月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官雪辉

官雪辉, 男,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6年12月出生于江西, 1998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 获得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于2007年获得上海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学位。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主任。华东交通大学科技协会委员,IEEE会员,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IEICE Trans. Electronics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 一直从事无线通信理论,微波毫米波电路和天线理论的研究,完成了多项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在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其中18篇被SCI收录;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奖励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完成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铁道部重点课题1项,国际合作课题1项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8项;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

  联系电话:13970871029

  EMAIL:xuehuiguan@yahoo.com.cn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据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6年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考研参考书目已公布,详情如下:

初试参考书目: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 上、下册) 郑君里、应启珩、杨为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数据结构(C版)》 严蔚敏主编 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其他参考书目:
《通信原理》(第五版) 樊昌信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年5月
《数据库系统概论》 萨师煊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