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公共管理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联系方式]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接收调剂生通知]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通知]

湖南农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湖南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湖南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湖南农业大学考研难吗]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湖南农业大学排名] [湖南农业大学考研群]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正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以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和食品工程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研究食品成分与营养、食品贮藏原理与技术、食品加工原理与工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以及食品新资源开发等的一门学科。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创建于1986年,1998年获食品科学硕士点授权,2006年获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拥有“食品科学”( 湖南省“十五”至“十二五”重点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等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近五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408人,毕业硕士研究生375人,在读232人;2005年以来,依托本学科,自主设置了园艺产品采后科学与技术、畜产品加工与营养工程博士点,近五年毕业博士研究生16人,授予学位12人,在读16人。学科秉承“学科交叉、突出特色、求实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学研产良性互动的重大办学特色。本学科研究特色为:①食品科学 围绕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理论与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挖掘了传统腌腊肉品微生物资源;系统研究了黑茶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品质的关系;建立了植物功能成分绿色高效分离、鉴定和高通量功能评价技术体系;提出了辣度分级理论与技术,制定了辣度国家标准;研究了γ-射线辐照处理对物料特性和微生物的影响,创新了辐照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了猪副产物生物转化工程理论与技术,发明了动物骨骼多肽高密度培养益生菌新技术;②食品营养与安全  从分子、细胞、动物水平揭示了膳食黄酮等植物活性成分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开展了益生菌对肠道及其微生物影响的研究,创新了肠道微生物表面纳米分子自组装技术,揭示了乳酸细菌表层蛋白与肠道黏附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微纳生物传感检测技术平台,构建了植物激素、农药、生物毒素、食源性病原微生物高灵敏检测和食物中金属元素新型金属膜微阵列芯片检测理论与技术。③粮油工程 围绕谷物、植物油脂和蛋白质工程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装备开发与工程化控制。首创水酶法制油关键技术与装备;建立了大米微生物发酵消减镉污染技术,降镉效果达85%以上;研究了谷物和高水分植物蛋白食品挤压膨化质构重组理论与技术,开发了大型高效食品挤压膨化装备,摆脱了我国高性能挤压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④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开展农产品贮藏理论及加工技术研究,探索了生物拮抗保鲜等新方法,在柑橘、生猪、淡水鱼、辣椒等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本学科研究条件良好,拥有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功能食品分中心、柑橘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蔬菜专业分中心、国家斑点叉尾鮰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中医管理局亚健康干预技术实验室、湖南省现代食品工程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发酵食品工程技术中心、湖南省肉品工程技术中心、生物质醇类燃料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设有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部共建优势特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和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实训中心等教学平台。 
 
  本学科拥有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具有良好合作精神的科研团队。现有教授22人(其中二级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12人),学校1515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各1人、第三层次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82.14%,外缘比例为60.7%,具有留学或半年以上国外访问经历教师的比例为29.7%。学科科研经费充足,科技成果丰硕。近5年先后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863项目2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近40项,获科研经费3188.425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2451.175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授权发明专利118项;公开发表论文767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04篇,出版教材、专著44部。本学科国际交流活跃。学科已与日本鹿儿岛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和泰国皇家理工大学等开展了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承担国际合作项目7项,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4次,已招收留学生10名。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hunau/yanjiushengyuan_259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