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

广西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广西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广西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广西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广西大学考研难吗] [广西大学研究生院] [广西大学排名] [广西大学考研群] [广西大学研究生学费] [广西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正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广西材料行业骨干人才,立足广西、服务全国、辐射东盟、面向世界,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掌握材料制备和生产工艺技术及设备知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以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法治意识、有国际视野的领军型人才“五有领军型”人才为核心。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四种能力”,培养能适应我国战略性新兴的新材料产业和广西有色金属、钢铁、汽车、机械等千亿元产业发展所需的优良知识结构、综合素质高的工程技术人才,达到材料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为广西千亿元产业发展提供卓越工程师的基础人才。
二、培养标准及要求
围绕经济建设中材料及相关产业对材料类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广西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形成以金属材料研究开发为重点,以有色金属材料加工为龙头,以新材料新技术为主线,注重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的专业特色,培养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紧缺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冶金材料生产、材料在机械、化工、能源、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应用开发以及新材料应用开发工作,或从事材料生产及经营、技术管理和材料的检测、失效分析等技术工作。
按照培养标准所培养的本专业毕业生,能够掌握金属材料特别是有色金属材料的生产技术、工艺过程和系统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健康的体魄,现代理念和思维方式,掌握专业技术,富有创造性、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及心理适应能力等,在知识架构、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达到如下要求:
A.知识架构
具备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A1人文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相关的沟通和交流。
A2基础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概率论、积分变换、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编程和数值计算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A3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基本技能,了解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各种机械工程图样表示方法、机械原理与设计、工程材料应用,熟悉材料加工工艺;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材料性能的改进方法,能够针对零部件要求合理选材。掌握以下的专业知识与技术:
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知识和原理;
② 材料加工工程原理与技术;
③ 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的机械性能检测、试验与质量管理;
④ 计算机及其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技术。
A4管理知识。包括广西区情、专利利用与申请、创业法律入门、创新创业基础知识、领军人才素质教育、创新创业实践等知识,具有组织管理知识。
A5跨文化、国际化知识。包括中国、东盟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海洋知识与可持续发展、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发展等知识。
B.能力要求
B1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的学习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B2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具备分析科研、工作中的科学、专业领域内的各类问题能力,积极采用基于专业知识及其拓展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B3批判性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全面发展个人的常识与专业基础知识,对展业问题采用综合、批判性思维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并解决相关问题,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
B4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人合作沟通能力。培养具有可很好的表达、撰写相关文稿、科研论文以及专业专利等,以及具备有较好的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沟通能力、协同和团队建设能力。
B5对文艺作品的初步审美、评判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水平,对文毅作品的审美与评判等具有较好的评价与分析逻辑。
B6外语应用能力。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B7终生学习能力。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B8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B9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与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B10分析写作能力。具有撰写总结报告、科技论文与专利,以及成果宣传文稿等的能力。
C.素质要求
C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发展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C2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C3勤恳朴诚、脚踏实地、追求卓越。具有循序渐进、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科学理性的思维;尊重科学追求真理,不断学习;具有敏捷的工程技能、正确的判断和善于发现问题,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融会贯通,具有把构思变为现实的实践创新能力,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C4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及对多元文化包容心态、宽阔的国际视野。利用大学美好时光,掌握正确的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从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提高身体素质,将来保家卫国;崇尚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每天锻炼,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有综合运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工程建设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达到预期目的。对多元文化有包容心态,求同存异,协同发展。
三、培养特色
(一)培养特色
本专业以“五有领军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即: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法治意识、有国际视野的领军型人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四种能力”,培养能适应我国战略性新兴新材料产业和广西有色金属、钢铁、汽车、机械等千亿元产业发展所需的综合素质高的“卓越工程师”。本专业与广西优势资源、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紧密结合,在专业建设中形成以金属材料研究开发为重点,以有色金属材料加工为龙头,以新材料新技术为主线,注重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等特色。
本专业重视协同创新,已经和区内外二十多家企业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联系,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相关企业和研究院所的条件,进行现场教学和专业实习。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面向工程、面向应用、面向社会、全程互动”,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为突破口,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与广西材料企业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标准与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本专业的建设水平。
(二)特色课程
(导师课、研究型课程、讨论课程、全英文课程、双语课程、校内外合授课程、创新创业课等)。
导师课:金相试样制备技能训练、工业创新能力训练、科研成果转化训练、科研能力提升训练、科技作品与展示、开发新设备训练。
研究性课程:工业创新能力训练、科研能力提升训练、科技作品与展示、开发新设备训练。
讨论课程:新材料导论、专业综合训练
全英文课程:Everyday Materials
双语课程: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校内外合授课程:材料工程师见习训练
创新创业课程:互联网+创新创业训练、工业创新能力训练、开发新设备训练、创业法律入门
四、学制、毕业基本要求及学位授予
1.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最长修业年限8年;
2.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数为170学分,其中各类别课程及环节要求学分数表1所示:
课程类别 通识必修 通识选修 学门核心 学类核心 专业核心 专业选修 集中实践必修 集中实践选修 合计
学分数 33 8 23.5 35.5 10 21 34 5 170
3.学生修满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有关环节,达到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数,并修完规定必须修读但不记学分的所有课程和环节,德、智、体、劳合格,即可毕业。满足学位授予相关文件要求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其他选课说明:
通识选修课体系如表2所示,五大模块中模块1、2至少应各修1门课程,其余3模块可任选课程组合,且人文艺术类是所有学生的必选科目,不少于4学分;纯网络课程修读不超过总修读课程的50%;《创业基础》为每生必修)。
表2 通识选修课体系
课程模块 课程性质 学分 课程设置说明
创新创业基础知识 校选人文 2 旨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创新创业类相关课程
领军人才素质教育 校选人文/自然 1~2 以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为目的开设的新生研讨课、高峰体验课、学科前沿课、科技创新类课程
中国、东盟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 校选人文 1~2 旨在拓宽国际视野、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中国、东盟国家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类课程
海洋知识与可持续发展 校选自然 1~2 为增强“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海洋、科技、经贸文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知识的课程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发展 校选人文/自然 1~2 促进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与适应现代化发展所需相关知识的课程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如表3所示:
表3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 课程性质 学分 课程设置说明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2 创新创业基本素质课程: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
选修 2 《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基本素质课程:教师开设,以及网络创新创业课程,限定修读。
专业课程 选修 4 选修专业选修课程,《创业法律入门》限定修读。
集中实践 必修 4 各类创新创业相关的培训、讲座、大创项目、竞赛、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分(4学分)

学生毕业前需通过体育测试、普通话测试。(详见《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14]4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普通话要求普通高校学生为三级甲等以上)。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一)通识教育课程(共33学分,其中必修33学分+选修8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1601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1160120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2  
116014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11601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1160151 形势与政策 2  
  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 2  
1079026 大学计算机基础 3  
1250011 大学英语(一) 2  
1250021 大学英语(二) 2  
1250031 大学英语(三)或通用学术英语(一) 2  
1250041 大学英语(四)或通用学术英语(二) 2  
  体育(一)(二)(三)(四) 4  
  五有领军人才特色通识选修 8  
(二)学门核心课程(23.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高等数学A(上) 5  
1110038 高等数学A(下) 5  
1110042 线性代数 2.5  
1110064 概率论论与数理统计(理) 3  
1120083 大学物理Ⅰ(上) 4  
  大学物理Ⅰ(下) 2  
  大学物理实验 2  
(三)学类核心课程(35.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090016 普通化学 2  
  物理化学(三) 3.5  
  物理化学实验(三) 1  
1021825 电工电子学 4  
  工程制图(近机类) 3.5  
  工程力学(一) 4  
  机械设计基础(材料) 3.5  
  计算机程序设计(VB) 3  
  计算机工程绘图 2  
  金属工艺学 2  
  材料科学基础 4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1  
  材料分析与测试 2  
(四)专业核心课程(10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金属熔铸与热处理 2  
  冶金原理及工艺 1.5  
  压加原理与工艺 2  
  材料工艺与性能测试实验 1  
  金属材料学 2  
  新材料导论 1.5  
(五)专业选修课程(21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应用文写作 1.5  
  材料物理 2.5  
  工业炉及热工仪表 2  
  高分子材料概论 1.5  
  材料化学 1.5  
  广西区情 1  
  专业英语 1 限选课程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  
  计算机辅助设计 2  
  纳米材料与技术 2  
  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 2  
…… 粉末冶金原理工艺 2  
  材料表面技术改性 2  
  金属腐蚀与防护 2  
  走近飞机观材料 1  
  金属加工车间设计 2  
  复合材料 2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2  
  专利利用与申请 1  
  铝及铝合金加工技术 2  
  Everyday Materials 2  
  创业法律入门 2 限选课程
(六)集中实践必修课程(34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 0  
  普通话测试 0  
  劳动 0.5  
  文献检索 1  
  中文写作实训 0.5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1  
  创新创业实践 4  
  金工实习(二) 3  
  认识实习 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材料) 2  
  生产实习 2  
  材料工程师见习训练 1  
  专业综合训练 2  
  专业课程设计 2  
  毕业实习 2  
  毕业设计(论文) 12  
(七)集中实践选修课程(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 金相试样制备技能训练 2  
  互联网+创新创业训练 2  
  工业创新能力训练 2  
  科研成果转化训练 2  
  科研能力提升训练 2  
  科技作品与展示 1.5  
  开发新设备训练 1.5  

六、辅修专业课程计划表
七、课程责任教师一览表(若干名)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课程(专业核心、专业选修、通识选修)
1 胡治流 研究员 硕士 高性能铝合金 广西区情、压加原理与工艺
2 李伟洲 研究员 博士 表面改性、高温合金 材料化学、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专利利用与申请
3 赵小莲 教授 博士 材料计算机模拟、铝合金 压加原理与工艺、冶金原理及工艺、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4 黄映恒 研究员 博士 电池材料 物理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
5 李逸泰 副教授 学士 铝合金热处理 金属熔铸与热处理、金属材料学、创业法律入门、材料工艺与性能测试实验
6 李安敏 副教授 博士 金属材料、铝合金热处理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表面技术改性
7 赵艳君 副教授 博士 铝合金加工 金属工艺学、铝及铝合金加工技术、材料工艺与性能测试实验
8 赵翠华 副教授 博士 材料计算机模拟 金属熔铸与热处理、材料分析与测试、材料工艺与性能测试实验
9 梁天权 副研究员 博士 表面改性 材料物理、金属腐蚀与防护、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10 潘利文 副研究员 博士 高温合金 金属加工车间设计、铝及铝合金加工技术、材料工艺与性能测试实验
11 庞兴志 讲师 硕士 金属材料 新材料导论、创业法律入门、纳米材料与技术
12 唐鹏 讲师 博士 铝合金 材料分析与测试、粉末冶金原理工艺、复合材料
13 何奥平 讲师 博士 铝合金、铝冶炼 工业炉及热工仪表、高分子材料概论、材料工艺与性能测试实验
14 陈锡勇 讲师 博士 电池材料 专业英语、材料化学、计算机程序设计、Everyday Materials

八、专业责任教授(1名)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承担授课课程
1 胡治流 研究员 硕士 高性能铝合金 广西区情、压加原理与工艺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guangxidaxue/yanjiushengyuan_255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