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东北电力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领域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北电力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领域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2020年东北电力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通知] [东北电力大学输变电技术学院师资队伍] [东北电力大学输变电技术学院简介] [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简介] [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简介] [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简介]

东北电力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东北电力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东北电力大学考研难吗] [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 [东北电力大学排名] [东北电力大学考研群] [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学费] [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东北电力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领域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计算机技术专业领域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5211    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计算机技术坚实的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3.具有用一门外语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4.有健康的体格和心理。
二、研究方向
1.智能电网信息技术
2. 虚拟现实
3、大数据及云计算
4.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5. 网络和信息安全
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分配 
1. 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为一年,主要安排在1-2学期,其余为论文和实践工作时间。
2. 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须提前三个月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审批,研究生院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半年或一年。
3. 学习年限内从事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年。
四、培养方式与组织管理
1.培养方式为全日制。
2.指导教师应按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正式确定指导关系后,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3.指导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可与有关科研部门、企业联合培养。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第一外国语外,其余课程一般以16学时为1学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所修课程的总学分一般为32-34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公共基础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必修环节、辅修课四个类别。
1. 学位课(15-23学分)
(1)公共基础课(7学分):政治理论课(3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
(2)基础理论课(4-8学分)
(3)专业基础课(4-8学分)
学位课程成绩70分及以上为合格。
2. 选修课(6-12学分)
选修课程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
3. 必修环节(3学分)
学术学位研究生包括:学术活动(至少参加一次学术论坛)(1学分)、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1学分)、论文中期检查(1学分)。
专业学位研究生包括:工程实践环节(1学分)、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1学分)、论文中期检查(1学分)。
必修环节的考核,按优、良、合格、不合格评定。
4. 辅修课
少数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应辅修至少两门本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辅修课不计学分。辅修课程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辅修课程可在研究生入学后两年内完成,由研究生所属学院自行安排。
六、实践要求  
1.专业硕士学习期间要参与导师或者企业的工程类项目至少1项。
2.项目完成后,撰写一份2000字的项目实践报告。
3.专业实践的组织工作应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实践可采取以下方式灵活进行。
(1)由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现场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
(2)研究生自行联系实践单位。自行联系实践单位的学生需征得导师同意并签字,并于学院签订校外实践协议书。学生校外实践期间应每月向导师汇报工作和生活情况。校外实践的学生应及时返校参加论文的开题,中期,和毕业答辩。
七、学位论文与答辩
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1.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工作包括文献阅读和综述、开题报告、科研调研、理论分析、实验及总结等。
2.学位论文选题:学位论文选题应尽可能从高起点、新视角、前沿性的要求出发,鼓励硕士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在理论或应用上具有一定的意义,不同方向可根据自身特点各有侧重。硕士研究生应优先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作为学位论文选题,力争能够解决一些较为重要的实际问题。
3.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硕士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检验硕士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独立驾驭能力和研究能力,考查论文写作的准备工作是否做得充分。
(1)开题报告时间
开题报告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第一次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在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并经院领导批准的基础上,可在当年重新进行开题。
(2)开题报告内容和要求
1)选题背景:主要介绍论文题目的由来。
2)研究意义: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3)研究内容:主要说明论文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等。
4)研究重点:主要介绍论文的写作重点、特色、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5)研究方法和写作框架:静态与动态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等论文写作方法的运用;论文的写作框架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6)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从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介绍国内外关于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不同学者或流派关于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
7)主要参考文献:至少列举40篇文献目录,其中70%以上应为学术论文,至少包括10篇外文文献,近5年发表的文献应不少于20篇。
(3)论文开题报告的其它相关要求可参阅《东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表》及研究生部相关规定。
4.硕士论文中期检查要求
(1)中期检查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
(2)学院成立论文中期检查小组,每个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检查小组成员必须为教授或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副教授。
(3)中期检查以“小答辩”形式进行,硕士研究生自述10-15分钟,答问10-15分钟。硕士生在介绍论文工作时,应阐述自己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拟完成的研究工作;如期完成整个论文工作的可能性,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以及后期工作计划。
(4)检查小组应对硕士生的工作进行认真的评议,对完成工作量较少,阶段成果较少的要督促其加快工作进度;对存在问题较严重的(如论文选题不适当,或工作进行中遇到很大困难者)应要求其导师及时调整方案,做出适当处理。在整体安排上应尽量保证硕士生如期答辩。对确需延期的应提前3个月提出申请。
(5)中期检查前,硕士生应写出一篇3000字外文的研究工作进展报告,并交导师签字。
(6)论文中期检查报告的其它相关要求可参阅研究生部相关规定。
5.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必须在理论分析、计算方法、数据处理、实验方法、测试技术、仪器设备、工艺方法或应用等某一方面有创新,应体现出作者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字数3-4万字左右。
6.答辩资格:硕士研究生具备下列条件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1)操行评定及格以上;
(2)已修完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通过考核,取得培养方案所要求的最低学分数;
(3)在读期间应在中文核心及以上正规期刊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及以上(署名在前两名,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或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取得论文以外的获得导师认可的其他成果,并通过学院学位评审委员会评审。
(4)学位论文经专家评审已达到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的水平;
(5)本人提出申请,并办理完答辩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7.学位授予:符合下列条件者方可授予硕士学位:
(1)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2)提交硕士学位论文电子版和两份打印稿,并附有答辩后详细修改说明;
(3)提交授予学位所需的其它材料;
(4)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
附表:计算机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考核
方式
学期
学位课
 
公共基础课
(7学分)
10210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考试 1a
1021035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考试 1a
0821001 研究生综合英语 2 72 考试 1
0821002 英语听力 1 36 考试 1
0621007 专业英语 1 36 考试 1a
基础理论课
(4-8学分)
0621006 人工智能原理 2 32 考试 1b
0621011 程序分析技术 2 32 考试 1b
0621012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2 32 考试 2a
0921027 矩阵分析 2 32 考试 1a
专业基础课
(4-8学分)
0621008 模式识别 2 32 考试 1b
0621013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2 32 考试 2a
0621014 数据挖掘 2 32 考试 1b
选修课 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选课
(6-12学分)
0622015 虚拟现实 2 32 考试 1b
0622006 数字图像处理 2 32 考试 1b
0622017 信息安全 2 32 考试 2a
0622018 大数据处理技术 2 32 考试 2a
0622010 科学方法论 1 16 考试 1b
0622022 软件项目管理 2 32 考试 2a
0622009 仿真工具与系统优化 2 32 考试 1b
0622021 电力信号采集与传输 2 32 考试 1b
0622023 嵌入式系统设计 2 32 考试 1b
必修环节 (3学分) 0024001 学术活动 1   考查  
0024002 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1   考查 3
0024003 论文中期检查 1   考查 5
总学分32-34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dbdldx/yjsy_253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