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0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2021中南民族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研究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1中南民族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研究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2021中南民族大学858高等代数研究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1中南民族大学601数学分析研究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1中南民族大学818心理综合科目研究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1中南民族大学817教育管理学研究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1中南民族大学636教育经济学研究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1中南民族大学635教育学专业基础研究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中南民族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中南民族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中南民族大学考研难吗]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中南民族大学考研群]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费]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辅导] [中南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2021中南民族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研究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正文

    中南民族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科目代码:445
    使用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汉语国际教育(045300)
    一、考试性质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自行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相关的中国文化、对外汉语教育学理论、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知识、基本素养及书面语表达能力。
    二、考查目标
    (一)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二)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三)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中国文化基础知识;
    (四)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的题型及其比例
    试卷满分为150分。可能出现的考察题型及其比例大约为:填空题10分、名词解释题30分、选择题40分、简答题30分、论说文写作题40分。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1)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作文;(2)基于文字材料的案例分析。每次考试为其中的一种形式。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所给文字材料和题意的基础上,写出思想健康、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的文章,鼓励考生结合实际发挥创造性。
    考察的内容及其比例大约为: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约占60%,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基础知识约占40%。
    四、考查内容
    (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一)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二)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第二部分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一)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二)
    第三部分语言习得理论
    第一节语言学习与习得
    第二节第一语言习得及主要理论与假说
    第三节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
    第四部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
    第二节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第三节语言学习环境
    第五部分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第一节认知派与经验派
    第二节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
    第三节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
    第六部分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目的与课程设计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第四节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
    第五节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
    第六节语言测试
    (二)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文化背景与跨文化交际
    第一节文化因素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节心理因素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部分社会环境与跨文化交际
    第一节角色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节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第三部分规范系统与文化过滤
    第一节行为规范与文化过滤
    第二节代码与文化过滤
    第四部分跨文化语用对比研究
    第一节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第二节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第五部分跨文化语篇对比研究
    第一节跨文化语篇差异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语篇结构差异的对比分析
    第六部分非言语行为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第一节非言语行为的类型与功能
    第二节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第七部分性别差异、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
    第一节性别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节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
    (三)中国文化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简论
    一、文化的含义
    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三、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
    四、中国文化的未来
    第二部分地理概况
    一、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二、中国历代疆域
    三、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四、现行省、市、自治区名称的由来
    第三部分历史发展
    一、中国文化的源头
    二、三皇五帝
    三、夏代文明
    四、商周社会
    五、春秋战国
    六、秦汉帝国
    七、魏晋南北朝
    八、隋唐时代
    九、宋元明清
    十、近代历史
    第四部分姓氏与名、字、号
    一、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二、姓氏的主要来源
    三、古代的望族与大姓
    四、姓氏的混杂与谱谍
    五、全国姓氏的数量
    六、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第五部分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与最早的文字
    二、石鼓文
    三、汉字的结构与基本精神
    四、汉字的改革与汉字现代化
    第六部分学术思想与宗教信仰
    一、孔孟之道、老庄思想、墨家学说
    二、法家学说、汉代经学、魏晋玄学
    三、宋明理学、清代朴学
    四、多神信仰和三大崇拜
    五、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第七部分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
    一、古代教育
    二、科举制度
    第八部分典籍藏书与科技成就
    一、典藏书籍
    二、科技成就
    第九部分传统建筑与古典文学
    一、传统建筑
    二、古典文学
    第十部分各类艺术与风俗习惯
    一、各类艺术
    二、风俗习惯
    五、参考书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
    3.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zhongnanminzudaxue/cankaoshumu_386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