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0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202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19新闻传播学基础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19新闻传播学基础研究生考试大纲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202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51公共管理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50水污染控制工程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47中外文学史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46法学理论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45政治学综合知识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4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生考试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分数线【历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研难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研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辅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202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19新闻传播学基础研究生考试大纲正文

619 新闻传播学基础

一、考试目标
《新闻传播学基础》考试是为招收新闻学、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  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新闻学、传播学硕士学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考试目标要求考生:
1、全面掌握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以及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及其规律;

 

2、具有一定的运用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分析评判当前新闻传播现状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及考试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10 题,每小题 5 分,共计 50 分
简答题 5 题,每小题 10 分,共计 50 
论述题 2 题,每小题 25 分,共计 50 三、考试内容
(一)新闻学基础
1、新闻学及新闻理论的意义
2、新闻活动的历史与新闻活动的渠道
3、新闻的基本特点、新闻定义、新闻本源、新闻要素、新闻类别
4、新闻与信息
5、新闻与宣传
6、新闻与舆论
7、新闻媒体的产生
8、新闻传媒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9、新闻媒体的性质
10、新闻媒体的功能与效果
11、新闻媒体的受众
12、新闻学的主导性理论
13、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14、中国新闻媒体的工作原则
15、新闻选择
16、传媒业的管理和经营
17、融合新闻报道
(1) 融合新闻与传统新闻报道的区别
(2) 融合新闻的报道原则
(3) 融合新闻生产流程
(4) 融合新闻的纸媒转型
(5) 融合新闻的视听重构18、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报思想、宣传思想
(2) 列宁的党报思想、党性原则
(3) 毛泽东的党报思想、宣传观和舆论观
(4) 刘少奇关于新闻的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和立场
(5) 江泽民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6) 习近平新闻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7) 习近平论新闻舆论管理和建设
(8) 习近平的网络舆论观
(9) 习近平论新闻的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10) 习近平的外宣思想
19、中国特色新闻事业的性质与特点


20、新媒体时代中国特色的网络舆论引导与网络安全管理
21、社会转型期中国特色的新闻媒体党性原则
 
(二)传播学基础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2、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3、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4、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5、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的过程和特点
6、群体传播、集合行为与组织传播的过程及传播机制
7、大众传播的定义及特点与社会功能、产生与发展过程、社会影响
8、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媒介组织的性质与社会作用
9、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10、大众传播的受众观、分众理论及使用与满足理论
11、传播效果的研究领域、历史发展与制约因素
12、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理论、知沟  理论)
13、网络传播
(1) 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2) 网络传播的基本形式(微博、微信、APP、移动视频直播)
(3)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专业主义与把关人
(4) 网络中的用户
(5) 数据新闻与可视化传播
(6) 社会化媒体传播的一般策略
(7) 网络传播的效果
(8) 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14、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15、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16、传播学研究方法(抽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与控制实验法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zhongnancaijing/cankaoshu_386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