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添加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越考保研”,关注【越考保研】微信公众号,在越考保研微信号输入【保研夏令营条件、保研加分细则、保研群、保研学姐微信、保研真题、夏令营2023】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保研信息和免费资源
回复【夏令营信息】【保研去向】【保研来源】【入营名单】即可查看蕞新蕞全的保研数据。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保研经验贴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

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保研经验贴正文

作者简介
梁凌昊
国际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
GPA:4.78(3/355)
曾获两年国家奖学金
第16届“理律杯”赛队成员
保研去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

写在前面的话:
在面临介绍经验时,心中难免忐忑——与法大那么多优秀的人相比,我的经验似乎算不上足够饱满的“干货”。但过去三年多每一段彷徨的日子,都幸有前辈们的鼓励和指引,我也希望自己或多或少能帮助到正在拼搏或迷茫中的你们。
所以,以下是关于学术保研和人大夏令营的一些不成熟经验,希望对屏幕另一端的你有所帮助~

一、前期积累
如果你才大一大二,探讨具体的推免方向可能为时过早,扎实的积累才是这个阶段的主题。因为不论你选择的目标学校和专业是什么,都需要具备本校的推免资格。以本校学术保研为目标来勉励自己,不失为一种充实大学生活、为日后提供更多选择的方法。法大的推免资格排名采用“学习成绩+实践加分”的计算方式,其中学习成绩需要乘0.85。当你决定向着学术保研的方向努力时,可能意味着大学几年要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关注均分和排名的变化,研究参加哪些活动以获得实践加分。但学术保研之所以作为持久战还仍具魅力,不仅在于它可以为你省去初试环节,而且在于它将为你提供尝试多个学校复试的机会。
首先,学习成绩方面,不论是否打算保研,我都建议你认真对待每一门必修课的学习。即使是考研党,拥有三年良好的法学基础和学习习惯,也非常有利于考研的成功上岸。既然来到了法大,不论是否需要使用平时成绩,好好享受这里的学习氛围一定会让你不虚此行。对于保研党而言,学习成绩是排名的大头,更应重视,但也没必要为一时的均分波动而过度焦虑,每门课的给分、每个人的擅长领域和考场发挥都有所不同,尤其大二下学期,专必数量之多让很多人的均分小幅下降,这都是正常现象。要相信只要一直保持自律,往往会有不错的结果。
英语的学习也不要忽视。虽然英语课程只开设到大二下,但推免复试往往都涉及对英语的考察,而且外校在材料审查中可能会对英语成绩有一定的要求,虽然具体标准暂不明确,但结合往年经验,我们一般估计六级520以上在申请中是比较安全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搁置英语,尤其是四六级没发挥好的同学,趁大一大二有时间可以考考雅思托福。
其次,对于实践活动,我建议不要过于局限自己的视野,不要只青睐可以加分的活动。一方面,由于大家常说的加分项只是我们学校的标准,如果你在大三有了尝试外推的打算,准备材料时却发现由于过去两年来目标范围太明确,缺少了一些本可以收获的经历,难免有些遗憾。例如,很多法学生都向往的模拟法庭比赛,不论中文模法还是英文模法,能入选校队参加比赛的只有几个人,对于向往模法比赛却未入选的人来说,止步于此着实可惜。而我们去年报夏令营时,有位同学模法经历非常丰富,因为她除了参加可加分的比赛,在不加分的比赛中也比较活跃,虽然有些比赛并不是国家级或省部级,但丰富的履历已经可以反映她不断拓展自身能力的优秀素养。
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这些功利因素,实践活动本身的价值就值得你为之挥洒,不必将其与加分划上等号。当你忍痛舍弃惬意的赖床时间,潜心于某个活动,你的综合能力一定会悄然提升。论文对写作能力的提升自不待言,项目和比赛对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将是你步入社会后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参加英文模法的同学,一口流利的英语不论在夏令营的面试考场还是将来的职场上,都令人羡慕不已。通过这些课本外的实践来提升自己,是大学与高中最大的不同之处,如果你大学四年只剩下学习,你的能力很可能比别人更加单一。同时,作为年迈的大四老狗,我们现在很多人觉得,比起成败,经历本身要珍贵得多。我们可能都忘了国创立项书的具体思路、忘了法庭上每一次交锋的具体内容,但却一直记得大家一起披星戴月的美好日子。曾经有个师姐告诉我:“大学最开心的事就是认识有趣的人”,我现在才略懂一二。竞争中的迷茫和焦虑在所难免,但你们也一定会有回看本科生活,品味过往经历的那一天。所以,如果现在太为保研加分而焦虑,试试以交朋友和充实自己的态度来做每一件事,保持认真前进的态度,说不定在和朋友们享受过程的同时,好的结果也在不经意间降临了。

二、方向选择
我是在进入大三后,通过与师兄师姐的交流和往年的录取信息,发现自己可能具备尝试外推的机会。一般认为,在大三寒假确定努力方向是比较合适的,之后的一个学期就可以向着目标好好努力啦。
1.院校的选择
院校选择是非常主观的问题,因为涉及到你未来几年想待在哪个城市,以及在众多高校中是否有所偏爱。我在高中阶段就对法大和人大心生向往,所以研究生阶段很想一探人大的风景。当然,除去主观喜好,了解往年录取信息也能提供很好的参考,如果有熟悉的师兄师姐顺利外推到你喜欢的院校,那么,和他们的成绩、经历进行对比,都可以帮你明确自己的定位,判断上岸的概率。
建议师弟师妹们的定位为外校+本校。我们在法大学习了三年,对法大各专业的知识体系、考试风格都更为熟悉,在本校的复试中,成功几率一般会比外校来报考的同学更大。同样的,当我们走出校门参加其他学校的复试,会觉得比本科阶段的校内考试要陌生,再加上选择外推的人是少数,交流范围有限,复习起来也更迷茫,这些都是报考外校的风险所在。因此,在拿到offer之前,不要过早放弃本校的备考。虽然从往年的经验来看,人大、上交、复旦的推免复试都在六月底七月初,与法大的九推有一定时间间隔,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各高校夏令营时间是否推迟、推迟多少都是未知数,时间上更加难以把握,所以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做本校外校两手准备。
另外,如果想要尝试一所以上外校的复试,除非你的复习开始得很早、法学功底非常扎实,否则还是建议以其中一所为主要目标。以夏令营为例,人大、上交、复旦的夏令营时间接近,城市不同,奔波起来比较容易疲劳,如果不明确重点的话可能会顾此失彼。而且不同院校的考察方法完全不同,人大会深入考察你所报考的专业,上交和复旦则倾向于对所有部门法进行综合考察,如果要兼顾,可能需要比别人更早地开始准备。
2.专业的选择
就专业选择而言,基本只需要考虑个人因素:是否感兴趣以及是否适应该学科的学习研究。我是在大三上学习经济法时,觉得课程内容很有意思,再加上大三参加过的活动和经济法有关,让我有机会迅速被这门学科的风景所吸引,所以在大三寒假的时候决定将经济法作为自己研究生学习的方向。
至于当下年度各专业报考比例的问题,个人认为不需要过于纠结,参考往年各专业报考人数和比例即可,一般不会有太大改变,过多关注身边人的报考意向、过多揣测都容易带来不必要的紧张。我去年决定报考经济法后,瞬间感觉几乎身边所有认识的人都要考经济法,其他专业的人仿佛消失不见了,导致我一度考虑换专业的问题,纠结中浪费了不少时间。后来看到名单,才发现那些过度焦虑都是“孕妇效应”带来的心理作用在作怪,各专业的报考人数还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说,大家可以多参考往年比例,不要因为身边竞争对手多就产生畏惧,如果因为过于谨慎和理性而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不失为一种遗憾。

三、备考建议
往年的人大夏令营定在7月初(去年的时间是7月5日—7月7日),时长3天,其中第一天为报到、开营仪式和讲座,第二天为面试,第三天上午为笔试,实际考试集中在一天半内,时间比较紧凑,这更意味着大家要尽量做好准备以减小压力。
夏令营报名的公告一般在4月下旬发出,6月中旬(大概是期末考试周)公布入营名单。对于报名材料的准备,主要还是依靠过去三年的积累。唯一的小建议是尽量多方面体现综合素质——人大的报名可以提交至多3份奖状和3项社会实践,那么交上去的材料最好是不同类型的奖项或活动,不要因为奖学金或者某种比赛的同类型奖状较多就不甘心舍弃,从而显得素质单一。
1.笔试准备
(1) 专业课
人大经济法的试题比较灵活,相比期末考试,更加体现了“经济法不考死记硬背”的特点,默写法条或教材知识点的题目似乎不存在。去年专业课考察了两道大题:一道结合《政府投资条例》的材料考察财税法相关的内容;另一道结合国务院金融改革的材料考察金融法相关的内容,每道大题下设五个小问。具体的往年考题(包括笔试面试)可以参考人大考试通。
除了少数复习得特别全面的人,大多数考生在看到考题时都觉得无从下笔,但事实证明,如果之前认真复习了,即使考题不在你直接学习过的范围内,你的知识体系里也一定可以调出与之相关的内容。能精准而全面复习到考题的大神着实令人钦佩,但对于没有精准复习到的同学来说,能展示出自己在该问题上有体系性的知识积累和想法,也算得上是较好的表现了。所以千万不能因为题目灵活就放弃复习呀。
我去年在大三下开学后开始复习,首先结合录音重新学习了一遍张钦昱老师的讲义,相比大三上的专必学习阶段,复习阶段听录音要更加细致,之前漏掉的、不重视的知识点都要捡起来,如果有不懂的概念及时上网查。在用讲义进行基础搭建后,再开始书本的阅读会相对清晰一些。如果时间允许,大三下还可以去听听不同经济法老师的课,这可以帮助你看到更多思路。
A 总论部分:
我看的是我们学校李曙光老师、李东方老师的两本《经济法学》教材,以及人大刘文华老师的《经济法》教材。对经济法总论知识的阅读,不要死记硬背,因为每本教材的观点、思路都是不同的,看不同教材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同观点,比如刘文华老师教材上有关经济合同的观点就是法大教材上没有的,这样互相补充会让你的知识面开阔一些。一般认为,看过讲义和教材,对于经济法总论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当然,以上讲义和教材里的分论部分也是要学习的,它们将会成为你后续进一步学习分论的基础。
B 分论部分:
经济法分论可以大致分为大法和小法,人大往年一般只以大法为出题方向,再加上复习时间有限,我们对于小法(例如房地产法、会计审计法)一般只通过上述经济法教材进行基础知识的了解,如果之后还要参加法大的复试,再补补小法应该也是来得及的(法大经济法面试题里似乎每年都有小法的题)。
具体谈几门大法的准备:竞争法方面,我非常推荐刘继峰老师的《竞争法学》,通过这本书你可以对竞争法有比较系统的了解,而不仅限于背诵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几个法条。全书阅读体验极佳,说不定能让你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对经济法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看一看人大徐孟洲老师和孟雁北老师的《竞争法》,其中一些不同的观点也是很好的补充。金融法方面,我先阅读了刘少军老师的《金融法学》,因为我对金融方面实在了解甚少,这本书从零开始讲授了一些基本的金融概念,帮我脱离了对金融法一无所知的状态。但经济法毕竟不是经济学,对金融法的学习重点在于监管而不在于具体业务,所以在对金融有了初步了解后,要把目光多放在金融监管上,刘少军老师的书和人大朱大旗老师的《金融法》中都有这方面知识涉及。而对于财税法,我和同学似乎暂时没有找到比较系统的教材,在看了经济法的教材后,就开始结合论文和时事热点来学习财税法了。
备考后期最好留一个月的时间,每天看一些论文。人大经济法所几位老师的近期论文都可以看一下,其他学校老师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论文也可以阅读。虽然老师们的论文研究方向不一定是今年的考题,但结合论文拓展视野也是一种学习。与经济法相关的热点问题也应多关注,说不定刷过的热点推送就成了考题材料呢?
(2) 综合科
综合科共三门,其中法理学为必选,另外两门为自选,经济法考生的自选范围是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我去年选择的是商法和行政法,前者和经济法可能存在一些共通的内容,学习起来也算查漏补缺,后者是大三上刚刚学过的,所以复习起来比较方便。根据和选择其他科目同学的交流,各科之间难度差异不大,大家基本可以自由选择。
对于法理学的备考,我们基本都使用了人大考试通的资料,范围和我们学过的专必(法导、法原)不太一样,尤其是多了一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的内容,与法考中理论法的考试范围更为接近。法理学的很多知识点陌生而细碎,比复习其他综合科更需要毅力,最好是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按计划复习。虽然考题不会直接就某一个知识点出简答题,更多是通过材料题考察,但能系统地复习好并反映在答题上,一定还是胜过自由发挥的。
商法的考试范围目前主要是公司法,我先复习了法考书,这样对证券法、破产法、票据法、保险法的基础知识也有个印象,然后再复习李建伟老师的《公司法学》,对公司法部分进行加强。
行政法我只看了李佳老师的法考书,个人认为他的书重点比较突出,方便记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也可以补充复习其他资料。另外,行政诉讼法部分虽然暂时没有出过题,但最好还是复习一下,以防万一。

2.面试准备
面试共有三场,集中在一天内进行,说实话有点高压,所以临考期间尽量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尽量做更充足的准备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去年由于前期准备较为拖延,综合科也压到了最后20天,时间非常紧张,面试基本没有时间准备,导致面试分并不理想,所以大家还是尽早备考啦。
(1) 英语面试
英语面试为三人一组,在对一篇英文材料进行分段朗读后开始讨论。题材一般和时事有关,主题多样,既有诸如贸易战之类的具体报导,也有“法律意识的提高”这类较为抽象的新闻稿。最好的备考方法应该是和水平相当的朋友组成口语练习小组,定期约一次模拟讨论,比较利于体验面试状态;如果时间和条件不允许,最好也要通过China daily等来源,自己保持对英文时事材料的阅读,训练流利朗读的能力,并尝试在阅读后用英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大家应当都了解,这里不再多提。我在英语面试中唯一的小经验(准确地说是教训)是,如果你备考时间允许,可以提前背一些有关时事的素材;如果你背了,只要大致和材料相关,就可以说出来。我当时抽到和两个人大本校的同学一组,他们的朗读和第一轮发言其实都比较一般,但他们随后就将话题往自己背过的材料上转移,其中一位同学的转移幅度还有点大。但评委老师并不介意他们的思维是否跳跃,反而非常满意。毕竟这个面试考察的是英语口语水平,不是逻辑思维能力,只要是相关的内容,你都可以说,就好像三个人闲聊,内容稍微天马行空一点也无伤大雅,没必要因为害怕思路不够严谨就不敢开口。
(2) 辩论赛
辩论赛每组六人,正反方各三人,自由选择辩位。每个辩位都有立论、驳论、质询与被质询的环节,最后还要评价对方的优缺点,所以各辩位的差别比一般辩论赛要小。并且,这轮面试的氛围属实要比真正的辩论赛温和很多,更像是一场六人讨论。习惯打辩论的同学要尽量收敛自己的锋芒,语气不要太咄咄逼人;没有辩论经验的也不用慌张,只要你的内容丰满,形式和经验的欠缺在这里并没有太大影响。
氛围温和并不意味着轻松,因为准备时间极短——小组拿到辩题后,只有十分钟准备时间,就要进入考场,虽然可以使用手机电脑任意查询,但十分钟实在不足以查到充足的论点和论据。去年我们组抽到的题比较简单,是法学生都听说过的“电车难题”,但要短时间内确立三个互不重复且论据充实的论点依然觉得有难度。
所以,如果时间允许,考前可以看一些往年辩题,练习快速找思路,也可以看一些优秀的辩论赛视频来学习。除此之外,冷静同样重要。很多人走到考场门口、推门进去的一瞬间才想好论点,这都是正常的,大家的时间都一样紧张,不要慌了阵脚。至于辩位的选择,没有太多经验之说,大家还是选择自己最舒服的位置,大多数人会倾向于选择处于中间位的二辩,因为不容易被抢论,但你如果很喜欢开场或收尾,一辩和三辩也是不错的舞台。
(3) 学术沙龙
学术沙龙的面试比较难寻规律,由于按照报考专业分别进行,各专业面试的难易程度可能会有差距(有的专业真的只是和学生轻松聊天)。过去两年的经济法面试,基本都是所有考生(包括本校、外校)一起进入考场,按名单顺序进行提问。每个考生在做完自我介绍后,老师们会先根据你的自我介绍进行提问,问题往往很轻松,比如中学在哪读的、喜欢什么运动、为什么喜欢经济法等等。在这之后会问一到两个法学相关的问题,提问方式较为发散,比如根据你看过的书、听过的讲座,问一些相关的知识。
这轮面试很难精准备考,更多的是让老师们对考生有个整体印象,建议大家对自我介绍中涉及的内容都做好准备,如果被追问后依然可以回答得具体而全面,老师对你的印象一定会很不错的。

写在最后:
有关人大推免的内容,我大概就想到这些。记了这么长的流水账,如果对你有一星半点的帮助,都是我莫大的荣幸。疫情把今年的春天变得格外特殊,比起教室,家庭是个更需要毅力的学习环境。不过,换个角度看,这种不方便相约玩耍的时光,正是学习的好时节,沉闷的日子里,换种方式跑起来也会有风。希望大家好好保护自己,身体健康,同时在家踏实读书,将来冲破疫情的阴霾之时,也能收获升学的好消息。
祝福你们!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PCexMCSf1hQ2ojceJG9NA

添加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越考保研”,关注【越考保研】微信公众号,在越考保研公众号输入【保研夏令营条件、保研加分细则、保研群、保研学姐微信、保研真题、夏令营】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保研信息和免费资源
回复【夏令营信息】【保研去向】【保研来源】【入营名单】即可查看蕞新蕞全的保研数据。
保研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zhongguorenmindaxue/byxly_71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