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0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导师:林晓珊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导师:林晓珊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查笑君]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导师:钱前]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潘建伟]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导师:王长春]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杨玲]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导师:蔡妙珍]

浙江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2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浙江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浙江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浙江师范大学考研群]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浙江师范大学保研夏令营 浙江师范大学考研调剂2022最新信息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2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导师:林晓珊正文


  姓名:林晓珊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0年7月
  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所在学院:法政学院

  研究领域:消费社会学、性别社会学
  开设课程:《消费社会学》.《女性社会工作》.《人口社会学》

  学术专著:
  《汽车梦的社会建构:中国城市家庭汽车消费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6月版(“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消费文化研究丛书之一)。
 
  学术论文:
  1.《母职的想像:城市女性的产前检查、身体经验与主体性》,《社会》,2011第5期。
  2.《“汽车梦”的社会建构:对<南方周末>(1998-2007)汽车广告内容的分析》,《社会》,2010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8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11日第87期观察栏目转载)。
  3.《国外汽车消费社会学研究述评》,《社会》,2008年第6期;
  4.《“中国社会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研讨会综述》,《社会》,2008年第3期;
  5.《身体流动与性别不平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城市家庭汽车消费》,《浙江学刊》,200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邴正主编《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全文收录);
  6.《走向“理论自觉”与“方法自觉”:妇女/性别社会学在中国(1995-2010)》,《浙江学刊》,2011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
  7.《汽车消费与城市生活的空间实践》,《学术研究》,2010年第 11期;
  8.《消费维权运动中的市场、国家与消费者组织:消费公民权的一个分析框架》,《学术研究》,2012年第7期;
  9.《城市青年职业女性香烟消费的情境与实践》,《青年研究》(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10年第3期学术卡片转载),2009年第5期;
  10.《“香烟”弥漫的青春:作为一种“过渡期仪式”的青少年香烟消费》,《青年研究》,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10年第11期学术卡片转载);
  11.《汽车文化与都市青年:一个车友会的社会学观察》,《青年研究》,2007年第12期。
  12.《另一种声音:从互联网看当代中国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青年研究》2004年第12期;
  13.《福建大学生眼中的台湾》,《青年研究》2005年第8期 ;
  14.《空间:一个批判性的理论视角》,《社会理论论丛》,2012年第六辑(2012年3月版)
  15.《性别特质、身体实践与健康风险行为》,《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第1 期;
  16.《青少年中性化风潮的源起:社会建构论的视角》,《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方卫平、刘宣文主编《2009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版全文收录);
  17.《威客:网络化生存的境遇与挑战》,《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08年第6期).《社会科学报》(2008年3月27日).《浙江日报》(2008年7月7日)等转载);
  18.《Lanparty现象:玩的就是心跳》,《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青少年导刊》2006年第9期转载);
  19.《一项关于农村青年流动人口返乡过节状况的调查——以闽中山区兴山村为例》,《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第 5期;
  20.《青年时尚的特征、流行与引导》,《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第7期 ;
  21.《从青年社会化看青年的人生选择》,《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第12期;
  22.《身体实践再造传统性别秩序》,《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3月8日总第169期。
  23.《汽车:一个现代性的梦想与梦魇》,《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8月3日(第111期)。
  24.《成长的仪式: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青少年的性与性教育》,《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25.《城市职业女性妊娠期的工作与生活:以身体经验为中心》,《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26.《网络消费与青年消费文化的变迁》,《青年探索》,2011年第2期。
  27.《身体流动的差异与重构》,王宁主编《消费社会学的探索——中法美学者的实证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
  28.《汽车社会中的交通风险与个体安全》,王俊秀主编《汽车社会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29.《浙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区域差异:一项基于客观指标的聚类分析》,《西北人口》,2010年第3期;
  30.《制造需要:消费实践的双重政治意涵》,《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第3期;
  31.《空间生产的逻辑》,《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第3期;
  32.《需要的意识形态生成:论布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批判逻辑》,《内蒙古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33.《论后喻时代青年文化的发展》,《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
  34.《自由的代价:轿车消费外部性评析》,《环境经济》(中国环保核心期刊)。2008年第8期;
  35.《欲望和暴力:轿车消费的社会学解读》,《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第11期;
  36.《广东居民生活质量三十年》(第一作者),《广东社会与人口发展蓝皮书》,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37.《城市农民工如何从心理上融入城市》,《中国国情国力》,2004年第11期 ;
  38.《台湾民众的妈祖情结》,《中国国情国力》,2005年第2期 ;
  39.《漂在城市的现代知青》,《中国国情国力》,2005年第7期;
  40.《边缘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歧视探析》,《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5年第1期 ;
  41.《流动知青:一种特殊城市流动人口的调查》,《社会观察》,2005年第7期;
  42.《略论当代社会老年人再婚问题》,《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福建省老年学学会,2005年1月;
  43.《当传统遇上另类:对〈Q版语文〉所引发讨论的综评》,《2004年青少年文化现象报告》,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44.《学习与心理健康》(独撰第六章),《走向阳光——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潘玉腾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45.《从“超级女声”看商业文化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操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关于“超级女声”热潮的分析报告》,2005年第9号;
  46.《改革开放30年广东居民生活质量变迁》(第四章,4万字),王宁等著《社会巨变——广东社会发展30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

  已完成或正在承担的课题:
  1.《“汽车梦”的社会建构:中国城市家庭汽车消费的实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0YJC840043. 2010.11-2012.12。主持。
  2.《汽车消费与城市生活的变迁——日常生活视野中的现代性体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课题编号:11JCSH04Y,2011.9-2014.9。主持。
  3.《“汽车梦”的社会建构:中国城市家庭汽车消费的社会学研究》,浙江省省级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编号:2010CBB28。2010.9.4-2012.9.30。主持。
  4.《<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技能提升研究》,项目编号:JGQN2009056。浙江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改革项目。2010.3-2011.3。主持。
  5.《风险社会中的汽车消费与身体规训》,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度校级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KQN200902。主持。
  6.《风险社会中的汽车与身体——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社会学考察》,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科研启动项目。主持。
  7.《知识行动化与行动知识化:<女性社会工作>课程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度校级教学改革一般项目。

  获奖情况:
  1.2008年7月在中国社会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上获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身体流动与性别不平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城市家庭汽车消费》);
  2.入选2010年度浙江省教育厅“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11年1月;
  3.荣获第三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浙江省教育厅,2011年10月;
  4.被评为浙江师范大学校级优秀指导教师,2011年3月;
  5.被评为浙江师范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2012年4月;
  6.被评为2009-2010学年校优秀班主任,2010年11月;
  7.法政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暨校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选拔赛二等奖,2010年6月;
  8.《青少年中性化风潮的源起:社会建构论的视角》获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年度优秀论文,2010年11月;

  学术活动:
  1.2011年7月23-25参加在南昌的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消费社会学”和“性别社会学”分论坛,分别提交“消费公民权:消费维权运动中的市场、国家与消费者组织”和“走向理论自觉与方法自觉:妇女/性别社会学在中国(1995-2010)”,并在大会上发言和评论。
  2.2011年11月11-13日参加在杭州召开的“全面的性健康教育两岸专家圆桌会议”,提交论文“成长的仪式: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青少年的性与性教育”。
  3.2010年6月15-25日在上海参加由华东师范大学、哈佛燕京学社、香港大学、纽约大学联合举办的“都市研究与中国经验”首届暑期国际博士研讨班,提交论文《城市、汽车与生活世界的空间重构》。
  4.2010年10月27-28日在北京参加由中华女子学院主办、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的“职业女性工作·生活平衡”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母职的想像:城市女性的产前检查、身体经验与主体性》,在大会发言。
  5.2010年11月6-7日在湖州市参加浙江省社会学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提交论文《交通风险、个体安全与身体文明化——城市发展的新议题》。
  6.2006年12月16-17日,参加由中山大学政务学院社会学系、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社会学系、巴黎政治学学院社会变迁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消费社会学国际研讨会”,并参与会议的组织和筹备工作。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添加浙江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浙江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浙江师范大学报录比、浙江师范大学考研群、浙江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浙江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浙江师范大学专业目录、浙江师范大学排名、浙江师范大学保研、浙江师范大学公众号、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浙江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浙江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zhejiangshifandaxue/yanjiushengdaoshi_51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