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考研派 okaoyan.com】 为大家提供202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专业目录 相关资讯,以下是202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专业目录 和招生简章,在这里你可以了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的专业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报考要求。具体请下载附件,查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研专业目录。

点击下载:2024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2023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2022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注: 本版本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中, 如有与教育部 2024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不符之处, 以教
育部政策为准。
一、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  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 学习方式
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三、学制
我校普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3 年,其中 125100 工商管理学制为 2 年、125200 公共管理学制为 2
年。
四、专项计划
2024 年我校计划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
五、时间节点
网上报名时间为 2023 年 10 月 8 日至 10 月 25 日, 每天 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 2023
年 9 月 24 日至 9 月 27 日,每天 9:00—22:00。
网上确认时间: 以考点公布时间为准。
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安排为准) ,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 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准考证》使用 A4 幅面白纸打印, 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
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初试时间为 2023 年 12 月 23 日至 24 日(每天上午 8:30— 11:30,下午 14:00— 17:00)。
六、考试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科目代码 101)、管理类综合能力(科目代码 199)、英语(科目代码 201、204)、 数学(科目代码 301、302、303)等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统一发布,其它考试科目由我校自
命题, 考试大纲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上发布。
七、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 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 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 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
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同等学力人员。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我校硕士研究生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要求如下:
(1)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 2 年以
上,且须同时满足①、②条件要求的人员:
① 已进修完 6 门或 6 门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本科课程,并持有所进修院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进修
课程成绩单;② 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 1 篇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本人为第一作者) 。
(2)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
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 其他要求
1.报考 125100 工商管理(MBA)、 125200 公共管理(MPA)、 125601 工程管理(MEM)的考生 须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具有 2 年以上工作经验、大学本科毕业后具有 3 年以上工作 经验、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本科结业后具有 5 年以上工作经验(不受上述专业、课
程进修及论文要求) 。
2.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 应符合我校招生指标限定地区要求, 且通过生源 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被录取的硕士研究生, 需签订三方(或四方)定向培养协议书,毕业后
根据协议书要求至生源地定向就业/工作。
3.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 且符合硕士研 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 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 和入学新生。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
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4.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专项计划除外)不招收在职人员,非全日
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定向就业人员报考。
5.我校不接收大学三年级及以下本科生报考。

八、报名、 网上确认要求
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浏 览报考须知,按照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学校的网上公告要求进行报名。报名期间, 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
不得修改报名信息。考生应牢记网上报名编号。
3.网上确认时间以各考点公布时间为准。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 根据核验工作
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
4.在报考时尚未毕业、但在录取当年入学前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考生、网络教育考生须
提供学生证、准考证等相关证件。
5.高职高专、同等学力考生须出示进修课程成绩单原件与论文发表原刊。报名点选择在外地的
考生, 需在网上确认前将相关材料寄送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6.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 信息进行网上校验, 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 校验结果。 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 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须在网上确认前完成学历
(学籍)核验。
7.所有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考点、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 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及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
假信息而造成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8.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 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
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9.考生应按省级考试机构规定缴纳报考费。
10.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九、复试
1.复试工作由学院组织, 考生根据学院复试方案进行专业知识水平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
考核、心理测试和外语听力与口语测试等,复试科目参见各学院招生专业目录。
2.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 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以及国家承 认学历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复试中须加试(笔试) 2 门科目, 各学科/专业领域加试科目在所在 学院招生专业目录中列明,加试由学院组织。报考 125100 工商管理(MBA)、125200 公共管理(MPA)、
125601 工程管理(MEM)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再进行加试。
3.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复试前须向我校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
役证》进行复核。

 
 
 
十、录取
根据教育部当年录取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差额复试,通过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非定向考生 须调取个人人事档案,定向考生在录取前必须由定向单位与录取学院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一般不调
取档案。
 
十一、学费标准
 
层次 类别 学费标准 备注
 
硕士(全日制)
学术学位  
0.8 万元/学年
 
学制为三年
专业学位(软件工程除外)
 
 
 
硕士(非全日制)
专业学位
(软件工程、MBA 、MPA、
MEM 除外)
1.2 万元/学年 学制为三年
工商管理(MBA) 12 万元/全程  
学制为二年
公共管理(MPA) 5.8 万元/全程
工程管理(MEM) 5.8 万元/全程 学制为三年,按年收取
 
博士(全日制)
 
直博生
0.8 万元/学年 第一年  
学制为五年
1 万元/学年 后四年
注:学费标准如有变动, 以当年收费标准为准。软件工程(专业学位) 学费按当年标准执行。
 
十二、奖助学金(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参与奖助学金评定)
1.硕士生奖助学金
 
名称 年级 标准 备注
国家奖学金 —— 2 万元/年 约 2%
国家助学金 —— 0.6 万元/年 100%
学业奖学金 —— 0.32 万元/年 全校平均值,具体等级、金额、比例请 咨询学院。
 
 
助研津贴
 
 
二、三年级
Ⅰ类: 0.45 万元/年 一年级助研津贴由导师根据研究生实际上 岗情况参照标准自愿发放,二、三年级助 研津贴包括导师发放金额和学校配套金
额。
Ⅱ类: 0.3 万元/年
Ⅲ类: 0.15 万元/年
社会奖助学金 —— 捐助方设定 2022年设奖项 11个最高奖励 2 万元/年。
 
 
2.直博生奖助学金
直博生第一年按照硕士生标准发放奖助学金,从第二年开始按照博士标准发放奖助学金,具体
标准如下:
 
名称 阶段 标准 备注
国家奖学金   3 万元/年  
 
 
 
 
 
 
 
直博生奖助学金只在学 制内享受。
 
国家助学金
中期考核前 2.22 万元/年
中期考核后 2.7 万元/年
 
 
学业奖学金
 
中期考核前
一等: 1.2 万元/年
二等: 0.9 万元/年
 
中期考核后
一等: 1.8 万元/年
二等: 1.2 万元/年
 
助研津贴
 
 
——
Ⅰ类: 1.2 万元/年
Ⅱ类: 0.8 万元/年
Ⅲ类: 0.5 万元/年
社会奖助学金 —— 捐助方设定
 
注:①学术学位类别:Ⅰ类学科包括工学和军事学;Ⅱ类学科包括理学、管理学(博士);Ⅲ
类学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和管理学(硕士) 。
②专业学位类别:Ⅰ类包括电子信息类、机械和材料与化工;Ⅱ类包括应用统计;Ⅲ类包括金
融、翻译、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工程管理。
③其他类型奖助学金请关注学院相关通知。
④此为上一年奖助学金标准,如有变动, 以当年标准为准。
学院奖助学金设置情况可参考各学院招生专业目录及网站介绍。
 
十三、毕业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我校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 定发放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全日制/非全日制) 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和学校规定的
学位标准, 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
 
十四、注意事项
1.2023 年我校共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4557 名,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51 名。2024 年国家招 生计划尚未下达,中国研招网硕士专业目录中的拟招生人数为我校根据 2023 年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招 生人数拟定的各学科招生计划, 仅供参考。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 2024 年国家招生计划及各学科报考
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2.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所有考生必须持有效居民身份证验证身份, 包括网上确认、初试、
复试等。
3.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
的本科毕业证书者, 录取资格无效。
4.我校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主要集中在西安市南、北校区, 学校提供住宿。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
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养,不参评奖学金, 学校不提供住宿。
5.我校就业根据考生录取类别, 全日制非定向考生自主择业, 定向考生按定向协议办理,其他
特殊类型考生按照相关要求办理。非全日制考生按照当年政策执行。
6.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录取类别为定向, 不接收档案。

注:本版本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中,如有与教育部 2023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不符之处,以教育部政策为准。

一、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习方式

全日制研究生: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招生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 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三、学制

我校普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3 年,其中 125100 工商管理学制为 2 年、125200 公共管理学制为 2
年。
 

四、专项计划

2023 年我校计划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
 

五、时间节点

网上报名时间为 2022 年 10 月 5 日至 10 月 25 日,每天 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 2022
年 9 月 24 日至 9 月 27 日,每天 9:00—22:00。考生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按照网站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或修改本人报名信息,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网上确认时间:以考点公布时间为准。
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安排为准),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 A4 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初试时间为 2022 年 12 月 24 日至 25 日(每天上午 8:30—11:30,下午 14:00—17:00)。 

六、考试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科目代码 101)、管理类综合能力(科目代码 199)、英语(科目代码 201、204)、数学(科目代码 301、302、303)等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统一发布,其它考试科目由我校自命题,考试大纲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上发布。 

七、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同等学力人员。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我校硕士研究生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要求如下:
(1)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 2
年以上,且须同时满足①、②条件要求的人员:
① 已进修完 6 门或 6 门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本科课程,并持有所进修院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进修
课程成绩单;② 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 1 篇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本人为第一作者)。 
(2)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 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 
4. 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其他要求
1. 报考 125100 工商管理(MBA)、125200 公共管理(MPA)、125601 工程管理(MEM)的考生须
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具有 2 年以上工作经验、大学本科毕业后具有 3 年以上工作经验、高职
高专毕业或本科结业具有 5 年以上工作经历(不受上述专业、课程进修及论文要求)。 
2.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应为少数民族,符合我校招生指标限定地区要求,且通过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被录取的硕士研究生,需签订三方(或四方)定向培养协议书,毕业后根据协议书要求至生源地定向就业/工作。
3.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

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4. 现役军人、国防生报考,按部队相关规定办理,遵守保密规定,报名时须出具所在单位同意
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因上述原因造成考生无法复试、录取、入学及其他问题,后果由本人承担。 
5. 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招收在职人员(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专项计划除外),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定向就业人员报考。 
6. 我校不接收大学三年级及以下本科生报考。 
 

八、报名、网上确认要求

1.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按照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学校的网上公告要求进行报名,如实填写个人信息,牢记网上报名编号。 
2.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工作人员,根据核验工作需要,按要求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等,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3. 在报考时尚未毕业、但在录取当年入学之日前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考生、网络教育 考生须提供学生证、准考证等相关证件。 
4. 高职高专同等学力考生须出示进修课程成绩单原件与论文发表原刊。报名点选择在外地的 考生,需在网上确认前将相关材料寄送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5.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须在网上确认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6. 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 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7. 考生应按省级考试机构规定缴纳报考费。 
8. 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九、复试

1. 复试工作由学院组织,考生根据学院复试方案进行专业知识水平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品 德考核、心理测试和外语听力与口语测试等,复试科目参见各学院招生专业目录。 
2.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以及国家 承认学历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复试中须加试(笔试)2 门科目,各学科/专业领域加试科目在所在学

院招生专业目录中列明,加试由学院组织。报考 125100 工商管理(MBA)、125200 公共管理(MPA)、
125601 工程管理(MEM)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再进行加试。
3.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须在复试前提供学历(学籍)核验相关证明材料。 
 

十、录取

根据教育部当年录取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差额复试,通过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非定向考生须调取个人人事档案,定向考生在录取前必须由定向单位与录取学院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一般不调取档案。 

十一、学费标准

层次 类别 学费标准 备注
 
硕士(全日制)
学术学位  
0.8 万/学年
 
学制为三年
专业学位(软件工程除外)
 
 
 
硕士(非全日制)
专业学位
(软件工程、MBA、MPA、
MEM 除外)
 
1.2 万/学年
 
学制为三年
工商管理(MBA) 3.6 万/学年  
学制为二年
公共管理(MPA) 2.9 万/学年
工程管理(MEM) 5.8 万/全程 学制为三年,按年收取
 
博士(全日制)
 
直博生
0.8 万/学年 第一年  
学制为五年
1 万/学年 后四年
注: 此为上一年学费标准,如有变动,以当年收费标准为准。软件工程(专业学位)学费按当年标准执行。 
十二、奖助学金(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参与奖助学金评定) 1.硕士生奖助学金
名称 年级 标准 备注
国家奖学金 —— 2 万/年 约 2%
国家助学金 —— 0.6 万/年 100%
学业奖学金 —— 0.32 万/年 全校平均值,具体等级、金额、比例请
咨询学院
 
 
助研津贴
 
 
二、三年级
Ⅰ类:0.45 万/年 一年级助研津贴由导师根据研究生实际上岗情况参照标准自愿发放,二、三年级助研津贴包括导师发放金额和学校配套金 额。 
Ⅱ类:0.3 万/年
Ⅲ类:0.15 万/年
社会奖助学金 —— 捐助方设定 2021 年设奖项 16 个最高奖励 2 万/年

2.直博生奖助学金
直博生第一年按照硕士生标准发放奖助学金,从第二年开始按照博士标准发放奖助学金,具体标准如下: 
 
 
 
注:①学术学位类别:Ⅰ类学科包括工学和junshi学;Ⅱ类学科包括理学、管理学(博士);Ⅲ类学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和管理学(硕士)。 
②专业学位类别:Ⅰ类包括电子信息类、机械和材料与化工;Ⅱ类包括应用统计;Ⅲ类包括金融、翻译、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工程管理。 
③其他类型奖助学金请关注学院相关通知。
④此为上一年奖助学金标准,如有变动,以当年标准为准。
学院奖助学金设置情况可参考各学院招生专业目录及网站介绍。
 

十三、毕业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我校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发放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全日制/非全日制)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和学校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 

十四、注意事项

1.2022 年我校共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4451 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26 名。2023 年国家招生计划尚未下达,中国研招网硕士专业目录中的拟招生人数为我校根据 2022 年硕士研究生的实际

招生人数拟定的各学科招生计划,仅供参考。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 2023 年国家招生计划及各学科报考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2. 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所有考生必须持有效居民身份证验证身份。包括网上确认、初试、复试等。 

3. 考生必须符合报考条件。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应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对在报考中弄虚作假者, 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将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4.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应随时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 ,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信息校验。 
5. 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之日前必须取得国 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6. 我校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主要集中在西安市南、北校区,学校提供住宿。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
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养,不参评奖学金,学校不提供宿舍,根据企业联培协议由企业提供相应待遇。 
7. 我校就业根据考生录取类别,全日制非定向考生自主择业,定向考生按定向协议办理,其他特殊类型考生按照相关要求办理。非全日制考生按照当年政策执行。 
8. 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录取类别为定向,不接收档案。 

各学院全日制招生学科/专业领域一览表
学院 代码 招生学科/专业领域 代码 学科/专业领域方向
 
 
 
 
 
 
 
 
 
通信工程学院
(001)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1 新型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
02 信息传输理论与系统
03 多媒体信息理论
04 通信计算融合与场景应用
05 人工智能及现代通信
06 信息与通信工程-联合培养项目
 
082300
 
交通运输工程
01 融合交通信息工程
02 交通通信网络工程
03 交通网络信息安全工程
 
110500
 
 
军队指挥学
01 特种通信及网络新机制
02 密码理论与应用
03 junshi通信对抗新机制
04 智能隐蔽通信与信息处理
 
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专业学位)
01 电子与通信工程
02 电子与通信工程-联合培养项目
03 现代产业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
04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085402
 
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专业学位)
01 电子与通信工程
02 电子与通信工程-联合培养项目
03 现代产业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
04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电子工程学院
(002)
 
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01 电路与系统
02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3 信息对抗技术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1 信号与信息处理
02 遥感信息科学与技术
03 智能信息处理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01 系统工程
02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专业学位)
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
 
02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
联合培养项目
03 现代产业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
04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003)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合培养项目
083500 软件工程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085404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01 计算机技术
02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03 现代产业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
 
085405
 
软件工程(专业学位)
 
01
先进计算产教融合创新中心联合培养
项目
02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各学院全日制招生学科/专业领域一览表
学院 代码 招生学科/专业领域 代码 学科/专业领域方向
 
 
 
 
 
 
 
 
 
 
 
 
 
 
 
机电工程学院
(004)
 
080100
 
力学
01 流体力学
02 固体力学
03 工程力学
 
 
 
080200
 
 
 
机械工程
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2 机械电子工程
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04 机器人技术
05 电子机械科学与技术
06 工业设计
07 机械工程-联合培养项目
 
080400
 
仪器科学与技术
01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2 智能机电系统及测控技术
 
 
080800
 
 
 
电气工程
 
01
新型功率器件电学特性及电能变换应
用研究
 
02
电磁装置系统理论及强电磁场数学模
型数值分析
03 电力系统自动化及新能源发电技术
04 电气工程-联合培养项目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5406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01 控制工程
02 现代产业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
03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085407
 
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
01 仪器仪表工程
02 现代产业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
03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085500
 
 
 
 
机械(专业学位)
01 机电耦合技术
02 机电产品环境防护技术
03 机电精密控制与机器人技术
04 机电产品设计与智能制造技术
05 微系统与电子封装技术
06 现代产业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
07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08 机械
 
 
 
经济与管理学院
(006)
 
020200
 
应用经济学
01 国民经济学
02 金融学
03 产业经济学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120200
 
工商管理
01 会计学
02 企业管理
03 技术经济及管理

各学院全日制招生学科/专业领域一览表
学院 代码 招生学科/专业领域 代码 学科/专业领域方向
 
 
 
经济与管理学院
(006)
 
120500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01 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
02 信息资源组织与检索
03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04 信息分析与安全管理
025100 金融(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125500 图书情报(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125604
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
位)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数学与统计学院
(007)
 
 
070100
 
 
数学
01 基础数学
02 计算数学
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4 应用数学
05 运筹学与控制论
071400 统计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025200 应用统计(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人文学院
(008)
 
010100
 
 
哲学
0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02 中国哲学
03 科学技术哲学
04 美学
040300 体育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外国语学院
(009)
 
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
0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2 英语语言文学
03 翻译学
04 日语语言文学
055101 英语笔译(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微电子学院
(011)
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01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5403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
01 集成电路工程
02 第三代半导体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03 现代产业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012)
077700 生物医学工程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
01 生物医学工程
02 生物材料与细胞工程
 
 
085409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
01 生物医学工程
02 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03 医工交叉联合培养项目
04 现代产业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
05 电子信息
 
085600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
01 先进生物医学材料
02 材料与化工

各学院全日制招生学科/专业领域一览表
学院 代码 招生学科/专业领域 代码 学科/专业领域方向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013)
 
 
080400
 
 
仪器科学与技术
01 空间科学仪器与电磁测试
02 飞行器测控与空间信息处理
03 航天电子系统与检测技术
04 空间精密测量与仪器
05 航天传感器与智能感知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01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2 导航、制导与控制
 
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
子技术等)(专业学位)
 
01
 
飞行器测控与导航制导
085500 机械(专业学位) 01 飞行器系统工程
 
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
(014)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02 材料学
 
085600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
01 材料物理工程
02 材料化学工程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015)
083900 网络空间安全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085412
 
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学位)
01 网络与信息安全产教融合培养项目
02 现代产业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
03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马克思主义学院
(016)
 
030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
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 思想政治教育
04 党的建设
 
 
 
 
人工智能学院
(017)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1 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方向
02 人工智能交叉研究方向
 
085404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01 智能计算与应用
02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03 现代产业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
 
085410
 
人工智能(专业学位)
01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02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03 现代产业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
 
光电工程学院
(019)
080300 光学工程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085408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学位)
01 光电信息工程
02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03 现代产业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
 
物理学院
(020)
 
070200
 
 
物理学
01 等离子体物理
02 凝聚态物理
03 光学
04 无线电物理
 
集成电路研究院
(021)
140100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01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085403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
01 集成电路工程
02 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03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各学院非全日制招生专业领域一览表
 
学院 专业领域代码 招生专业领域
 
通信工程学院(001)
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专业学位)
085402 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专业学位)
电子工程学院(002) 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专业学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003)
085404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085405 软件工程(专业学位)
 
 
机电工程学院(004)
085406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085407 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
085500 机械(专业学位)
 
 
经济与管理学院(006)
125100 工商管理(专业学位)
125200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
125601 工程管理(专业学位)
微电子学院(011) 085403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012)
085409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
085600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013)
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专业学位)
085500 机械(专业学位)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015) 085412 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学位)
 
人工智能学院(017)
085404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085410 人工智能(专业学位)
光电工程学院(019) 085408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学位)
集成电路研究院(021) 085403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
注: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中国研招网报名系统中按照招生专业领域进行报考。

联  系  我 们

研究生院网站:http://gr.xidian.edu.cn/ 咨询电话:029-81891244
电子信箱:yzb@xidian.edu.cn
通信地址: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 266 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行政楼 709(研招办)
 
学院 办公电话 办公地址
通信工程学院 029-88204753 北校区主楼二区 215
电子工程学院 029-88202276 北校区办公楼 22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029-88201901 北校区主楼四区 218
机电工程学院 029-88204736 北校区主楼三区 146
经济与管理学院 029-81891360 南校区信远楼二区 325
经管院 MBA 教育中心 029-88202797 科技路 9 号西科大厦一层(北校区)
数学与统计学院 029-81891379 南校区信远楼二区 223
人文学院 029-81891388 南校区信远楼二区 117
外国语学院 029-81892394 南校区信远二区 425 北
微电子学院 029-88202505 转 606 北校区办公楼一层东侧 112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029-81891070 南校区 G 楼 421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029-81891034 南校区 G 楼 248 西
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 029-81891878 南校区工训中心 IV 区 303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029-81891650 南校区行政辅楼 216B
马克思主义学院 029-81892383 南校区信远楼二区 130 西
 
人工智能学院
029-81891373  
北校区红楼 210
029-88201531
光电工程学院 029-88201480 北校区西大楼三区 420
物理学院 029-88202798 北校区西大楼三区 515 西
集成电路研究院 029-88202505 转 606 北校区办公楼一层东侧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