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8-2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好考研究生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想要知道自己报考的院校好不好考,可以从以下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判断一:计划招生人数

计划招生人数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目录里面有说明。通常情况下,招生人数和录取几率成正比。一些特别热门的专业,如果不知道具体招生人数,很可能从报名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失败。

为了保险起见,同学们不能仅看今年的数据,最好能看看往年的数据。比如,农业硕士,首先可以到各个高校的研究生院网站查询每年的招生计划。最新计划一般在每年9月公布。

判断二:报考人数

报考人数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信息,从中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虽然只能看到前几年的数据,但是足够帮助你从中大致判断出当年的报考情况。

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建议不要报考。

农业硕士当中,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报考人数相对较多,注意回避!

选择一个报考人数相对不多,竞争自然就不激烈,这方面可以详细咨询刘春生老师。

判断三:实际录取人数

通过这个大家能得知这个专业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去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

有一点要注意,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所以要分析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

实际录取人数一般在官方的研招网上可查到。如果没有的话就是学校不公布该信息,需要在学校内部打听~

真实数据,一般会在高校研招网公布。

判断四:报录比

录取人数除以报考人数就是该专业报录比。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达到10:1,甚至20:1。

这反映的是名校热门专业的真实考情。竞争如此激烈,能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鞭策自己加倍努力。

有些学校不公布报录比。这一点比较遗憾!

判断五:推免人数

很多同学认为推免人数和考研没有多大关系,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很多名校热门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很多,有的甚至占了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于是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更加剧烈,所以各位同学在报考之前,必须搞清楚自己报考专业的推免人数,若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太少,就一定要慎重了。

每年每个院校都会公布自己当年的推免招收的名单,大家可以留意各院校研究生官网的信息,用当年计划招生总人数减去推免的人数,剩下的名额一般就是考研招收的名额。

判断六:复试分数线

复试线是最直观的数据,复试线越高,考研难度越大。此外,复试线还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有的学校会有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各个学院的院线可能不一样。学校给出的复试线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线。所以,查找复试线的时候不要混淆校线和院线的区别。如果目标学校只有一个学院开设目标专业,则不存在校线和院线的区别。

复试线在两种情况下会失去参考价值,一个是复试比例过高,另一个是不同学校专业课试题难度差异太大。

比如农业硕士,最近3年,东部线都是255分,西部线都是245分。

判断七:复试比例

复试比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

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1.2,这就意味着,如果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有两个同学注定要当炮灰。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1.5,甚至1:2。复试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说明两个问题:1) 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2) 复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

判断八:最终成绩计算方式

初试成绩能够多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录取结果,就要看总成绩的计算公式,看看其中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有的学校初试分会占到总成绩的70%,有的是初试、复试各占50%,有的学校就不看重复试,复试分只占总成绩的20%、甚至10%。

在对比不同学校考研难度的时候,还要横向考虑专业课试题难易度的差异,还有些学校不公开真题试卷,所以还要多方权衡。

终极判断方法

去做做自己想要报考的院校的历年真题,看看以你目前的水平,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在剩下的时间内,是否有把握可以提升至真题要求的水平。有些童鞋可能会说自己的考研院校并不公开真题,大家可以去网上找找学长学姐的回忆版!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句:备考期间一定要多搜集信息,并且多方面考察,这样出来的结果会比较靠谱,如果指望通过一两条规律就做出判断,可能会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