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8-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研究生报考学校学姐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对于确定要考研的同学来讲,选择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无疑是大家面临的首要问题,目标院校和专业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考试的最终胜败。据不完全统计,在落榜的同学中有超过70%是因为当初的院校专业定位过高,或者报考志愿不合考生实际情况而导致失败的。那如何科学选择学校和专业呢?

01选择学校

态度:全面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智、慎重,务实。

建议:一个原则,两个因素。

一个原则:超越自己。简单来说就是比本科就读的院校或专业层次要有所提高。

两个因素:院校地理位置和竞争态势。

一、择校要考虑城市因素

考虑城市因素的原因如下:

1、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我们发现70%的研究生就业是选择本地就业,因此在报考的时候就要认真思考自己毕业之后是否想留在高校所在地工作。

2、中国地大物博,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城市的高校培养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打上当地的烙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以及特点,因此当地研招办对于当地的生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3、大城市上学可以开拓眼界,学到更多知识,还可以感受大城市各种前沿的东西,同时985院校和211院校确实较多集中于大城市。

4、学校所处区域关系着考生就读期间接触的平台和视野还有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学生在读研过程中也会形成自己的人脉圈。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和发展前景等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那么,选择城市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坚持“在哪工作,在哪安家,就在哪读研”的考研地区选择的基本原则。

1、认为如果一定要进行地区的转换,那么一定要选择比自己现在所在地区更发达的地区,比如从郑州到北京。这种选择很有可能需要牺牲你的专业和学校排名,因为竞争太激烈了,发达地区即使是比较差的学校,分数线都会比较高。但是这种转化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研究生本身就属于高端人才,一定要选择对于高端人才需求量特别大的地区,只有这种地方才能消费得起高端人才,摆在你面前的工作机会才足够多、足够好。

2、如果觉得北上广压力很大,那么你可以考虑选择自己的家乡,因为地区的转换意味着成本,成本意味着要额外的付出。选择在家乡生活和工作,你的成本是最低的。

3、如果你的家乡是一个小城市,没有像样的大学,甚至没有大学,如果你不打算选择北上广,就应该选择离自己最近的考研热点地区,因为区域文化相近,生活习惯类似,而且交通成本低。

二、权衡院校竞争态势

各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很大,特别是自主划线的高校。因此必须详细了解:

一是看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是高于还是低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

二是看所要报考的专业院系的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数。

三是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的录取比例,了解竞争的激烈程度。

数据应该尽量往前多收集几年,有助于看出某种趋势。通过对比,确认选择哪个学校对自身有利。

另一种情况,一些学校的有些专业可能往年招生,今年不招,也可能有些学校以前没有这个专业,而近年新增。因此,学生们要多搜集与报考专业相关学校的内部信息,探清招生人数中的实际外部招生名额。

02选择专业

一、选择专业的三大因素

在专业选择上,主要考虑主要三大因素:兴趣、特长和需求。

1、兴趣

高考选专业很多人不知道兴趣,那么考研是一次机会。去结合自己的兴趣,不要以后在人生感悟中一直遗憾自己没有去追求过自己的兴趣。

2、特长

当然很多人可能仍然找不到自己的兴趣。那么换个角度,其实人往往是因为擅长某个领域,然后才培养出兴趣的。那么,考研选择自己熟悉或擅长的领域,至少避开自己最不擅长的领域,这样才能在今后发挥最大的影响力。

3、需求

如果特长和兴趣因素还不足以让你确定专业,那么就要务实一点。就是说看看社会需求,社会哪些专业就业情况好或者薪酬待遇好,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二、本专业与跨专业的选择

也有学生会问,我是报考本专业好,还是跨专业好呢?

简单来说,以下同学适合报考本专业:

1.对本专业比较满意,希望在专业道路上继续研究的同学。

2.对本专业知识掌握较好,专业课基础扎实的同学。

3.需要有研究生文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的同学。

以下同学适合跨专业:

1.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希望通过读研改变求职方向的同学。

2.学习能力强,有信心通过复习拿下所跨专业的专业知识的同学。

3.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强,能找到所跨专业的信息和资料等的同学。

总之,在不同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力和基础具体分析。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好高骛远。毕竟每年超过200万考生,只有约50万能录取研究生。

就像有句话说的:“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明白自己真正要什么。

03如何判断一个学校某专业的实际水平

“读本科看重学校,读研究生看重专业”,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高中时期的“唯学校论”到大学之后认知加深变为“重专业论”的必然趋势。学校的优劣并不代表专业的优劣,所以以学校的排名衡量专业的水平是不可行的。那么,怎么判断一个学校某个专业的实际水平呢?

1、我国许多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机构会定期发布相关研究成果,比如说教育部的学科评价,《武书连中国734所大学各学科排行榜》,再比如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

2、研究生最重要的是跟对导师,所以通过师资力量的对比,可以较为客观的比较出学科水平。可以登录学院的官网查看教师水平,一般来说,即便只有一个学界大牛,但如果TA在学界很有分量,那么这个学校的这个学科也会大大提升在学界的地位。所以说,一个学校某个学科的实力强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大程度受到教师流动的改变而改变。

3、看老师的发论文数量。一个学校学科的强弱在不断更替,在现行的评价体系下,最重要的就是论文发表数量。比如你想了解经济学的学科强弱,那你就看看有哪些中国院校的学者在国际上经济学顶尖或者是国内顶尖杂志上发文较多,

4、咨询专业的“圈内人”(老师或师兄师姐)。对某个专业的感知最强烈的,当然是这个专业的圈内人,他们多年和专业内的人打交道,对于谁优谁劣会有较为准确的认识。

5、看这个学科在这个学校有没有硕士点(教育部“2018年硕士专业目录查询系统”),有多少博导,这是衡量这个学科在这个学校好坏的最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