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8-1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体育考研容易一些的学校学姐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第一对于体育生考研,最难算是英语了,英语输在基础较弱,缺少有效复习方法,其次专业课,专业课分数低,往往输给了自己的惰性,对专业思考深度不够,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第二,近年有很多非体育生跨考体育,有部分体育生会出现一些抱怨情绪,我想说,既然国家都不反对,你还是摆正心态,好好复习,这是王道!抱怨多了,只会让人觉得你心虚,不努力,名额都给你,也走不了。
第三,也是个人考完以后总结的六个字:态度,专注,坚持!希望各位体育生能够在你觉得坚持不住,很难熬的时候,想想当初你考研是为了什么?这很重要,没有明确的目标导向,考研路上容易失去方向。踏踏实实,少些抱怨,多一点行动。

再给大家发一下考区的划分,大家看一下自己属于哪个区域的考生,这也是和你考研难度挂钩的。
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
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体育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1 北京体育大学 A+
2 上海体育学院 A+
3 华东师范大学 A
4 天津体育学院 A-
5 福建师范大学 A-
6 武汉体育学院 A-
7 华南师范大学 A-
8 成都体育学院 A-
9 清华大学 B+
10 北京师范大学 B+
11 首都体育学院 B+
12 沈阳体育学院 B+
13 苏州大学 B+
14 浙江大学 B+
15 华中师范大学 B+
16 山西大学 B
17 东北师范大学 B
18 吉林体育学院 B
19 南京师范大学 B
20 曲阜师范大学 B
21 湖南师范大学 B
22 广州体育学院 B
23 西安体育学院 B
24 河北师范大学 B-
25 辽宁师范大学 B-
26 南京体育学院 B-
27 山东师范大学 B-
28 山东体育学院 B-
29 河南大学 B-
30 陕西师范大学 B-
31 宁波大学 B-
32 山西师范大学 C+
33 浙江师范大学 C+
34 安徽师范大学 C+
35 江西师范大学 C+
36 郑州大学 C+
37 广西师范大学 C+
38 云南师范大学 C+
39 西北师范大学 C+
40 新疆师范大学 C+
41 扬州大学 C+
42 河南师范大学 C
43 湖北大学 C
44 吉首大学 C
45 深圳大学 C
46 西南大学 C
47 沈阳师范大学 C-
48 吉林大学 C-
49 哈尔滨师范大学 C-
50 同济大学 C-
51 上海师范大学 C-
52 江苏师范大学 C-
53 杭州师范大学 C-
54 集美大学 C-

院校分析:
第一阶梯: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
第二阶梯:211师范大学【这三个虽然不是直属,但认可度很也高】
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第三阶梯:省级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淮北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
2、分数线
3、报录比
4、综述
报考院校还是要根据自身英语水平、专项水平、未来就业地点等来进行选择。
1.如英语水平差,则在选择一些自划线高校时需要注意。
因为这些学校他们不是按照国家线进入复试的,而是自己可以划 英语、政治、专业课的线。比如英语单科要求40以上或45以上。
这些院校有 东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共计34所985院校。
当然985院校所获得的资源是和他的难度相符的,难也有难的原因。
2.专项水平不高或者跨考生【未达到二级运动员水平】
建议不要选择 体院类的专硕的运动训练,该方向对运动水平要求较高。
综合类以及师范类院校的专项要求较低【部分院校甚至没有专项测试】
如:北京师范大学【跨考需测,但要求不高】、浙江师范大学。
总体上来说:专项水平要求:体院类>综合类或师范类

就业选择
按专业来看体育生的出路:
(1)体育人文社会学:
该专业的就业方向是高等学校体育教师、体育科研单位研究人员、体育和教育等行政单位管理干部、体育新闻工作者及体育产业高级管理者、以及体育中介公司、体育产业经营部门等工作人员。人文社科图书编辑,体育管理,运动员经纪人,赛事活动专员。
(2)运动人体科学:
该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从事体育科技教练、运动营养与运动伤害防护师、体育科学研究人员,全民健身指导及研究人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师资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
(3)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教学、运动训练:
学生毕业后适宜从事中等以上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运动竞赛,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体育行政管理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
(4)民族传统体育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保健及民族民间体育以及付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オ。主要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工作、中等以上学校、业余体校、武术院(馆),各级体育局及武术运动队、公安、部队、武术研究机构等。
(5)社会体育指导:
社会体育指导类人才可在体育企业、社区、体育管理部、体育俱乐部、体育场馆从事体育组织管理、经营开发、咨询指导、康复保健、运动训练及体育教学等工作。
(6)竞赛组织:
从事体育赛事运营管理、场地管理等,体育俱乐部大型赛事组织、统筹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