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西华师范大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期末考试考场安排]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研考点考生须知]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图像采集工作的通知]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研考生身体健康监测公告]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点公告]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2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西华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华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西华师范大学考研群]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华师范大学保研夏令营 西华师范大学考研调剂2022最新信息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2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教育经济与管理一、学科内涵
“教育经济与管理”属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是20世纪末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调整合并的一个新学科。它以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教育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和管理行为规律的一门交叉性学科。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把原来的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合并组建教育经济与管理学,规定可授予管理学或教育学学位。
二、基本概况
(一)师资队伍
管理学院目前有任课教师41人,其中正副教授18人,博士15人,研究生学历教师占90%。学院一直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考察、竞教、科研工作。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章27篇;申请科研项目13项,到位科研经费60余万元。学院还先后组织20余人次参加四川省二本院校21世纪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先后有《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模拟现场导游》、《饭店管理实务》、《旅游市场营销》、《导游实训教程》等教材在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
(二)教学科研
2门省级精品课程(旅游学、教育概论),1门校级精品课程(婚姻家庭),1个校级创新研究团队(成渝经济区公共管理创新研究团队)。近年来,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科研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教学和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奖励等10余项,既有学科力量构成有利于形成对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多视角、全方位的研究。
(三)人才培养
学院创建于2003年。近10年来,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日益丰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院目前开设有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旅游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共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876人。2010年获得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双证)招生资格,目前录取41人,2011年取得一级学科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招生资格,并招收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方向硕士研究生。其中旅游管理专业于2008年成功申报为校级特色专业。正在逐渐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兼及专业学位教育和企业员工培训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办学格局。
三、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已经形成五大学科研究方向,分别是:教育与经济、教育财政、教育法律与政策、教育行政与管理、教育管理技术与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一)教育与经济研究方向主要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教育发展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为政府宏观教育决策服务。
(二)教育财政研究方向主要运用公共经济学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和方法、教育财政制度及变革诸多问题。
(三)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方向主要从宏观层面研究国家如何运用法律和政策手段调整教育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研究国家权力如何合理、有效地干预教育,促进教育法制的完善和教育政策制定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
(四)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研究方向主要运用现代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转变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诸多问题。
(五)教育管理技术与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主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教育管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有效使用,以促进教育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四、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坚实的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领域的基础理论,能把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领域比较重要的理论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及研究水平,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独立从事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的科学研究,能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相关部门从事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和实际问题研究、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生源要求和选拔方式
对于拟报考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方向的后备人选,除国家一般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公共经济学、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中国语言能力和英语阅读及写作能力,有学习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专业知识的强烈意愿,以及研究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2.选拔方式
(1)初试。全国统一考试: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进行,考生报名、考试均在其所在地进行。
推荐免试: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在应届本科毕业生(包括本校及外校)中选拔优秀学生攻读研究生学位。
(2)复试。实行差额复试,复试人数一般为招生人数的110%—130%。复试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外语、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核,复试形式包括专业笔试、专业面试、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思想品德考核,主要考察考生的专业基础、综合素质、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表现。
复试时要参考考生在高校期间的学习成绩、科研活动以及工作业绩,同时了解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工作学习态度、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等。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
复试实行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后的总成绩以及定性考核结果作为确定考生拟录取与否以及拟录取类别的依据,按初试与复试综合得分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所有拟录取考生均应参加复试,复试不合格或未参加复试者,不予录取。思想品德考核、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复查。新生入学报到后,学校对其进行政治、业务、健康状况等复查,对符合标准者给予注册、取得学籍;不符合标准者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取消录取资格。
对在报名和考试中弄虚作假者(含推荐免试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三)课程体系
1.课程分为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两种。
2.公共必修课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外国语课程的设置按教育部有关规定设置;专业必修课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设置;专业选修课包括本专业研究生限选的课程和导师根据需要确定的课程,按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设置;公共选修课包括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按学校研究生学院规定设置。开设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成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伦理学、教育统计学、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高教改革与发展研究、职教改革与发展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管理心理学专题研究、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成本、发展与教育心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评价研究、学校教育管理、教师教育专题研究、专业外语、教育社会学、教育文化学、学校组织行为学、数据统计与多元分析、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终身学习理论与学习社会建设研究等。
3.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考取本专业的研究生,必须补修本专业对应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视具体情况在培养计划中确定。补修的本科主干课程应通过考核,但不计学分。
4.必修环节包括专业实践和文献阅读,按本学院规定设置。
5.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最低36学分(其中学位课20学分,非学位课14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见附表)
(四)培养和学位的基本要求
1.培养环节及要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硕士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合理的硕士生培养计划,注意挖掘硕士生的潜能,注重硕士生的个性发展。培养计划分为课程学习计划和学位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硕士生入学1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研究计划,一般在第三学期末提交。
(2)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本专业硕士生要求阅读本学科及相关研究方向的文献资料不少于1000万字。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3人以上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硕士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未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硕士生应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提交书面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3)专业实践。助教:本专业硕士生的教学实习须面向大学本、专科学生,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其内容可以是协助教师辅导答疑、主持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或是在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的专业基础课。
助研: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凡导师有在研科研项目,要进入研究队伍并承担明确的研究任务,参与、协助导师完成所从事的科研项目和撰写科研论文。
助管:本专业硕士生要参与教育学院的科研和教学管理、心理咨询、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的建设以及本科生的管理。
科研训练和教育实践:本专业硕士生科研工作量须累积30学时,科研工作量的计算根据在学习期间申请的科研项目或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研究,由导师评定;本专业硕士生必须参加校内外相关学术活动,包括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或学术讨论等6次以上,每参加1次应在导师处详细汇报并登记;本专业硕士生还应进行不少于2周的教育见习,进行中小学教育的教学或管理工作,完成后上缴教育考察报告1篇。
2.中期考核及分流
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要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要求及标准为:
(1)凡思想品德有严重问题,受记过处分或消极影响过大者;已学课程成绩有不及格者;身体有严重疾病不能坚持学习者;不假缺课达20学时以上者,均视为中期考核不合格,予以淘汰。
(2)学习成绩优秀,且已经发表有一定水平的研究成果者,可以申请提前进行毕业考核及论文答辩。
(3)中期考核由本专业各方向导师、学院及学校研究生学院共同监督进行,并建立中期考核档案。
3.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实际研究工作的开展、论文的撰写等全过程,必须保证至少有1年的时间,每一环节的进行,都应有充分的思考、讨论并接受导师的指导。
(2)学位论文应包括:摘要(中英文)、引言和评述、主要内容和结论、参考文献和必要的附录。学位论文一般为3万字左右,观点应当有创意、逻辑严谨、语言畅达、数据可靠、结构完整,具有可发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的水平。
(3)学位论文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要求。选题确定后,硕士生须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向所在学院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经专家组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学位论文应于第五学期完成论文初稿,修订稿应于第六学期的3月底完成。
(4)在读期间,硕士生至少应在省级及其以上学术刊物正刊(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师专等学报除外)上以第1作者名义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4.学位论文工作环节控制过程
选题意向动员(第一学期末)—→论文启动(第三学期初)—→开题报告(第三学期末、第四学期初)—→论文进展交流(第四学期末)—→论文中期考核(第五学期中)—→答辩前预审及评阅(第五学期末或第六学期初)—→论文答辩(第六学期末)。
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时间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学 位 课 |
公共 基础 课程 |
第一外国语(语种) | 144 | 3 | 1、2 | 考试 |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 54 | 2 | 1 | 考试 |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1 | 2 | 考试 | |||
专业 基础 课程 |
公共管理学 | 32 | 2 | 1 | 考试 | ||
政治学理论 | 32 | 2 | 1 | 考试 | |||
领导科学 | 32 | 2 | 1 | 考试 | |||
公共政策分析 | 32 | 2 | 2 | 考试 | |||
公共经济学 | 32 | 2 | 2 | 考试 | |||
社会调研与统计方法 | 32 | 2 | 1 | 考试 | |||
管理心理学 | 32 | 2 | 2 | 考试 | |||
专 业 选 修 课 程 |
教育管理学 | 32 | 2 | 1 | 考试 | ||
高教改革与发展研究 | 32 | 2 | 2 | 考试 | |||
公共政策专题研究 | 32 | 2 | 2 | 考试 | |||
政务礼仪 | 16 | 1 | 2 | 考查 | |||
职教改革与发展研究 | 16 | 1 | 2 | 考查 | |||
地方政府管理研究 | 16 | 1 | 2 | 考查 | |||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 | 24 | 1.5 | 2 | 考查 | |||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成本 | 24 | 1.5 | 1 | 考查 | |||
公共危机管理 | 24 | 1.5 | 2 | 考查 | |||
政府绩效评估专题 | 16 | 1 | 2 | 考查 | |||
非 学 位 课 |
专 业 选 修 课 程 |
学校教育管理 | 16 | 1 | 3 | 考查 | |
组织行为研究 | 16 | 1 | 3 | 考查 | |||
教师教育专题研究 | 24 | 1.5 | 3 | 考查 | |||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 24 | 1.5 | 3 | 考查 | |||
教育文化学 | 24 | 1.5 | 3 | 考查 | |||
学校组织行为学 | 16 | 1 | 3 | 考查 | |||
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24 | 1.5 | 3 | 考查 | |||
公共资源问题 | 16 | 1 | 3 | 考查 | |||
终身学习理论与学习社会建设研究 | 24 | 1.5 | 3 | 考查 | |||
补修课程 | 教育经济学 | 36 | 1 | 考查 | |||
行政管理学 | 36 | 1 | 考查 | ||||
必修环节 | 社会实践 | 1 | 1、2、3 | ||||
学术活动 | 1 | 1、2、3 |
添加西华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华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华师范大学报录比、西华师范大学考研群、西华师范大学学姐微信、西华师范大学考研真题、西华师范大学专业目录、西华师范大学排名、西华师范大学保研、西华师范大学公众号、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华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xihua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336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