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3+3”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3+3”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西华师范大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期末考试考场安排]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研考点考生须知]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图像采集工作的通知]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研考生身体健康监测公告]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点公告]

西华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2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西华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华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西华师范大学考研群]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华师范大学保研夏令营 西华师范大学考研调剂2022最新信息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2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3+3”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正文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生源,实现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一体化,着力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我校从2014年起在教师教育专业本科三年级中选拔优秀学生作为推免教育硕士。为更好实施“3+3”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3+3”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基础课程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1.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 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 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基础课程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 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 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能参与科研工作,进行教学实践调研,对教育基本问题进行研究。
6. 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培养对象
通过学校选拔录取,进入我校“3+3”培养模式的教育硕士。

三、学制及学籍管理
“3+3”教育硕士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6年。
前3年按照本科原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培养。后3年纳入教育硕士培养,即:第4学年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任务,同时开始修读硕士研究生课程;第5学年参加教学实践,并进行学位论文开题;第6学年撰写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修完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并获得毕业规定学分、通过教育实习和硕士论文答辩,达到硕士学位授位条件者,可以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授予硕士学位;未达到硕士学位授位条件,但符合学士学位授位条件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学士学位。
进入“3+3”培养模式的学生,前4年按照本科生学籍管理,按照本科所在专业缴纳学费;后2年按研究生学籍管理,按照研究生收费标准缴纳学费。
第7、8学期“3+3”教育硕士的管理:(1)学籍管理由教务处负责,包括:本科课程的学习,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本科学位证书、毕业证书的发放,教师资格证的办理,考试违纪处理等;(2)奖励、违纪处分由学工部负责;(3)研究生课程学习由研究生学院和各学院负责;(4)日常管理由研工部、各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负责。
第9-12学期“3+3”教育硕士的管理由研究生学院、研工部以及各学院负责。

四、培养方式与环节
  (一)培养方式
1. “3+3”模式的研究生教育阶段主要实行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采用“三段式”培养方式,即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 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践教学主要在专业学位实习实践基地完成。
3. 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即由我校具有实践经验的研究生导师和基础教育行业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校外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是第一导师,对培养质量全程负责。
(二)培养环节
“3+3”模式的研究生教育阶段包括第4-6学年,主要实施“课程学习与体验”、“教学技能与实践”、“教育研究与写作”三大主题。
1.第4学年(7-8学期),完成本科阶段课程学习(不含实习),同时修读硕士研究生课程。
(1)完成本科课程(如第7、8学期本科各专业开设的选修课),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修满本科毕业规定学分。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2)修读研究生公共必修课程,包括政治、外语和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其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由研究生学院统一安排。 
(3)修读各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掌握比较扎实的教育理论和专业学识。由各院系学科专业研究生导师开设。
(4)修读专业选修课程和教师职业技能课程,注重个人兴趣以及发展志向。由各学院与相关院系学科专业研究生导师共同开设。
(5)进行教育观察和教师职业的实践体验,完成教师职业的心理准备。由研究生学院和各学院共同安排。
2.第5学年(9-10学期),参加教学实践,修读研究生专业课程,完成开题报告。
(1)第9学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实用教学技能训练,担任课堂教学工作,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进入“3+3”培养模式的学生须集中实习,且尽可能到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实习结束后须参加学校的研究生教学创新比赛。
(2)在实习期间,须进行教学观摩、随堂听课和评课以及教研活动,担任“教学助理”、“班主任助理”、“团队干部助理”等角色,参与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心理健康辅导、教学管理、学生组织、作业评价、校内外活动等。
第9学期的实践经历将被认定为“3+3”模式研究生课程“实践教学(教育实习)”的学分。
(3)实习期间须进行教育实践调研,并于第10学期完成1篇教育实践调研报告。
(4)第10学期继续修读研究生专业选修课,加深和拓宽学科教学理论修养;并进行学位论文开题。
3.第6学年(11-12学期),撰写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完成答辩。
(1)第6学年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并经过答辩审查合格,获得硕士学位。第11学期10-11月,进行论文中期检查;第12学期3-4月提交论文,5月进行论文答辩。
(2)第6学年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参与导师科研工作,对教育基本问题进行研究,为成为具有教学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复合应用型”骨干教师做准备。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活动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公共必修课 (12学分)
学位基础课是学校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共同开设的课程,为各学科方向研究生必修课程。
1.外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 (不少于10学分)
开设4-6门专业必修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课程设置应强调实践性,兼顾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应拓宽和加深学科专业基础,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教育理论和科学方法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专业选修课 (不少于6学分)
开设若干门选修课程,每门课程1-2学分。课程设置应加强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专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实践反思能力。
(四)基础教育实践活动(8学分)
进入“3+3”培养模式的学生,须到中小学进行基础教育实践教学(8学分),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个独立学期,实践教学活动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
进入“3+3”培养模式的学生,除完成基础教育实践教学之外,尚须完成“专业实践”的内容。

六、专业实践(含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学术活动)
1. 进入“3+3”培养模式的学生,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教育观察与体验”(2学分)。主要通过实地参观、课堂教学见习、师生座谈等方式,了解我国现阶段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感受在职教师的实际生活,认识青少年教育的困惑,认识教职工作的重要性,获得对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直观体验。各学院可举行“教师职业体验指导与反思”研讨会,安排有关专家或导师对学生在教育实践基地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或研讨。
2. 进入“3+3”培养模式的学生,应进行不少于半年的基础教育实践教学,完成“学科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学科教学研究”等任务,具体内容与要求参照《西华师范大学关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工作的实施意见》执行。实习之后需完成1篇教育实践调研报告(2学分)。
3.进入“3+3”培养模式的学生,应参加导师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或随导师听课,参加校内专业教学实践工作,批改作业或讲授教材部分章节。其完成任务情况,由导师考核评定并写出评语。(3学分)
4. 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在硕士阶段应参与听讲学校或学院的学术讲座10次以上(如“西华师大基础教育论坛”,“西华师大讲坛”,外聘专家、校内专家学术讲座等),或为本院研究生或本科生主讲1次学术报告(主讲一次可抵听讲3次)。(3学分)
说明:“专业实践”环节的10学分是为了冲抵本科毕业所需的10学分。

七、学位论文
1.“3+3”模式的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淡化纯理论研究色彩,注重教育研究的实践价值取向,选择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实际意义的论题,以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研究为主,鼓励学生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和发现具有应用价值的课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个案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2. 学位论文工作全过程,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等环节的具体要求,参照西华师范大学有关文件执行,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进入“3+3”培养模式的学生,一般要用至少1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论文开题应在第10学期进行,中期检查在第11学期,答辩及学位授予在第12学期。
(2)学位论文由3+3模式的研究生导师组负责,论文须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3)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八、学位授予
进入“3+3”培养模式的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提交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并从事相关的教育实践,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西华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可以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添加西华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华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华师范大学报录比、西华师范大学考研群、西华师范大学学姐微信、西华师范大学考研真题、西华师范大学专业目录、西华师范大学排名、西华师范大学保研、西华师范大学公众号、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华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华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xihua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336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