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0501)培养方案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0501)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西华师范大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期末考试考场安排]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研考点考生须知]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图像采集工作的通知]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研考生身体健康监测公告]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点公告]

西华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2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西华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华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西华师范大学考研群]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华师范大学保研夏令营 西华师范大学考研调剂2022最新信息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2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0501)培养方案正文

一、培养目标
本硕士学位授权点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本专业高层次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体要求是: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刻苦、严谨、求实创新、勇于探索的学风;熟悉和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发展历史,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查询、阅读和使用文献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
3.具有独立研究中国语言文学的重大问题的能力;能够成为胜任教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计算机达到合格标准。
4.坚持锻炼身体,磨炼顽强的意志。
二、研究方向
1.文艺学(050101)
(1)文艺美学:以文学艺术特殊的审美性质和特殊的审美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基本问题、命题、规律展开研究,揭示文艺作品及其创造和接受这三个方面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规律。
(2)中国文化与文论:以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文学理论、美学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文学艺术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层面,重新解读、阐释、评价历代文论经典、文论家、文论范畴和命题,进而揭示其中国特色与当代价值。
(3)西方文化与文论:以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文学理论、美学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文学艺术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层面,重新解读、阐释、评价西方文论经典、文论家、文论范畴和命题,进而揭示其西方特色及其对中国文论建设的意义。
(4)文化理论与文化批评:以西方文化理论及其在文艺研究中的批评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文艺学的发展现实,凸显文艺学的跨学科特色,研究西方文化理论与文化批评中的重要理论家、重要问题和命题,展开审美文化、大众文化中的个案研究,从跨学科的角度推进文艺学的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
2.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050102)
(1)对外汉语教学:本研究方向以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的实践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既注重教学实践又关注相关理论,以培养能够在海内外的高等院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胜任汉语教学工作的学生为目标。
本研究方向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二语习得”规律,探索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汉语学习以及能力评估和水平测试,创造出国交流机会、培养非沉浸式教学的汉语教学成效。需要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能胜任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2)理论语言学与语言规划:本研究方向致力于把汉语研究实际和普通语言学的理论结合起来,全面分析、研究100多年来有代表性的语言学理论,探索我们自己的理论语言学研究之路。适当关注语言学史研究,但并不局限于“往后看”,更关注语言学理论的“向前走”问题。语言规划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注重结合国家的宏观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起到作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桥梁”的作用。
本研究方向研究现代语言学的相关流派、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注重提高语言理论水平、增加观察语言现象的学术敏感,了解语言学的相关学术前沿问题。不忽视、不轻视理论研究,不舍弃、不排斥应用实践,尽量使理论和应用能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3)社会语言学与语言应用:本研究方向旨在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社会语言学可以从社会来研究语言,又可以从语言来研究社会。社会语言学还可以对语言应用做出贡献。
本研究方向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有:通过新词新语研究来探讨社会文化,在社会心理学的指导下探索语言的使用,把石刻文献与社会文化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词典学理论和辞典编纂,等等。随着研究内容的多元化,可以适时增加、调整部分研究内容。
3.汉语言文字学(050103)
(1)辞典学:重点研究辞典学理论、辞典编纂的一般规律。
(2)近代汉语研究:重点研究近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探寻其在汉语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3)词汇学:重点研究汉语词汇的特征、词义的性质与训释的方法。
4.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1)唐宋文献整理与研究:以唐宋文学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古代文献整理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结合起来,在古籍整理的基础上进行作家作品研究。
(2)汉魏南北朝文献整理与研究:主要研究汉魏南北朝的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文学家及文学现象的文献基础及其意义。
(3)巴蜀文献整理与研究:立足巴蜀,以古代巴蜀各类文献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为巴蜀地区以及全国的文化建设服务。
(4)元明清文献整理与研究:以唐宋元明清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将中国古代文献整理与古代文学研究结合起来,系统学习古代文献整理的理论和方法,以此为基础,研究宋元明清文学的基本理论和问题。
5.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1)先秦两汉文学:主要研究本阶段辞赋、诗歌、散文的艺术成就,认识在纯文学概念尚未形成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认识此期文学与哲学、史学交相融合的特点。
(2)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文学:主要研究本阶段诗歌、散文、词及小说的成就,认识此阶段文学创作由自发走向自觉并在诗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过程,以及新兴的小说、词等文学体式的发展状况。
(3)宋元明清文学:主要研究诗词、小说、戏曲、散文的成就,认识本阶段文学的发展由以士大夫为中心的雅文学向以市民为中心的俗文学的转变,以及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的词曲、戏剧、小说等文体的发展演变状况和所取得的成就。
6.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
(1)作家与文本研究:培养学生从个案入手进行文学史研究的能力,重点研究20世纪以来的重要作家与作品,以“点”带“面”,由此探寻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轨迹。
(2)文学思潮与文学史研究:重点研究“五四”迄今的文学思潮与文学史现象,进而探寻其发展和演变的一般规律。
(3)文学与文化研究:以近年来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的“文化研究”的方法,对文学史现象进行新的阐释。
7.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
(1)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基督教和佛教与二十世纪欧美文学、中国文学的关系。重点是基督教及《圣经》与西方文学的关系,分析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宗教价值以及某些宗教作品中的文学性质,以此来说明二者之间的相通性。
  (2)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立足于跨国家、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的学科背景,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学科发展、比较诗学和比较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目的在于促进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及不同人文学科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并培育具有跨文化与跨学科反省能力的人文研究者。
   (3)欧美文学研究:主要是掌握欧美文学的发展历史、加强对欧美作家及其作品的理解以及对文学批评方法的运用;主要内容为古希腊、罗马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9世纪文学、20世纪文学。
三、学制
一般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第一、二学期夯实专业理论知识基础;阅读本专业方向指定的必读书及参考书;公共必修课及专业必修课的学习。第三学期学习专业选修课程。第四学期主要参加实践研究活动,围绕研究方向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位论文的准备工作;完成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任务。第五、六学期写出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四、培养方式
1.采取集体培养与导师个人负责制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导师组学术群体的作用,依靠学术群体开出必修和选修的课程,让研究生通过各门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再由导师分别承担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
2.采取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认真阅读任课教师布置的参考书和代表性论文,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任课导师应对其认真检查和评改。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组织研究生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进行科学研究,三年学习期间,在省级学术刊物(正刊)发表本学科领域内以第一作者、西华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的学术论文一篇(含一篇)以上。
五、课程设置计划
1.课程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三类。学生在修业期间,总学分31学分以上(详见附表)。
2.课程学习以一级学科内的专业必修课与二级学科内的专业选修课学习为主,辅之以一级学科内跨专业课程选修、经典文献阅读。要求每个专业的研究生必须选修2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其它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并根据本专业确定的经典文献阅读书目、按照考核要求提交至少2份读书报告,作为资格审查的条件之一。
3.同等学历或跨专业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2门本科课程,只记成绩,不算学分,作为资格审查的条件之一,但如果没有这2次选修成绩,不能参加开题。
4.课程考核包括考试和考察两种。必修课一律为考试,选修课可以考试也可以考察,三年中考试课程一般不得少于六门。
5.课程经考试或考察合格(专业课必须达到70分为合格,其余课程达到60分为合格),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六、必修环节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总学分总学分在31学分以上。其中学位公共课程计7学分,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共计2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文献阅读2学分。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方可毕业。 本专业硕士生的中期分流考核,一般定在修满学分进入学位论文工作之前。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未通过者,作结业处理。
七、专业实践(含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学术活动)
(1)专业实践活动(含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及学术活动等):组织研究生到党政机关、科研单位或其他有关单位参加实际工作;要求研究生参加教学实习,讲授教材部分内容,学术型研究生在三年级第一学期进行教学实习,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实习;研究生应关心和了解学科的进展,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在校期间听取本专业的学术报告不少于10次,或为本院研究生或本科生主讲一次学术报告(主讲一次可抵听讲3次)。(2学分)
(2)文献阅读:阅读本专业相关文献(2学分)
(3)论文发表:研究生论文答辩前必须在省级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以上(含一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
八、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1)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持有一种专业敏感,能够对问题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等形成方向性判断;
(2)独立查阅国内外学术文献,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文献综述;
(3)能够对文献综述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逻辑归纳并有所提炼和升华;
(4)能够进行独立的进行研究设计和思考,具备基本的调查方法和研究问题能力,并且能够提出一些相对成熟的看法和观点;
(5)拥有比较成熟信息处理、文字驾驭和表述能力。
(6)研究生学习期间,应该在导师指导下参与一定数量的科研活动,包括承担导师或导师组的部分科研任务。
2.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选题有现实针对性或理论价值;立论正确,方法科学,观点新颖,有独到见解;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理论和政策观点的阐述能自圆其说。
(2)通篇内容要体现上述“科研能力与水平”的要求,能够准确地归纳和描述论文选题(研究方向)所涉及的必备的基础理论、前沿成果和研究动态;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能够体现本研究方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有所创新;能够反映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
(3)字数达到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要求(3~5万字),参考文献不能少于40篇,(外文参考文献要求不少于10篇);能虚心接受导师或导师组的意见进行修改。
(4)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确定论文选题范围,第二学期开学时向导师提交选题范围,导师签字后交学院存档。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至少一年。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察文献搜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必须符合规范和要求,开题报告会必须公开进行。如果开题报告没有通过,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照开题报告会小组专家要求,在一个月内再次提交经过修改或重新选题的开题报告。专业学位应于第二学期五月下旬完成开题,其它要求与学术型相同。
(5)毕业论文开题通过后,应于本年度九月份提交论文写作报告,十月底进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十二月份向导师提交毕业论文初稿,并在研究生办公室登记,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定稿,逾期则作延期答辩处理。论文写作报告导师签字后学院存档,并作为论文送审资格进行审查。
九、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1.必读书目:(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读)
[1] 范文澜. 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版
[2] 冯天瑜等. 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版
[3]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2月版
[4] 梯利. 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5年7月版
[5] 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6月版
[6] 特雷·伊格尔顿.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7] 周宪. 20世纪西方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8] 王运熙、顾易生.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9] 杜书瀛,钱竞. 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版
[10] 韦勒克. 文学理论,三联书店出版社,1984年11月版
[11] 郭绍虞. 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8月版
[12]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6月版
[13] 胡经之等. 西方20世纪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1月版
[14] 吴枫. 中国古典文献学齐鲁书社,1982年10月版
[15] 潘树广. 中国古典文献及其检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出版
[16] 李致忠. 古书版本鉴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
[17] 赵振铎. 训诂学纲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4月版
[18] 来新夏. 古典目录学,中华书局,1991年版
[19] 陈  垣. 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2004年版
[20] 陈垣. 史讳举例,中华书局,2004年版
[21]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 ,1980年11月版
[22]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5月版
[23] 陈保亚.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24] 刘坚. 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5] 徐大明. 当代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8月版
[26] 岑麒祥. 语言学史概要,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27] 胡明扬.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8] 赵元任. 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9] 高名凯. 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30] 徐通锵. 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1] 罗常培、王均. 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年12月版
[32] 董少文. 语音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33] 王洪君.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
[34] 陈昌来. 二十世纪的汉语语法学,书海出版社,2002年1月版
[35] (清)马建忠. 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9月版
[36] 吕叔湘. 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82年8月版
[37] 王力. 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1985年6月版
[38] 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61年12月版
[39] 吕叔湘.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年6月版
[40] 马庆株. 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年2月版
[41] 陆俭明、沈阳.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42] 王念孙. 广雅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6月版
[43] 王引之. 经义述闻,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版
[44]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2月版
[45] 郝懿行. 尔雅义疏,中国书店,1982年9月版
[46] 钱绎. 方言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5月版
[47]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9月版
[48] 石肆壬译. 词典学论文选择,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49] 裘锡圭. 文字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50] 何九盈.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51] 何九盈.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商务印书馆2008年8月版
[52] 龚千炎. 中国语法学史稿,语文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53] 司马迁. 史记,中华书局,1972年版
[54] 刘昫. 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55] 潘树广. 中国古典文献及其检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版
[56] 三家注. 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57] 李善注. 文选,中华书局, 1997年11月版
[58] 沈德潜. 古诗源,华夏出版社,1998年1月版
[59] 马茂元. 唐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7月版
[60] 唐圭璋. 宋词三百首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61] 钱锺书. 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
[62] 王起. 中国历代戏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12月版
[63] 方孝岳. 中国文学批评,三联书店,1986年12月版
[64]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8月版
[65]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
[66] 陆侃如、冯沅君. 中国诗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2月版
[67] 张庚、郭汉城. 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出版社,1980年4月版
[68] 杨伯峻. 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版
[69] 杨伯峻. 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1月出版
[70]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
[71] 朱熹. 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2月版
[72] 洪子诚著.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三联书店,2002年8月版
[73] 南帆.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 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9月版
[74] 温儒敏等.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75] 叶继元. 学术规范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76] 杨义. 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3卷本,1986年9月版
[77] 陈平原. 20世纪中国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78]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8月版
[79] 王铁仙. 新时期文学二十年,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版
[80] 温儒敏.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81] 季羡林. 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2] 乐黛云、陈跃红.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
[83] 陈惇、孙景尧. 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版
[84] 孟昭毅. 比较文学通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85] 辜正坤. 中西诗歌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6] 杨义. 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87] 曹顺庆. 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8] 曹顺庆. 中西比较诗学史,巴蜀书社,2008年版
[89] 胡经之.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6月版
[90][美]哈罗德·布罗姆. 如何读,为什么读,黄灿然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1月
[91][美]科林·布朗. 基督教与西方思想,查常评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92] 于荣胜. 日本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
[93] 蒋维乔. 中国佛教史,上海书店,1989年8月版
[94]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共五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8月版
[95] [英]罗素. 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9月版
[96] 海伦加德纳. 宗教与文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2月版
   2.选读书目(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
[1]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版
[2] 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1961年2月版
[3]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民出版社,1963年6月版
[4] 柏拉图. 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9月版
[5] 亚里士多德、贺拉斯. 诗学·诗艺,新文艺出版社,1953年3月版
[6] 康德. 判断力批判,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7] 黑格尔. 美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8] 塞尔登. 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 托多罗夫. 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0] 什克洛夫斯基. 散文理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11] 巴赫金. 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漓江出版社,1989年版
[12]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
[13] 王洪君.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
[14] 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15] 苏培成. 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年8月版
[16] 符淮青. 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17] 刘叔新. 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2005年10月版
[18] 利奇. 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
[19] 皮锡瑞. 经学历史,中华书局,2008年版
[20] 钱  穆. 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1] 梁启超.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台湾中华书局,1986年版
[22] 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
[23] 郑樵. 通志略,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24] 邓宗荣. 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5]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26]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27]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
[28] 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29] 王先谦. 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
[30] 梁启雄. 韩子浅解,中华书局,1960年版
[31] 黄节. 谢康乐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32] 李方直. 谢宣城诗注,万有图书公司,1979年版
[33] 钱仲联. 鲍参军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4] 倪 璠. 庾子山集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35] 沈德潜. 唐诗别裁,中华书局,1964年版
[36] 高步瀛. 唐宋诗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7] 高步瀛. 唐宋文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38]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中华书局,1959年版
[39] 龙榆生. 东坡乐府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7月版
[40] 王文诰.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41] 李庆甲. 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42] 龙榆生. 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43] 胡云翼. 宋词选,中华书局,1962年版
[44] 唐圭璋. 全宋词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45] 臧懋循. 元曲选,中华书局,1958年版
[46] 王起. 元明清散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47] 李文初等. 中国山水诗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8] 胡国瑞.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49] 吴熊和. 唐宋词通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10月版
[50] 程千帆. 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2月版
[51] 吴组缃. 宋元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52] 邓绍基. 元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53] 郭英德. 明清传奇史,江苏古藉出版社,1999年5月版
[54] 严迪昌. 清词史,江苏古藉出版社,1990年版
[55] 郭豫适. 红楼梦研究小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月版
[56] 章太炎. 国学讲演录,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年12月版
[57](德)黑格尔著. 历史哲学,上海书店,1999年9月版
[58](英)帕特里克·加登纳. 历史解释的性质,文津出版社,2005年1月版
[59] 何兆武.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60]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年4月版
[61] 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62] 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4月版
[63] 米歇尔·福柯著. 知识考古学,三联书店1998,年6月版
[64] 翦伯赞. 史料与史学,北京出版社,2005年5月版
[65] 戴燕. 文学史的权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66](英)雷蒙·威廉斯. 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3月版
3.期刊(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读)
[1] 中国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 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语言大学
[3] 当代语言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4] 语言教学与研究, 北京语言大学
[5] 语言科学, 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6] 语言文字应用,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7] 汉语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
[8] 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9] 语言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
[10] 古汉语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11] 语文研究,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12] 对外汉语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
[13] 汉语史学报,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14]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15] 南开语言学刊, 南开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
[16] 语言学论丛,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17] 语言研究集刊, 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
[18] 中国文字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19] 中文信息学报,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20]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中国标准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
[21]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
[22] 文学评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23] 文学遗产,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24] 文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
[25] 外国文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26] 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所
[27]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北京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28] 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华东师大
[29] 文史,中华书局
[30] 文献,国家图书馆
[31] 古籍整理与研究,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东北师大
[32] 中国韵文学刊,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
[33] 戏曲艺术,中国戏曲学院
[34]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35] 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36] 文艺争鸣,吉林省文联
[37] 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协会
[38] 诗刊,中国作家协会
[39] 中国比较文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40] 世界文学,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添加西华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华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华师范大学报录比、西华师范大学考研群、西华师范大学学姐微信、西华师范大学考研真题、西华师范大学专业目录、西华师范大学排名、西华师范大学保研、西华师范大学公众号、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华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华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xihua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336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