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西华师范大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期末考试考场安排]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研考点考生须知]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图像采集工作的通知]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研考生身体健康监测公告]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点公告]

西华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2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西华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华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西华师范大学考研群]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华师范大学保研夏令营 西华师范大学考研调剂2022最新信息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2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教育技术学(078401)
培 养 方 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本专业高层次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2.学位获得者必须具有坚实的教育技术理论基础,较好地掌握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技术, 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3.学位获得者能全面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能创造性地独立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能从事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智能部门的教学科研、媒体开发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1)担任各级学校教育技术学和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
 (2)担任各级教育技术研究部门的研究人员;
 (3)担任各级各类教育技术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科学研究、专业培训、教学媒体开发等工作或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以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应用为核心的研究与实践。
研究内容: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绩效技术基本理论研究、电子绩效技术(EPSS)的教育应用、学与教的理论、教育传播、教育电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新课程改革中通用技术研究等方面的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
研究特色:重视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关注教学设计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信息化条件下主体性教学活动,绩效技术及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开发应用研究。
2.计算机教育及应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教育应用研究与实践。
研究内容: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多媒体教育应用、网络教育应用以及虚拟现实(VR)技术教育应用、流媒体技术教育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教育应用等。
研究特色:重视计算机网络教育应用研究,重点关注网络教育理论的前沿问题、网络环境下主体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技术支持、网络学习支撑技术(网络技术教育应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虚拟现实教育应用)、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建设等研究,同时将人工智能中知识表示推理与认知心理学结合开展网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关注用学习反应信息分析法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心理。
三、学制和学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总学分为26-34学分。课程经考试或考查合格(公共课学位达到60分为合格,专业学位课达到70分为合格,其余专业课程达到60分为合格),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第一学年加深并拓宽专业理论知识;阅读本专业指定的必读书及参考书;通过计算机及学位外语考核。第二学年选定主要研究方向,围绕研究方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本学科研究动态;开始进行学位论文的准备工作;完成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任务。第三学年写出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1 学位公共必修课 2门 5.5学分
2 学位专业必修课 6门 13学分
3 公共选修课 2门 3学分
4 专业选修课 3门 6学分
5 必修环节(专业能力实践、文献阅读) 专业实践2(含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及学术活动)、文献阅读2 论文发表 4学分
6 学位论文    
 
四、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与专业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以德育为先导、严格管理,不断
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基础课程以讲授讨论与有指导的自主学习相结合为主要教学形式,坚持课堂讲授与教师个别指导并重,自学与集体讨论并重。公共课采用讲授方式,专业课采用课堂讲授、自学、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同软件有关课程则采用讲授及学生具体实践相结合方式,学习资料由导师指定,限期学完,每学完一门专业课,要求学生有相应的学习成果。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方向课程以指导学习和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相结合进行。组织硕士生参加科研课题、科学实验、教学实践和社会调查,培养其独立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学期参加系学生分会组织的学术讨论会;每个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承担一项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课题研究,巩固并应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扩充专业知识、掌握研究方法。学位论文答辩之前需在省级以上刊物正式发表一篇以上论文。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课程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三类。学生在修业期间,总学分26-32学分(详见附表)。培养环节参见《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说明》。
六、中期考核及分流
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要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要求及标准为:
其一,凡思想品德有严重问题,受记过处分或消极影响过大者;已学课程成绩如有不及袼者;身体有严重疾病不能坚持学习者;不假缺课达20学时以上者。均视为 中期考核不合格,予以淘汰。
其二,学习成绩极其优秀,且已经发表有一定水平的研究成果者,可以申请提前进行毕业考核及论文答辩。
其三,中期考核由本专业各方向导师、系及学校研究生处共同监督进行,并建立 中期考核档案。
七、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1)对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持有一种专业敏感,能够对问题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等形成方向性判断;
(2)独立查阅国内外学术文献,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文献综述;
(3)能够对文献综述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逻辑归纳并有所提炼和升华;
(4)能够进行独立的进行研究设计和思考,具备基本的调查方法和研究问题能力,并且能够提出一些相对成熟的看法和观点;
(5)拥有比较成熟的信息处理、文字驾驭和表述能力。
(6)研究生学习期间,应该在导师指导下参与一定数量的科研活动,包括承担导师或导师组的部分科研任务。研究生论文答辩前必须在省级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以上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
2.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论题有现实针对性或理论价值;立论正确,方法科学,观点新颖,有独到见解;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理论和政策观点的阐述能自圆其说。
(2)通篇内容要体现上述“科研能力与水平”的要求,能够准确地归纳和描述论文选题(研究方向)所涉及的必备的基础理论、前沿成果和研究动态;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能够体现本研究方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有所创新;能够反映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
(3)字数达到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要求(3~5万字),参考文献不能少于40篇,(外文参考文献要求不少于10篇);能虚心接受导师或导师组的意见进行修改。
八、专业实践(含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学术活动)
第3-4学期参加本科教学实践工作和一定的社会调查工作。由专业组指定研究生随主讲教师听课,参加教学活动,讲授教材部分章节。社会实践则组织学生到科研部门或其他有关单位参加实际工作,或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参加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社会考察调研活动,最后由专业组或有关单位进行考评。
九、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1.必读书目
[1]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 傅德荣、章惠敏. 《教育信息处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5] 丁兴富. 《远程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6] 祝智庭. 《网络教育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7] 黄荣怀. 《信息技术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8] 黄荣怀.《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案例精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9] 黄荣怀. 《协作学习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0] 黄荣怀. 《校校通的基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 李运林、徐福荫.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 南国农. 《电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
[13] 尹俊华、戴正南. 《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14] 乌美娜. 《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15] 施良方. 《学习论》、《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16] 邵瑞珍. 《学与教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17] 祝智庭等.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8] 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19] 余胜泉等.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0] 高利明. 《现代教育技术》,中央电大出版社,1997年
[21] 黄清云. 《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22] 张祖忻主编. 《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极其演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
[23] 尹君华主编. 《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24] 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组编. 《教学技术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25] 沈亚强、蔡铁权、程燕平、楼广赤编.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6] 南国农、李运林编 .《电化教育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27] 李克东,谢幼如编著. 《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科学出版社,1992年
[28] 顾明远 谢邦同、乌美娜 .《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9]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命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
[30] 师书恩. 《计算机辅助教育》,北师大出版社,1992年
[31] 何克抗. 《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32] 南国农、李运林. 《教育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3] 李克东、谢幼如. 《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科学出版社,1994年
[34] (美)加 涅(Gagne,Robert M.)主编 .《教育技术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
[35] 加 涅(Gagne,Robert M.).《教学设计原理》、《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36] 张祖忻等.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
[37] Walter Dick等编. 教学系统化设计(第五版 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8] 《信息化教育概论》,南国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选读书目
[1] 黄荣怀. 《校校通的核心—信息资源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黄荣怀. 《校校通的目的—教与学的应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荣怀主编.《校校通的保障—维护、管理与培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
[4] 薛理银、黄荣怀编著.《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年
[5] 黄荣怀编著.《信息网络与教学》,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年
[6] 盛群力等.《现代教学设计》,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7] 李运林.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8] (爱尔兰)基更(Desmong.keegan). 《远距离教育基础》《远程教育研究》《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
[9] 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著,乌美娜、刘雍潜等译.《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
[10] Bruce Joyce等,荆建华等译.《教育模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
[11] 陈琦. 《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2] 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13]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
[14] 约翰.D.布兰思福特,安.L.布朗,罗德尼.R.科金等编著.《人是如何学习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5] 高文.《学习科学的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6] 任友群.《技术支撑的教与学理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7] (美) 戴伟.乔纳森等著,任友群翻译.《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18] 赵勇.《教育与技术关系漫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9] (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20] (美)罗伯特·D.坦尼森, (德)弗兰兹,高文等译.《教学设计国际观(1、2)》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3.期刊
(1)国内
[1] 《中国电化教育》1990年至今
[2] 《电化教育研究》  1992年至今
[3] 《教育技术》     2000年至今
[4] 《现代教育技术》2002年至今
[5] 《中小学电教》  2000年至今
[6] 《教育信息化》    2002年至今
[7] 《中国远程教育》1999年至今
[8] 《现代远程教育》  1999年至今
[9] 《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至今
[10] 《信息技术与教育》2002年至今
[11] 《教育研究》     1992年至今
[12] 《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至今
[13] 《外国教育研究》1994年至今
[14] 《教师教育研究》  1998年至今
[15] 《教育评论》    1994年至今
[16] 《教育传播与技术》2000年至今
[17] 《教育技术研究》2000年至今
[18] 《四川电化教育》1999年至今
(2)国外
[1] 《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6 ISSUES ISSN:0013-1962
[2] 《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ERT&D-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4 ISSUES ISSN:1042-1629
[3] 《教育技术与协会杂志》(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6 ISSUES ISSN: 1436-4522 (online) and 1176-3647 (print)
[4] 《英国教育技术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SUES ISSN:0007-1013
[5] 《计算机与教育》(COMPUTER&EDUCATION)6 ISSUES ISSN:0360-1315
[6] 《电脑辅助学习杂志》(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EING)4 ISSUES ISSN:0266-4909
[7] 《信息科学与技术年评》(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SSUES ISSN:0066-4200
[8] 《比较教育研究》(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4 ISSUES ISSN:0010-4140
[9] 《行为与信息技术》(BEHAVIOUR&INFORMATION TECHNOLOGY)6 ISSUES ISSN:0144-929X
[10] 《国际教育与训练革新杂志》(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G INTERNATIONAL)4 ISSUES ISSN:1355-8005


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
学院 教育学院 一级学科代码 077001 学科名称 教育技术学
研究方向 01.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02.信息化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考核方式 任课教师 备注
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考试   全校
  研究生英语 144 4 1、2 考试   除英语外
专业必修课 07840101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36 2 1 考试 邹霞
冷泽兵
 
07840102 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 54 3 1 考试 陈仕品
邹霞
07840103 教育心理学专题研究 36 2 1 考试 冯海英
阳德华
07840104 教学设计原理 36 2 2 考试 邹霞
黄斌
07840105 远程教育专题研究 36 2 2 考试 刁永锋
向磊
07840106 教育统计学与SPSS应用 36 2 2 考试 冉光明
曹晓君
非学位课程 专业 选修课 07840107 学习科学与技术 36 2 3 考查 杨海茹 至少修2门
07840108 教育信息化前沿专题 36 2 2 考查 陈仕品
07840109 学与教的理论 36 2 1 考试 何济玲
07840110 教学媒体与技术 36 2 1 考查 杨海茹
078401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6 2 2 考查 胥碧
07840113 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 36 2 3 考查 曹蕾
07840114 Web程序设计 36 2 3 考查 刘睿
07840115 绩效技术及应用 36 2 3 考查 曹蕾
公共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第二外国语 51 1.5 1      
  计算机应用 51 1.5 1      
  必修环节   专业实践(含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学术活动)   2 2~4 考查    
  文献阅读   2 1~4 考查    
  论文发表            
  补修(本科)课程   教育技术学 34 2 1 考查 杨海茹 跨专业或同等学力补修(任选两门)
  教育传播学 34 2 1 考查 刘桂芬
  计算机辅助教育 34 2 1 考查 陈仕品
应修总学分 26-34


添加西华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华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华师范大学报录比、西华师范大学考研群、西华师范大学学姐微信、西华师范大学考研真题、西华师范大学专业目录、西华师范大学排名、西华师范大学保研、西华师范大学公众号、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华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华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xihua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336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