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0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学科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学工程学科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与天线专业介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应用物理学介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介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介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研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简介正文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学科面向本领域国际前沿,紧密结合国家/国防科技发展需求,注重基础研究、先导创新与应用研究的相互支撑与驱动,重点围绕面向未来通信需求的新型通信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可靠高效的信息传输理论与系统,高性能的多媒体信息理论,多场景下的通信计算融合,人工智能及现代通信等方向开展研究,军民融合,侧重国防特色。着力解决我国面向各类需求的信息分发体系架构中涉及的精准、高效、可靠、安全、抗毁等共性基础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
 
学科方向:
1. 新型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
新型通信网络呈现宽带化、异构性、超密集和自动化等特点,以多层蜂窝结构、多跳传输和多域认知为基础,探索能够使网络容量比第四/五代移动通信系统(4/5G)网络容量高出1000倍的组网、多址和传输的理论与技术。重点涵盖未来宽带通信网络、新一代认知自组织网络和空间信息网络。探索如何对多维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控,将资源管控从单维度拓展到多维度、从独立网络拓展到异构多网络、从中小规模拓展到大规模,实现对网络的自配置、自管理、自优化,使网络资源的布设和管控能够适应大容量业务流的需求,明确新一代认知自组织特性和机理。探索未来空间信息网络的架构、资源管控的理论和方法、动态重构的理论和方法,以提升未来空间信息网络的服务能力。
2. 信息传输理论与系统
信息传输理论与系统是以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网络、信息处理及信息控制等为主体的各类传输与信息系统,研究方向信息论,编码理论,通信传输理论与通信系统,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等。其中多媒体通信理论和技术是集视、音频信号的采集/生成、前处理、数字信号的压缩、解压缩、后处理以及数字信号的传输理论和技术于一体的理论体系。
3. 多媒体信息理论
多媒体是多种媒体综合,一般包括文本,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多媒体信息理论和技术集视、音频信号的采集/生成、前处理、数字信号的压缩、解压缩、后处理以及数字信号的传输理论和技术于一体,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中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部分属于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中信源编码方向。研究方向包括多媒体信息理论和技术集视、音频信号的采集/生成、前处理、数字信号的压缩、解压缩、后处理以及数字信号的传输理论和技术于一体、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部分、在轨智能处理和高效传输的理论体系。
4. 通信计算融合与场景应用
通信和计算的融合是未来网络发展趋势,体现在通信网络作为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承载,计算支撑各种业务应用并影响通信网络的性能,典型的场景应用包括移动边缘计算,网联自动驾驶和区块链。研究移动边缘计算核心技术,包括智能边缘计算、移动边缘数据通信、移动边缘存储、移动边缘数据分析等。研究无人通勤车、移动基站与电动汽车的相互融合与协作区块链技术通过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有效的促进政府部门、金融行业、教育行业及相关信息产业(如工业互联网、数字金融等)管理机制和运行方式的改变,降低运营成本,为后续两化融合和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5. 人工智能及现代通信
人工智能及现代通信利用人工智能将通信系统中的处理资源、传输网络资源和频谱资源共享,从而在网络优化、网络节能、跨层服务优化、定制移动性管理、用户调度和物理层优化等方面实现“智能化”,最终解决海量连接、大数据流量、多业务需求和复杂通信场景问题时面临的低复杂度和低时延问题。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与通信融合、光通信、量子通信研究等,具体涉及先进机器学习与统计建模新理论研究,开发原创性新深度网络模型,基于新型深度模型的情报分析研究,基于先进感知技术的智能信息处理方法研究,智能电子对抗理论研究,研究新型干扰与抗干扰理论方法。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xiandianzikeji/yanjiushengyuan_32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