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08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史晓亮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史晓亮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导师:周红梅]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导师:周增国]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导师:朱云升]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导师:李培勇]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导师:王海燕]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导师:王红]

武汉理工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2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武汉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群]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费] 武汉理工大学保研夏令营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调剂2022最新信息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2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史晓亮正文


  史晓亮,男,1974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经历】
  1993.9-1997.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探矿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7.9-2000.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为超硬材料,获硕士学位
  2000.9-2003.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为超硬材料,获博士学位
  2003.6-2005.5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袁润章教授,研究方向为碳化物-钴超细硬质合金复合材料研究。
  2005.7-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开发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纳米金属陶瓷、纳米陶瓷、纳米复合材料、新型结构-功能材料等先进材料
  2.纳米一维材料合成及其在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中的应用
  3.超硬复合材料
  4.高密度合金材料

  【在研项目】
  近五年来,主持项目情况。
  已完成的研究项目:
  1.国家十•五“863”(纳米材料专项)项目:纳米复合碳化钨-钴硬质合金的制备技术(2002AA302504),技术骨干,总经费160万,已完成;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复合纳米抑晶剂在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中抑晶机理研究(2003034504),项目负责人,总经费1万,已完成;
  3.国防科工委民口配套研制项目(200322PT01),XXX高性能纳米复合XXX材料研制,技术骨干,总经费50万元,2003-2004,已完成;
  4.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纳米晶碳化钨-钴高硬材料(2001AA101B03),技术骨干,总经费15万元,2001-2003,已完成;
  5.武汉市青年晨光计划项目:稀土富铁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20005004046),技术骨干,总经费5万元,2002.1-2004.12。
  在研项目:
  1.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纳米晶碳化钨-钴硬质合金材料及应用研究”(No. 20041003068-04),技术骨干,总经费40万元,2004.8-2006.8;
  2.国家自然科学金项目:场活化条件下载碳化钨碳纳米管增强金属陶瓷制备及研究(50502026),项目负责人,总经费24万元,2006-2008;
  3.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金属-非金属的纳米复合技术(105123),技术骨干,总经费10万元,2005-2006;
  4.武汉市晨光计划项目:一种新型热沉材料的制备及其物性研究,项目负责人,总经费4万元,2007-2009;
  5.郑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新型超硬材料粉末的制备及其超精细加工应用,总经费30万元,技术骨干,2006-2008;
  6.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类铂碳化钨系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No.2006-05),总经费4万元,技术骨干,2006.7-2007.7。

  【科研奖励】
  国防科工委民口配套研制项目(200322PT01),XXX高性能纳米复合XXX材料研制,2006年12月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三等奖(No.2006GFJ3396-1),排名第三。

  【主要学术论文】
  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有30余篇(次)被“SCI”、“EI”、“ISTP”收录。代表性论文(限10篇以内)如下:
  1.X.L. Shi, G.Q. Shao, X.L. Duan, et 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phas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ultrafine hardmetals prepared by WC-6.29Co nanocrystalline composite powd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5, 392(1-2): 335-339.
  2.X.L. Shi, G.Q. Shao, X.L. Duan, et al. The effect of tungsten buffer layer on the stability of diamond with tungsten carbide - cobalt nanocomposite powder during spark plasma sintering, 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 2006, 15(10):1643-1649.
  3.X.L. Shi, G.Q. Shao, X.L. Duan, et al. Characterizations of WC-10Co nanocomposite powders and subsequently sinterhip sintered cemented carbide.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2006, 57(4-5):358-370.
  4.X.L. Shi, G.Q. Shao, X.L. Duan, et al. Research on Shaping Technology of Nanocrystalline WC-10Co Composite Powder and Properties of Sintering compac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science, 2006, 5(2 & 3) :233-238.
  5.X.L. Shi, H. Yang, G.Q. Shao, et al. Synthesis of (Mg0.476Mn0.448Zn0.007)(Fe1.997Ti0.002)O4 powders and sintered ferrite by high energy ball-milling process,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2007, 312(2):347-353.
  6.X.L. Shi, H. Yang, G.Q. Shao, et al. Fabr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W-Cu alloy reinforced by carbon nanotub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7, 457(1-2):18-23.
  7. X.L. Shi, H. Yang, G.Q. Shao,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W-20Cu ultrafine composite powder prepared by spray drying & calcining-continuous reduction technology,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07, 104(2-3):235-239.
  8.X.L. Shi, H. Yang, G.Q. Shao, et al. Synthesi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tungsten carbide composites by the reduction and carbonization process, Carbon, 2007, 45(9):1735-1742.
  9. X.L. Shi, H. Yang, G.Q. Shao, et al. Oxidation of ultrafine cemented carbide prepared from nanocrystalline WC-10Co composite powder, Ceramics International, In press.
  10.X.L. Shi, H. Yang, G.Q. Shao, et al. Fabr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WC-10Co cemented carbide reinforced by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In press.

  【专利情况】
  1.史晓亮,王盛,段兴龙等.一种球形纳米银粉的工业化制备技术.中国发明专利,200810046690.9,2008.1.16申请
  2.史晓亮,杨华,段兴龙等.一种用于制备高密度合金的钨-铜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200610124767.0,2006.10.13申请
  3.史晓亮,杨华,段兴龙等.一种细晶无磁钨-铜合金的活化烧结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200710053252.0,2007.9.18申请
  4.史晓亮,王盛,段兴龙等.一种飞碟形纳米六方氮化硼粉末的工业化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200810046930.0,2008.2.26申请

  【联系方式】
  Lab: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13971614876
  E-mail:sxl@mail.whut.edu.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添加武汉理工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武汉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武汉理工大学报录比、武汉理工大学考研群、武汉理工大学学姐微信、武汉理工大学考研真题、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目录、武汉理工大学排名、武汉理工大学保研、武汉理工大学公众号、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武汉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wuhanligongdaxue/daoshi_487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