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2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硕士专业简介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硕士专业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简介] [同济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简介]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言专业简介]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联系方式]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简介] [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联系方式]

同济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考研研友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同济大学研究生分数线【历年】] [同济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同济大学考研难吗]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 [同济大学排名] [同济大学考研群] [同济大学研究生学费] [同济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硕士专业简介正文

.简介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发源于1952年成立的公路、铁路和桥梁系,是我国最早的道路工程、铁路工程、交通工程教学与科研机构之一。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6年成为国内公路、城市道路与机场工程专业的第一个博士点;1990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获得国内第一批交通工程博士点;1998年成为第一批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1年被确定“道路与铁道工程”和“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二个国家重点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也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本学科还拥有我国第一个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被确定为交通运输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涉及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与养护、载运工具的运用与维修、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运输规划与运营等。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产生交通运输需求的主体、载运工具、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控制系统。
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方向秉承传统,面向我国公路、城市道路、铁道和机场等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与管理的广泛技术需求,形成了覆盖多种交通设施、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创新并重、团队建设与基地建设并进的学科特色。围绕道路与铁道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的前言性和关键性问题,在国家“973”和“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大批省部级项目支持下,学科在路面结构与材料、交通设施管理、路基工程、道路安全与设计等传统优势方向取得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针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开拓了“枢纽机场布局规划与运营管理”、“新一代轨道交通结构设计理论与工程技术”、“智能铺面工程技术”等研究领域。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方向以发展智能化、高速化和品质化的新一代交通运输系统,改善交通拥堵、提升交通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提高服务水平以及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排放等为基本目标,以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感知及智能化等为研究背景,以交通运输系统理论为基础,系统科学、信息与通信及系统控制和管理等新理念、新方法、新系统为基础的交叉型学科,伴随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及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本学科与时俱进地支撑着交通运输系统的变革并代表其发展方向。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研究方向围绕陆上交通(客流与物流,道路与轨道)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已经形成知识结构、年龄、学缘结构更为合理的教学研究队伍。现有教授和研究员18人,副教授21人。通过研究环境改善与研究基地建设,引进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学院的兼职教授与博士生导师。围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前沿性和关键性问题,在国家“973”和“863”项目、科技攻关重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支持下,依托长三角、上海等省市的重大交通规划决策与运行管理系统核心技术开发,依托上海世博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在城市群与大都市圈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大都市骨干交通系统管理智能化与信息化核心技术、基于道路网络时空资源优化的多模式交通设计理论及技术体系、交通拥挤收费理论和关键技术、城市群区域城际及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理论及关键技术等五个方面取得理论与技术的创新突破。
本学科云集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拥有多名该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形成了研究方向明确、知识结构合理、充分了解并进行国际前沿研究工作、勇于科技攻关与创新、年富力强的学术团队。
本学科无论在师资力量、研究条件(重点、开放实验室)、学科建设(博士点和博士生流动站)、人才计划(长江学者、杰青),还是在项目数量、成果水平、国内外影响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同济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的综合领先地位。在道路工程、铁道工程、机场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方向上取得了大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许多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本学科已发展成为我国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重要的原创性理论研究、工程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该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品德高尚、学风正派,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奉献精神。
2、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和独立解决本学科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道路工程、铁道工程、机场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等方面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动向和学术研究前沿。能够承担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能主持和组织科研与开发,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4、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应用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5、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研究方向
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方向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方向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研究方向
 
.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1.0~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硕士生的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对部分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在校注册时间不少于1.5年)、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的研究生,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
 
.学分要求
学术型硕士生至少应修满28学分,其中学位课18学分(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非学位课8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
 
.论文工作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学位论文原则上应用汉语撰写;留学生可用英语或用事先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批准的其他语种撰写学位论文,且必须在学位论文中附加详细汉语摘要。
答辩前需经本学科专业委员会审核小组审核,除学位论文满足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学术论文发表的基本要求,并至少提供实质性参加实际研究计划的经历,经审核通过方可送审。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参加校学位办公室组织的上海市学位办的双盲检查。
申请硕士学位者,应至少在国内外正式期刊或在学院规定的会议范围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未能达到规定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但已完成培养计划,经学科专业委员会审核同意可申请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可先予以毕业。
学位申请按《同济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第六条执行。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tongjidaxue/yanjiushengyuan_300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