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硕士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硕士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太原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专业介绍] [太原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联系方式] [太原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学院本科专业介绍] [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学院硕士专业介绍] [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学院联系方式]

太原理工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太原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太原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太原理工大学考研群]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学费]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太原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硕士简介正文

控制工程专业(Control Engineering)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含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学科专业代码085210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本专业致力于智能检测及传感器技术、智能仪表及控制装置、计算机集成测控技术与装置、嵌入式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工程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应用先进控制理论及通信网络实现各种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开发微机化、智能化在线测控系统;将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控制技术应用于自动化装置,研究智能自动化装置的研制控制技术;针对嵌入式测控在自动化装置、控制网络、工业测控、自动化控制工程等方面应用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
 
二、培养目标
1、重点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能源信息、光电产业及电力行业检测与控制应用型专门人才;
2、培养掌握控制工程专业技术和宽广专业知识的煤炭生产安全测控、电力系统、光纤传感技术等专门应用型人才;
3、培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实践思维方法和作风,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先进控制科学和现代检测手段,为煤炭、电力、信息领域提供技术服务,能胜任本学科的专业技术或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4、培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三、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
1 控制理论与控制方法 工业过程控制理论与方法
控制系统动态优化和故障诊断理论与方法
大延迟系统的分布式控制理论
2 新型传感与检测技术 非常规条件下的新型检测技术与方法
传感器优化设计与实现
视觉检测与人工智能
3 智能仪器 复杂工程系统的智能检测诊断预测及综合健康管理
自动化装置设计实现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极端恶劣条件下的新型智能仪器设计
4 控制系统驱动特性研究与应用 新材料驱动模块特性研究与应用
输出信号隔离方式研究与应用
大功率输出控制可靠性研究与应用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半脱产硕士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其学习年限可延长半年至一年。
一方面要进行严格的研究生课程教育,使之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现代化技术和方法,同时要接受严格的工程技术训练,并完成学位论文。
采用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并重的培养方式。
 
五、培养环节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体系突出“应用型、实用性”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强调理论设计与应用实践的有机结合,重视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突出系统分析和设计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设计项目开展研究、完成系列设计实践训练等。
1、导师的确定
研究生导师的确定实行双向选择,研究生根据公布的导师名单填写双向选择表,然后由导师根据填表选择所要指导的研究生。第一志愿未落实的硕士研究生,根据学生其他志愿和实际情况,在进一步征求师生双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协调落实。
2、培养计划的确定
根据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由研究生与导师或导师团组共同商订培养计划,研究生在网上提交选定的课程,经研究生导师审核通过后,由系教学秘书下载研究生培养计划,下发给导师,导师和学院主管领导确认签字后盖学院公章归档。
3、研究生课程学习
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须根据培养计划依据研究生院和我所具体安排上课。在课程学习期间,如出现一门课程不及格情况,将作为本硕士点的重点监控对象,将对其后面的培养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汇报、毕业答辩重点监控。如出现两门课程不及格情况,将成为研究生院和学位点共同重点监控对象。
4、研究生培养环节
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毕业答辩由各学位点统一组织安排。开题报告在第三个学期初公开进行,中期考核在第四个学期末公开进行,毕业答辩在第六个学期末公开进行。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小组成员不少于五人,由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组成,鼓励邀请系外或校外专家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具体按《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及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
 
六、实践环节
1、实践要求:根据人才培养定位,进行直接服务于就业目标的学习、实习、研发等活动,实现由设计实践实验教学、参与导师课题研发、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实习实践多层次互动培养。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2、专业实践时间
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毕业生应不少于一年。研究生必须在完成全部的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
3、专业实践组织方式
专业实践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实践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方式一:现场实践(半年)
① 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现场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
② 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利用现场的科研资源,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
③ 研究生本人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自行联系现场实践单位;
④ 依托于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的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研究生培养基地,由学校统一组织和选派学生去现场进行专业实践。
方式二:校内实践(半年)
结合参与科研项目和根据实践要求,设置实践技能训练与应用研究模块,每个学生可选择其中的1-2个模块进行专业实践,主要内容包括提交设计实践计划、项目集成与管理实施实践和总结报告。
研究生应于第2学期结束前与导师一起制订并上网提交《太原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简称“专业实践计划表”)。导师网上审核通过后方能开始实践环节。
4、专业实践考核方式
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环节的考核采用学分制,总学分为6学分。
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报告,并填写《太原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技能训练与专业实践环节”考核登记表》。
学院(所)应组织由校内外专家、现场实践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专业实践专题报告会,由学生本人汇报本人的专业实践工作,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现场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现场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百分制”评定并在网上录入成绩。此项成绩在及格及以上的学生均可获得6学分,不及格者不计学分。
 
七、科研成果要求
1、严禁抄袭、造假、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否则不予答辩并追究相关责任。
2、硕士毕业生科研成果要求:
毕业答辩前科研成果需满足下面其中的一项:
(1)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或接收学术论文一篇(论文以太原理工大学的名义发表,学生为第一作者)
(2)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或接收学术论文两篇(论文以太原理工大学的名义发表,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
3、发表论文所研究的内容要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与所读专业的研究内涵相符。
 
八、学位论文
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技术难度,能体现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选题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可以是工程技术研究专题,也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原理、智能仪表的设计、研制与开发。
2、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字数,可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特点和选题,灵活确定。
3、学位论文应包括:课题意义的说明、国内外动态、设计方案的比较与评估、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做的工作、理论分析、测试装置和试验手段、计算程序、实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纸、图表曲线与结论、结果的技术和经济效果分析、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等,与他人合作或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
4、论文的工作程序至少应包括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等过程。其中,论文自开题后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应少于一年。
5、鼓励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制,如果实行双导师制,则选题、开题、答辩均需校、企导师共同参与并签署书面意见。
6、硕士论文必须通过依托培养单位组织的论文预答辩,预答辩时必须由培养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通过预答辩的硕士学位论文才能正式进行评阅。
7、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在收到至少两名论文评阅人同意进行答辩的评阅意见之后,方可组织对硕士论文的正式答辩。答辩委员会由3-5位专家组成,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符合授予学位条件者,经培养单位学位评定机构审核批准授予专业型硕士学位。
 
十、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毕业答辩前总学分≥32:
1、学位课学分≥27。其中包括学位公共课9学分,基础理论课(工程数学课)≥4,专业学位课≥6。
2、必修环节5学分。(包括选题报告、文献检索、教学实践与科研技能训练、学术活动)
公共课程和必修环节设置详见《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其有关要求》。
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时间 授课教师
课 s081130 线性系统理论 60 3 第二学期 李静霞
s081131 光电测控系统 60 3 第二学期 乔铁柱
s081132 现代控制技术 60 3 第二学期 吕玉祥
s081133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60 3 第二学期 靳宝全
s081134 智能仪器 60 3 第二学期 王宇
课 s081135 信号处理与传输系统 40 2 第三学期 程鹏
s081136 机器视觉检测技术 40 2 第三学期 张丽
s081137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 40 2 第三学期 张建国
s081138 DSP技术 40 2 第三学期 王东
s081139 光纤传感 40 2 第三学期 王东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taiyuanligong/yanjiushengyuan_291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