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测试技术硕士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测试技术硕士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太原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专业介绍] [太原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联系方式] [太原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学院本科专业介绍] [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学院硕士专业介绍] [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学院联系方式]

太原理工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太原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太原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太原理工大学考研群]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学费]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太原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测试技术硕士简介正文

仪器科学与测试技术专业(Instrument Science and testing technology)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99J1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仪器科学与测试技术是综合应用传感技术、光电技术、精密机械、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研究和探索仪器科学与测试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推动仪器科学与测试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主要研究获取、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信息的现代科学技术及仪器,包括测控技术及仪器、现代传感技术、精密计量理论与应用、虚拟仪器、微系统理论与应用、微小型机电系统、智能结构系统与技术、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矿用仪器仪表等,是机、电、光、计算机、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的高度综合,它既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研究的主体内容之一。
 
二、培养目标
1、重点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坚实的仪器科学与测试技术基础理论的高层次光电产业、能源、电力行业专门技术人才; 
2、培养掌握仪器科学测试理论和技术专业知识,运用先进现代测试技术、方法解决煤炭、电力、光电等行业关键理论和技术的专门人才;
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从事仪器科学与测试技术学科相关的研究开发能力;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等有关方面的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4、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的技术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
1 非线性激光器件与应用 混沌激光,高速真随机密钥分发,光纤传感
通信线缆监测, 冰层压力监测
混沌激光雷达,混沌光源集成设计,光纤激光器
2 新型传感与检测技术 非常规条件下的新型检测技术与方法
传感器优化设计与实现
视觉检测与人工智能
3 光纤传感与检测技术 光纤温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布里渊相关域光纤温度/应变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光纤振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4 光电子检测技术 高灵敏度数字化分子检测技术
微纳传感器的集成设计与制造
光微流传感器与生物检测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半脱产硕士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其学习年限可延长半年至一年。
 
五、培养环节 
1、导师的确定
研究生导师的确定实行双向选择,研究生根据公布的导师名单填写双向选择表,然后由导师根据填表选择所要指导的研究生。第一志愿未落实的硕士研究生,根据学生其他志愿和实际情况,在进一步征求师生双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协调落实。
2、培养计划的确定
根据仪器科学与测试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由研究生与导师或导师团组共同商订培养计划,研究生在网上提交选定的课程,经研究生导师审核通过后,由系教学秘书下载研究生培养计划,下发给导师,导师和学院主管领导确认签字后盖学院公章归档。
3、研究生课程学习
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须根据培养计划依据研究生院和我所具体安排上课。在课程学习期间,如出现一门课程不及格情况,将作为本硕士点的重点监控对象,将对其后面的培养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汇报、毕业答辩重点监控。如出现两门课程不及格情况,将成为研究生院和学位点共同重点监控对象。
4、研究生其他培养环节
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毕业答辩由各学位点统一组织安排。开题报告在第三个学期初公开进行,中期考核在第四个学期末公开进行,毕业答辩在第六个学期末公开进行。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小组成员不少于五人,由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组成,鼓励邀请系外或校外专家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具体按《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及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
 
六、学分要求 
毕业答辩前总学分≥32:
1、学位课学分≥27。其中包括学位公共课9学分,基础理论课(工程数学课)≥4,专业学位课≥6。
2、必修环节5学分。(包括选题报告、文献检索、教学实践与科研技能训练、学术活动)
 
七、科研成果要求
1、严禁抄袭、造假、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否则不予答辩并追究相关责任。
2、硕士毕业生科研成果要求:
毕业答辩前科研成果需满足下面其中的一项:
(1)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或接收学术论文一篇(论文以太原理工大学的名义发表,学生为第一作者)
(2)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或接收学术论文两篇(论文以太原理工大学的名义发表,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
3、发表论文所研究的内容要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与所读专业的研究内涵相符。
 
八、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所研究内容与所读专业的研究内涵相符;
2、论文写作符合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3、按照“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文字重合率检查办法及规定”,学位论文文字重合率百分比小于20%。
 
九、学位论文评阅(盲审论文除外)要求
1、论文评阅人应为与论文所属领域相关,并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且具有指导一届硕士研究生经历的校外专家;
2、如导师本人联系不到校外专家,论文送审交由各学位点统一办理,产生的额外的评审费用由导师承担。
 
十、毕业答辩
1、答辩前需达到“学分要求”、“科研成果要求”、“学位论文要求”及“学位论文评阅要求”的各项条件,否则不予答辩;
2、学位论文答辩以公开方式进行,应提前张贴学位论文答辩通告;
3、答辩程序执行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论文答辩程序与要求;
4、答辩委员会成员规定:答辩委员会人数至少3人(指导教师不参加),且至少有一名院外教授或博导。答辩委员会原则上由学风严谨、要求严格,且承担着省级以上纵向项目,或年均横向经费大于20万的教授、副教授组成。
 
十一、课程设置
公共课程和必修环节设置详见《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其有关要求》。
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时间 授课教师
课 s99J101 光纤光学 60 3 第二学期 张明江
s99J102 现代光电测试技术 60 3 第二学期 乔铁柱
s99J103 现代激光技术 60 3 第二学期 韦宏艳
s99J104 信号检测与估计 60 3 第二学期 韩红
s99J105 现代测试导论 60 3 第二学期 王宇
s99J106 误差理论及应用 60 3 第二学期 张建国
课 s99J107 新型传感器技术 40 2 第三学期 马珺
s99J108 信号处理与传输系统 40 2 第三学期 程鹏
s99J109 检测系统软件开发 40 2 第三学期 胡彧
s99J110 数字图像处理与应用 40 2 第三学期 邓霄
s99J111 现代光学实验 40 2 第三学期 王安帮
s99J112 计量学 40 2 第三学期 王鹏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taiyuanligong/yanjiushengyuan_29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