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学位点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学位点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太原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专业介绍] [太原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联系方式] [太原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学院本科专业介绍] [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学院硕士专业介绍] [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学院联系方式]

太原理工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太原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太原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太原理工大学考研群]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学费]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太原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学位点简介正文

 
学位点
 
 
 
 
 
太原理工大学是山西省唯一同时拥有建筑学本科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也是山西省唯一通过建筑学本科专业评估和硕士专业评估的高校。目前,我国共有299所高校开设建筑学本科专业,其中通过专业评估的只有68所,我校在其中的排名为:本科第44位、硕士第42位。我校建筑学专业于2010年初次通过本科教育评估,于2014年和2018年两次通过复评,并于2018年初次通过硕士教育评估。我校是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分会理事单位。
 
目前,建筑学院设有建筑学和城乡规划2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
 
建筑学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有3个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建筑技术科学。
 
城乡规划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有3个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设计、聚落遗产保护规划、城乡规划技术科学。
 
 
 
 
0813建筑学学术学位授权学科简介
 
学科发展简况:
 
我校建筑学学科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我校于1984年获批建筑技术科学二级硕士学位点,2005年获批建筑历史与理论二级硕士学位点,2010年获批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6月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点教育评估,2019年获批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点。目前已有36年的学科发展历史,是山西省唯一拥有建筑学学士和建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也是山西省唯一通过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评估和硕士教育评估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和山西省培养输送了大量的城乡建设专业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科特色与优势:
 
本学科聚焦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和建筑技术的国际前沿,紧密结合国家对地域建筑文化保护和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政策,立足山西经济社会文化的地方需求,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域建筑设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建筑物理等方面加强研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学科方向。凝炼形成了地域建筑设计、建筑技术科学、聚落和建筑遗产保护等3个学科研究方向。在建筑遗产保护方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本学科拥有教授5人,副教授11人。校内硕士导师12人,校外专业硕士导师12人。聘请李锦生教授、王其亨教授、谢英俊教授、曹亮功教授等作为客座教授。拥有1个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1名山西省教学名师、1名山西省拔尖骨干人才。
 
建筑学院与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联合建设“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拥有“山西省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文物建筑测绘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太原理工大学工作站”。正在建设国家级建筑学专业虚拟实验平台“基于实景融合的传统聚落与建筑营造虚拟仿真实验”。并与12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作为建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基地。这些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前沿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也为当代城市的更新和建筑的创作实践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导师团队获得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全国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山西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山西省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等。获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已多次获得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科年均科研经费350多万元。
 
研究生人才培养定位及社会需求:
 
本学位点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对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有敏锐的了解和把握,胜任能力强、职业道德水平高,具有较好的才智、涵养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事建筑设计与行业管理、高等建筑教育、建筑技术研发应用、古建筑遗产保护等工作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本学位点研究生的培养立足山西地域特色、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能力。研究解决在地域建筑设计、古建筑遗产保护、建筑技术应用等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促进建筑技术进步与发展,进而服务于当代城市的建筑创作实践活动。
 
                      
 
0851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简介
 
学科发展简况
 
我校建筑学学科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我校于1984年获批建筑技术科学二级硕士学位点,2005年获批建筑历史与理论二级硕士学位点,2010年获批建筑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6月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点教育评估,2019年获批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有36年的学科发展历史,是山西省唯一同时拥有建筑学学士、建筑学学术硕士、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也是山西省唯一通过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评估和硕士教育评估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和山西省培养输送了大量的城乡建设专业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科特色与优势
 
本学科聚焦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和建筑技术的国际前沿,紧密结合国家对地域建筑文化保护和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政策,立足山西经济社会文化的地方需求,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域建筑设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建筑物理等方面加强研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学科方向。凝炼形成了地域建筑设计、建筑技术科学、聚落和建筑遗产保护技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等学科研究方向。在聚落和建筑遗产保护方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本学科拥有教授6人,副教授18人。校内硕士导师12人,校外企业导师12人。聘请李锦生教授级高工、王其亨教授、谢英俊教授、曹亮功教授级高工、王兴田教授级高工等为客座教授。拥有1个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1名山西省教学名师、1名山西省拔尖骨干人才。
 
建筑学院与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联合建设“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拥有“山西省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文物建筑测绘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太原理工大学工作站”。正在建设国家级建筑学专业虚拟实验平台“基于实景融合的传统聚落与建筑营造虚拟仿真实验”。并与12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作为建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基地。这些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前沿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也为当代城市的更新和建筑的创作实践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科校内导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科研能力,而且具有丰富的行业背景和项目实践经验,获得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全国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山西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山西省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等。研究生在国际国内各种竞赛活动中获得佳绩。获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已多次获得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科年均科研经费200多万元。
 
校外导师都是国际国内各大建筑设计和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机构的知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具有扎实的工程项目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校企政合作资源,能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山西省最好的项目资源和实践条件,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生人才培养定位及社会需求
 
本学位点将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在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对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有敏锐的了解和把握,胜任能力强、职业道德水平高,具有较好的才智、涵养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事建筑设计与行业管理、建筑技术研发应用、古建筑遗产保护等工作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本学位点研究生的培养立足山西地域特色、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能力。研究解决在地域建筑设计、古建筑遗产保护、建筑技术应用等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促进建筑技术进步与发展,进而服务于当代城市的建筑创作实践活动。
 
 
 
 
0833城乡规划学学术硕士授权学科简介
 
学科发展简况:
 
我校城乡规划学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我校于1984年获批建筑技术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开设城市更新与再利用方向;2010年获批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包含城市规划二级学科;2011年获批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目前已有36年的学科发展历史,是山西省唯一拥有城乡规划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山西省城乡规划领域应用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为国家和山西省培养输送了大量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学科特色与优势:
 
本学科聚焦城乡规划设计、城市建设历史和人居环境技术的国际前沿,紧密结合国家对城乡地域文化保护和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政策,立足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需求,在城乡一体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城市物理环境技术等方面加强研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学科方向。凝炼形成了城乡规划与设计、聚落遗产保护发展规划、城乡规划技术等3个学科研究方向。在聚落遗产保护发展方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本学科拥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校内硕士导师6人,校外专业硕士导师12人。聘请李锦生教授、张玉民教授、王其亨教授、谢英俊教授、曹亮功教授等作为客座教授。拥有1个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
 
依托建筑与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建筑实验中心、BIM研究中心、绿色生态建筑材料研究中心,建筑学院与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联合建设“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拥有“山西省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文物建筑测绘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太原理工大学工作站”。正在建设国家级建筑学专业虚拟实验平台“基于实景融合的传统聚落与建筑营造虚拟仿真实验”。并与12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作为建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基地。这些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前沿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也为当代城市的更新和建筑的创作实践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导师团队获得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全国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山西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山西省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等。获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已多次获得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科年均科研经费200多万元。
 
研究生人才培养定位及社会需求:
 
本学位点将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在关注学科前沿,适应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建设需要,以城乡土地利用和物质空间规划为核心,具备扎实的城乡规划理论和相关知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城乡规划和聚落遗产保护规划的高级技术人才、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是通过关注学科热点,结合社会需求,专业互相渗透,立足山西地域特色,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修养和理论思维能力,认识城乡规划的历史发展规律,了解及掌握城乡规划理论和方法,重点研究和解决城乡规划与城市设计方向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促进城乡规划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进而服务于当代城乡规划与聚落遗产保护。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taiyuanligong/yanjiushengyuan_29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