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太原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专业介绍] [太原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联系方式] [太原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学院本科专业介绍] [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学院硕士专业介绍] [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学院联系方式]

太原理工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太原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太原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太原理工大学考研群]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学费]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太原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简介正文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 发布时间:2016-07-13 | 浏览次数:2068  
 
 
 
 
 
机械工程学科是我校历史最悠久、实力最强的学科之一,始建于本世纪初。1902年学校创建时就设立了机械工程专业,五十年代以来以朱景梓教授为代表的国内著名机械专家,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与山西矿业学院合并成立了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涵盖了矿山机械工程,不仅拓宽了学科领域,更增加了新的活力。
 
一、学科学位授权点的发展情况如下:
 
硕士点:机械电子工程(原流体传动及控制)(1981年)
 
    机械设计与理论(原机械学)(1981年)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981年)
 
博士点:机械电子工程(1998年)
 
    机械设计与理论(2000年)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03年)
 
    车辆工程(2005年)
 
    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2005年)
 
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2003年)
 
二、重点实验室、中心
 
  教育部:新型传感器及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 (2003年)
 
  省级:山西省机械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4年)
 
       山西省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999年)
 
三、重点学科
 
     省级:机械设计与理论(1994年)
 
        机械电子工程(1998年)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04年)
 
     煤炭部:矿山机械及机电控制(1995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1、机电系统动态设计和生产过程工况监测、诊断及智能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本研究方向围绕以大功率、低速、重载为特征的重型矿山机电系统的动态设计、工况监测和故障诊断以及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等问题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2、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和元件
 
本研究方向以系统动力学、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辅助工程、测试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与综合、实验研究以及计算机数字仿真等手段,深入研究与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
 
3、先进机械加工理论与技术
 
先进机械加工理论与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方向在精密零件表面光整加工新技术和齿轮精密加工理论与技术二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4、机械系统可靠性与运行安全监测理论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大型机械设备,特别是对其关键部件的性能(包括强度、可靠性、智能可控性、最优结构和动力学特性等)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所以进行大型机械设备关键部件及其动力学研究对推动机械工业的高速发展意义重大。由杨兆建教授等组成的学术梯队在多年科研和培养研究生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5、重型矿山机械和工程车辆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结合山西经济建设特点,在矿山机械及车辆工程的设计、开发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6、现代齿轮传动系统的理论和设计
 
继承本学科在齿轮传动方面的研究优势,结合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五、各二级学科博士点情况
 
(一)机械设计与理论
 
机械设计与理论学科是于1997年国务院对学科门类调整后将原来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中的机械学、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工程机械等8个学科整合而成的新的二级学科,是我校设立最早的学科之一。机械设计与理论学科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点、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机械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12月被确定为山西省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
 
1、机械动力学与网络环境下设计方法:本方向以大型机械装备为及其关键零部件,特别是大型矿山机械、重型机械为工程背景,主要开展大型复杂机械设备状态参数监测理论与方法、机械动力学与机械CAE、网络环境下的机械设计等研究。
 
2、机电液复合传动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本方向主要研究基于生产安全、环境安全和基于节能降耗的机电液复合传动系统理论和方法。
 
3、矿山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本方向以煤矿采掘机械为应用对象,应用控制理论和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实现采掘设备的可视化分析与数字化设计。
 
4、机械传动与CAD:本方向主要研究机械传动、机械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及CAD 。 
 
5、摩擦学与机械材料表面特性:本方向主要研究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基础问题及工程应用研究、亚微米尺度的薄膜润滑、微观尺度摩擦化学和功能表面改性及界面材料等。
 
(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学科创建于1953年,1981年获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形成了一支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具有较强进取精神,配合默契的学科梯队。已培养硕士研究生近500名,其中50余位在国内获博士学位后成为高校、科研、军队、企业等单位的学术、技术骨干,有的走向高级领导岗位。
 
本学科多年来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同类院校有一定的知名度。
 
本学科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的发展,从事特种加工、齿轮精密加工等方向的研究,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三)车辆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的前身太原工学院早在1958年就创办了农业机械系,并设有农业机械和拖拉机两个专业,重点培养农用内燃机、拖拉机底盘设计的专业人才,1965年将农业机械和拖拉机两个专业改为农用动力专业,1976年以后改为内燃机专业。1998年专业调整将内燃机专业并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保持车辆与动力机械专业方向。在近三十年的本科教学过程中,先后培养本科生约1300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本学科所属的实验室面积近2000平方米,各种仪器设备总价值800余万元。
 
    主要研究方向:
 
1.多用燃料发动机:主要从事煤基含氧燃料(甲醇、二甲醚、甲醇重整氢、煤层气)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及机械能的过程,包括混合气的形成、气体流动、燃烧、排放以及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力争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3项;
 
2.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主要从事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及其传感器和执行器、发动机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力争取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3.重型及专用汽车(运煤车)车身与底盘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4.汽车车身的动态设计和优化设计,车辆振动与噪声控制。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taiyuanligong/yanjiushengyuan_290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