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硕士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硕士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苏州科技大学体育部师资] [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苏州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苏州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苏州科技大学考研群]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苏州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硕士简介正文

岩土工程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    土木工程(0814)  
二级学科名称(代码):   岩土工程(081401)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在多年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已形成比较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有:(1)、软土地基处理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岩土体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研究;(3)、淤泥或污泥处理技术与应用研究;(4)、道路设计理论与性能研究。本学科有包括江苏省特聘教授在内的教授4人,副教授2人,其他专职教学研究人员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硕士生指导教师5人、已形成阵容比较整齐、中青年结合、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梯队。近年来,已完成或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他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各类检索论文20余篇,学术专著及参编教材多部。
本学科现拥有软硬件配备齐全的土工综合实验室,配备先进设备的道路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省级力学实验示范中心等;有研究生专用计算机房和教室,该学科有各种中外文图书资料7.8万册、中外文学术期刊82种;院(系)计算中心有PKPM系列软件、“桥梁博士” 、ANSYS、PLAXIS-3D、LS-DYNA、FLUSH、MTS等用于研究生及教师科研分析计算软件。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术学位、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学术修养;
2、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或独立担负技术工作的实践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
 
三、研究方向
01软土地基处理及技术应用
针对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变形大等特点,开发水泥基轻质混合土技术,研究基于两相体模型的强度分析理论、实用的设计计算方法与应用技术。
02岩土体数值模拟分析及应用
针对岩土体的离散性和复杂性,利用解析、试验及模拟分析方法,研究岩土土质参数的变化规律、不同土类的本构关系、土-结构相互作用等课题及相应的工程应用问题。
03河道淤泥的处理技术及应用
基于河道淤泥的资源化利用目的,开发河道淤泥处理应用技术,研究处理后淤泥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工程稳定性及对环境影响等的分析评价方法。
04道路设计理论与性能研究
针对日益增长的交通及其对环境的要求,开发研究新型环保、节能降耗的路面结构和材料,使路面结构和材料的设计满足耐久、低碳、降耗和安全等要求。
 
四、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自入学到毕业、授予学位的年限不超过6学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答辩,但提前时间不超过1年;如遇特殊情况,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审核、研究生部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
 
五、培养方式
1、按照分类培养、创新模式的原则,实行导师负责制;同时,积极探索和实施学科团队合作培养、校校联合培养、产学研联合培养、国际合作培养等模式。
2、培养采用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课程、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既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积极发挥研究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创新氛围,培养研究生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
 
六、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研究生学分的基本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且不超过36学分,同时满足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的学分要求;在中期考核之前必须修完不少于20学分;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内容,并符合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
七、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1 2 3
学位课 公
课 10332004 基础英语(一) 64 2 √     考试 公共课
7学分
10332005 基础英语(二) 64 2   √   考试
103320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     考试
10332015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 考试
学科基础课 08140201 计算方法 32 2 √ 考试 学科基础课8学分 
08140204 有限单元法 32 2 √ 考试
08140205 结构动力学 32 2 √ 考试
08140206 高等弹性力学 32 2 √ 考试
专业基础课 08140502 高等土力学 32 2 √ 考试 专业基础课8学分
08140234 高等基础工程 32 2 √ 考试
08140101 岩土数值分析方法 32 2 √ 考试
08140102 软土流变固结理论 32 2 √ 考试
非学位课 选
课 公选课:详见校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目录 公选课(含跨一级学科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
08140203 塑性力学 32 2 √ 考试
08140227 地基处理技术进展 32 2 √ 考试 专业选修课不少于
7学分
08140225 岩土工程测试理论与监测 32 2 √ 考试
08140220 建筑材料物理化学 32 2 √ 考试
08140216 水泥基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32 2 √ 考试
08140103 城市地下工程 32 2 √ 考试
08140104 路基路面结构理论与力学分析 32 2 √ 考试
08140105 岩石力学 32 2 √ 考试
08140221 预应力混凝土理论与施工技术 32 2 √ 考试
08140232 结构分析软件 32 2 √ 考试
08140217 高层建筑结构 32 2 √ 考试
08140222 结构加固设计与应用 32 2 √ 考试
08140224 工程振动理论及其应用 32 2 √ 考试
08140237 数理统计 32 2 √ 考试
必修环节 10332012 学术活动   1       考查 必修环节
2学分 
10332013 实践活动   1       考查
 
(二)课程要求
学生应按照课程选修表各类课程的要求,完成相应学分的课程学习。
以本科同等学历或跨一级学科录取的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阶段2门左右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两方面内容,共2学分。
(1)学术活动(1学分)
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会,以拓宽学术视野和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研究生应如实填写学术活动报告表,交学院存档。 
(2)实践活动(1学分)
实践活动的内容除了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之外,也可以参加本专业领域的应用实践等活动。研究生应认真填写实践活动相关表格,交学院存档。
(三)教学安排
课程学习除必修环节外,原则上在1年内完成。
 
八、学术成果要求
研究生在提出学位申请时,必须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或以第二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为导师),同时在普通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
同时,学术成果要求须符合《苏州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九、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评阅、答辩等环节。论文工作中的各环节须分别按照《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的规定(试行)》、《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规定(试行)》、《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规定(试行)》和《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试行)》等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围绕重要的理论和学科前沿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术理论意义;课题研究具有先进性、可行性,工作量和难易度适当;论文的质量须达到硕士学位论文水平要求。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本格式及相关要求》。
3、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zkjxy/yjsy_290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