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硕士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硕士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苏州科技大学体育部师资] [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苏州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苏州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苏州科技大学考研群]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苏州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硕士简介正文

 
城市规划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85300  
 
 
 
一、学科简介 
 
现代城乡规划作为政府的管理职能,是基于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发展目标,以城乡建成环境为对象,以土地及空间利用为核心,通过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对于城乡发展资源进行空间配置,并使之付诸实施的公共政策过程。城乡规划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以土地及空间利用为核心的城乡建成环境,以满足城乡发展的空间需求为目标。本学科具有多学科和跨学科的属性,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城乡规划学的关注重点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需求而不断变化,并且不断地吸纳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变革中成为越来越成熟的学科。
 
城乡规划学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本学科以工科为主导,借助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丰厚的文化积淀,结合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坚持“扎根于苏南地域历史文化、交融于长三角自然社会环境、服务于发达地区快速城镇化”的学科建设目标。“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设置于2003年,2011年“城乡规划学”被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点,2014年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土建学科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教育评估,先后获得“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二、三期项目”。依托城乡规划学科的城市规划专业优秀(六年有效期)通过国家专业评估,为首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级特色专业”,先后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A类)。2016年在“江苏省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评估”中评估结果为“优秀”。 2018年城乡规划学、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优秀(六年有效期)通过国家专业复评估。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基础宽厚、专业扎实,能够承担城市规划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规划师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与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身体素质符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包括掌握城乡规划编制及相关专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了解《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在城乡规划方面的应用知识和技能;了解近现代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了解区域规划、城市地理学、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理论、城市经济学、社会学理论与相关实践的发展。
 
3、具有从事城乡规划编制、城市设计、从事城乡规划管理和从事城乡规划相关课题及城乡问题研究的基本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开展城乡规划学术与实践的研究及交流。 
 
 
 
三、研究方向 
 
01 区域发展与规划 
 
主要研究区域发展、城乡统筹、城乡经济学、城乡土地规划、城镇化理论、政策与发展战略等。
 
02 城乡规划与设计 
 
主要研究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理论、城市设计、乡村振兴规划等。
 
03城乡生态可持续发展与规划技术
 
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城乡生态规划、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内容;研究新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等。
 
04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主要研究城市建设史、城乡历史发展与理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乡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内容。
 
 
 
四、学制与在校年限 
 
1、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自入学到毕业、授予学位的年限不超过6学年。 
 
2、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优秀研究生,平均成绩90分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以上,毕业答辩通过,提经学校批准可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
 
 
 
五、培养方式 
 
1、培养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突出专业学位应用性强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培养研究生的职业素养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行导师负责制。倡导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主要参与实践教学、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行(企)业开展联合培养,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
 
4、以导师主导与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模式下,学习有关课程,参与实践活动,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研究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完成学位论文。 
 
 
 
六、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研究生学分的基本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同时满足公共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实践教学、选修课和必修环节的学分要求,其中:公共课7学分;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10学分;实践教学10学分;选修课不少于5学分。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内容,并符合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
 
 
 
七、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体系结构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二个模块,学位课由公共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实践教学三个部分组成,非学位课由选修课和必修环节两个部分组成。
 
来自大学本科非本专业类(本专业类指城乡规划、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的研究生,需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补修指定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部分核心理论课程和核心设计课程;尚未通过城市(乡)规划专业本科教学评估院校的研究生需补修指定的核心课程。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课程设置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1
 
2
 
 
学位课
 
 
 
 
10332004
 
基础英语(一)
 
64
 
2
 
 
 
 
考试
 
公共课
 
7学分
 
 
10332005
 
基础英语(二)
 
64
 
2
 
 
 
 
考试
 
 
103320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10332015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考试
 
 
基础
 
理论
 
和专业技术课
 
08130302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32
 
2
 
 
 
 
考试
 
基础理论
 
课8学分
 
 
08130303
 
城市交通学
 
32
 
2
 
 
 
 
考试
 
 
08331706
 
可持续的规划和发展
 
32
 
2
 
 
 
 
考试
 
 
08331901
 
城乡规划政策与管理
 
16
 
1
 
 
 
 
考试
 
 
08331902
 
城乡规划研究与论文写作
 
16
 
1
 
 
 
 
考试
 
 
08130301
 
区域规划理论
 
32
 
2
 
 
 
 
考试
 
01方向
 
专业技术课2学分
 
 
08331705
 
小城镇与乡村规划
 
32
 
2
 
 
 
 
考试
 
02方向
 
 
08331903
 
城市生态规划与自然资源管理
 
32
 
2
 
 
 
 
考试
 
03方向
 
 
08331707
 
城乡遗产保护理论与规划
 
32
 
2
 
 
 
 
考试
 
04方向
 
 
实践教学
 
08531701
 
专业实践
 
 
 
6
 
 
 
 
 
考查
 
专业实践教学10学分
 
 
08331702
 
规划设计与分析(一)
 
64
 
2
 
 
 
 
考试
 
 
08331704
 
规划设计与分析(二)
 
64
 
2
 
 
 
 
考试
 
 
非学位课
 
 
 
 
 
 
08331701
 
城乡规划热点与前沿
 
32
 
2
 
 
 
 
考试
 
选修课不少于5分
 
(专业技术课可作为其它方向的选修课)
 
 
08331904
 
数字化规划设计技术
 
32
 
2
 
 
 
 
考试
 
 
08331012
 
区域规划技术与方法
 
32
 
2
 
 
 
 
考试
 
 
08331905
 
乡村振兴政策与实践
 
32
 
2
 
 
 
 
考试
 
 
08131005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32
 
2
 
 
 
 
考试
 
 
08130308
 
城市经济学
 
32
 
2
 
 
 
 
考试
 
 
08331708
 
城市更新与再开发
 
32
 
2
 
 
 
 
考试
 
 
08130305
 
城镇化与城镇体系规划
 
32
 
2
 
 
 
 
考试
 
 
08331009
 
区域旅游规划
 
16
 
1
 
 
 
 
考试
 
 
08130313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16
 
1
 
 
 
 
考试
 
 
必修环节
 
10332012
 
学术活动
 
 
 
1
 
 
 
 
 
考查
 
 
 
 
10332017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1
 
 
 
 
 
考查
 
第4学期开始
 
 
补修课程
 
10332022
 
规划设计基础
 
64
 
 
 
 
 
 
考试
 
本科未通过城市(乡)规划专业评估且未修过本课程的必选
 
本科非本专业类的必选
 
 
10332023
 
城乡规划原理A(一)
 
32
 
 
 
 
 
 
考试
 
 
 
 
10332024
 
城乡规划原理A(二)
 
32
 
 
 
 
 
 
考试
 
 
 
 
 
 
(二)课程要求 
 
1、实践教学
 
(1)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围绕设计与研究能力提高展开的专业性实践环节,安排在第二学年,时间不少于6个月。可选择以下几种形式之一进行实践:①进入相关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或设计企业进行设计类实践;②参加导师或相关教师的设计类实践;③在导师安排下参加导师或相关教师的纵向科研项目,进行研究类实践;④取得研究生创新训练项目(校级以上)的,经导师同意可进行研究类实践;⑤进入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类实践。
 
具体要求详见《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实践类必修环节教学工作细则》。
 
(2)规划设计实践课程
 
规划设计基础为补修课程,由规划设计指导小组统一授课、辅导,内容包括本科阶段的总体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本科阶段未通过城市(乡)规划专业评估且未修过本课程的必选,在本科阶段已修过的可凭有效成绩单申请免修;规划设计与分析(一)由规划设计指导小组统一授课、辅导,内容可包括区域分析及总体规划设计、详细规划设计、城市设计以及景观规划设计等内容;规划设计与分析(二)由各方向的导师负责组织开展。
 
2、学术活动(1学分) 
 
参加不少于10次相当规格的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会,完成1个评述报告并由指导教师评定。 
 
(三)教学安排 
 
课程学习除实践教学和必修环节外,原则上在1年内完成。
 
 
 
 八、中期考核 
 
为保障培养质量,研究生须参加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对研究生德、智、体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者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具体按照《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执行。
 
 
 
 九、学术成果 
 
在提出学位申请时,其相关学术论文须达到如下要求之一: 
 
1.以第一作者或者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导师或副导师)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含录用)学术论文至少1篇。专业学术期刊须为北图核心期刊或学院认定的普通期刊,期刊目录详见《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发表普通期刊论文期刊目录》;
 
2.以第一发明人或者第二发明人(第一发明人为导师或副导师)申请并通过实质审查的发明专利至少1项;
 
3.在省级学会(含所属专业委员会)以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以第一作者投稿参会,并作会议报告或成果墙报展示至少1次。 
 
同时,学术成果要求须符合《苏州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十、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评阅、答辩等环节。论文工作中的各环节须分别按照《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的规定》、《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规定》、《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规定》和《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根据城乡规划行业发展的特征与趋势,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及经验,城市规划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分为调查研究类、设计研究类和应用创新类等三种类型。 
 
1、调查研究类学位论文 
 
(1)选题要求 
 
应来源于城乡规划领域,面向城乡建设发展、规划设计、规划管理实践方面的主要现象和问题,具有现实性、先进性。论文选题应明确具体的研究对象,并清晰准确地界定论文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调查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量和复杂性,运用的专业理论知识或技术方法应明确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能够体现作者综合运用有关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和手段解析实践问题的能力。论文应掌握与选题相关研究论题的研究进展现状,并对与论文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准确的介绍。 
 
(2)学位论文形式和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以文字形式为主,论文的正文总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学位论文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内容: 
 
绪论:明确界定研究现象或问题,阐述开展研究的背景及必要性,对所研究问题及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进行必要描述总结,明确研究的理论、方法或技术手段,确定研究的技术路线。 
 
调查分析:结合研究对象,对于研究的现象或问题,结合调查资料,进行系统归纳和分析。 
 
对策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研究对策建议。 
 
总结:对于论文研究工作进行归纳总结,说明成果的应用价值,并对未来改进研究进行展望或提出建议。 
 
(3)学位论文水平要求 
 
理论方法:论文应明确所采用的理论、方法或技术手段,了解其研究应用现状及主要局限。论文的调查和分析研究技术路线应清晰可行。 
 
调查研究:论文应调查翔实、分析准确。论文选择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应适当,提出的研究对策应具有可行性。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对策应直接针对现象或问题,研究工作应具有较大的实践价值。 
 
规范性:论文撰写应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符合国家有关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的规范性要求,论文写作应文笔流畅简洁,可读性强。 
 
2、设计研究类学位论文 
 
(1)选题要求 
 
应来源于城乡规划设计领域,结合具体规划设计任务,并具有现实性、典型性。论文选题应明确阐述设计任务及专题研究内容,合理运用城乡规划专业理论知识或技术方法,确定并论证规划目标和原则,提出规划设计方案,并进行充分的论证。论文应对类似案例进行较为全面、准确的介绍。
 
(2)学位论文形式和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以文字形式为主,论文的正文总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学位论文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内容:
 
绪论:阐述设计任务及专题研究内容,明确设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国内外类似案例进行描述总结,确定指导规划设计的理论、方法或技术手段。
 
调查分析:根据设计任务及专题研究内容,展开现状调查及分析,确定设计方案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方案及说明:确定并论证设计目标和原则,编制方案,阐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说明方案措施的具体原因。
 
方案论证: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论证,指出主要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总结:对于论文研究工作进行总结,说明成果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3)学位论文水平要求
 
理论方法:论文应明确阐述所采用的理论、方法或技术手段,了解其适用性及主要局限。论文中的理论和类似案例经验借鉴、现状调查分析、规划目标及方案制定的技术路线应清晰。
 
设计研究:论文的现状分析应全面合理,方案制定应符合指导理论和研究确定的设计目标要求。论文的方案编制应具有可行性,与总体设计任务有机结合。论文的方案与现状及总体设计任务应具有针对性。论文应具有一定的调查和分析工作量。
 
规范性:论文撰写应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符合国家有关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的规范性要求,论文写作应文笔流畅简洁,可读性强。
 
3、应用创新类学位论文
 
(1)选题要求
 
应来源于城乡规划领域,面向城乡建设发展、规划设计、规划管理实践,并具有现实性、先进性。论文应明确应用创新的主要领域,研究制定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工具或工作管理流程等,应具有明确应用价值并在实践中取得应用经验,能够体现论文作者在城乡规划实践中综合运用有关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和手段的能力。论文应在查新的基础上,对有关应用创新研究进展进行较为全面和准确的介绍。
 
(2)学位论文形式和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以文字形式为主,论文的正文总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学位论文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内容:
 
绪论:阐述应用创新研究的背景及必要性,国内外同类创新及应用的现状及趋势。
 
理论分析:结合文献等进行必要的创新查新,归纳总结该应用创新研究具有指导作用的理论、方法或技术。
 
应用创新说明:对于应用创新的成果进行详细说明,阐述主要创新点及其原理,说明应用方法。
 
创新论证:对应用创新进行充分论证,论证该创新应用的实际范畴和可能成效,并论证其经济性、合理性、适用性。
 
总结:对于应用创新研究进行总结。
 
(3)学位论文水平要求
 
理论方法:论文应明确所采用的理论、方法或技术,并进行适用性分析。
 
应用创新:论文的应用创新成果应符合科学原则,并具有可验证性,较为明显的合理性,明确的创新点和适用性。
 
规范性:论文撰写应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符合国家有关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的规范性要求,论文写作应文笔流畅简洁,可读性强。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zkjxy/yjsy_290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