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2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2021年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上海音乐学院2021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上海音乐学院202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上海音乐学院201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上海音乐学院2018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6年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招生简章]

上海音乐学院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上海音乐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上海音乐学院考研难吗]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院] [上海音乐学院考研群]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学费]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辅导] [上海音乐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正文

一、学院简介

  1927年11月27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共同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她就是后来发展为国内外著名音乐学府的上海音乐学院。
  八十年来,学院借鉴西欧现代专业音乐教学体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专业体系,通过长期坚持贯彻实施精品教育战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逐步形成了注重教学质量、强化基础科目、坚持严格训练、勤于艺术实践、具备全面艺术修养的教学传统与优良学风。学院设作曲、音乐学、民族音乐、钢琴、声乐、管弦乐器、指挥、音乐教育、音乐剧、音乐工程、艺术管理、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等12个系,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音乐研究所。面向全国招收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并招收外国留学生。学院设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含小学部),由此形成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完整音乐教学体制。1988年学院成立“周小燕歌剧中心”,多次与国内外歌剧院合作演出,举办歌剧大师班,为国家培养歌剧人才,推动歌剧事业发展。近两年又相继建立了“国际弦乐艺术中心”、“国际钢琴艺术中心”,邀请了帕尔曼、傅聪等著名大师来校讲学、任教。学院还成立“现代音乐学会”、“东方音乐学会”、“音乐与社会学术研究中心”、“中日音乐文化交流中心”、“音乐剧研究中心”等学术组织,研究、探讨音乐特性与发展规律。2002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又批准成立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这不仅将促进学院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同时也为学院更好地传播先进文化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加强艺术实践,学院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交响乐团、青年民族乐团、青年合唱团和新室内乐团,他们以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艺术修养,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出现在国内外的舞台上,受到音乐界的好评和观众的欢迎。
  自1949年至1984年,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长期担任院长(后为名誉院长),为学校的建设及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84年后桑桐、江明惇教授先后任院长;现任院长为杨立青教授。
  多年以来,特别是1978年后学院加强对外艺术交流,分别与美国、俄罗斯、荷兰、澳大利亚、德国和日本等国的音乐院校建立了密切的校际联系;召开国际音乐院校校长论坛会,派出师生访问、讲学、交流、演出并邀请外国专家来我院讲学交流;许多国际著名音乐家如斯特恩、罗斯特洛波维奇、小泽征尔、里昂•费莱舍、帕尔曼、傅聪、马友友等被学院聘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此外,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教授及近年来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执教于各系各专业。近八十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整体教学水平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部分学科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优良的教学传统与学风促使优秀音乐人才不断涌现。学院培养的人才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上海音乐学院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
  学院现有教职工662名(含附中),其中专业教师340余名;正副教授120余名;在校本科学生1391名,各层次及类别研究生563名。
  当前,全院师生正以崭新的面貌,按照“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的要求,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努力建设国际一流音乐院校,争取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走内涵发展道路、加强师资队伍及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增强办学活力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绩,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使上海音乐学院再铸新的辉煌。

二、研究生教育概况

  上海音乐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64年,招收声乐、小提琴专业方向研究生。从1978年起,学院设有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艺术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后统一合并为音乐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增设音乐教育专业方向。1983年,学院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批设立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开始招收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2001年4月,为了加强我院研究生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构建科学规范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上海音乐学院正式成立研究生处。2005年6月,为了满足学院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发展需要,进行机构调整重新组建了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专门负责研究生培养的各项工作。在院党委领导下,在全院各部门积极配合下,我院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发生了深刻变化,朝着高效、专业、系统、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学院在研究生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管理体制建设以及优化育人环境、营造浓郁学术氛围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在音乐学二级学科下含有48个硕士学位研究方向、19个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以及包括全国统招博士、硕士;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国内访问学者以及研修人员等多种形式研究生教育在内的多层次的发展格局。目前本院有博士生导师29名,硕士生导师120余名。2005年,我院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博士学位授权点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目前,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和质量标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体系化成果得到了国内同行院校的充分肯定,并且成为许多兄弟院校参照的模式。
  2003年,上海音乐学院成为第一批被国家批准设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等院校,目前已有三批博士后科研人员进站工作,已有3人顺利出站,在站人员5人。

学科特色介绍

音乐学
  本博士点是我国音乐学领域最早建立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建立于1983年。1996年成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005年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特色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学科点的创始人为我国著名音乐学家、二级教授钱仁康。他的研究方向为音乐作品分析以及外国作家与作品研究。学科点现有教授22位(其中20位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5位。
  该学科点所在系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科带头人有钱亦平教授、杨燕迪教授、韩钟恩教授、洛秦教授、肖梅教授、陶辛教授。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乐律学、西方音乐史、东方音乐研究、音乐人类学、音乐美学、钢琴艺术理论、流行音乐研究等。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本博士点建立于1991年,2005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优势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学科的创建人为我国老一辈的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丁善德教授。他对作曲技法、复调及管弦乐法所作的大量理论研究,以及由他亲自培养起来的一大批作曲家和理论研究人材,为该学科点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科点有教授15人(10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9人。其中桑桐教授曾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贾达群教授为现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学科带头人有杨立青教授、林华教授、徐孟东教授、赵晓生教授、何训田教授、贾达群教授、朱世瑞教授、吴粤北教授。
  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音乐观念、音乐理论、作曲技法的发展态势及其研究,并涉及到研究不同时代,不同风格、流派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在创作思维、结构观念及具体的技法运用等方面的不同特色,其中也包括了和声、复调、管弦乐法及音乐分析等作曲技术理论的历史沿革以及它们在二十世纪音乐中的演进,同时也涵盖对这些技术理论在创作中的实践等课题的研究。

三、报考说明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中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高水平音乐研究和创作的能力,能在音乐研究和创作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导师、专业方向、学制与名额
  导师:见附录一
  专业方向:2008年拟在19个研究方向(见附录一)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
  培养年限:3~6年
  名额:本院招收18名,其中国家计划内16名,计划外2名。各学科名额分配如下:音乐学各方向9名;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各方向8名;机动1名。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本院规定的体检要求;报考国家计划内博士生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有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5、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根据本院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提交相应的材料。
  6、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7、外籍留学生按国家相关规定办理。
  8、我院硕博连读报考条件:除满足上述第1、3条规定之外,还必须是品学兼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出类拔萃的我院在读优秀硕士生。具体申请程序及要求请见《研究生手册(2005年)》P113《上海音乐学院推行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暂行办法》。

(四)收费标准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及本院标准执行。计划外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学生的培养费由委托单位和个人负担,每年学费28000元。自筹经费学生可参加本院自筹经费研究生奖学金的评选。

(五)报名日期
  2008年3月26日—4月11日(双休日除外)。如需函报,请提前从网上下载填写报名表,于4月11日前将所有报名材料寄至本院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具体报名手续请见第(七)项。

(六)报名地点
本院研究生部

(七)报名手续
  考生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本院研究生部送交下列材料:
  1、a、网上报名,请至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招生管理系统”-“博士生网上报名”项填写相关内容;
   b、同时下载“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填写并按表格内容至单位人事部门签名盖章(内容同网上报名,请从本院网上“研究生部”-“研究生招生”-“表格下载”内下载填写)
  注:a、b两项均需提交。
  2、专家推荐书(两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推荐,请从本院网上下载填写);
  3、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全文,答辩委员会评议书(复印件);
  4、硕士学位证书(验原件,交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在读单位的证明书,并在入学前验原件,交复印件);
  5、政治审查表;(请从本院网上下载填写)
  6、四张一寸同一底版正面半身免冠近期相片(背面写明姓名,不含报名表上张贴照片);
  7、报考音乐学各研究方向和作曲技术理论各研究方向的考生,需提交本人论文2—3篇,其中一篇应为在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所报研究方向的学术论文(附刊载刊物目录复印件)。同等学力者在提交的学术论文中,须有一篇与所报研究方向一致的,相当于硕士学位论文的学术论文,且字数应在2万字左右。
  其中报考钢琴艺术理论方向的考生,需提交与钢琴艺术理论相关的硕士学位论文,或在国家一级刊物发表的论文三篇,或由正式出版社出版的音乐专著一部;以及钢琴独奏、重奏、协奏曲等演奏录像(不必在同一次演奏会上)180分钟。
  8、报考作曲方向的考生,需提交本人作品2—3首的乐谱和音响资料(其中一首要求为具有大型曲式结构的管弦乐乐队作品);
  9、同等学力者不交3、4项材料,但应当开列已学习过的硕士课程及成绩单,并提交学士学位证书(验原件,交复印件)。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对报考人所在单位送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后,将组织各学科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根据《上海音乐学院关于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格审查的规定》对报考人所提交的论文和作品进行专业方面的资格审查,对符合条件的考生发给准考证。

(八)报考费用
  考试资格审查费100元,考试费150元,加试费150元(同等学力考生)。

(九)考试日期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初试:2008年5月6日(周二)~5月7日(周三)
  体检:2008年5月8日(周四)
  公布复试考生名单:2008年5月10日(周六)
  复试:2008年5月12日(周一)
  同等学力加试:2008年5月12日(周一)下午、13日(周二全天)

(十)考试地点
  报考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的考生均须到上海音乐学院本部参加考试,届时将在院内公告具体考场安排。

(十一)考试科目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初试的笔试科目(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为:
1、英、日、德、俄、法语任选一门(含听力测试)
2、主科
3、专业基础课两门(见附录一)
  复试为口试。主要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学科前沿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同时进行外国语口语测试。
  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约为30分钟左右。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政治理论和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加试的具体科目详见附录一。每门加试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

(十二)录取原则
  参照预分名额方案,并根据笔试及面试成绩, 结合资格审查结果,综合评估考生各方面的情况,择优录取。

(十三)学习期间待遇
  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附录一

学科、专业名称

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预分

名额

考试科目及代码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050402 音乐学

01 、 02 方向:

①政治②音乐学导论③中国音乐美学理论

03 方向:

①政治②音乐学导论③中国古代音乐史

04 方向:

①政治②音乐学导论③亚洲音乐史

05-08 、 10 方向:

①政治②音乐学导论③二十世纪音乐

09 方向:

①政治②音乐学导论③ 音乐人类学基础

●音乐学

中国

音乐

史论

研究

01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

江明惇 教授

黄 白教授

黄允箴 教授

乔建中研究员 ( 外聘 )

3

①英、日、德、俄、法语(任选)②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专题写作③作品分析 C ④中外音乐史

02 中国古代音乐史

陈应时 教授

洛 秦教授

赵维平 教授

①英、日、德、俄 、法语 (任选)②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专题写作③作品分析 C ④中外音乐史

03 乐律学

陈应时 教授

①英、日、德、俄、法语(任选)②乐律学研究专题写作③作品分析 C ④中外音乐史

04 东方音乐研究

赵维平 教授

①英、日、德、俄、法语(任选)②东方音乐研究专题写作③作品分析 B 或作品分析 C ④中外音乐史

外国

音乐

史论

研究

05 西方音乐史

沈 旋教授

杨燕迪 教授

陶 辛教授

孙国忠 教授

3

①英、日、德、俄 、法 语(任选)②西方音乐史研究专题写作③作品分析 B ④中外音乐史

06 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

钱亦平 教授

陈鸿铎 教授

①英、日、德、俄、法语(任选)②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专题写作③作品分析 A ④中外音乐史

07 钢琴艺术理论

赵晓生 教授

周 薇教授

①英、日、德、俄 、法 语(任选)②钢琴艺术理论专题写作③专业基础理论④中外音乐史

08 流行音乐研究

陶 辛教授

①英、日、德、俄 、法 语(任选)②流行音乐专题研究③流行音乐史论基础④中外音乐史

系统

音乐学研究

09 音乐人类学

洛 秦教授

肖 梅教授

曹本冶 教授(外聘)

3

①英、日、德、俄 、法 语(任选)②音乐人类学研究专题写作③作品分析 B 或作品分析 C ④ 中外音乐史

10 音乐美学

韩锺恩 教授

杨燕迪 教授

于润洋(外聘)

赵宋光(外聘)

①英、日、德、俄、法语(任选)②音乐美学研究专题写作③作品分析 B ④ 中外音乐史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11 作曲

杨立青 教授

徐孟东 教授

赵晓生 教授

何训田 教授

贾达群 教授

朱世瑞 教授

林 华教授

高为杰 教授(外聘)

4

①英、日、德、俄、法语 ( 任选 ) ②作曲 A ③作曲技术综合理论④中外音乐史

①政治②室内乐写作③音乐分析 B

作曲

技术

理论

12 高级管弦乐法理论

杨立青 教授

4

①英、日、德、俄、法语 ( 任选 ) ②管弦乐配器写作③配器分析④中外音乐史

①政治②管弦乐法理论③音乐分析 B

13 复调发展史论研究

林 华教授

①英、日、德、俄、法语 ( 任选 ) ②四声部二重赋格曲写作③复调分析④中外音乐史

①政治②复调理论③音乐分析 B

14 高级复调理论

徐孟东 教授

15 音乐分析

贾达群 教授

①英、日、德、俄、法语 ( 任选 ) ②音乐分析 A ③作曲 B 或分析理论研究专题写作④中外音乐史

①政治②和声分析③室内乐写作或分析理论

16 音乐分析 - 音乐构造学研究

赵晓生 教授

①英、日、德、俄、法语 ( 任选 ) ②音乐构造学分析③作曲 B 或作曲技术综合理论④中外音乐史

①政治②音乐分析研究论文写作③音乐分析 B

17 作曲技术理论综合研究

杨立青 教授

徐孟东 教授

赵晓生 教授

何训田 教授

贾达群 教授

朱世瑞 教授

林 华教授

高为杰 教授(外聘)

①英、日、德、俄、法语 ( 任选 ) ②作曲 A ③作曲技术综合理论④中外音乐史

①政治②室内乐写作③音乐分析 B

18 电子音乐设计

吴粤北 教授

①英、日、德、俄、法语 ( 任选 ) ②电子音乐作曲③作曲技术综合理论④中外音乐史

①政治②电子音乐或音乐视觉上机设计③音乐分析 B

19 音乐数字媒体

金钟琪 教授(外籍)

①英、日、德、俄、法语 ( 任选 ) ②音乐项目设计③艺术综合理论④中外音乐史

预分17名,机动1名。

音乐学各方向说明:
  作品分析根据不同研究方向分为三类:作品分析A(西方音乐作品)为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考试类别;作品分析B(西方音乐作品)为西方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音乐美学考试类别;作品分析C(包括听辨、民歌记谱、音乐分析)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乐律学考试类别;东方音乐研究和音乐人类学可任选作品分析B或作品分析C。

钢琴艺术理论:
  报名时提交60~80分钟演奏曲目,在以下六项中每项选择一首,复试面试时抽听20分钟左右。
  A. 18世纪以前(1700年前作品,如库普兰、拉莫等)
  B. 18世纪作品(如J?S?巴赫、斯卡拉蒂、亨德尔等)
  C. 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30年(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
  D. 1830~1890年间作品
  E. 1890~1945年间作品
  F.1945年以后作品
  请在我院网站主页“研究生部”-“表格下载”栏内下载并填写“研究生招生考试曲目表”。

参考书目

作品分析A、B:
  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
作品分析C:
  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一、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
  1)《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袁静芳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2)《汉族民歌概论》,江明惇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年;
  3)《传统是一条河流》,黄翔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
  4)《中国传统音乐导学》,黄允箴、王璨、郭树荟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
  5)《土地与歌—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地理历史背景研究》,乔建中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8年。

二、中国古代音乐史
  1)《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杨荫浏,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
  2)《律学》,缪天瑞,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第三版;
  3)《词乐曲唱》,洛地,人民音乐出版社;
  4)《中国古代乐器艺术发展历程》载于《音乐知识手册》(三),洛秦,中国文联公司出版社;
  5)《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夏野,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
  6)《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东流日本的研究》,赵维平,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三、乐律学
  1)《王光祈音乐论著选集》,冯文慈 俞玉滋选注,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
  2)《杨荫浏音乐论文选集》,杨荫浏,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
  3)《律学》(第三次修订版),缪天瑞,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
  4)《敦煌乐谱解译辨证》,陈应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5)《乐问》,黄翔鹏,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00年;
  6)《中国乐律学探微》,陈应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四、东方音乐研究
  1)林谦三《东亚乐器考》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
  2)俞人豪、陈自明《东方音乐文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3)张前《中日音乐交流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
  4)赵维平《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东流日本的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五、西方音乐史
  1)《西方音乐史简编》,沈旋、谷文娴、陶辛,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2)《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3)《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美]保罗?亨利?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4)《二十世纪音乐概论》(上下),[美]彼得?斯?汉森,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1986年;
  5)《二十世纪音乐》,[德]施图肯什密特,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
  6)《音乐史学原理》,[德]卡尔?达尔豪斯,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7月上海第1版。

六、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
  1)《音乐作品分析教程》,钱仁康、钱亦平,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2)《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杨儒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

七、钢琴艺术理论
  1)《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保罗?亨利?朗著,顾连理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2)时空重组-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上),赵晓生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3)《西方钢琴艺术史》,周薇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4)Masters of the Keyboard,By Konrad Wolff,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0;
  5)Performance Practices in Classic Piano Music,By Sandra P. Rosenblum,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1。

八、流行音乐研究
(流行音乐史论基础)
  1)Richard Middleton, ect: ‘Pop’, Grove Music Online ed. L. Macy,
    <>
  2)Mark C. Gridley: Jazz Styles: History and Analysis, Prentice Hall, 2006
  3)Joe Stuessy, Scott Lipscomb: Rock and Roll: Its History and Stylistic Development, Prentice Hall, 2008
(流行音乐研究专题写作)
  1)Roy Shuker:Understanding Popular Music (2nd ed), Routledge, 2001
  2)Richard Middleton, Peter Manuel:‘Popular Music’, Grove Music Online ed. L. Macy, <>
  3)The Beatles: The Beatles Complete Score, Hal Leonard Corporation, 1993

九、音乐人类学
英文文献:
  1)Helen Myers, Ethnomusicology: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2)The Study of Ethnomusicology—Twenty-nine Issues and Concepts,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3)《新格罗夫音乐辞典》(最新版)中有关“Ethnomusicology”条目。
中文文献:
  1)曹本冶:<导论:仪式音乐研究的理论、概念、方法>,曹本冶主编:《中国仪式音乐研究》(西北、西南卷),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2)萧梅:《田野的回声――音乐人类学笔记》,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洛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
  4)洛秦:《街头音乐: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象征》,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

十、音乐美学
  1)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长沙第1版;
  2)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1月北京第1版;
  3)[美]恩里科?福比尼:《西方音乐美学史》,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长沙第1版;
  4)[奥]爱德华?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12月北京第2版;
  5)[波]卓菲娅?丽莎:《音乐美学译著新编》,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12月北京第1版;
  6)宋瑾:《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4月上海第1版;
  7)韩锺恩:《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7月上海第1版;
  8)[德]卡尔?达尔豪斯:《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7月上海第1版。

十一、复调发展史论研究
  1)《对复调思维的思维》,陈铭志,载《中国音乐学》,1989年第2期;
  2)《欧洲早期和声的观念与形态》,戴定澄,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3)《复调音乐的复兴》,林华,载《音乐艺术》,1985年第1期;
  4)《20世纪复调音乐》,于苏贤,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
  5)《20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徐孟东,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6)《色彩复调》,林华,载《中国音乐学》,1986年第4期;
  7)《中国音乐中的复调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朱世瑞,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
  8)Knod Jeppesen, Counterpoint The Polyphonie Vocal Style of Sixteenth Century, New York,1939;
  9)Horsley Imogene, Fugue History and Practice ,1966;
  10)Alfred Mann, The Study of Fugue , Prentice-Hall Inc , 1987;
  11)Jeremy Yudkin, Music in Medieval Europe , Prentice-Hall Inc , 1989;
  12)Howard Mayer Brown, Music in The Renaissance , Prentice-Hall Inc , 1989;
  13)Claude V.Pauly, Baroque Music , Prentice-Hall Inc , 1989;

十二、高级复调理论
  1)《作曲基本技法》,勋伯格,上海文艺;
  2)《作曲技法》(共三卷),兴德米特,人民音乐;
  3)《自由作曲》,申克,人民音乐;
  4)《赋格曲写作》,陈铭志,上海文艺;
  5)《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陈铭志,人民音乐;
  6)《二十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徐孟东,人民音乐。

十三、音乐分析
  1)《20世纪的作曲技术》,柯赫乌铁克(张洪模译),外音参考资料连载;
  2)《结构分析学导引》,贾达群,载《音乐艺术》,2004年第1期;
  3)《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姚恒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4)《自由作曲》,申克尔著,陈世宾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
  5)George Perle, Twelve-Tone Tonality,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6)Allen Forte, The Structure of Atonal Music , New Haven: Yale Up , 1973;
  7)J?Dunsby & A?Whittall, Music Analysi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 London:Faber , 1988;
  8)Six Authers’, Aspects of Twentieth-Century Music, Indiana Univ. , 1975;
  9)Wallace Berry, Structural Functions in Music, Prentice-Hall Inc ,1976 ,School of Music, Univ. of Michigan。

十四、电子音乐设计
  1)《录音技术与艺术创作》,[美]汤姆林森?霍尔曼著,华夏出版社;
  2)《录音工程师手册》,周小东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声学基础》,杜功焕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4)《计算机音乐与数字音频创作》,杨世颖编著,上海大学出版社。

十五、音乐数字媒体
  1)《新媒体艺术论》,许鹏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多媒体艺术基础与应用》,耿国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独立制片》,[美]格里格雷?吉德尔著,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地址及邮政编码:200031 上海市汾阳路20号
联系电话及传真:021-64330407,021-64740853,021-64312000转4801(研究生部)
电子邮件:
学校网页: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hylxy/zsjz_17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