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理论经济学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陕西师范大学硕士专业介绍:应用数学]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专业介绍:基础数学] [陕西师范大学专业介绍:学科教育(英语)] [陕西师范大学专业介绍:中国史]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理论经济学]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工商管理]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陕西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陕西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陕西师范大学排名] [陕西师范大学考研群]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理论经济学正文
学术水平
本学科拥有60名学术骨干教师,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25名,讲师12名,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14名,68%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五年来,发表论文900余篇,出版专著40部,教材1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5项,在研课题近百项。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我校理论经济学学科逐步形成了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1、创新系统理论及评价研究
本研究方向是基于国家创新战略发展需要以及学科自身优势和特色设置,重点研究21世纪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相关问题。本研究方向涉及的领域主要有国家、地区和组织创新系统的构建、创新系统发展机制,以及对创新系统内要素之间的协同创新等问题。形成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如:《创新学:一个驱动21世纪发展的新兴学科》(科研管理,2011年第12期),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协同创新的理论、机制与政策研究》。
2、制度变迁与法经济学研究。该研究方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法律的形成、设计和实施,分析法律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对法律的运行做出评价,提出建议,使法律体系更加完善。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以法经济学作为研究方向的研究中心,我校在研究制度变迁与法律经济学这一领域中形成了自己的以下特色:(1)研究贸易制度的演变与贸易法的形成和发展;出版、发表及研究的课题有: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法学分析、加工贸易向西部梯度转移及其政策研究、陕西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政策研究等;(2)商务环境中的制度规制;出版和发表的成果有:论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论中国市场经济秩序型构中的非正式制度创新、经济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保障转制成本的化解途径、取消农业税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等;(3)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出版和发表的成果有非诉讼解决纠纷的法经济学分析、我国药品召回制度的经济学分析、转基因农产品专利保护度的经济学分析、ADR一个法经济学视角的探析等。近五年来,在《制度经济学研究》等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杂志报刊上发表了多篇相关研究成果,并出版了十余部学术著作和教材。
基于研究特色,形成了以下优势:(1)我校正在成为国内以制度变迁与法经济学为研究重点的单位之一,建设有法经济学研究的特色团队。我校的法律经济学学科建设和相应研究都获得了稳步的发展,学科的研究日益团队化、正规化和交流的正常化,使得商务环境的法律经济学研究的建设平台不断完善。我们设立了法经济学研究中心,并与有关司法部门建立了法经济学研究基地。(2)研究成果已引起社会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或反响。我校通过举办或参加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均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会议,对当前亟待解决的议题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以及有益的探讨。
3、现代产业集群与空间经济网络研究。该研究方向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区域内企业的协同发展和供应链的知识共享,繁荣区域经济,提高市场化水平,降低生产和物流营销成本;其次,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动力,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再次,有利于合理布局我国区域性的空间经济结构。我校研究的特色在于:依托产业集群理论着重研究现代新兴产业的聚集特征、形成过程、产业之间的关联,以及集群结构;研究中国体制和文化背景下的产业集群的特殊演化路径和规律,尤其是结合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文化产业发展及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文化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中国文化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等;与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相结合,研究中国区域空间经济网络的特征、结构,内部经济关系和外部经济联系。长期以来,我校已经形成了有关产业集群发展、文化产业研究,以及空间经济研究的稳定的科研团队,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如:《文化产业集群内组织间知识外溢对知识创新的影响研究》(《软科学》2011年第25卷第4期)、《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东岳论丛》2011年第8期)、《技术创新“跨越式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科学管理研究,2008年4月,第26卷第2期)等。
4、人口资源环境与西部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既是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和理论创新的重大问题,更是西部大开发中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方向以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为基础,围绕西部开发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集中于四个方面开展特色研究:第一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生育率控制与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问题;第二是中国转型期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实现机制问题;第三是西部开发及其如何低碳、如何与生态环境协调兼顾、实现西部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第四是以西安为中心的“关天经济区”如何率先发展、成为带动西北乃至整个西部的“增长级”问题。
围绕以上问题的研究,我校逐渐形成了一些优势:(1)团队优势。我校凝聚了一批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研究有实力的学者。本研究方向包括4名教授、4名副教授、1名讲师。85%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2)研究优势。5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及省级课题16项,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6部,在《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获省级科研奖励5项。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多篇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和摘登,成果受到了广泛关注。(3)应用优势。本研究团队中,一部分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研究我国“三农”问题,尤其是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生育率控制与劳动力选择性迁移视角研究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问题;一部分学者重点关注西部经济与生态环境如何实现良性互动问题;一部分学者长期研究西部经济发展中以开放促开发和国有经济的功能作用等问题,重点从制度创新、体制转型的角度研究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收敛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以及“关天经济区”成为西部“增长极”问题。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hanxishifan/zhuanyepaiming_299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