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生动物生理系简介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生动物生理系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上海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上海海洋大学体育部专业简介] [上海海洋大学体育部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上海海洋大学爱恩学院师资队伍介绍] [上海海洋大学爱恩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上海海洋大学爱恩学院简介]

上海海洋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上海海洋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上海海洋大学考研难吗] [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院] [上海海洋大学排名] [上海海洋大学考研群] [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学费] [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生动物生理系简介正文

水生动物生理系
 
 
 

一、水生动物生理系简介
1952年以前,我国水产教育体系中尚无水生动物生理学相关课程,随着全国水产教育形势的发展,1956年我校鱼类生理课被定为基础课程,并编写了教学大纲。1960年王义强组织主编了我校第一本《鱼类生理学》教材,1990年由王义强又主编了《鱼类生理学》全国统编教材。198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鱼类生理学的硕士研究生,这在水产院校是最早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单位。2012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水生动物生理学的博士研究生。
2017年根据学校和学院“十三五规划”、结合水产高峰学科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水产与生命学院明确定位是高水平研究型学院(Ⅰ型学院),以水产和生物学科为基础建立了8个系,其中水生动物生理系为8个系之一。本系聚焦水产和水生动物生理,围绕水产动物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应激生理学、内分泌学、生殖发育生理学、营养生理学、代谢生理学、应激免疫、环境适应与抗逆、生物节律和行为学、水生毒理学、生态生理学等方向开展教学和研究,突出水产基础生物学的特色。计划在5年内,师资力量达到15人以上,科研以水生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水产和海岸带动物,运用生理学方法和手段解决水生动物的生存、适应和健康问题,形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水产动物生理学科,本科教学围绕生理学,建设动物生理学为主干课程的全英语课程。本系管理团队成员包括:系主任(兼学位点负责人)、副系主任(教学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省部级平台负责人等。


二、师资队伍情况
(一)人员组成:
本系现有专任教师7名,都拥有博士学位,拥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2名为博士生导师、6名是硕士生导师。
教授:Adelino Canario(博导)、吕为群(博导)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陈阿琴、王有基
讲师(实验室、工程师):陶贤继、邹华锋、李一峰。
(二)人才计划
(1)人才引进
对高层次教授,我们主要采取国外引进的方式:从葡萄牙阿尔加夫大学柔性引进了在鱼类生殖生理学和极地鱼类生理学方面具有极高造诣的Adelino Canario 教授;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引进了在应激生理学和生物节律与行为研究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吕为群教授。对于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绝大部分通过招聘的方式吸取了外单位的优秀人才:如在贝类生态生理研究方面从香港城市大学引进了王有基教授;在鱼类生殖生理方面从浙江大学引进了陈阿琴副教授;在贝类内分泌生理学方面从葡萄牙阿尔加夫大学引进了李一峰副教授。
(2)在职教师培养
为了加强在职教师英语及科研方面的培训,采取了轮流送到国外,进行为期1-2年的科研及语言方面的培训。截至目前,我系的所有教师均具有在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为双语或全英语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团队建设
生理系以原有的生理学科为基础,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不断建设和培养教师队伍。截至目前,我系已具备了一支优质、稳定的教师队伍,共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形成了一支优质、稳定的教师队伍。正副教授占教师比例超过5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占教师比例的100%。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位(或学历)的教师比例为80%。辅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0。
(1)围绕鱼类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应激生理学、内分泌学、生殖发育生理学、代谢生理学、应激免疫、环境适应与抗逆、生物节律与行为学、生理系统进化等方向,解决鱼类生存健康、适应健康、生殖健康的问题。
研究人员:Adelino Canario(博导)、吕为群(博导)、陈阿琴、邹华锋。
(2)围绕贝类内分泌学、生殖发育生理学、应激免疫、水生毒理学、生态生理学等方向,解决贝类内分泌系统进化、毒理、复杂环境适应的问题。
研究人员:王有基、李一峰、陶贤继。
近五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原著论文140余篇、其中主要为国外SCI收录刊物(影响因子最高为11.142),并拥有1个适应生理学研究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近五年来共培养了博士后1名、博士生8名、硕士生80余名(其中留学生1名)。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hanghaihaiyangdaxue/yanjiushengyuan_290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