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导师:宋炜
[通讯方式]
电子邮件:swift83@sina.com
通讯地址:上海市军工路300号
[个人简述]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百名科技英才培育计划人选,中国农业产业化专家,上海海洋大学和南昌大学硕士生导师。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水产生物技术、海水鱼类繁育生物学和海水健康养殖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农业行业标准1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业务费专项面上项目2项,其他课题6项。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30篇,其中SCI论文14篇,并受邀为《GeneticsandMolecularResearch》、《MitochondrialDNA》、《MarineGenomics》、《动物学杂志》、《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中国农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水产学会会员。
[科研工作]
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3年1月至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2015年5月至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后(1)以西伯利亚鲟为研究对象,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手段研究西伯利亚鲟侧线系统早期发育,包括侧线基板发育及感觉嵴的形成、侧线感受器的发育和侧线管道的形成;其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与现代分子生物学(荧光定量PCR、RACE、Northernblotting和原位杂交)等技术进一步深入研究侧线发生发育相关基因功能、表达和定位,初步探明西伯利亚鲟早期侧线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西伯利亚鲟侧线发育不同时期侧线感受器的超微结构,尤其是感觉细胞顶部和基部的特化的精细结构如纤毛束和突触球、感觉细胞和神经末梢的突触联系等。这些工作为理解侧线系统发生发育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对认识电感受器起源与进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2)以远洋和极地生物为研究对象,以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远洋鱼类的群体遗传、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对其遗传变异的影响及鱼类的分子系统演化关系;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手段揭示极端寒冷环境下极地生物基因组的进化规律以及对严寒适应的分子基础。这些工作为阐述新基因起源的分子和进化机制,鱼类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基因组进化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3)以棘头梅童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进捕捞方法、运输技术及驯养技术等措施,摸清了棘头梅童鱼室内水泥池驯养的关键制约因子;突破了野生亲本采捕、海上人工授精等关键技术瓶颈,建立了提高棘头梅童鱼人工繁殖受精率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胚胎及胚后发育、不同盐度对受精卵孵化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摸清了人工孵化的关键因子,筛选出苗种培育的最适条件及方式;利用线粒体COI序列为遗传标记分析了棘头梅童鱼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并对这些地理群体的12个可量性状和20个框架数据进行测量并计算肥满度,进行了群体间差异分析和判别分析;对Hepcidin和MyD88等免疫相关基因进行了克隆与表达分析研究。这些工作为今后实现棘头梅童鱼全人工繁育和良种选育奠定基础。
[教育背景]
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南昌大学,学士2004年9月至2007年6月,南昌大学,硕士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上海海洋大学,博士添加上海海洋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上海海洋大学考研分数线、上海海洋大学报录比、上海海洋大学考研群、上海海洋大学学姐微信、上海海洋大学考研真题、上海海洋大学专业目录、上海海洋大学排名、上海海洋大学保研、上海海洋大学公众号、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上海海洋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hanghaihaiyangdaxue/yanjiushengdaoshi_524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