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介绍

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山东财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师资力量] [山东财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联系方式] [山东财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介绍] [山东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联系方式] [山东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介绍] [山东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介绍]

山东财经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山东财经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山东财经大学排名] [山东财经大学考研群] [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学费] [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介绍正文

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是由原山东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与原山东财政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山东财政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和原山东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部分专业合并组建而成的。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原山东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创办于1989年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1989年,原山东经济学院从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在国内较早设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并于1990年开始本科招生。随着该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专业发展的需要,1993年成立了“计算机管理系”,2003年,计算机管理系更名为“信息管理学院”。2011年,原山东经济学院和原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筹建山东财经大学,原两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相关学科、专业于同年11月合并组建成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该专业下另设有校企合作办学“服务外包方向”)、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程管理、管理科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6个本科专业,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硕士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145人。学院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物流管理系、工程管理系、电子商务系、管理科学与大数据系5个系及1个教学实验中心。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实力雄厚、梯队结构合理、勇于开拓创新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56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9人;70余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0余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其中在读博士10人);30余名教师有国外访学进修的经历。学院教师大多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相关专业,教师中目前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库专家2人,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1名教师连续六年度(2014-2019)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此外,学院还从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山东大学、山东省农业银行、山东省计算中心、浪潮集团、中创软件等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单位聘请了13位专家为特聘、客座或兼职教授,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学院学科建设成绩斐然。1995年“经济信息管理”被批准为山东省“九五”重点学科,2001年“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为山东省“十五”重点学科,2006年“管理科学与工程”被评为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2011年“管理科学与工程”被评为山东省“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2016年获批为山东省立项建设一流学科,2020年学院所在工程学学科ESI全球排名进入前1%。
学院以省级重点学科为学科基础和依托,拓展相关领域,先后成功申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和工程管理四个本科专业,2003年申报成功“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得物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0年和浪潮集团等企业合作,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设立了“服务外包方向”。2013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至今,已形成拥有6个本科专业(含1个专业方向)、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相对完备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并形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决策理论与优化方法、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金融系统工程与管理等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把人才培养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从1990年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本科开始招生起,坚持“开放式、重先进、重实践”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了数千名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本硕毕业生。在山东省、济南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2008)、“济南市软件外包人才实训核心基地”(2007)、“浪潮—山经对日软件人才培训基地”(2005)三个人才培养基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决策的计算机方法”、“运筹学”、“系统工程”、“数据库原理与设计”等10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多篇学生毕业论文被评为获山东省优秀学士或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8年以来,在校本科生有200余人次获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其中全国特等奖5人次、一等奖20人次、二等奖40人次。
专业建设取得突出成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物流管理”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群(包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管理科学)2018年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群2016年获批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
学院已构建起了较好的学科交流平台。2007年9月经教育部、民政部批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发起筹建了国家二级学会“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担任主任委员单位。学院目前还是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会管理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CNAIS)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山东省经济管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单位、山东省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单位、山东省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山东省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单位、济南专家协会副秘书长单位。
通过这些学术团体平台,学院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建立了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承办了10余次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2015年举办了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CNAIS2015),2016年举办了泰山学术论坛—大数据与互联网经济专题和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e-Commerce and e-Government(ICMeCG2016),2018年举办了海峡两岸智慧养老与智慧医疗学术交流会,2019年5月举办了大数据与智慧决策国际会议,2019年6月举办了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指委信管专业建设研讨会。
学院科学研究成果丰富。学院发挥管理科学与工程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优势,近五年来,发表高水平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5部。承担国家、教育部及其他省部级科研课题5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山东省专利成果一等奖1项。2012年,学院申报的“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创新团队被列入首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学术团队成员参与主持了山东省信息服务业发展战略、企业信息化影响因素研究、山东省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等政府政策制定的研究工作,多名教师是山东省信息化专家组专家、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组专家、山东省三网融合专家组专家,参与了国家、山东省自然基金、创新基金、信息化专项资金等项目的评审等多项工作。2010年,学院教师主持了国家发改委、国家人口计生委、天津市、重庆市、山东省等多项“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并作为主要力量承担了“山东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工作。2011年11月,受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委托,学院编制完成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山东省地方标准获得批准,是国内首个关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地方标准。
学院结合自身学科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目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社会服务的平台有“山东省企业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医药物流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汽车制造业生产控制与检测软件工程技术中心”一个省级软件工程中心。2010年,经过多次论证,学院和山东省计算中心合作筹建的“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获得批准,为信息、管理、经济等相关学科服务山东政府和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2011年以来学院学术团队依次主持了10余场在济南、潍坊、东营、德州、淄博、济宁、泰安等市开展的“山东省两化融合助企活动”。2010年起,学院还承接了山东省审计厅对全省审计人员进行的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工作,已举办38期培训班,全省审计系统近1900名业务骨干参加培训。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dufe/yanjiushengyuan_285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