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硕培养方案

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硕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学硕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与化工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研究生培养介绍] [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师资力量] [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介绍] [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山东农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山东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山东农业大学考研难吗]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山东农业大学排名] [山东农业大学考研群]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硕培养方案正文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095136)
一、培养目标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设施化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及管理,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交叉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本学位点,重点开展“农业信息化”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及管理。为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交叉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学科方向
本学位点在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工程、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与工程、农业大数据技术与工程、农业资源信息化四个学科方向开展对研究生进行培养。
1. 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工程
该培养方向针对农作物生产管理、农产品溯源以及大数据挖掘处理等方面开展研究与研究生的培养,围绕大田、设施温室、畜牧产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需求,研发系列可满足产业需求的物联网感知终端、传输终端及智能控制终端;围绕产业链信息化管理、产品双向质量安全追溯及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及控制需求,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理论探讨和技术开发;开展机器学习、农业图像识别技术、方法的研究以及大数据分析挖掘。
2. 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与工程
该培养方向从现代农业需求出发,主要研究农业信息服务关键技术,包括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信息分析处理、农业知识录入系统、农业知识库检索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信息智能推荐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农业信息检测与灾害预防等。
3.农业大数据技术与工程
该培养方向围绕农业大数据核心关键技术及应用问题,主要研究:农业大数据自动采集技术与智能装备的研究与应用;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农业图像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研究;农业大数据可视化的研究与应用;农业大数据平台与系统研发和农业大数据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4. 农业资源信息化
该培养方向基于农业资源信息领域的国家需求及科学问题,依托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群,以土壤与作物资源的信息获取与分析、土地资源质量时空监测研究为重点,以农业资源精准利用为目标,运用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物学及信息技术等理论和方法,揭示土壤与作物资源信息快速获取、无损监测与精准管理的机理,探寻土壤与农作物营养诊断、数据信息化管理与分析、精准施肥的技术方法,为我国农业资源的信息化提供决策支持。
三、培养方式
1. 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基于“农业硕士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实行双导师制
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教学内容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实践训练4学分。
1.课程学分
① 课程总学分不少于共24 学分。
② 学位课程不低于16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不低于8学分
2.必修环节、校外实践研究
① 必修环节
专业学位研究生除了完成规定的最低应修课程学分外,还要完成以下必修环节。
(一)开题论证与开题报告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进行开题论证前广泛阅读研究文献,应撰写中、英文文献综述各1篇,每篇文献综述不少于5000字。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完成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最迟于第三学期进行论文选题和开题论证。
开题论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的要求,主要介绍项目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开题报告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包括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和生产关键任务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课题)。
(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和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对照检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全面考核研究生入学以来思想品德、学业水平、科研能力、社会实践和身心健康等方面情况,考核基本内容包括:
Ø 思想政治表现及日常操行情况。
Ø 应修课程及学分、其他必修环节及学分的完成情况。
Ø 自学位论文开题以来在相关科研、论文撰写方面的进展情况。
② 实践环节(4学分)
利用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围绕本领域学位授予要求制定实践训练大纲,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训练不少于6个月。加强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的定性定量考核,考核通过者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3.补修课(不计学分)
以同等学力和跨领域学科考取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少应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2门。如果指定的课程已经在我校修过,可以按规定申请免修。补修课不计学分。
4. 课程设置(见附表1)
六、毕业与学位要求
1. 毕业要求
攻读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课程和环节且成绩合格。学位课、选修课程成绩分别以70分、60分为及格标准。
2.学位要求
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
① 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革新、推广应用、生产管理等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应用价值,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设施化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② 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开发、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发明专利、技术标准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③ 答辩资格审核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设施化方面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修满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审阅、同意后方可按有关规定申请论文答辩。学院对硕士研究生的答辩资格和科研原始资料(资料存档地点由学院和导师协商)进行审核。
④ 评审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设施化方面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学位论文评阅至少有1位专家来自校外。
⑤ 论文预答辩
各学位点组织硕士研究生论文预答辩。学校抽取部分研究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预答辩。通过预答辩发现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并决定是否进行正式论文答辩。预答辩不通过者,则延期毕业,参加下次的预答辩。
⑥ 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应由5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导师不得担任本人指导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委员;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至少有1位专家来自校外。
⑦ 学位申请
在校期间,本领域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申请,必须满足下面条件之一:
条件1:以第一作者在本领域相关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或录用论文至少1篇,论文体现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且署名第一单位为山东农业大学,方可申请硕士学位。录用论文需提交录用证明及版面费发票复印件。
条件2:以第一申请人,或者导师为第一申请人该学生为第二申请人,获得软件著作登记权1项以上(包括1项),软件著作必须与学生的研究内容相关。
条件3:以第一申请人,或者导师为第一申请人该学生为第二申请人,获得专利授权1项以上(包括1项),授权专利必须与学生的研究内容相关。
(三)毕业与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山东农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未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而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获得毕业证书。
 
学院院长(签字: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学院(公章)                                         日期:


附表1            
信息(资环)学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授课学院 备注
公共课 GZ011003 英语 2 32 1 外语学院 学位课
GZ012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 32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位课
GZ010002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 2 32 1 经管学院 学位课
领域主干课 ZS015001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案例 3 48 1 信息学院 学位课
ZS015002 农业大数据 2 32 1 信息学院 学位课
ZS015003 软件开发与应用 2 32 1 信息学院 学位课
ZS006001 现代农业概论 2 32 1 资环学院 学位课
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工程选修课 ZS015004 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与方法 2 32 1 信息学院 非学位课
ZS015005 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工程 2 32 1 信息学院 非学位课
ZS015006 分布式系统及云计算技术 2 32 1 信息学院 非学位课
ZS015007 试验设计与统计 2 32 1 信息学院 非学位课
ZS015008 嵌入式系统 2 32 1 信息学院 非学位课
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与工程选修课 ZS015004 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与方法 2 32 1 信息学院 非学位课
ZS015005 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工程 2 32 1 信息学院 非学位课
ZS015006 分布式系统及云计算技术 2 32 1 信息学院 非学位课
ZS015007 试验设计与统计 2 32 1 信息学院 非学位课
ZS006002 GIS与空间信息分析 2 32 1 资环学院 非学位课
农业大数据技术与工程选修课 ZS015004 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与方法 2 32 1 信息学院 非学位课
ZS015005 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工程 2 32 1 信息学院 非学位课
ZS015006 分布式系统及云计算技术 2 32 1 信息学院 非学位课
ZS015007 试验设计与统计 2 32 1 信息学院 非学位课
ZS015009 计算智能在农业工程中应用 2 32 1 信息学院 非学位课
农业资源信息化选修课 ZS006002 GIS 与空间信息分析 2 32 1 资环学院 非学位课
ZS006003 农业遥感理论与技术 2 32 1 资环学院 非学位课
ZS006004 精确农业 2 32 1 资环学院 非学位课
ZS015004 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与方法 2 32 1 信息学院 非学位课
ZS006005 设施农业进展专题 2 32 1 资环学院 非学位课
实践环节 ZSJ015001 校外实践研究与实践报告 4 64 3 信息学院
资环学院
学位课
ZSJ006001
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 不计学分 3 信息/资环
中期考核
跨专业学生补修
本科生主要课程
BX015021 软件工程(其它3个研究方向) 不计学分 参照本科生课程设置,网上不选课,考试完后,教师书面上报成绩 1 信息学院
BX015022 数据库应用技术(其它3个研究方向) 1 信息学院
BX006001 基础遥感(农业资源信息化方向) 1 资环学院
BX006002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农业资源信息化方向) 1 资环学院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dnydx/yjsy_29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