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08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齐鲁工业大学药学院师资

齐鲁工业大学药学院师资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齐鲁工业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简介] [齐鲁工业大学药学院药学介绍] [齐鲁工业大学药学院师资] [齐鲁工业大学药学院简介] [齐鲁工业大学基辅学院联系方式] [齐鲁工业大学基辅学院简介]

齐鲁工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齐鲁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齐鲁工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齐鲁工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齐鲁工业大学考研难吗] [齐鲁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齐鲁工业大学排名] [齐鲁工业大学考研群] [齐鲁工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齐鲁工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齐鲁工业大学药学院师资正文

1. 团队名称:中药质量控制创新团队
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黄璐琦院士,泰山学者郭兰萍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晓研究员
团队结构:团队总人数32人,其中研究员4名,副研究员11名。团队成员具有博士学位博士19名,硕士学位8名。在读硕士研究生28名。团队成员专业涉及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分析化学、食品科学等专业,是一只多学科交叉的高层次博士人才为科研骨干的创新型研究团队。
学术方向:中药质量控制及评价、中药材生态种植及安全保障、中药资源高值化开发及循环利用。
学科领域:中药学。
重点开展的研究工作:本团队长期从事中药活性成分与中药质量评价从基础到技术攻关的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 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其他行业社会贡献等奖励20余项。成果先后为量子高科(中国)、鲁南制药、宏济堂制药、海能仪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100余家高校院所、企业、检测机构开展药效物质基础、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及设备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依托中心先进的技术与平台优势与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斯里兰卡等国家开展合作,先后成立中-澳生物资源产业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中-斯天然产物开发利用联合实验室,联合开发双方特有天然产物资源。
 
2. 团队名称:环境与健康免疫
学术带头人: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莫纳什大学Charles Mackay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余迪教授
团队结构:团队现共有全职/兼职人员22名,其中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3名,博士16名,硕士3名。团队成员专业涉及免疫学,生命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等专业,团队与澳大利亚著名学者Charles Mackay院士和余迪教授开展长期合作,以“进行踏实的长期基础性研究,获得重要原创性成果”为目标,集聚优势,协同创新,是一支跨学科高层次人才为骨干的创新团队。
学科领域:生物、医药、化学、公共卫生等。
学术方向:以免疫平衡和人体健康的主要调控节点CD4 T细胞为切入点,确立以免疫调控机制研究为主轴的主方向,研究各种药物,膳食元素和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修复机制及其在临床治疗指导中的应用,重点实现“定量、可控”状态下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及重大疾病发生发展对免疫平衡的影响,团队在Nature Medicine(影响因子30.357)、Nature Immunology(影响因子19.381)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影响因子18.545)等杂志上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是山东省科学院首次在CNS级别刊物发表的高水平文章。
重点开展的分析研究工作:
(1)细胞因子类药物(如IL-2)在多种高发重要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2)环境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的肠道和呼吸道免疫损伤机制研究。
(3)改性抗性淀粉对肠道微生物的调节及其在高发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4)膳食元素硒和小分子代谢物饮食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5)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发。
 
 
3. 中澳特色生物资源产业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
学术带头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张卫教授
学术方向:特色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特色生物活性成分发现与利用。
学科领域:生物、医药、化学等。
重点开展的工作:中澳联合实验室作为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平台,旨在整合中澳特色生物资源、科研平台资源、国际人才资源,推动中澳两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在生物特色生物资源产业技术领域获得创新性国际水平的成果。通过国际合作,利用双方特别是山东特色动植物资源,攻克共性和关键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形成战略新兴产业,目前在研项目主要围绕牡丹等特色植物资源,开展生物炼制技术及其功效明确化妆品、健康食品配方原料的开发与产品产业化、牡丹加工过程中废弃物综合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4. 团队名称:制药与结晶工艺优化和智能控制
学术带头人:英国利兹大学王学重教授(兼职)
团队结构:研究团队拥有教授1名,副研究员2名,博士4名,硕士及本科学历3名,在培硕士研究生3名。团队主要研究领域为药物结晶过程工艺优化、药物分子模拟、工业结晶、结晶过程智能测量等方向,与烟台万华化学、广药集团白云山制药、中华国际圣奥化学、华海药业、国邦药业、东阳光药业、北京中科生物、深圳信立泰等50多家企业建立了科研合作。近五年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入20余篇,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二等奖1项,地市级二等奖2项。
学术方向:制药及化工产品的质量控制技术。
学科领域: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有机化学、药物制剂。
重点开展的分析研究工作:基于集成在线过程分析技术(PAT)和智能闭环控制技术,实现对过程和产品质量参数的实时检测和调控,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通过制药工艺过程模拟和工艺优化,进行制药新技术和软件开发的研究;采用自主开发的有机药物活性组分纯化的连续反应结晶操作工艺,结合新药物的特点,研究制药新工艺和新设备,形成自主产权、易于移植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在合作企业的工业装置上开发示范平台,建立辐射省内乃至全国的制药与结晶工艺创新和智能控制研发中心。
 
5. 团队名称:创新药物合成与分析团队
团队结构:副研究员1名,博士6名,硕士1名,在培硕士研究生1名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专业涉及药物化学、药物合成与分析、化学生物学、分析化学新方法及方法学研究等领域。
学术方向:药物合成与分析、物活性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和化学生物学方面研究、分析化学新方法及方法学研究。
学科领域: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有机合成与分析。
重点开展的分析研究工作:
(1)有机复杂体系中痕量杂质的分析检测方法学研究。
(2) 设计了“基于锰催化的烯烃新转化策略”,基于环氧化反应体系,实现了烯烃的酰化叠氮化的转化。
(3)设计了“基于碘叶立德的烯烃转化策略”,利用该策略,实现了烯烃的碳胺化转化和碳氧化转化。
(4)基于靶标结构和计算化学原理,开展药物活性小分子设计、合成及化学生物学研究。
 
 
6. 团队名称:生化传感与药物分析
学术带头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胡琼政教授
团队结构:拥有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2名,博士3名,硕士2名,在培硕士研究生5名。团队成员专业涉及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
学术方向:个性化医疗和药物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
学科领域:药物分析。
重点开展的分析研究工作:
(1)生物传感分析方法的研究
瞄准新一代生物传感功能多样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发展需求,结合生物传感分子工程和纳米技术,探究分子水平和纳米尺度上生物传感器的功能—结构—组装的关系与规律,构建新型的生物传感器用于疾病的预检测、跟踪诊断以及疗效评估。
(2)药物分析
开发多样化、智能化、集成化的生物传感器,实现对生物标志物和代谢产物的精准检测和分析,研究药物对疾病标志物和代谢产物的影响,开发快速、准确、高通量的药物分析平台,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qlgydx/yjsy_275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