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0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硕培养方案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硕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国际学院联系方式] [内蒙古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系方式] [内蒙古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硕培养方案]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硕士培养方案]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内蒙古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内蒙古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排名] [内蒙古师范大学考研群]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硕培养方案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30505)
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研究、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要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整而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必要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优秀者经批准可提前毕业。
二、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一)学科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根据我校特点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研究方向。
(二)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基本理论,同时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一般方法、通用方法和具体方法等。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探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规律,内容上重点聚焦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等。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跨学科课程)、补修课程和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四类。除补修课程外,各培养环节均应取得相应的学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最低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每学分对应18学时。
 
(二)学分要求
1.必修课程(不少于26学分)
(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7学分,由研究生处统一开设)
政治理论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外 国 语      4学分(第1、2学期,216学时)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6-9学分)
学位基础课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的重要课程,是一级学科内各专业(二级学科)研究生共同必修的课程,要有较宽的覆盖面,应按一级学科设置。每个一级学科应开设2-3门学位基础课(含一门研究方法类课程),每门学位基础课一般为54学时,计3学分。
(3)学位专业课(9-12学分)
学位专业课是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系统专门知识的基本课程,应按二级学科的要求设置。每个二级学科应开设3—4门专业课。每门学位专业课一般为54学时,计3学分。
2.选修课程(6学分)
选修课是供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及相应能力培养而设置的课程。除设置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外,还应指定性选修1门学术规范与道德教育课程和1门专业外语。每门选修课一般为18或36学时,计1或2学分。
3.补修课程
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根据专业需要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门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并进行考核。补修课程及格或合格即可,不计学分,但成绩要记入档案并注明“本科”字样。
4.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4学分)
(1)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  2学分        
(2)科研活动          1学分
(3)学术活动         1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一般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团队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倡研讨式教学,要特别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方式
1.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依据《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行。
2.课程考核
研究生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具体可采用笔试或口试、闭卷或开卷、撰写论文、完成项目等形式进行。除实习、实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可采用考查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都要进行考试。研究生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文献阅读、课堂讨论、作业等)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成绩未达到75分者(公共学位课除外),该门课程需重修。学位课程两次重修仍未通过者,取消其申请学位资格。考查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记,成绩合格者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成绩不合格者无学分。
(三)其他培养环节考核
以下各学分只有在研究生按照实际要求完成规定的各项内容后才能取得学分,未全部完成或完成情况未达到标准则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评分等级分为四档:A.90-100分:成绩优秀,完成情况非常好;B.80—89分:完成情况良好;C.70—79:基本完成,且完成情况一般;D.60—69:部分完成。
1.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考核
课程代码:17S030503601
学分:2学分
学时:36学时
开课学期:1-6学期
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具体考核内容包括:
第一,教学技能大赛。每年秋季学期由学院统一开展。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同时推荐优秀学生加入教师宣讲团团队。每年的比赛不参赛的学生也必须参加观摩。
第二,公务员模拟面试大赛。每年春季学期由学院统一开展,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一次比赛,同一年度不参赛的学生必须参加观摩。
第三,社会实践活动。该活动需由学生工作办公室相关老师签字确认。以下内容选择其中一项。一般应在研究生第1—5学期期间完成。
(1)参加学院组织的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实践学习。学生可担任基地解说员。学生在基地开展研究,进行红色资料汇编,论文创作。
(2)参加1次寒、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活动。
(3)参加1次学院组织的社区服务团活动,与社区、社会机构达成合作,或者定期参加社会服务,如敬老院、孤儿院等社区服务工作。
(4)参加1次社会调研或田野调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把专业理论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起来,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社会实践调查。
第四,教育实习。
(1)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在研究生导师的本科教学班完成5次听课任务。
(2)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研究生导师的现场指导下为本科生讲授2-3次课程,每次时间为15分钟左右。研究生讲课之前要求提交讲课教案,上课前由导师审查签字、学位点点长签字确认。
以上内容由研究生导师按学生参加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打分。
2.科研活动考核
课程名称:科研活动
课程代码:17S030503701
学分:1学分
学时:18学时
开课学期:1-6学期
科研活动考核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第一,研究生在一年级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必须撰写一篇2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
第二,研究生在二年级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必须撰写一篇5000字以上的专业论文,要求查重率低于20%。
第三,研究生在读期间应至少参加1次学院开展的“马上学习之研究生论坛”。同时要求以文入会(研一学生除外)。
第四,研究生根据学校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在第1—6学期内至少发表1篇本专业学术论文。(学术期刊包括: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北大中文核心;省级社科院刊物;社科联刊物;各大学学报等。)该项最终得分按照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刊物级别来确定。
第五,研究生在读期间应至少参与1项导师课题或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申请课题1项。
以上内容由研究生学位点负责人根据研究生完成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和学分,研究生有自主科研立项的应给予优秀档。
3.学术活动考核
课程代码:17S030503801
学分:1学分
学时:18学时
开课学期:1-6学期
学术活动考核包括以下部分:
第一,读书交流研讨会。要求研究生每月阅读1本专业书,每学期完成4本专业书籍的阅读,每学期参加1次读书分享会,研究生在第1—3学期期间要完成共计12本书的阅读量。
第二,学术报告会。要求每位研究生每学期至少应参加2次以上的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会,考勤计入学术活动成绩。
第三,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与导师外出参加至少1次学术研讨会。
以上内容的考核由学位点负责人根据研究生的实际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和学分。
4论文写作指导
课程代码:18S000000401
学分:1学分
学时:18学时
开课学期:2学期
课程组成部分:
(1)如何选题(4节课),上课教师阿荣
(2)如何写作绪论(4节课)上课教师李春晖
(3)如何写作正文(4节课)上课教师齐百顺
(4)论文写作规范(4节课)上课教师麻海山
(5)实践环节(2节课)以上四位老师分工指导
马克思主义学院决定按一级学科开设该门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全部学生一起上该课程。
5.学术规范与道德教育
课程代码:17S000000401
学分:1学分
学时:18学时
开课学期:3学期
课程组成部分:
(1) 学术研究规范。主要涉及学术研究的具体规则,如文献的合理使用规则,引证标注规则,立论阐述的逻辑规则等。
(2) 恪守学术道德,弘扬学术诚信。主要研究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相关的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以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潜心钻研的治学态度和风范。
(3)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规范制度。主要涉及教育部、学校等部门对学术研究规范的相关规定与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意见。
(4) 论文发表规范。主要从学术期刊的视角深入剖析如何规范地完成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
(5) 实践操作。结合前述理论讲授进行实践训练。
由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决定按该课程的开设,最终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给予综合评定。
 
五、学位论文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研究生一般至少用一年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足够的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并结合本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研究题目。选题要力求体现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先进性、开拓性和前沿性。
2.论文开题
硕士研究生应在第四学期举行学位论文的开题,并按要求撰写完整的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前人已经做出的工作、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创新观点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等。
3.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是科研攻关任务或技术开发的研究,但必须有研究生本人的独立见解和创新之处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各专业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在培养方案中对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的基本标准(如优、良、合格的内涵及打分标准)做出具体规定。
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性报告,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各学位点应定期对研究生论文的撰写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监督,确保研究生按期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4.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有关事宜按照《内蒙古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进行。
六、基本阅读文献
(一)著作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3.《斯大林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
4.《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5.《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6.《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
7.《胡锦涛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
9. 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10.刘德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1.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2.王树荫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13.(马工程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1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15.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16.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17. 教育部思政司:《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18.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19.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
20.田克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21.郭建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沿问题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
22.李慎明主编:《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低潮中的世界社会主义思潮与理论》,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23.教育部思政司:《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周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高校德育) 》,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年
24.吴潜涛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12年
25.黄德林、邱杰、徐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前沿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26.邹绍清:《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
27.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
28.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
29.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
30.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31.大卫·休谟:《道德原理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
(二)期刊类
《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与文明》、《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月刊》、《求是学刊》、《求索》、《思想战线》、《学术界》、《国外社会科学》、《高校理论战线》、《科学社会主义》等。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neimenggu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271195.html